今天优秀啦小编整理了春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
新年的钟声敲响,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这就代表着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洋溢着大街小巷,而有的地方在春节时还会进行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活动。那么你对于春节的由来了解吗?春节的风俗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春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由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有哪些风俗
看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腊梅花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重庆当地人喜欢春节的时候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来作为装饰,因为腊梅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让人感到很舒适。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鲜花装饰房间会多些些浪漫。
南山是盛产腊梅花之地,从腊月开始,你不管在花市还是普普通通的街道上,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都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
在逛街的时候,你经常也能碰到很多市民手持蜡梅花,它的价格非常便宜,一束(4支)人民币两元。
放鞭炮
由于市内是严禁放鞭炮的,但是郊区一些划定的地方可以,所以那些想放鞭炮的人都会开车到郊区,在这里尽情大放一番。那些在农村有亲戚的重庆的人会乘机到乡下放鞭炮,过过瘾。
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提到春节,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年夜饭。中国北方小年夜那天晚上一般最后一道一定吃饺子,而重庆的人则必须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并且他们在汤圆的数量上有许多讲究。例如正在读书的学生,一般家长会让他们吃三粒,意思是三步登科,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上班族一般吃四粒,意思是四季平安。
吃完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通常是一边打牌,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打牌主要玩斗地主(谁先出完牌谁就是赢家)或者是麻将,也有的一家人一边做汤圆一边看晚会。
大年三十那晚,很多人都会玩到零点以后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点,一家人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气球全部踩破,发出类似鞭炮的响声,用来表示辞旧迎新。
年 初一
大年初一那天,很多地方都是出去拜年,问好之类的,但是重庆的人都是不出门守在家里的。而且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据说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还有,那天不能睡午觉,当地人成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年 初二
大年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重庆的人还喜欢年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通常吃饭后打牌,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
元宵节
当地人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也就是中国的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所有房间的灯都要亮着,家家户户吃汤圆。而且这时候经常是搞灯展的时候,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民间庆祝从十三就开始了,有表演鱼翁和蚌仙,踩高跷,耍狮子等。
元宵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年夜饭
除夕年夜饭,是每一家春节的重要节目。每个地方的年夜饭都会因为地域的原因而不同,上海的人口味比较偏淡,因此上海的年夜饭菜谱一般是以上海的本帮菜或者粤菜为主,清淡而可口。
庙会:
上海的城隍庙庙会
上海的开埠以前,城隍庙是上海的民众唯一的游乐之处。上海的城隍庙从清末民初以来,和周边的园林、市场以及老街里巷融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区域的代名词。它代表了上海的的历史与传统,是上海的本土文化的一个载体。多年来由庙市发展形成的庙会文化,几乎囊括了宗教、商业、民俗等民众物质、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被誉为上海的滩旅游的名片。
上海的大观园皇家庙会
上海的大观园皇家庙会将在年初一到初六盛大开展,跳加官、接财神、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特色互动项目将红楼艺术与尽展。春节游上海的大观园,热热闹闹过新年。
灯会
上海的豫园灯会是上海的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有人说,豫园是上海的最中国化的地方,也的确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这里的灯会将每天隆重上演,热闹非凡。
早年的城隍庙历来是上海的城里过年时最热闹的地方。有诗为证:“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看灯是上海的人过年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到最具有上海的传统特色的老城隍庙附近去看灯当然就更有年味了。
上街寻年味
城隍庙是品尝上海的乡土风味最浓的零食和小吃的最好去处。若是想寻找往昔过年的气息,那绝对是个理想的地方。
从金陵路往东就是城隍庙。一路行来,已经见过两家供应“南翔小笼包”的小店,还有一家小绍兴鸡粥店。进入了城隍庙,迎面是著名的上海的“老饭店”,然后是鳞次栉比的金店。向左边拐,有一条特色商品街,乐器店、风铃店、梳子店等等。往前有专门经营上海的特产的商场,大白兔、五香豆和梨膏糖之类的东西。东南角有一条上海的老街,主要是一些古董瓷器店。在东北角豫园一带,则主要是美食街。紧挨着九曲桥的,就是南翔馒头店和湖心亭茶楼了。
;春节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人们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要前前后后的庆祝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关于春节的习俗也是很有趣的,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欢迎查阅!
目录
春节名称的由来
春节的习俗习惯有哪些
过年春节习俗盘点
春节名称的由来
春节的渊源虽然自夏商周以降,由来久矣,但是历史上的中国年节只有春节之实,并无“春节”之名,真正给年节冠以“春节”称谓的则是辛亥革命改元之后。
1911年12月31日,湖北军*发布题为《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的通告,指出:“现奉孙大总统谕,中华民国采用阳历,期于一新耳目,与世界各强国共进文明,即以十一月十三日改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日”,并要求“出示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遵照毋违”。1912年1月1日(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受任典礼,从这日始,中国使用阳历纪年,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从此,农历的正月初一,则不再被称为“新年”。由于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同时也为区别世界公历的新年,所以民间就开始出现了把农历新年称为“春节”的说法,久而成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 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自此,“春节”之名才算正式列入中国的节日法典,至今未变。山此追溯春节一词的来源,如果从辛亥革命改元算起只有95年历史,而如果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算起则只有57年历史。
〈〈〈
春节的习俗习惯有哪些
春节习俗:过“ 除夕 ”
春节的前一天叫“除夕地叫作“年三十”。从前,除夕这一天晚上,有些人家要请天上的神仙下来和人们一起过年,祈求他们保佑全家平安。解放后,封建迷信破除了,有些习俗却保留下来。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不少地方还得通宵不睡觉。俗话说:“人勤春来早”。这种熬夜表达了人们盼望新春快些到来的愿望。
春节习俗:吃饺子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人民有吃饺子的习惯。
三国时代,我国就有饺子这种食品了。在新疆的一座朝代古墓里,曾发现过一盘饺子,样子和现在的差不多。从前,人们在包过年饺子的时候,要在一个饺子里包上一点金银或是珠宝。谁吃到了就算谁有福气。现在人们不信这些迷信的说法了,可是有人还是愿意在饺子里包上一点特殊的东西,象一片苹果、一办桔子或一粒红枣。看谁能碰巧吃到,这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节,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大红春联。
战国时期,我国就有春联。那时候的春联是在桃木板上面刻着“神茶(t0)、郁垒(创)”的字样,叫“桃符”。 传说 神豢和郁垒是专门惩治恶鬼的神,把它们贴在门上,可以避免灾难。到了五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在“桃符--l题了字,这就是最早的春联。后来,人们用红纸写上黑字的春联代替了“桃符”。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也换上了新的内容。
春节习俗:放鞭炮
春节一到,人们最喜欢放鞭炮。关于鞭炮,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叫“年”的妖怪,每到冬末春初,它都要出来伤害人和家畜。它最怕亮光和响声,爆竹一响就吓得拚命逃跑。因此,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放爆竹,用来驱逐妖怪。
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这些传说了,可是那清脆的鞭炮声,烘托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吸引了广大少年朋友,使得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春节习俗: 年画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喜庆新年”和“驱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年画中以门画起源最早。门画旧称门神,对称地贴在门上。它的功用正如歌剧《白毛女》中所唱的那样,是为了使“大电小鬼进不来”。
古代门画最初是描绘传说中治鬼的神明“神荼”“郁垒”。这类假想的样子沿袭至唐太宗时,因他一场惊梦,便改为秦叔宝与尉迟恭两位武将。后来又演变为文武门神,这大概是社会文明发展到普遍认为治鬼不一定全用“武功”,大可用“文治”之故吧。至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门画中已出现财神爷的尊容了,这也许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思想的反映。其迷信的功用仍在治鬼。
〈〈〈
过年春节习俗盘点
风俗一:扫尘
扫尘顾名思义就是打扫尘土,过年前都要把家里里里外外都要打扫一遍,这样才能以最新的面貌迎接春节的到来,表达除旧迎新的寓意,扫尘这个习俗自腊月二十七日开始,也有些地方早早就开始除尘了。
风俗二:贴春联
贴春联一般是在除夕那天贴,春联决不能够等到过年的时候贴,不然没任何寓意,也没有达到喜庆的效果,春节贴春联很是讲究,春联的顺序,不同样式的春联等都要按着规则来,这样才能家宅平安,来年阖家幸福、事事顺心。
风俗三:放鞭炮
放鞭炮是自古以来的习俗,一开始有个传说是为了驱赶年兽,如今却是增添吉利,让鞭炮声除旧迎新过新年。不过,现在大多数城市禁止居民随意放鞭炮,所以人们想出了很多模拟鞭炮声过年的 方法 ,挺有一番意思。
风俗四:守岁
守岁其实说来也很有意义,就是一家人齐聚一块一起从除夕跨越到春节,迎接春节的到来,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的祝愿。
风俗五:拜年
拜年这个习俗小孩子可喜欢了。每到过年,他们就会穿上新衣裳,戴上新帽子,然后高高兴兴的去家人长辈面前说吉祥话,讨要过年红包,然后和朋友们一起去玩耍嬉闹。
风俗六:压岁钱
压岁钱想必大家都知道,过年添福添喜的一种方式,虽然现今社会变成红包时代,但是古时候传下来的“压岁”和“压祟”还是有的,压岁钱给长辈是压岁,希望老人长命百岁,岁岁平安;给孩子是压祟,希望孩子无灾无难,幸福安康。
〈〈〈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相关 文章 :
★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和传统风俗
★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 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 中国传统春节的来历习俗
★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春节的来历和由来以及风俗习惯
★ 春节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 关于春节的由来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一、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而“年”这一概念来源于上古历法中“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年”是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古人定出了一年的岁首,即干支历中的“立春”。
古代民间最初的“年”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但随着朝代更迭、历法变动,中国历代的新年日期并不相同。比如到夏朝时期是以农历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秦朝时期以农历十月为正月等。而现在我们说的春节,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了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元,并提出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6.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8.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三、春节的诗歌:
1、《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拜年》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3、《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4、《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5、《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6、《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9、《元日》
唐代: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10、《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四、春节的对联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
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高居宝地财兴旺
下联: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
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
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
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以上就是优秀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
2024年03月03日 21:15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春节是如何而来的呢?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
2024年01月25日 05:04春节的由来、习俗、诗歌、对联等。一、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
2024年01月19日 21:18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传统戏剧综艺节目大全有哪些中国春节的风俗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全
2023年05月11日 03:24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中国十大传统美食的由来元宵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3,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01月19日 04:40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的由来1、饺子我国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
2024年02月16日 03:44江西的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江西的春节风俗:剪纸、祭灶、吃团圆饭、熬年守岁、祭祖。1、剪纸山西民间剪纸是
2024年02月02日 13:38湖南的春节风俗传统有哪些?1、舞龙灯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
2024年03月05日 16:16小年的由来和风俗小年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小年,别称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中国传统节日,日期因地域有所
2024年02月15日 19:13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
2024年01月28日 00:48山东聊城莘县特产 莘县吴朝波啥情况
时间:2024年02月16日乌凤是什么动物?
时间:2024年02月12日东莞有哪些特产
时间:2024年01月16日哈尔滨的特产是什么哈尔滨有名的什么东西
时间:2024年01月04日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南北方春节风俗差异)
时间:2024年03月06日舟山春节有什么习俗 舟山过春节的习俗
时间:2024年03月15日春节祭祀时间有讲究吗
时间:2024年03月15日谁给我说下沧州过年的习俗?(沧州风俗介绍)
时间:2024年03月15日怎么样过年会更有“年味儿”?
时间:2024年03月15日大年初二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4年03月15日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