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美食 >正文

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

更新:2023年02月17日 07:49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

世界最小的生物

1.巴西黄金蛙

我见过小号的蛙类,却没见过这么小的蛙——你从图上看到的这家伙比蝌蚪大不了多少,但它是一只完全的成年蛙。*上说巴西黄金蛙是南半球最小的蛙类。而北半球最小的蛙类是伊比利亚山蛙,目前我还无法找到它的照片。成年伊比利亚山蛙通常只有8.5毫米长,而巴西黄金蛙大一点,可以达到9.8毫米。

另一方面,它们鲜亮的颜色类似剧毒的亚马逊箭毒蛙,但其实它们的皮肤是无毒的。这就造成了它们成了几乎任何食肉类动物香喷喷的美食。它们同样是 濒危动物 ,但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的名单上被列为“关注度最弱”等级,因此目前还没有所谓的巴西黄金蛙保护基金会。

2.微型马

我刚看到这幅照片时,以为它是PS过的。我真觉得这玩意儿不是一匹马,而是一个玩具。这种微型马通常只有3英尺高,基本上不大可能作为坐骑。你看到的这匹可不是小马驹,而的确是一匹成年马。

微型马一般用来服务类工作(如导盲马),或作为宠物。但是归根结底它们还是马,很容易受到惊吓,受惊后就会疯跑个没完。所以,如果你想像对待你的拉布拉多犬一样和它玩丢碟子的 游戏 ,还是算了吧。

3.泰国猪鼻蝙蝠

也叫做大黄蜂蝠,它们比蜂鸟大不了多少,最大的也只有1.3英寸。它们虽然是脊椎动物,但一只苍蝇拍就能对它们造成威胁,这是动物界中少见的。栖息地被破坏造成了它们的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它们太容易被其它蝠类捕食。

它们的头上和耳朵上布满毛,以至于你几乎看不到它们的眼睛。通常情况下它们会10-15只集体行动,但是偶尔也会聚集成500只左右的蝠群,这时候看起来就像一大群蚊子一样骇人。不过好在它们是不吸血的,所以人们不用担心被这样一大群小型吸血鬼吸干了血。

4.侏儒河马

这张照片让我感觉很奇特。正常的河马是重达好几吨的狂暴生物,它们可以说是非洲最致命的动物。当然有人会说在非洲杀人最多的生物是蚊子群,但是你可以通过杀虫剂来来避免致命的蚊虫叮咬,你可以通过“杀河马剂”避免被成群的河马撕裂吗?但是侏儒河马却非常可爱,它们就像长不大的宠物狗,只不过有着河马的外型。

不幸的是侏儒河马也属于濒危动物。它们濒危的原因在于生活在利比里亚,这个战乱的国家无处不在的战争造成了它们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圈养的倭河马繁殖得却非常好,人工的野生动物园竟为它们提供了一片数量回升的和平的天堂。

5.侏儒肉猪

这么可爱的小猪却被叫做“肉猪”,很意外吧?而更加让你意外的是,侏儒肉猪也是濒危动物。曾经它们广泛分布于南亚,但如今全世界存活的侏儒猪只有150只了!

它属于猪种里的姬猪属,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你想象到长着獠牙的小猪却发出美女的声音。在偷猎者眼中,它们像孟加拉虎和印第安犀牛一样可爱,所以致使对它的保护工作收效甚微。多亏了知道这种肉猪存在的人还不太多,它们才得以保存。——谁不想尝尝如此可爱的小猪肉制成的三明治呢?(小提示:食用濒危动物是违法的)

6.侏儒绒猴

分类学显然没有原创奖,不然不会把所有小型动物都叫“侏儒”什么。把这种东西直接叫“手指猴”不是更生动形象吗?不算尾巴的话,它们的身体只有6英寸左右长。它们在野外行动的速度快得惊人,所以自然条件下对它们的研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说它们躲避伤害的能力也很强,因此它们通常都能在10-12岁之后“寿终正寝”。

侏儒绒猴有自己一套复杂的交流方式,包括发出不同声音和释放不同气味。遇到危险时,它们会窃窃私语;情绪激动时,它们甚至会跳舞。它们是杂食动物,吃水果、昆虫,甚至会捕猎小型爬行动物。但是大部分时间,它们都过着一种无趣的生活,即窝在自己的树洞里不停地咂树汁,就像灵长类的小型吸血鬼。

7.玩赏犬

玩赏犬并不是特定的一个品种,而是各种种类正常型号狗的缩小版,既有吵吵闹闹讨人厌的茶杯贵宾,也有拥有一副可怕外表的平斯彻犬。貌似它们所有的工作就是“讨人喜欢”,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功用。所以人们懒得给玩赏犬一个确切的定义和分类,我们也可以随意一点了。

8.侏儒兔

天哪,又一个侏儒。不过,这种小兔子实在太可爱了,会让你原谅它们名字的缺乏创意。侏儒兔最大能够长到9英寸长,1英镑重,几乎可以一只手握在掌心里,就像一团可爱的绒球。你别看它外表乖巧,其实脾气更接近于野兔的暴躁和富有侵略性,正所谓天使的外表下通常隐藏着一颗恶魔的心。

侏儒兔同样是濒危动物,好像大自然嫉妒这些太过惹人怜爱的小东西似的。它们一般生活在美洲的西部和西北部。现存的野生侏儒兔已经鲜有纯种存活,出于族群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旦某个血统的族群濒临灭亡,它们便会和其它族群的同类杂交繁殖,以避免整个种群的灭亡。

9.Vechur牛

Vechur牛是来自印度的一个稀有品种,因它出产在印度一个名为Vechur的小村庄里而得名,它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小的牛。幸运的是,这种微型动物不是濒危品种,不仅如此,它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Vechur母牛以它惊人的投入产出比闻名:它吃的很少,产奶量却很大!

上图中为一只16岁的Vechur牛和一只6岁大的HF杂交种牛的合影。由于Vechur牛惊人的产奶量和可食用性,在2000年时有一家苏格兰的公司企图抢先为它的基因申请专利,但是迫于环境主义者的反对压力,他们打消了这一念头,并耻于承认有这种投机的打算。

10.非洲侏儒鼠

非洲侏儒鼠实在是小得惊人,通常只有1-3英寸长。它们看起来就像童话里的某种生物。它们喜欢在袖珍的窝前堆满鹅卵石,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跑上来喝石头间集聚的露水。夜里,在月光笼罩下的神秘森林,它们的出没仿佛会伴着森林女神和小精灵的歌声似的。

它们不仅长得不太真实,连生理构造都很奇特。在某种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拥有XY染色体的受精卵却会发育成雌性小鼠!可以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让人分不清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童话中。

以上就是为您盘点的内容,,正在努力为您呈现丰富的十大排行榜,最新的热门排行榜、人气排行榜,更多的有关排行榜的信息请关注本站其他页面!

除了河豚,还有什么“有毒”的美食?


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

1、四季豆

生四季豆中含有毒物质――毒蛋白和皂素,如果没有煮熟煮透,人吃后1~5小时就会中毒,轻者头痛头昏,重者恶心、呕吐、腹痛。

2、鲜黄花菜

毒素罪行:其中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毒性很大的二秋水仙碱,会强烈*胃肠和呼吸系统,引发食物中毒。

3、发绿的土豆

毒素罪行:土豆中含有龙葵素,是一种有害的生物碱。发芽后,其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的含量剧增。人吃了这种土豆,轻者恶心、腹痛,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4、果仁

毒素罪行:果仁中毒包括白果、苦杏仁、樱桃仁、苹果仁等。白果含有白果酸、白果酚等有毒成分及银杏毒,会损伤末梢神经。其他果仁因含有苦杏仁甙和苦杏仁甙酶,水解后易产生氢氰酸,引发中毒。

5、黄豆

毒素罪行:生黄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并对胃肠有*作用。另外,生黄豆中的凝集素是一种糖蛋白,摄入过多时可能使人恶心、呕吐。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10大有毒食物排行榜 你每天都在吃!

世界最小的生物 最小还没有指甲大


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

每种生物都有它特有的定义,不同的生物也有它特有的形态,就拿一些极小的生物来举例,有些生物有着世界最小的体积却有着独特的能量。为你盘点世界最小的生物 最小还没有指甲大。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


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如下:

1、疟蚊

疟蚊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生物。甘比亚疟蚊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因为它是最危险的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宿主。疟蚊多在夜间活动,躲避它们袭击的好办法就是擦驱蚊水,并穿长袖衣物睡觉。

2、子弹蚁

如果让子弹蚁咬一口,但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子弹蚁也正是由此得名,它的叮咬会有以子弹穿过般的剧烈疼痛。这是世界上已知最疼的叮咬。

3、行军蚁

行军蚁主要栖息在非洲和亚洲。行军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大群行军蚁席卷而来,它们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也就在于此处。行军蚁的捕猎能力惊人。蟋蟀、蚱蜢等身体比它们大上百倍千倍的“大块头”都是行军蚁的美食。

4、黑寡妇蜘蛛

黑寡妇蜘蛛是侦探小说里比较有名的杀人工具,而且确有不计其数的人死在其毒汁下。其毒汁的毒性比响尾蛇的还要强,只是分泌量较少使其致死率显得稍低。

5、以色列杀人蝎

以色列杀人蝎的体型呈纤细的流线型,但却拥有一对强力的大型螯肢。

6、非洲劲蜂

非洲劲蜂又称非洲杀人蜂。非洲杀人蜂的致命天性在于其对外界极为敏感的集群防御体系。

其他内容:

疟蚊(学名:Anopheles),蚊科疟蚊属动物。它的幼虫的身体可分为具有口刷以摄食的发达头部、大型的胸部及分节的腹部三部分,不具有附肢;成虫翅由白色与黑色鳞片形成斑点;体色大半为灰色,无花斑;腿有无白环,无花斑。其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世界上最厉害的食肉动物有哪些?

蜜獾
蜜獾(学名:Mellivora capensis)是鼬科蜜獾属下唯一一种动物,分布于非洲、西亚及南亚。它们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数年之久。蜜獾浅居在各种类型地带,包括雨林、开阔的草原和水边,一般在黄昏和夜晚活动,常单独或成对出来,白天在蜜獾地洞中休息。蜜獾可称为杂食性动物,各种食物都吃,包括小型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甚至也吃眼镜蛇和蒙巴蛇一类的毒蛇。
行军蚁【1】南美行军蚁 Eciton burchellii
【2】非洲行军蚁 Dorylus spp.
它们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群体生活,一般一个群体就有一二百万只。它们属于迁移类的蚂蚁,就是没有固定的住所,习惯于在行动中发现猎物。他们每天都在不断的行军,发现猎物,吃掉和搬运猎物。晚上,行军蚁就互相咬在一块,形成一个巨大的蚂蚁团,抱在一块休息。工蚁在外圈,兵蚁和小蚂蚁被围在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它们的下一代。
行军蚁行动非常迅速。虽然每一只行军蚁都非常小,一滴水就可以就可以将它冲走或者淹死,但是它们合起来的力量太大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将它们挡住。碰到沟壑,它们就抱成团,像球一样滚下去连接到对岸,形成一个蚁桥,让大军通过。更宽一点的,前面的毫不迟疑的冲下去,好像盖房子夯实基础一样,直到将沟壑填平,让大军通过,当然,这种场面是很悲壮的,因为这和自杀差不多,不少蚂蚁都被冲走或者掉队了,但是没有蚂蚁会退缩。
行军蚁的捕猎能力惊人。蟋蟀、蚱蜢等身体比它们大上百倍千倍的“大块头”,都是行军蚁的美食。虽然一只蟋蟀很有力气,对付一两只行军蚁很有把握,但是当成百上千只行军蚁源源不断的迅速爬上它的身体咬它的时候,它最后也只要被消灭掉。电视上介绍说,甚至一头猪或者豹子碰到行军蚁,半天内也能被吃的只剩下骨头。电视上说,行军蚁之所以这么厉害,一是因为它们数量多,二是因为它们的唾液里有毒,猎物被咬伤后,很快就被麻醉失去抵抗力了。而且,行军蚁一个小时可以移动20米左右。所以说,当地人最怕的就是行军蚁。
狮子、老虎、熊没什么可怕,就连我们这些以好战著称的人类也不足为惧。若论作战之道,只有行军蚁才会让你胆寒心颤,吓出一身冷汗。这些优秀的女战士披坚执锐,躯壳硬似铁甲,大颚利如弯刀,以蚁海战术采取攻势,数量之大超乎想象,倚仗势众砍劈削切,即使体型远胜它们的猎物也得碎尸刀下。试想一大群人在猛犸象脚边挥舞长矛的景象――行军蚁大举进攻捕鸟蛛或者蝎子时,双方比例之悬殊正是如此。每天,行军蚁群能在数万场这样的厮杀中取胜。民间传说把行军蚁说成战无不胜,然而其高超战力还是有限。它们的蚁海战术并不能将家畜或人类置于死地(尽管有未经证实的传闻说,某种非洲的行军蚁偶尔会干出这种事来)。
前往科罗拉多岛,它是观察行军蚁活动的最佳地点之一。这座面积15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巴拿马运河所形成的一个湖泊中,上面生活着大约50个鬼针游蚁群――它们是世界上研究得最多的行军蚁。
行军蚁是货真价实的超级捕食者,不过还是有可能逃离这种饥饿蚁群的攻击。有些目标猎物利用「日常」的逃脱机制(苍蝇飞走,蚱蜢跳开),有的则演化出特殊的行军蚁防卫术。有一种逃脱机制利用行军蚁眼盲的特点,但需要极大的胆量和内心的镇定:面对数百万只蚂蚁时,竹节虫会完全静止不动;如果它有所动静,行军蚁会侦测到震动并展开攻击。同样地,甲虫也信赖自己的防护装备,等待蚂蚁大军过去。
各种蜘蛛和会吐丝的毛虫利用它们独特的生理构造,以丝吊挂在植物下;由于丝太过纤细,导致蚂蚁无法穿越。某些鼻涕虫的丝线上有轻微的旋转,在树叶上被蚂蚁逼到角落时,它会分泌保护性的粘液。如果更多蚂蚁出现,鼻涕虫会再往后退,最后滑下树叶,吊挂在无法通行的粘性丝线上。
行军蚁会捕食其它社会性昆虫,如黄蜂、白蚁与其它蚁类。如果两种昆虫对峙,或许会平手?并不会,行军蚁通常会胜出。某些亚利桑那州的蚂蚁遭受行军蚁攻击时,会引起强烈的护巢行动,同时整个群集进行撤离。行动迅速的工蚁负责运送卵、幼虫和蛹。接着它们会爬上附近的植物,好几个小时保持不动,只不过稍后会再缓慢而小心翼翼地返回遭洗劫一空的巢。
黄蜂遭受行军蚁攻击时,一般的反应是逃离,接近时,会大批驻守在蜂巢入口,疯狂地拍动翅膀来震动蜂巢,以警告巢内的同伴。另一种则会把头放在巢外,敲击上颚并发出嗡鸣声,这声音连七公尺之外都能听到。比较好斗的黄蜂则会试图飞进行军蚁集群,挑选个别的蚂蚁,把它们丢到远方,好保护蜂巢。可是蚂蚁实在太多,这么做发挥不了什么效果。还有些黄蜂会几只聚在一起,用身体挡住蜂巢入口,但不久蚂蚁就会抵达,用触须拖走它们。
行军蚁的攻击会引发潜在猎物的罕见行为。在西非,大型蚯蚓发现行军蚁大军迎面而来,它们会钻进土里吗?不,它们会溜上最近的树。有些蜗牛会吹泡泡,足以掩饰并保护自己。即使脊椎动物也不得幸免:非洲尖鼠的长腿和惊人的跳跃能力,发展为快速逃避行军蚁群的方法。
行军蚁的凶猛攻击对森林也有好处,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当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会形成一个混乱的栖地,让各种物种进入、移居、生长。同样地,行军蚁群进驻之后,动物的生命也会彻底毁灭,仿佛被清除殆尽。行军蚁离开后不久,该区域会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温床,各种生物都有机会……直到行军蚁再次光临。
行军蚁的繁殖特点的,它是当它在一次休息期,也就是它在休息的过程中,在休息期,就是两三周之内,它在产大量的也就是25万粒卵的时候。同时能够产6粒左右的卵最后孵化成为新的蚁王,新的蚁王或者叫蚁后是雌性的,但是它也同时产出了一千多枚能够发育成为雄蚁的,也就是drone的这种蚂蚁。最后它们发育成了之后都会产生翅膀。雄蚁为了避免兄弟姊妹之间的交配,近亲繁育,雄蚁尽快飞走,飞到别的蚁群里边,寻找别的蚁群里边的处女蚁王进行交配。
食人鱼食人鱼(Piranha)俗名水虎鱼、食人鲳,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鱼。它们通常有15―25厘米长,最长的长度达到40厘米。食人鱼具有尖利的牙齿(能够轻易咬断用钢造的鱼钩或是一个人的手指),非常凶猛,一旦发现猎物,往往群起而攻之。食人鱼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只活牛吃剩一排白骨。当地人用它们的牙齿来做工具和武器。亚马逊河、圭亚那河、巴拉圭河等河流是食人鱼经常出没的场所。食人鱼也用来比喻残忍不堪、灭绝人性的人。有同名小说。
中文名称: 食人鱼
别称: 食人鲳、水虎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辐鳍鱼纲
目: 脂鲤目
亚目: 脂鲤亚目
亚科: 锯脂鲤亚科
分布区域: 美洲亚马逊河、圭亚那河、巴拉圭河
命名者: Géry, 1972

目录[隐藏]

物种习性
魔鱼利齿
生理结构
猎食方式
词意喻义
同名电影
同名小说
LED型号

[编辑本段]物种习性

学名:Pygocentrus nattereri (Serrasalmus nattereri)
英名:Red piranha
分布:安第斯山脉以东、南美洲的中南部河流;巴西、圭亚那的沿岸河流。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巴拉圭、乌拉圭、秘鲁及委内瑞拉有发现的纪录。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栖息在主流、较大支流,河宽甚广、水流较湍急处。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食人鱼被列入当地最危险的四种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鱼活动最频繁的巴西马把格洛索州,每年约有1200头牛在河中被食人鲳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食人鱼因其凶残特点被称为“水中狼族”、“水鬼”。成年食人鱼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觅食,以昆虫、蠕虫、鱼类为主,但其有些相近种只吃水果和种子。活动以白天为主,中午会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成熟的食人鱼雌雄外观相似,具鲜绿色的背部和鲜红色的腹部,体侧有斑纹。有高度发展的听觉。两颚短而有力,下颚突出,牙齿为三角形,尖锐,上下互相交错排列。咬住猎物后紧咬着不放,以身体的扭动将肉撕裂下来,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齿的轮流替换使其能持续觅食,而强有力的齿列可引致严重的咬伤。
看!食人鱼的牙齿繁殖期时会将卵产在水中的树根上,卵具黏着性。一次可产上千颗的卵。亲鱼会有护卵的行为,受精卵在9~10天之后孵化。河水的泛滥情形会影响其繁殖的成功率。
如果猎物在水中保持静止,食人鱼就不能发现猎物。即使在猎物身上有伤口的情况下也不例外。因为食人鱼对人或动物的攻击并不是依靠灵敏的嗅觉,而是凭借着水花和水里的波动感觉猎物的存在。
食人鱼常成群结队出没,每群会有一个领袖,其它的会跟随领袖行动,连攻击的目标也一样。在干季时,水域变小,使得食人鱼集结成一大群,经过此水域的动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击。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可是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却生长着一种群居性的小鱼,不怕大型动物,极具攻击性。
[编辑本段]魔鱼利齿
美国探险家杜林专程进行了考察,他目睹了一只大鸟企图捕猎水中鱼的情景。大鸟以俯冲的姿势冲入水中,却在水中挣扎起来,最后沉入水中。杜林非常惊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把一头山羊用绳子绑住推入水中。不到几秒钟,湖水便猛烈地翻腾起来。5分钟后,他拉起绳子一看,只剩下了一具山羊的骨骼,骨骼上的肉已被啃得干干净净。
杜林在山羊的胸腔骨里发现了几条形状怪异的小鱼,它们掉在草地上乱跳,碰到什么咬什么。它们的头部两侧呈黑色,腹部橙黄色,仅6厘米~7厘米长,奇怪的是小鱼的嘴里却长着两排像利刃般锋利的牙齿。
经研究发现,这正是亚马逊河流域特有的"食人鱼",当地人称"水鬼"
我们成群结队的时候不可一世,但一离开群体,被放到鱼缸里时,就会变得胆小如鼠,成了可怜巴巴的胆小鬼了!
[编辑本段]生理结构
食人鱼为什么这么厉害?这是因为它的颈部短,头骨特别是腭骨十分坚硬,上下腭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钢制的钓鱼钩一口咬断,其他鱼类当然就不是它的对手了。平时在水中称王称霸的鳄鱼,一旦遇到了食人鱼,也会吓得缩成一团,翻转身体面朝天,把坚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鱼无法咬到腹部,救自己一命。
食人鱼的生活按属分是群居性和独居性,群居的时常几百条、上千条聚集在一起,最小6只也可成群,能同时用视觉、嗅觉和对水波震动的灵敏感觉寻觅进攻目标。但是它的视力较差,靠铁饼一样的体形区分同类。
食人鱼有胆量袭击比它自身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而且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围剿战术"。当它们猎食时,食人鱼总是首先咬住猎物的致命部位,如眼睛或尾巴,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然后成群结队地轮番发起攻击,一个接一个地冲上前去猛咬一口,然后让开,为后面的鱼留下位置,迅速将目标化整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食人鱼并非像人们说得那么的可怕,其实食人鱼本不会吃人,而是咬人,食人鱼和其他鱼在一起养,吃人鱼反而攻击其他鱼,多以人们才为这种鱼取名叫“吃人鱼”。
[编辑本段]猎食方式
许多人对这样一个问题大惑不解:既然食人鱼这么厉害,为什么亚马孙地区的动物不会被它扫荡光呢?
食人鱼的主要食物当然不会是落到水里的人、猴子、牛或其他哺乳动物,因为这种守株待兔式的猎食方式不能使它挨到下一顿,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其他各种鱼类。
然而对于食人鱼来说,在亚马孙流域的河流里去猎食其他鱼类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因为河水实在混浊,能见度通常不超过1米,而食人鱼发起攻击时离猎物的距离不能大于25厘米。
食人鱼的游速不够快,这对于许多鱼类来说无疑值得庆幸,但是捕食时的突击速度极快。游速慢的原因归咎于食人鱼的那副铁饼状的体型。长期的生物进化为什么没有赋予它一副苗条一点的身材呢?科学家们认为,铁饼型的体态是所有种类的食人鱼相互辨认的一个外观标志,这个标志起到了阻止食人鱼同类相食的作用。
为了对付食人鱼,还有许多鱼类在千百年的生存竞争中发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条电鳗所放出的高压电流就能把30多条食人鱼送上"电椅"处以死刑,然后再慢慢吃掉。
刺鲶则善于利用它的锐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鱼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最底下的一条食人鱼腹下,不管食人鱼怎样游动,它都与之同步动作。食人鱼要想对它下口,刺鲶马上脊刺怒张,使食人鱼无可奈何。 而且在且在亚马逊河杀手排行榜上刺鲶排第一,食人鱼只排在第四。
食人鱼还有一种独特的禀性,只有成群结队时它才凶狠无比。有的鱼类爱好者在玻璃缸里养上一条食人鱼,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有时他故意把手伸到水里,只要不在水里剧烈抖动或激起水花,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安然无事。
假如客人凑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手势,这种素有"亚马孙的恐怖"之称的食人鱼竟然吓得退缩到鱼缸最远的角落里不敢动弹。显而易见,平常成群结队时不可一世的食人鱼,一旦离了群,就成了可怜巴巴的胆小鬼啦。
乌克兰有关鱼类专家在查看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捕捉到的食人鱼后认为,这些不速之客是被人为放生的,春季以来乌克兰河水和湖泊的水温能够满足食人鱼生存的需要,因此它们被放生后能自由地生存并开始繁殖。虽然等到冬天水温下降后这种热带鱼会被自然冻死,但今年夏天和秋天这段时间如果不捕杀它们的话,这种鱼还是会对水禽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亚马逊河流域食人鱼伤人的事件是较少见的,在我国非官方引进作为观赏鱼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近来由于无知的新闻媒体炒作在鱼市上已经非常少见,且因为外形不大好看,只有喜爱它的专业鱼友手中才能见到。最低的价格都在百元以上,珍稀品种如“紫罗兰”则高达万元难求一鱼。市场上常见的几元一条称为食人鱼的大都是它的近亲红腹鲳。是我国早年作为食用鱼从巴西引进的。
在亚马逊河流域,牧民放牧牛群,遇到有食人鱼的河流,就会把一头病弱的牛先赶进河里,用调虎离山计引开河中的食人鱼,然后赶着牛群迅速过河。而作为牺牲品的老牛,不到10分钟就被凶残的食人鱼群撕咬得只剩下一副白骨残骸。当地土著人借用其凶残的特点,在护城河中放养食人鱼,以抵挡猛兽的侵袭,并把它们供为神。
狮子
狮子(lion)是唯一的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是地球上力量强大的猫科动物之一。漂亮的外形、威武的身姿、王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完美结合,赢得了“万兽之王”的美誉。狮的体型较大,综合统计,非洲雄狮平均体重185公斤,体长1.7~2.1米,尾长1米(《辞海》),著名的猫科霸主。对各地区狮子进行了多次科考测量,其中,津巴布韦保护区雄狮最大值242公斤,最小172公斤,平均202公斤,津巴布韦北部发现超过272公斤的狮子。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65公斤,最小110公斤。卡拉哈里雄狮平均188.4公斤,最大214公斤,最小164公斤,雌狮平均139.8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127公斤。克鲁格公园雄狮平均187.5公斤,最大225公斤,最小150公斤,雌狮平均124.2公斤,最大153公斤,最小83公斤。东非雄狮平均174.9公斤,最大204.7公斤,最小145.4公斤。雌狮平均119.5公斤,最大167公斤,最小90公斤。德兰士瓦地区狮子出现过251公斤的测量记录,1982年在*Etosha国家公园实测一头雄狮体重达到260kg,成为最大的实测科考记录。2005年在津巴布韦测量了5头雄狮,其中三头体重为199公斤、209公斤、211公斤。另外,野生最大的雄狮体重可达270公斤,体全长超过3米。1960年在肯尼亚被射杀了一头雄狮,体重测量为272公斤以及一头1996年射杀于南非的雄狮,空腹测量超过270公斤(出自肯尼亚野生动物局)等很多个大个体纪录。另外一头野生雄狮狩猎纪录是313公斤,1930射杀于南非。非洲野生雄狮体重最大的狩猎纪录为341公斤(出自一个日本著名的介绍狮虎网站和一些科考文献中,但尚未得到相关动物学承认)。野生亚洲狮体重狩猎纪录是308公斤。野生非洲雌狮最大的测量纪录为182公斤,来自肯尼亚。雄狮笼养最大体重吉尼斯世界纪录可达366公斤,不过1970年曾出现过一头圈养狮肩高达1.12米、全长(含尾)3.2米、体重375公斤。还有一些纪录,有几头圈养的狮子体重曾分别达到了454公斤、423公斤、408公斤,虽然有相关资料,但尚未得到权威认证。
开普狮和巴巴里狮是灭绝的两个亚种,其中前者灭绝于19世纪,没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记录,现存世的开普狮标本肩高1.02米、全长(含尾)达到2.56米。巴巴里狮灭绝于上世纪前期,但动物园里还有一部分笼养的巴巴里狮,其中最大的一只肩高达1.2米、全长(含尾)3.2米、体重405公斤,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记载的最大狮子。还有一些传言,有两头狮子体重达到了454公斤和508公斤。它们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这两个亚种曾经被猜测是世界上最大的狮亚种,但由于灭绝太早没有留下任何可信的资料,平均体重难以猜测。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一九二二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有关科学家认为其和东非狮大小近似。
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亚洲狮雄性身躯略小,体长1.1~1.7米,体重一般在100~160KG左右,雄性全长1.6~1.9米多,体重一般在160~220KG左右,皮肤比较皱。相对非洲狮,亚洲雄狮的鬃毛比较少不是很浓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而它的尾端球状毛也较大,亚洲狮是亚洲最凶猛的猫科动物之一,也是亚洲最顶级的食肉动物之一。曾经在亚洲地区广泛分布,但因人类的猎杀和环境的破坏,使亚洲狮几乎走向了灭绝。肩膀高度超过了1.2米。也可以说除体重和体长指标以外,狮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狮子拥有猫科动物中较大的头骨和肩高,雄兽的颅全长,一般在35-38cm, 雌兽的, 一般在28-32cm. 显而易见,雄兽普遍的要大于雌兽. 在我分析的来自非洲各地和印度的标本中, 南非, 埃及的标本比较大(这里全部以雄体为准),颅全长一般都超过37cm、38cm、39cm的标本也不少。最大的一个有40.2cm,文献上的一个标本(HEMMER,1974),头全长达到44cm,这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个体了。东非的,一般在35-37.5cm之间。印度的狮子比较小,一般只有33-34cm左右。有趣的是,一向被认为是体型非凡的北非狮,头骨并不大,最大的一个,也仅有36cm,头全长的范围,基本上与东非狮相当。
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或许在母狮眼里是英武挺拔的帅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们’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我注意到有些人因为名字里都有个“狮”字,就把美洲狮和母狮搞混在一起。其实单从外观看就能有所区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狮子一般以食肉为主。非洲狮的数量在减少,但是它们目前并未被列为濒危或受威胁物种(亚洲狮濒危)。
[编辑本段]生活地点
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的“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 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狮过去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生活在欧洲的狮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宛如抽风般猎杀殆尽,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那里的狮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在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狮子原来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非洲各地一起南亚和中近东地区,现在除了印度的吉尔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目前狮子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现在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产

老虎
老虎(tiger),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是当今亚洲现存的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之一,老虎拥有猫科动物中最长的犬齿、最大号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前肢一次挥击力量达1000KG,爪刺入深度达11厘米,一次跳跃最长可达6米,是最为完美的捕食者。
中文名称: 老虎
外文名称: tiger
二名法: 老虎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
亚门: 脊椎动物
纲: 哺乳
亚纲: 兽
目: 食肉
亚目: 猫型
科: 猫
亚种: 8个
大白鲨 名称:大白鲨
学名:噬人鲨
拉丁文:Carcharodon carcharias
英文:Great white shark;white shark
别名:亦称白鲨(great white shark)
目:鼠鲨目
科: 鲭鲨科(Isuridae,或称鼠鲨科〔Lamnidae〕)
生活环境:海洋
相关习性:
被认为较其他鲨类对人更有危害性,因有时会在未受*的情形下对游泳、潜水、冲浪的人,甚至小型船只进行致命的攻击而恶名昭彰。食量大,食物包括鱼类、海龟、海鸟、海狮、体重可达3吨与它相似体重的象海豹,甚至濒死的巨大须鲸,海船上所弃杂物等。
其标本重3,300公斤(7,300磅),身长约6.4公尺(21��)。一般体灰色、淡蓝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体*限分明,体型大者色较淡。
大白鲨所享有的盛名和威名举世无双。作为大型的海洋肉食动物之一,大白鲨有着独特冷艳的色泽、乌黑的眼睛、凶恶的牙齿和双颚,这不仅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易于辨认的鲨鱼,也让它成为几十年来极具装饰性的封面“人物”。
大白鲨是分布最为广泛的鲨鱼之一,这是因为它有一种不寻常的能力,使它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而这让它在非常冷的海水里也可以适意地生存。虽然很难在大多数的沿海地区看到它,但渔船和潜水船经常会与它不期而遇。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世界上致命美食排行榜 最危险小动物排行榜”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中国四大名酒 国家级名酒

中国四大名酒 国家级名酒

时间:2023年01月08日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