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知识 >正文

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更新:2024年01月25日 05:04 优秀啦

今天优秀啦小编整理了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春节是如何而来的呢?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有谁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三、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元宵,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春节呢?


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春节 是我国一年一度必过的节日,春节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归属感,春节到来的时候,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团聚新春,一起吃吃团年饭,唠唠嗑。

美食篇:

说到年味美食,当然少不了我们四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川妹子,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四川的过年必吃美食吧!

一、烟熏腊肉,腊香肠

凉晒的腊肉、香肠

在四川,人们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早在腊月刚刚开始就会准备贺年的美食,而在腊月最早迎来的食物就是—— 过年猪 。从古至今,都有杀年猪的传统,一户人家在杀过年猪的时候会请来周围的邻居帮忙,在当天就会用刚刚处理出来的新鲜猪肉做满满的一大桌席,被叫做“ 泡汤 ”。一头大肥猪被巧手的四川人切开,按照不同部分的肉质不同*成香肠、腊肉。而香肠和腊肉的*工艺也是可以使猪肉方便储存的。

切片腊肉

人们会把这些切好的猪肉用绳串起来,挂在厨房里的房梁上吊在灶的上方。柴火灶在做饭炒菜的时候,火舌会从灶底升起。挂在灶上方的年猪肉被这么从灶里伸出来的火舌舔舐着,同时又被柴火烧出的烟熏制,慢慢地,一块白花花的猪肉在这种烟火气中被熏制成金黄色,肉香四溢。偶然间,年猪肉上的肥油因为高温而滴落,触碰到那张扬的火舌时,发出滋滋的声响,那醉人的熏肉香气不禁让人垂涎。腊肉*成型后就已经非常的诱人了。在加工炒制的过程中,放点蒜苗或者折耳根,苕粉可以说是人间绝品了。

切片腊肠

腊肠的*方法其实也和腊肉相差不多的,首先要调制好灌肠里面的肥瘦比例和口味,然后灌在肠衣里面,挂在柴火灶上面熏制。

*好的腊肉可以储存一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越是熏得久的腊肉香肠就越香!

二、赖汤圆

赖汤圆

过年一家人团圆,那么象征团圆的汤圆总不能少。在成都有一种很著名的小食叫做“ 赖汤圆 ”,这种汤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前。赖汤圆和一般汤圆不一样,吃起来不粘牙,也不粘筷子,软糯的口感却不腻口,十分爽滑。

赖汤圆之所以不粘牙,是因为它与其它汤圆的*方法不一样,这种赖汤圆是用汤圆粉做的。通常汤圆都是用糯米粉*的,因为糯米的特性,吃起来会有一点粘口。而汤圆粉却是用 糯米粉和大米粉 按照一定的比例勾兑好,再搓成面团*成汤圆。加入了大米粉,减轻了糯米粉粘稠的口感,所以用汤圆粉*的汤圆既能像普通汤圆那样软糯,又不像普通汤圆那样粘牙、腻口,吃的时候还有一种爽滑感。

醪糟赖汤圆

且在煮制汤圆的过程中,会加上我们的 醪糟 ,醪糟是用糯米泡好后铺上纱布上锅蒸,再加酒曲发酵而成,这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加上醪糟煮制的汤圆,口感极佳,因为是来自大米和糯米的甜糖分,所以甜度适宜,加上一点红枣枸杞,也是很适合养生吃的!


三、九大碗

九大碗

四川的“ 九大碗 ”是很闻名的。不管是吃坝坝席,还是搬家或者白喜事,甚至是过节过年,都会有“九大碗”的出现。现在很多饭店也会有九大碗在*。它的特色注重的是 蒸菜 ,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别为: 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

九大碗

但是在四川部分地方的九大碗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他们会把其中一些菜换为 酥肉 ,还有 包圆 (就是肉酱和面粉调制蒸制而成的)。可别小瞧了这些蒸制食品,其实口味是相当丰富的,我们四川人吃的食物都是色香味俱全的。如果来过四川一定要来试一试“九大碗”。

四、口水鸡

口水鸡

一直都有这样一句话:“无鸡不成宴”,在过年的饭桌上鸡是必需品。鸡肉大家都喜欢吃,而且做法也是多种多样,可以炒着吃,炖着吃,蒸着吃。四川人喜欢把鸡做 口水鸡 ,口水鸡带有鲜明的四川特色,口水鸡是四川 达州 的一道传统名菜,佐料非常的丰富,鸡肉滑嫩Q弹,没有一个人吃了不叫好的,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口水鸡之所以叫口水鸡是因为有很多花椒,吃了会麻到嘴巴瘫痪不由自主流口水。

口水鸡

其实口水鸡也算是一道 荤凉菜, 虽然是凉菜,但是它的做工是非常将就的,在煮制鸡肉的时候,用汤用火和用的鸡肉都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用的鸡肉一般都会选择 鸡腿肉 ,因为相比较鸡的其他部位的肉来说,腿部的肉是弹性比较好的,而其他部位的肉则会要柴一些,要想口水鸡口感Q弹,那是必须要用到鸡腿肉的。在煮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好时间和火候,这样子才会煮制出最适宜的鸡肉口感。煮好以后捞出来过完凉水,加上丰富的佐料,一道诱人的“口水鸡”就诞生了。

五、东坡肉

东坡肉

东坡肉其实也就是 红烧肉 。在年夜饭的时候有这道菜是因为红烧肉红皮赤壮,寓意着你每天都红红火火,是一个很好的意头菜来的。东坡肉如其名,就是由四川 眉山 东坡居士“苏轼” 研制出来的,一般选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多用 精品五花肉 切成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做食材。东坡肉做出来以后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肘子

其实不只是五花*出来的东坡肉,还有我们的 东坡肘子 ,做法与东坡肉相差不多,软糯咸香,都是我们在过年的时候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六、红烧鱼

红烧鱼

红烧鱼的 的寓意同“ ”即剩余,多出来的,祝福 年年有余,余之财富 。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余留下来的是健康。红烧鱼烧制一定要炸制过,而且配料一定要丰富,具有浓厚的川味特点。

七、粉蒸肉

粉蒸肉

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而且用料不限,牛肉羊肉鱼肉猪肉都能蒸,红苕南瓜土豆都能打底。

我们四川的过年菜中也还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内容,比如热菜中的“ 发财海皇羹 ”寓意发财;传统锅料的“ 毛血旺 ”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 香菇菜心 ”寓意亲情浓郁;“ 香考桂鱼 ”寓意年年有余;“ 酒酿汤圆 ”则寓意团团圆圆。

过年,最重要的当然是一家子齐齐整整,所以菜式都是 全鸭 (樟茶鸭)、 全鱼 (香烤桂鱼)、 全蹄膀 的,体现“ ”的概念;含猪 、牛 的菜(汤)则代表“ 有头有尾 ”。

四川的菜肴是相当丰富的,在过年的时候吃的菜肴其实远远不只是这些,每家每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一桌年夜饭,上面这些菜肴则是比较经典的年菜。不过不管吃的是什么,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能够团聚坐在一起好好吃一顿热乎乎的年夜饭!

习俗篇: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在四川,其实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已经开始过年了。而且四川过年的习俗很多,年味很浓。


一、祭灶

祭灶

在腊月二十三,则是“祭灶”的日子,“祭灶”也就是 送灶王爷 。灶王爷一年到头为大家服务辛苦了,这一天他要离开各家各户,回天庭“述职”。所以在这一天,吃过晚饭后,四川人会把灶头打扫干净,点上香烛,摆上果酒之类的祭品,然后在锅中放一盏清油灯,好为灶王爷上天照路。同时还要燃放鞭炮,为灶王爷践行。不过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很多家庭都是烧气的,这样子的习俗就很少见了。

二、打扬尘

打扬尘

在腊月二十四,则是“ 打扬尘 ”的日子,也就是四川人民一年一度的 大扫除 。“打扬尘”一般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因为马上要辞旧迎新,所以除了扫地抹灰以外,还要举着扫帚,将天花板上、屋檐下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前屋后的水沟也要在这一天清淘干净。

打扫

整个屋子都会被打扫得非常干净,因为在四川如果腊月没有讲卫生打扫好,正月是不可以随便扫的,据说是会把好运气给扫走,不过我个人觉得,这样子的习俗是很好的,能发动全家打扫卫生,营造一个 感觉整洁 的过年环境。

三、团年

团聚

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在我们四川是被叫做 团年 的,因为四川人对过年家人团聚是非常注重的,所以才会叫做团年,在大年最后一天的团年的时候,一家人不论分散到天涯海角,都会尽力的团聚起来,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吃 团圆饭 的。

四、初一的规矩与“走人户”

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在四川过初一,有很多规矩要遵守,我印象中有这些规矩:

初一不能扫地,不用刀、针,不倒垃圾、不往外泼水。

初一早上要吃一碗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初一起床后第一句话必须说吉利话。

初一当天忌说死、病、穷、不够、没有、少了等不吉利的话。

初一当天忌哭闹、吵架、打烂东西(如果不小心打烂东西必须马上说“碎碎平安”)。

初一这天的活动,各家不一,有的去进庙上香,有的去 扫墓祭祖 ,有的去 赶集 玩耍——这一天有些大的集市、会馆会举办耍龙灯、舞狮等活动,或者请戏班子来唱戏。

拜年

一般从初二起,四川人就开始“ 走人户 ”了,“走人户”是贯穿 初二到十五 的活动,四川人所说的“走人户”就是 走亲戚 串门 。大家都会穿戴一新,然后依次到亲戚家里拜年,并带上糕点、水果作为礼物。

走人户

“走人户”时小孩子是最开心的,每到一处,除了能吃上好吃的,还能收到“ 新年钱 ”,因为拜年时的规矩是必须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时候只要跟着大人去走亲戚,都是可以收到红包的,不过呢,你收到的红包大人最后是会还礼的啦~

五、看川剧、逛灯会

自贡灯会、川剧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晚上(城市中)逛灯会。白天场(庙会)茶馆非常热闹,有许多 川剧 评书 等表演。我们四川 自贡 的灯会一直都是榜上有名的,自贡还有专门的灯会节,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就真的明白什么叫做灯光的艺术。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虽然古老的戏剧形式早已呈现出式微的态势,但川剧仍拥有不断创新的文化土壤,拥有作为一种小众艺术所独具的风格魅力。

所以一般注重传统文化的四川人聚在一起都会选择去看看川剧的,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家乡文化热爱的一种体现。





六、洗脚

洗脚

洗脚洗得高来年运气好 。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洗脚的场面都十分热闹,大人会一边讲这个习俗,一边亲自示范,小孩们半信半疑,嬉笑着挽裤腿,照着大人的方式洗一遍脚。

七、捡柴

捡柴

大年初一去 “捡柴”, 我相信生长在四川的伙伴们应该都不陌生。大年初一“捡柴”的习俗就是每逢大年初一大人就会带上孩子一起到公园或者是有树木枝的地方捡一个柴棍带回家,捡柴谐音“捡财”,寓意来年财源滚滚。

八、偷青

采青

所谓 偷青 也就是 采青 ,就是在正月十五晚上,趁着月色,去别人的地里偷点绿色蔬菜,比如蒜苗、芹菜、白菜、青菜、葱、豌豆尖什么的,但也就是意思一下,偷点别人的运气,去掉自己的诲气就行,没人会真偷。习俗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适度,千万不要趁着习俗去大偷特偷哦~

四川是一个 美食、习俗 非常多的地方,而且也是独具特色的,作为一个从小在四川长大的川妹子,我表示我们四川的年味其实很浓的,不过应该都是小时候的年味更重一点,在我很小的时候,每一年都在期待着过年,因为过年在外边工作的爸爸妈妈都会回家,他们会给我们*很多好吃的,而且我们有压岁钱收,可以放火炮,可以穿上一身新的衣服去找小朋友玩耍,小时候多么的单纯可爱,没有烦恼。

各位在外漂泊奋斗的朋友们,不管你离家乡多么的远,在可以的情况下,多*家,陪陪老人,过一个好年,落叶归根,乡愁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掉的。如果真的没有回家,没有关系的,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只要我们还在祖国,那么哪里都可以是家!快过年了,自己动手做做家乡特有的美食吧!新年快乐!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


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引言: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过年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回家过年天经地义。因为回家主要是为了和家里人进行团聚,而团圆也是中国人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过年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经历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一种文化心理。在过年这个节日,只要外出的游子们都会回到家乡和家里人进行团聚,这也是每一个游子的心理需求,同时这也是一年到头的精神慰藉。在古时候过年主要是要祭祀,来祈求新的一年可以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在很多人小的时候过年意味着放假,穿新衣服走亲戚拿压岁钱来看各种热闹,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所以是非常期待和盼望新年的到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体会到过年是团圆。

春节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春节的来历也是非常悠久的,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关于春节的传说也是有非常多种类的,但不管怎么样,春节也是代表着新的一年开始,也是所有人对于新的一年有着美好的期许,是中国四大传统文化之一,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春节的风俗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过春节的时候会有一些习俗,首先会进行扫尘,就是在腊月的时候将家里全部打扫一下,将一切晦气,扫出门,还可以在家里布置贴窗花来烘托春节的气氛,在元宵那一天会进行守岁。之后就会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年糕等等。

总结

最后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当中最期待的节日,是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也会用很隆重的方式来庆祝春节。小编记得每年小的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说年味大了,这也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所以对于过年这件事情也就没有那么的期待。

以上就是优秀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美国过年的风俗是什么

美国过年的风俗是什么

时间:2024年02月12日
乌凤是什么动物?

乌凤是什么动物?

时间:2024年02月12日



最新文章

春节祭祀时间有讲究吗

春节祭祀时间有讲究吗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守年岁是什么意思

守年岁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