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品牌 >正文

共存品牌 梯队已形成 目标与迷茫共存 2019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

更新:2023年10月22日 07:01 优秀啦

共存品牌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优秀啦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共存品牌 梯队已形成 目标与迷茫共存 2019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

品牌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在品牌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 - ...

一、难以满足高成熟度的市场环境对品牌差异化的要求
从经典的理论来看,品牌的价值是由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两种价值构成的,其中,理性价值的形成有赖于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感性价值则源于消费者对所购*品牌的联想。
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目标市场大都是以欧美的发达国家市场为目标。与中国高速发展的市场不同,欧美国家的绝大多数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总体增长要比中国缓慢。在这样的市场中,要求新进入的品牌具备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差异化的价值,而有差异化的产品或者服务则是构成品牌价值的来源,也是企业获取消费者的根本所在。提供差异化和创新悉世的产品不仅需要企业可以敏锐地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还要求在产品开发和创新方面进行相应的投入。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处于“重市场、轻研发”的状态,中国企业更多的是技术追随者,而非行业标准制定者。有限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也是集中在非核心环节,对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企业要想在理性价值方面进行差异化,在技术和产品的差异化x方面超过现有对手必然是困难重重。
另外,国外市场调研公司的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与早期日、韩品牌进入欧美市场的情况相似,“中国概念”还仅仅停留在廉价、低质量的印象上,并不能为中国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来自国家层面的价值支撑。
二、在中国形成的品牌价值难以复制到发达国家市场
在我们思考中国品牌的国际化道路的时候,或许对中国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现状进行一个剖析会很有意义。我们经常能够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中国品牌在许多市场中打败了国外品牌,取代外国品牌成为了市场的主导。由此看来,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如果在中国市场能够打败外国品牌,我们应该也有机会在外国市场打败外国品牌。但真的这么简单吗?
在2004年罗兰·贝格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中国年轻的以及相对高收入的消费者仍然更加钟情于国际品牌。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如果在全部条件相近似的情况下(如相同价格、质量、款式、技术等), 他们会选择国际品牌的产品。同时, 国际品牌更加让消费者感觉到品质优良、性能卓越,也更加有身份感。由此可见,中国品牌虽然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知名度,形成了市场份额方面的主导地位,但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品牌,尚未形成清晰的、可持续的品牌价值定位。换言之,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忧虑。
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众多国内企业尽管在品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往往是形成了响亮的品牌口号或精美的广告宣传,但是品牌的形象仍然较为模糊,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品牌的塑造缺乏来自于消费者体验层面的支撑,品牌口号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没有任何关联,最终导致品牌价值流于空泛。其次,在国内的众多行业中,中国企业大多是凭借价格、渠道和服务等优势占据较强的市场地位。但主要是在已经非常成熟的主流产品市场,在需要挖掘或引导消费需求的前沿领域则处于劣势。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否可以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更加是生存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以中国企业目前的状态无疑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信穗。再次,过分追求价格战、企图以价格获取市场份额的做法又把中国企业拖入一个恶性循环:低价格和低利润导致企业缺乏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匮乏又进一步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从而更加依赖于价格战。此外,价格是品牌塑造的杀手锏,对价格战的依赖将带来品牌的大幅度贬值,价格战与高端品牌永远无法共存。因此,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中国企业更加无从谈起强势品牌的树立。
中国企业在品牌塑造的时候,其核心诉求点仍然集中于较为基础的元素,突出产品优良的品质、可靠的质量或高水平的服务。而欧美发达市场由于长期的发展和充分的竞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以品质或服务取胜的阶段,可靠的品质保证早已经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前提,对品质的追求不过是使得中国企业与国际竞争对手站在睁坦肢同样的起跑线上,却无法成为差异化的成功因素。服务也由于价值链的不断细分早已经成为独立的领域,不再简单依附于产品的*。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中服务普遍是有偿的,像海尔在国内所采取的高品质无偿服务的方式在国外市场将会面临很高的成本压力,尤其在中国产品缺乏足够利润空间支撑的情况下更加难以为继,因此差异化的服务优势也是难以简单复制的。渠道等优势更加无从谈起。还有,像联想、海尔这样的国内高端品牌,尽管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的差异化优势,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形成了自身品牌的价值,但如果进入国外市场,由于缺乏形成同样价值的条件,使得这些价值根本无法复制或者移植到其它市场中去。
三、缺乏有效的战略性品牌管理
早在40年前,哈佛教授Ted Levitt就在其著名文章《营销的短视》中指出,营销不能局限于传播和沟通本身,公司必须基于市场。只有市场营销能*和增长需求。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目前所缺乏的。
从消费者感知品牌价值的过程来看,我们相信品牌塑造的工作开始于产品设计的环节并贯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品牌建设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市场营销手段,而是多部门、多层次的任务。
David A.Aaker,著名的品牌管理大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市场营销教授认为,当首席执行官不想聘用品牌官的时候,CEO就应当负起责任。品牌必须成为商业战略的核心,Aaker认为:“CEO必须明白他的品牌是战略资源;他必须不断地开发品牌。”
对比中国的情况,虽然中国企业的领导人口头上都很重视品牌,但罗兰·贝格公司对15家中外电子及高科技企业的调查表明,外国企业对品牌资产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国内企业。国内外由于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势必遭遇很大的困难。

Carlo Valentino是什么牌子?


共存品牌 梯队已形成 目标与迷茫共存 2019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

山寨吧。分享个内容给你。

品牌历史

[华伦天奴]名牌起源于充满艺术气息的意大利海港尼布斯市,于1908年由华伦天奴家族之云仙叟·华伦天奴(VINCENZO VALENTINO)创立,以设计及生产高档皮革制品及服装为主。同年将品牌名及商标注册,并开创[华伦天奴精品店],凭其设计创新,对用料、品质及工艺要求严谨而深受意大利贵族及世界各地名人欢迎

从1961年起,华伦天奴家族开始走向国际,先后在罗马、佛罗伦斯、米兰、威尼斯、巴黎、纽约、关岛等地方开设共26家精品店。

华伦天奴.奥兰迪

华伦天奴家族传人奥兰迪,1974年将自己的姓名用于注册商标,创立了华伦天奴.奥兰迪(Valentino Oriandi),成为“华伦天奴”品牌家族中的一员,经过不懈努力,在荷兰、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地将此品牌打造成“华伦天奴”中的顶级品牌,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保护。

2002年8月28日,意大利佩里·华伦天奴·奥兰迪公司在广州宣布:意大利皮具品牌“华伦天奴·奥兰迪”正式挥师中国。华伦天奴·奥兰迪本人也当场表示,今年年底前,他们会在中国设立1200间皮具、服装专*店和专柜,并将逐步实现生产基地由意大利向中国的转移。

“华伦天奴”品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在国内许多*渠道中,我们都能看到其身影。而“华伦天奴·奥兰迪”却刚刚宣布正式进军中国,那么在国内市场存在已久的各种“华伦天奴”货品都是假冒、仿制品?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遭遇同门兄弟

此番宣布进军中国的华伦天奴·奥兰迪是意大利三大国际著名商标之一。华伦天奴最初是一个意大利家族的姓氏,以经营服装、服饰、皮具等出名,“华伦天奴”这个牌子是后来由家族多个继承人以各自的名称再注册的,有的人在意大利注册,有的人在美国注册,地方不一,前缀后缀也各不相同,如玛丽欧·华伦天奴、华伦天奴·格拉瓦尼、卓凡尼·华伦天奴、艾米利欧·华伦天奴等等。

每一个华伦天奴的品牌都有自己的代理商。而各地区代理商均可自行安排生产、*所代理的产品。更糟糕的是,每一个“华伦天奴”的品牌槐空正都是由服装、皮具、鞋子等系列产品组成的,那么这些系列产品又可以分别授予不同的代理商进行分别经营。你代理服装,他代理皮具;代理服装的为多得利,又自行安排生产皮具;代理皮具的当然也不示弱,这一来,整个市场难免出现混乱局面。目前在国内*的“华伦天奴”的产品,很大程度便是在此种操作模式的背景下出现于*终端的。

兄弟恩怨

如果说“华伦天奴”家族是经过两三代人的传承才有了今日的局面,不如说是“分裂”导致的结果。格拉瓦尼和奥兰迪两个品牌的在品牌发展分布的国家和区域都各有不同。每个国家和区域的代理商都相互视为假冒和擦边球。如:奥兰迪在俄罗斯、法国有进行商标注册,在该区域内华伦天奴.奥兰迪的授权商运作良好,而华伦天奴.格拉瓦尼在该区域没有注册商标。如此局面,经过双方协商,达成并签署了“共存协议”,既奥兰迪和格拉瓦尼在部分区域及中国大陆相互承认其合法性。

就拿2006年华伦天奴家族的格拉瓦尼中国区域代理商对奥兰迪提出异议,但因双方早已签署了“共存协议”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因此异议无效。这也保障了华伦天奴.奥兰迪在中国大陆的合法运营权。

兄弟恩怨,家族分权,给“华伦天奴”在发展上带来了扩张和知名度的同时,也让很多假冒仿制品乘机而入。

假冒仿制品泛滥

就在华伦天奴·奥兰迪本人积极推进其品牌的中国进程之时,他尴尬的发现,中国大陆假冒、仿制“华伦天奴”的产品已遍地开花,对他来说,这是一件更棘手的事情!

华伦天奴·奥兰迪在中国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本土企业正在申请中的铅悔、加各种前缀和后缀的“华伦天奴”品牌已经高达120个。虽然国家工商总局并予以批准,但这些企业的产品则很可能早就在跻身市场并争得几分天下。

此外,上海相关媒体公布的一个市场经济调查数据显示,仅假冒、侵权“华伦天奴·奥兰迪”的厂家、商家已多达200家。

作为国际驰名商标,“华伦天奴·奥兰迪”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OMPI)的保护。2002年,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已受理了“华伦天奴·奥兰迪”在中国的商标注册申请,至今拥有了至少200家实体店。

佩里·华伦天奴·奥兰迪公司副董事长兼意大利意中交流中心主席朱裕华说,目前可能存在假冒和侵权的200厂、亏伏商家,其中不乏根本未经注册,就贴着“华伦天奴xx”或“xx华伦天奴”大肆生产、*的纯粹假冒的不法商家。但其中亦有3%—5%是在意大利正式注册,属于“傍名牌”一族,即:一些国内厂商在境外将“华伦天奴”注册为企业厂名,再以“委托加工”、“授权生产”、“特许经销”等名义产销其产品,造成市场混淆。

“华伦天奴”家族成员多

华伦天奴最初是一个意大利家族的姓氏,以经营服装、服饰、皮具等出名,“华伦天奴”这个牌子是后来由家族多个继承人以各自的名称再注册的,有的人在意大利注册,有的人在美国注册,地方不一,前缀后缀也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及国际上认可的“华伦天奴”品牌系列有,如:

●华伦天奴·格拉瓦尼

●华伦天奴·奥兰迪

●卓凡尼·华伦天奴

为了方便进行全球经营管理,掌握着“华伦天奴”不同品牌的几大企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国际商标注册,确立了“华伦天奴”的名称以及商标————至少有一个大写的“V”字,底下还标有“Valentino”的英文原名。所以消费者购*时请注意查看“V”字商标之下是否有“Valentino”的英文字样,有其英文原文的才是原品牌授权代理的商品,而没有的很可能是“擦边球”货物。

国际品牌的中国梦

国际品牌都有自己的骄傲和尊严,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再加上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电子商务突出的表现,致使很多一线品牌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

2020年4月15日,iPhone官网悄然上线iPhone SE2高性价比版;

宝马陆续上线X1、3系,奥迪上线A1平民市场版;就连一向高大上的特斯拉,也不得不考虑上线Model 3版迎合中国市场。

这些年,华伦天奴.奥兰迪公司在见识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和线上*数据后,于今年计划开启电商之路,同时在后疫情时代,重新审视战略布局,面向中国市场推出适合的亲民产品。相信华伦天奴.奥兰迪,通过这次尝试,在中国市场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化学上大量共存是什么意思?


共存品牌 梯队已形成 目标与迷茫共存 2019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 大量共存的意思是,在溶液中,两种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气体,水或者沉淀。
做题目的时候只要将两种离子结合起来,看能否有沉淀,气体或者闭碰亏水生成就可以判断了。如果有这些反应存在,则为他们不吵明能大量共存。

还要看清楚题目中是否有隐藏条件,例如,无色透明,pH为。。。
注意,澄清透明与无色透明不一样,澄清透明意思是均一的溶液,无色透明意思是没有轿神颜色。

梯队已形成 目标与迷茫共存 2019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


共存品牌 梯队已形成 目标与迷茫共存 2019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

↑↑↑ 关注我吧,每天精彩汽车内容喂饱你!

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持续下滑,总销量21,476,431辆,同比下跌9.3%。之前为大家分析了豪华品牌的现状,但那毕竟大部分都是“别人家的车企”。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析,看看我们自己的汽车企业表现如何。

相比于合资品牌,中国品牌在2019年的洗牌来的更加猛烈,很多曾经红火的车企销量大幅下降,梯队区分也变得越发明显。这充分说明了,汽车行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不在研发上大力投入,是完全没有前途的。

本文将对2019销量TOP10车企进行分析,入门门槛是年销量超过20万辆。

江淮、众泰、华晨、海马、华泰、汉腾、力帆、东南、大乘汽车等厂家,由于销量较少,本文不再分析。五菱和宝骏虽然是中国品牌,但上汽通用五菱是合资企业,所以没有统计在列。

中国品牌已经基本结束了混战的情况,逐渐形成了三大梯队,3+7的格局也相对稳固(3家私营+7家国企),新企业想要晋级已经非常困难。当然可能有特例,就是新能源车企。

第一梯队,门槛是100万辆,成员是吉利和长城,两家都是私营企业,而且地位很稳固。

第二梯队,门槛是60万辆,成员有长安、上汽和奇瑞,三家都是国有企业,发展相对平稳。

第三梯队,由剩下的5家车企组成,门槛是20万辆,包括比亚迪、广汽、东风、北汽和一汽。20万辆的门槛,2020年至少会提高到30万辆。

NO.1 稳坐第一的吉利,转型已初具成效

吉利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品牌销量冠军了,2019年总销量1,361,560辆,虽然同比下跌了9.3%,但是考虑到整体大环境不好,表现还算不错。

不过最重要的是,吉利品牌向上的转型已经出具成效。虽然低端车型远景、帝豪仍然占据一半的份额,但能够看到以星越、缤越、缤瑞为代表的高端车型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量也不断提升。

高端品牌领克已经牢牢占据了10-20万的价格区间,车型也逐渐丰富。新能源品牌几何发布了首款车型,后续车型也在跟进中。

吉利能够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车,得益于若干年前就开始布局的BMA、CMA、SPA平台,现在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同时吉利也展现了全面的国际化业务版图,手握沃尔沃和路特斯,还是戴姆勒的大股东,吉利完全有实力成为中国版的大众。

所有现象表明,吉利已经开始在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NO.2 逐渐完善、销量潜力巨大的长城

长城2019年总销量为1,060,298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大关,稳居中国品牌第二名。百万辆的规模在大势不好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微增,实在不容易。

长城现有四大品牌,分别是哈弗、WEY、欧拉和长城皮卡。

哈弗仍然是销量主力,销量769,454辆。高端品牌WEY销量100,043辆,成为首个累计销量超过30万辆中国高端品牌。新能源品牌欧拉销量38865辆,作为长城的新品牌,定位城市精品纯电动车,表现不错。长城皮卡销量148,830辆,皮卡是长城起家的车型,大家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在市场终端,长城皮卡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深受用户认可。

长城虽然车型很多,但是畅销车型并不多,只有哈弗H6/M6/F7紧凑级SUV三剑客*的很晌毕好,占据了超过60%的销量,整体风险比较大。

长城在小型SUV、中型SUV这两个畅销级别表现很不好,车型换新速度比较慢。WEY品牌车型不够丰富,车型的差异化也不够明显,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长城的销量潜力非常大,保持现有优势车型地位,推出新的畅销车型,销量可以稳步提升纯谨改到150万辆。

NO.3 波澜不惊,急寻突破口的长安

长安是表现最好的国有车企,全年销量817,249辆,虽然同比下跌6.5%,也算是跑赢了大盘。

虽然车系比较多,但是单一车型表现都是波澜不惊、不好不坏,缺少爆款车型。

销量最好的CS75*了193,227辆,增长37.7%;同为紧凑级SUV的CS55只*做判了112,219辆,下跌了32.1%;CS35销量141,701辆,增长7.5%;逸动系列销量124,024辆,下跌1.5%,此消彼长基本没变化。

相对低端的欧尚品牌,销量并不理想,远没有吉利的远景和帝豪系列表现好,转型之作欧尚COS1°也基本宣告失败。

长安依靠5年前确定的家族设计风格,不断进化改进,获得了不少用户的认可。蓝鲸系列发动机、自动驾驶、车联网表现也不错,所以这几年销量一直比较稳定。

但是没有爆款车型、品牌向上进展缓慢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长安急需要寻找突破口,否则销量只能随着大盘变化,很难增长。

NO.4 新车拉动国内销量,海外市场表现优秀的上汽

上汽全年销量756,165辆,和去年基本持平,整体车市下降的大环境下,没降就等于增长了。

上汽旗下共有荣威、名爵、大通三个中国品牌,荣威销量425,874辆,同比下跌9.5%;名爵销量269,753辆,同比增长4.5%;大通销量60,538辆,同比大增95.5%。

虽然从数量表面上看,上汽表现不错,但是细化到具体车型销量,还是能看到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畅销车型荣威RX5销量166,114辆,同比下跌26.1%。荣威依靠i5/i6两款比较便宜的轿车产品,才勉强维持住了颜面。

名爵的表现则十分优异,虽然新MG6也下跌了,但是价格与主流合资紧凑级车相当,算是高端车型。小型SUV MG ZS表现依然出色,销量121,974辆,同比增长8.8%。

名爵的海外市场表现十分优异,销量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26%,这得益于MG依然不错的品牌影响力。

上汽大通依靠新车G50的优异表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依靠新车拉动,2019年上汽表现不错,但是三个品牌的车型仍然不够丰富。2020年如果想要销量再进一步,仍然需要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车。

NO.5 奇瑞逆势大涨,靠捷途拉动增长

全年销量615,903辆,同比增长8.4%,奇瑞交出了一份非常好的成绩单。其中捷途品牌贡献最大,捷途X70销量128,204辆,成为奇瑞旗下最畅销的车型。

奇瑞品牌最畅销的车型是瑞虎8,销量116,494辆。其次是瑞虎5x,销量61223辆。轿车方面艾瑞泽GX销量72581辆,艾瑞泽5销量51925辆,整体表现合格。

重点打造的高端品牌星途表现尚可,星途TX销量15994辆,是否成功还要看2020年表现。

作为10年前的中国品牌老大,奇瑞最近几年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来看面临的困境也不少,缺乏核心技术的最大的问题,在新四化方面也不太顺利。

NO.6 期待新能源市场回暖的比亚迪

比亚迪全年销量453,335辆,同比下跌9.7%,其中新能源车销量219,353辆,占比49%,连续6年夺得中国新能源车冠军。

比亚迪是国内最早做新能源车的企业,也是少有每款车都拥有燃油版、插混版和纯电版的车企。但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大幅下滑,使得比亚迪销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他厂家对于新能源车型也越来越重视,今后比亚迪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比亚迪的问题是汽车本身的核心技术积累不够,自从挖来了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车型的颜值问题解决了,但是其他问题仍然不少。最近5年销量一直在40-50万辆左右徘徊,始终没有突破,也很说明问题。

现在比亚迪的希望就是新能源车的步伐能够走的再快一些,掌握电动车核心技术,尤其是电池技术,是比亚迪最大的优势。

NO.7 风声大雨点小的广汽

广汽全年销量427,637辆,同比下跌22.97%,成为跌幅最大的主流车企之一。2019年广汽的新车不少,感觉势头也很猛,但是最后总结销量的时候,发现结果是风声大雨点小。

罪魁祸首是曾经的爆款车型GS4,销量只有103,373辆,同比下跌49.9%。车型老是最主要的原因,去年11月GS4迎来的全新换代,2020年能否打个翻身仗就看全新GS4的表现了。

曾经的爆款中级SUV GS8表现同样不好,销量28096辆,同比下跌54.5%。还好有新车GS5和GM6顶上来,不然总体销量会跌的更惨。

轿车领域基本上算全军覆没,曾经寄予厚望的GA4只*了9308辆,基本处于被放弃的状态。中级车GA6表现一般,销量14950辆,定位和价格都决定了他无法撑起销量。

广汽新能源整体销量43089辆,实现115%的增长,但是与主流新能源车企的差距还很大。

广汽传祺整体的车型布局很完善,从轿车、SUV到MPV都有不错的车型,但是没有一款爆款,而且轿车领域输的太惨了,很多问题必须正视起来的。

NO.8 可能被边缘化的东风汽车

东风中国品牌部分,全年销量415,780辆,同比下跌14.32%,整体看表现尚可。不过这是由东风乘用车、东风柳汽和东风小康三家企业完成的,这样看就不太理想了。

东风乘用车销量77104辆,同比下跌19.1%;东风小康销量181,897辆,同比下跌16.1%;东风柳汽销量116,153辆,同比下跌9.6%。

单独从这三家车企来看,体量都不算大,都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三家企业的车型,虽然品牌不同,但是挂的都是东风LOGO,各级别车型重合度比较高,尤其是紧凑级和中级SUV,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这样对于东风品牌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NO.9 全面转型纯电动车的北汽

全年销量370,748辆,同比下跌36.79%,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核心企业北汽新能源销量150,600辆,同比微跌1.6%,成绩很好。

北汽燃油车部分有四家企业,分别是北京汽车、北汽幻速、昌河和福田,总体只有22万的销量,其中北京汽车销量77822辆,同比大跌52.8%;北汽幻速销量52336辆,同比大跌66.8%;北汽昌河销量35931辆,同比大跌40.2%;福田销量10328辆,同比下跌35.2%。

北汽3年前确定了全面转型纯电动车的策略,所以北汽新能源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整体销量也是节节攀升。虽然比亚迪是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但是如果只算纯电动车,冠军应该是北汽新能源。

所以北汽的燃油车表现不佳是在预料之中的,但是油转电的过度期至少还有10年时间。也许彻底放弃燃油车,all in北汽新能源是最好的选择。

NO.10 一汽迎来高速增长,未来可期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一汽仅仅排在第十名,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丢人的成绩。不过2019年对于一汽来说,绝对是高光时刻。

红旗和奔腾双品牌并驾齐驱,全年销量212,227辆,同比大涨79.03%。尤其是红旗品牌,全年销量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200%。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车型体系,前不久亮相的红旗H9惊艳四座。

奔腾陆续推出了T33/T77/T99三款新车,颜值、性能、科技全都在线,2020年销量应该能取得更大突破。

一汽能够发展起来,肯定是全国老百姓最期待的。相比于销量的增长,我更看重的是红旗和奔腾品牌体现出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这是非常难得的。

↓↓↓ 可以点赞、分享、评论了,欢迎拍砖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优秀啦为大家带来的共存品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共存品牌 梯队已形成 目标与迷茫共存 2019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分...”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哪个梳妆台好

哪个梳妆台好

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日本哪个品牌的手表好

日本哪个品牌的手表好

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