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中国十大早餐美食图片高清 扬州特色美食有哪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武汉有什么小吃特色
1、热干面
热干面(Hot dry noodles)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湖北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种做法。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香油、细香葱、大蒜子、量卤水汁、生抽为辅助材料。其色泽黄而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也可以当作主食,营养早餐,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热干面对武*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
2、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是湖北武汉著名的小吃,属于苏式汤包。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武汉的四季美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这种汤包具有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武汉风味特色,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
3、三鲜豆皮
湖北武*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民间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名吃。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最初是武*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含有虾、菇、肉香。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豆皮*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以豆皮著名的是位于武汉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的豆皮在武汉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
4、黄陂豆丝
黄陂豆丝是武汉市黄陂区的三大传统小吃之一,也是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农家传统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豆丝是用大米、绿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浆摊成饼此时为湿豆丝,一般吃饭是直接抹上酱料或自行包菜吃。黄陂豆丝用纯天然野生葛根粉、精米、 黄豆、优质面粉、植物油等以传统手工工艺并结合现代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黄陂豆丝它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由主料大米、绿豆、葛粉、山药、荞麦、芦笋等营养保健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没有任何污染源,实属天然绿色食品。
5、精武鸭脖
精武鸭脖是湖北武汉最有名的传统小吃,因为起源于汉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鸭脖是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具有四川麻辣风格,香味扑鼻,口感*,鲜美无比,所以很快成为了武*喜爱的名小吃。精武鸭脖在精武路一带就有十几家店,如今,精武鸭脖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并且形成一些新的流派。
6、鸡冠饺
鸡冠饺,属于湖北武汉名优风味小吃。色泽金黄,外脆内香。属于小吃菜谱,主要原料是面粉;味道鲜美,*简单。鸡冠饺顾名思义,形状蛮像鸡冠,是武汉的特色小吃。因其形状如鸡冠而得名,面香酥脆,入口绵软,自家炸制,方便健康。武汉土生土长的鸡冠饺是老面发的,然后打碱。
7、苕面窝
苕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跟武汉另一种小吃面窝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红薯(武汉称苕)加入到面窝中,它也属于面窝的一种,也是一种可口的油炸小吃。 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混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苕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8、面窝
面窝, 是武汉的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现在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爱吃的早点之一,*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
9、欢喜坨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武汉、荆州,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江陵等地的特色传统小吃。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10、剁馍
剁馍,中国武汉知名小吃之一。在锅里半烧半蒸,既有烧饼的锅巴又有馒头的柔软,要吃多少就剁多少下来,所以叫剁馍。将面粉和好做成饼形后,放入一个特制的平底锅中制熟。剁馍形制于锅盔相似,剁馍与锅盔的区别就在是否发面上。经平底大铁锅烘烤成蓬松的面饼,外硬内松,香软可口。
11、五芳斋汤圆
五芳斋汤圆是湖北武汉市的传统名小吃之一,该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其味鲜美异常。现已成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知名品牌和名优地产品。五芳斋汤圆作为武汉老字号小吃,汤圆节已经成了武汉春节美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以往节到量升不同,在汤圆节前就已进入红火*期,成都、长春两个省外城市的订购量也已达到2100公斤。
12、糊汤粉
糊汤粉,著名武汉传统小吃,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糊汤粉,必*油条。被誉为“武汉一绝”的鲜鱼糊汤粉泡油条,是经典的汉味名吃。它是武*的羊肉泡馍,其传统意义、历史内涵,丝毫不比羊肉泡馍逊色。一碗飘着鲜美鱼香味儿的糊汤粉,扑面而来的是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气息和味道。
13、顺香居烧梅
烧梅,湖北黄州府城的传统甜食名点。相传在北宋初年就创制出来,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顺香居”位于武汉市汉口花楼街、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该店*的重油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味道鲜美,而且形如银菊,看一眼就叫人胃口大开。
武汉有什么特色小吃

湖北武汉也是一个小吃的集中地,全国各地的小吃几乎都在武汉的美食街出现,不过,武汉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是湖北人,在武汉读书的时候这些小吃都没逃出过我的魔掌,超好吃了!特别是热干面~~武汉十大著名特色小吃攻略介绍给大家!
1、热干面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热干面是武汉最负盛名的传统早点。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芝麻酱等各色调料,成品面条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历史上虽以“蔡林记”热干面最为出名,可街头巷尾的各式热干面也风格各异,毫不逊色。
2、三鲜豆皮
三鲜豆皮是武*“过早”的另一种主要食品,也是武汉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前人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豆皮*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煎好后油光闪亮,色黄味香。以“老通城”三鲜豆皮最为出名。
3、“四季美”汤包
武汉的“四季美”小笼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做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这种汤包具有皮薄、汤多、馅嫩的武汉风味特色,不仅为武*所喜爱,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
4、面窝
面窝是武汉独有的地方性小吃,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呈凹状而被称为“面窝”。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面粉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
5、糊汤米粉
要说武汉的糊汤米粉,那确实是独特,它的独特,就在这“糊汤”上。这个汤,一定要是用小鱼熬的,将鱼洗净放在一口大锅里面熬烂,熬得完全不见鱼肉,只剩下鱼骨头,然后用捞子把鱼骨头、鱼刺都捞出来,捞干净,汤里面是不能有鱼刺的,再放上各种调料。
吃的时候,先把粉条在开水锅里烫热,放在碗里,再把“鱼胶糊”浇在粉条上,拌匀了,吃上一口,那鱼香的味道十分鲜美。正宗的吃法,是要就着油条吃,有的将油条蘸着糊汤吃,有的将油条撕成小段,泡在汤里吃,不管怎么吃,都别具风味。
6、煎包
煎包是武汉另一特色美食,刚出锅的生煎包冒着热气,上面洒着葱花和白芝麻,金黄薄脆的底子,一个个看着就觉得可爱,味道鲜中带甜。好的生煎包不但是口味上佳,重量也是要控制好的。通常做包子的人都知道跟小笼汤包一样,皮和肉的标准是对半,皮四钱,肉四钱,一个包子是八钱重。
7、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是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有独到的水饺*工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皮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
8、五芳斋汤圆
现今的武汉五芳斋,已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其汤圆、粽子、糕团等产品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点”、“中华名小吃”等称号。
9、糯米包油条
武汉的糯米包油条要先抹上核桃花生粉,再抹上白糖粉,如此往复抹多次,甜得恰到好处,口感又细腻。糯米很白,蒸的火候较到位,米像是竖起来的,嚼劲大。
10、精武路鸭脖子
在武汉,经常看到俊男靓女不顾形象的大啃鸭脖子,那叫一个香!特别适合*口味的人士。天气炎热的时候,吃点鸭脖子可以发汗,其性凉,味甘,温补,益气,与辣互相作用,可以益气养血。男人们喜欢边喝啤酒边吃鸭脖子,女人们则是把它当成晚餐后消遣的零食。正宗的鸭脖子要麻、辣、鲜、咸诸味俱全交相辉映,且味香入骨,“表里如一”,一吃到底,欲罢不能。
谁能给我关于2010上海世博会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 -...

什么是世界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名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简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世博会或上海世博会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展期:6个月184天,2010年5月1日开幕,10月31日闭幕
目标:邀请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参展,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
世博会有哪些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名思义,世界博览会是一个涉及时间、地域、门类、品种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内容的大型活动,一般情况下,它只分作两类。一类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类是专业型世博会。在过去所举办的50多次世博会中,以综合性世博会为多。综合性世博会展出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办国无偿提供场地,由参展国自己出钱,建立独立的展出馆,在场馆内展出反映本国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综合成就。综合性博览会一般5年举办一届。专业性博览会展出的内容要单调些,它是以某类专业性产品为主要展示内容,下列主题可以视为认可类展览会:生态、陆路运输、狩猎、娱乐、原子能、山川、城区规划、畜牧业、气象学、海运、垂钓、养鱼、化工、森林、栖息地、医药、海洋、数据处理、粮食等。参展国在主办国指定的场馆内,自行装修、自行布展,不用建设专用展馆。′99昆明世博会就属于专业性国际博览会。
世博会的魅力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新、最先进的,东道主花较少的钱就能看到和学到很多的东西。另外,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市政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四海兄弟、五洲朋友和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举办国的第三产业又再度辉煌。当然,更多的是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显示综合国力的机会。难怪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如此之多。
世界博览会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会徽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
吉祥物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HAIBAO)寓意为“四海之宝”,以“人”为核心创意,契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BIE
国际展览局,英文简称为BIE,*性质的国际展览机构,协调管理世界博览会,总部设在巴黎。
世博杂志美图欣赏
寻觅中华智慧 漫游中国国家馆
2010年05月25日
座落于世博园区A片区的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多种红色组成的“中国红”装点着展馆,庄严而华美,让众多参观者心驰神往。馆内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引导参观者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东方足迹:与国宝亲密接触
搭乘直达电梯,参观者可以直奔49米展区,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游览中国国家馆。这里是中国国家馆位置最高、面积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区――“东方足迹”,面积有8500平方米。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参观者首先来到主题影厅。这并不是普通的影厅,前、左、右和顶部共四个大银幕包围着观众,时长8分钟的主题影片《和谐中国》在不同空间里同时展现,大气、震撼,极富视觉冲击力。影片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时间虽短,其内容却仿佛一部“微型史诗”。每个参观者都可以在影片中寻找到熟悉的生活影像,勾起对岁月变迁的回忆。
走出影厅,参观者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这就是一幅长达百余米的多媒体展项《清明上河图》。人们可能对张择端这幅国宝级名作并不陌生,画卷以全景式构图描绘了北宋年间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而中国国家馆中的这幅投影成像《清明上河图》高6.3米、长130余米,约是原图的30倍。图中的“河水”波光粼粼,一千余个人物栩栩如生,动感十足,需要12台投影仪同时工作。参观者站在巨型画卷前细细品味,在惊叹中华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得不折服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完美呈现。
寻觅之旅:乘轨道车感受智慧
还沉浸在《清明上河图》带来的震撼中没缓过神来,人流就把你领入一个长长的坡道,这里是两个主展区之间的过渡区,名为“童心畅想”。仔细一看,两边的墙上挂满了全国各地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每一幅都代表了一个梦想,一份童心,五彩缤纷,充满童趣。
不知不觉来到中国国家馆41米的展区“寻觅之旅”,参观者会在3500平方米的展区内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经历动感体验。旅程中所用的交通工具就是给人以童话般意境的梦幻轨道车。看,排队乘轨道车的游客还挺多,耐心等待一下吧。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中国古代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因此很有看头。参观者坐在轨道车上边游边看,领略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在寻觅之中感受中华智慧。
低碳行动:畅想未来城市生活
33米的展区“低碳行动”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一进展区,就看到“取之有道”、“用之有节”几个大字,提醒参观者珍惜有限的人类资源。
展区内名为“E1”的充电式纯电动车和“叶子”形状的生物电动车一下子就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特别是这辆形如“叶子”的生物电动车,完全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绿色的外表和可爱的形态赢得了更多参观者的青睐。展区内还有各种互动体验项目,比如参观者可以选择自行车、自驾车或者轨道交通等行走通道中的一种,走过任意通道时,相应的多媒体墙上就会统计出行方式的人数。展区内还展示了一面“啤酒瓶墙”,传达着变废为宝的绿色理念。
如果说前两个展区回顾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个展区则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中国式的回答”。
汉密尔顿沸腾英国馆
2010年05月25日
2010年F1中国站前夕,英国著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路易斯•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与迈凯轮车队走出人们熟知的赛道,来到上海世博会英国馆。随时保持冲刺状态的汉密尔顿被充满了奇幻色彩的“种子圣殿”深深打动,表示“英国的创新魅力也将伴随着英国馆的正式开放而一触即发”。
上海对我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五次来上海,汉密尔顿习惯了每次都有热情的车迷去机场迎接,送他大袋的礼物,在酒店蹲点守候⋯⋯许多在赛场外见过汉密尔顿的人都说,你真的很难找到不喜欢他的理由。汉密尔顿不仅技术精湛、思路敏捷,并且平易近人,接受采访时很谦逊。
F1赛事前,总是充满着话题,对于汉密尔顿而言,“每一次比赛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挑战”。2008年的赛季,汉密尔顿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赢得了关键一站,以1小时31分57秒的成绩夺得冠军,并为拿下年度总冠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让他对上海情有独钟。
“我喜欢上海!这里有我喜欢的美食佳肴,人们充满着活力,车迷们非常热情,城市很精彩!上海F1赛道是我最喜欢的赛道之一,上海对我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于此番上海站的比赛预期,汉密尔顿同样感觉良好。
当天,从机场到酒店的途中,汉密尔顿一行在路上远眺上海世博园。当时,他并不知会有机会来,却实实在在“被如此庞大的一个项目所打动了”。
隔天,汉密尔顿果真来了,意外现身于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前的他精神抖擞,身后的英国馆“种子圣殿”也在阴转晴的天气下充满着生机,随风摇曳。
将英国的创新展现给世界
汉密尔顿大约花20分钟将英国馆逛了个遍,出来后不忘在“种子圣殿”前摆几个姿势,拍几张酷照。他评价这座充满了创意、活力以及梦想的建筑非常棒,让他联想到迈凯轮车队的技术中心,“它们都独具创意!”
“种子圣殿”由英国顶尖设计师、科学家和植物学家联手打造,6万多支装有种子的亚克力杆组成的建筑,每一个角度都向世人展示着英国创新的风采。
“和种子亲密接触,可以让人彻底放松。”在一片拥挤的景色中,只有做到超乎寻常,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汉密尔顿对整个展馆呈现的开放空间大加赞赏,继而对英国的城市,特别是伦敦开始了推介。“英国的城市绿地覆盖率高,活在绿色中的人就分外珍惜绿的生机。”
他还想纠正人们对于英国的固有认识:老派作风的英国绅士,戴礼帽、抽雪茄。英国的年轻一代充满着智慧、技能和天赋。除了赛车外,汉密尔顿也绝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有很多爱好,比如Hip-Pop、R&B、弹吉他、看书、打台球和网球等,还喜欢周末在家里举办舞会。“我喜欢更现代、多变和前卫的英国。”这一点,倒是同英国馆设计师托马斯•希斯维克的设计初衷不谋而合。汉密尔顿与希斯维克,作为英国的年轻人,都迫切希望将英国创新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这也是这座奇异的圣殿一露面能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受到一致好评的原因。
创新,一直都是英国几十年来尖端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英国汽车行业,作为尖端工程业的主导产业,在全球汽车设计、工程、先进*和配套设施领域声誉颇高。全球十大汽车*商中的6家,以及20家顶级汽车零部件*商中的19家,均在英国设有生产基地。凭借这一优势, 12家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队中有8家来自英国。
汉密尔顿在讲述的同时,不时回望身后的“种子圣殿”,会心一笑。这个建筑作品随风摇曳,在其周围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随着自然因素变化而变化的空间。它的寓意不言而喻:空间即是自然,自然亦是空间。它充分体现了自然和建筑的共生关系。
日本馆
基本信息
场馆主题:心之和、技之和
国家馆日:6月12日
展馆面积:6000平方米
展馆位置:A片区
展馆类型:自建馆
官方网站
目录
• •概况
• •日本馆馆标
• •展馆外观
• •展示内容
• •亮点
• •展馆风采
• •最新动态
概况
展馆爱称“紫蚕岛”,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以及守护自然的市民活动。
展馆解读
日本馆馆标
日本馆馆标为“微笑相联”,日文“笑颜のつながり”,英文“Smile to Smile”。这一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日本馆所要传递的核心信息――联接,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珍视“心灵的联接”这一主旨。设计者用JAPAN的首字母“J”柔和的曲线勾勒出了相互联接在一起的笑脸,呈现给人们充满幸福笑容的美好未来社会。笑脸的色调选择了朱�q色,象征日中友好。
展馆外观
日本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800人进行参观,预计每天接待的人数约为1.7万人。走进世博园区,远远望去,日本馆犹如一个巨大的紫蚕宝宝趴在黄浦江边,极富个性的外观宛如拥有生命的生命体。展馆外观的基调色为红藤色,红藤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可以说是自然的颜色。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隔江相望,浦江对岸的上海民众也能一睹日本馆的风采。
展示内容
日本国家馆分为过去、现在、未来3大展区,形态融合了日本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参观者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受到日本馆所传递的信息和魅力。日本馆的建筑理念是“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环保建筑”,展馆外部覆盖一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超轻“膜结构”。 “过去”展区展示保护文化遗产的“精密复制”技术,参观者可近距离鉴赏日本名作。 “现在”展区通过照片透视画及实物展示、影像装置呈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 “未来”展区展示具有超高清及望远功能的“万能相机”、会演奏小提琴的“伙伴机器人”和实现客厅墙壁与电视机一体化的“生活墙”。
亮点
节能环保
日本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
上演6400多场音乐剧
在日本馆,专门辟有一座可容纳500名观众的传统木制剧场。在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期间,这里每天都要上演大约35场反映日中友好和日*同拯救朱�q活动的音乐剧。音乐剧大约20分钟一场,由三组演员循环演出,半年累计演出6400多场。
从遣唐使看起
参观日本馆,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这些由一位位历史先驱用心灵和信念写就的传奇,历经千余年,仍然拥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在日中之间呼唤着“和”与“信”的回音。
国宝级丝织艺术回娘家
西阵织被称为日本的国宝级丝织艺术,在日本已有1200年历史。这种编织物利用各种颜色的丝线和金线来编织。由此编织出来的锦缎因为艺术价值极高而闻名于世。这门艺术便是在中国宫廷编织技术上演变过来的。在15到16世纪期间,中国端庄文雅的宫廷编织技术,包括金线、银线编织技术传入了日本。如今,纯手工的西阵织品依然是华贵与身份的象征。西阵织,2010年将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回娘家”。琴
参观者将能够体验未来的各项技术,如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推出的搭载超高清及超望远功能的“万能相机”,它能够在拍摄视频的同时,识别笑容后自动进行摘拍;可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供“看护及医疗援助”、“家政援助”的伙伴机器人,以及拥有娴熟揉弦、拉弓技巧的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
创新,一直都是英国几十年来尖端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英国汽车行业,作为尖端工程业的主导产业,在全球汽车设计、工程、先进*和配套设施领域声誉颇高。全球十大汽车*商中的6家,以及20家顶级汽车零部件*商中的19家,均在英国设有生产基地。凭借这一优势, 12家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队中有8家来自英国。
汉密尔顿在讲述的同时,不时回望身后的“种子圣殿”,会心一笑。这个建筑作品随风摇曳,在其周围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随着自然因素变化而变化的空间。它的寓意不言而喻:空间即是自然,自然亦是空间。它充分体现了自然和建筑的共生关系。
全球家庭之旅 城市人馆漫游
2010年05月25日
他们原本分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但在主题馆中的城市人馆,将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家庭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展馆选择了世界各洲6个城市中的6个真实家庭作为拍摄对象,跟踪采集这些家庭的影像,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讲述城市中“人的故事”。
一踏入城市人馆的序厅,就会看到 6个家庭的仿真人物蜡像。
北美洲美国凤凰城的瑞德家庭,四口之家,丈夫从事IT业,妻子是教师,两个孩子在上学,他们住在市郊的独立住宅中。
非洲加纳特马市的海根家庭,一家四口,丈夫是电工,虽然住在贫民窟,但还是选择了留在城市,家人一起打台球是他们的乐趣之一。
南美洲巴西圣保罗市的圣多斯家庭,一对年轻的夫妇有5个孩子,丈夫是面包师,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住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
大洋洲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西瓦雷拉家庭,是一个移民家庭,也是一个空巢家庭,儿女不在身边,丈夫从事建筑业,妻子是家庭主妇,老俩口喜欢在晚上边吃爆米花边看电视。
欧洲荷兰鹿特丹的卡恩姆•恩雅是个单身男子,从事创意产业,住在市中心的公寓。
亚洲中国郑州的赵氏家庭,四代同堂,祖父和曾祖父来自农村,其他家庭成员均出生在郑州,一大家子居住在市中心的小区里。
序厅中蜡像的形态取材于拍摄影片中的场景,作为真实场景的再现。走过这段序厅,即将开始真正的“全球家庭之旅”,展馆通过家居、工作、交往、学习和健康五个展区,配合不同的多媒体展映手段,表现6个家庭不同的城市生活。
家居
走进6个家庭
步入家居展厅,前、左、右都被大大小小的屏幕所包围。整个展区是由6个家庭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三维立体镜像,同时配有声音效果。天花板和地面采用镜面铺设,营造出透过某幢建筑物的窗户窥视这些家庭生活场面的效果。
不同的屏幕反映着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比如他们起床的时间、早餐以及居家环境等。参观者可以从微观的层面,比较各个城市居民多元化的生活。
工作
不同的职业状态
工作展区的中心位置放置了一台被隐喻为“工厂、证券交易所和时钟”的大型机器,机器上安装了诸多大小不一的屏幕。
大屏幕呈现6个家庭的工作情况,参观者可以看到主人公们在烤面包、焊接、*汉堡包等;小屏幕显示各种与工作相关的统计数据,如薪酬及交通时间等。参观者只需沿着展区内的斜坡行走,围绕机器参观,就能大致了解这些家庭成员的工作情况。
交往
编织人际网络
参加大型城市活动、聚会、出游......交往展区采用了圆顶穹幕和360°全景投影,投射不同家庭成员的肖像及其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像。不同的影像在穹幕中相互交织,让参观者在观看影片内容的同时,感到一种“网络”效应,这也是交往展区所要表达的意思。
此外,细心的参观者还能在展区的四周找到一个个悬挂着的小人装饰物,营造了一种“人的网络”的氛围。
学习
学海无涯永无止境
刚进入学习展区,便为之一震,满眼的书本和阶梯,仿佛来到了巨型图书馆,有着“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奇幻感觉。
展区通过具有强烈透视效果的书架和黑板等展品,营造出传统教室和图书馆的氛围,桔黄色的梯子指向蓝天,象征学海无涯,永无止境的自我发展。展区内的投影屏幕被做成书本状,展现了家庭成员学习的场景和6个城市所提供的教育和文化情况。
健康
水是生命的源泉
健康展区是个全白的环境,中央悬挂着半透明帘子,作为投影幕布,四周的屏幕展示不同家庭成员在健康方面的影像和数据,并关注6个家庭所在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就医条件、饮食质量等方面。
在展区顶部的中间,有个大型花洒,水顺势而下,与水为伴的健康展区,让参观者体会到水资源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地上的吸水垫将洒下的水瞬间吸收,不会溅到参观者。
城市人馆的精彩看点除了与6个家庭的几次相遇之外,连接各展区的布置也颇有看头。逼真的展示环境使得6个家庭的生活场景再现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链接:上海世博会设置了5个主题馆,即“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城市足迹馆”和“城市未来馆”。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3个主题馆位于浦东世博园区B片区;“城市足迹馆”和“城市未来馆”2个主题馆分别位于浦西世博园区D、E片区。
站在欧亚大陆的交汇处 土耳其馆漫游
2010年05月25日
“在伊斯坦布尔,往东方看,你在西方,往西方看,你又在东方。”土耳其馆总代表森卡•厄兹索伊的解读,点出了这片土地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具有的独特魅力。
土耳其地跨欧亚两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位于亚洲部分的安纳托利亚是古代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和生活方式,从安纳托利亚开始,传播到了西方。其魅力所在,值得人们慢慢去解读。上海世博会土耳其馆位于C片区,以“文明的摇篮”为主题,给参观者提供了一个解读土耳其的很好的窗口。
古画的思索
土耳其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加陶岗(Catalhoyuk,现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中心),建于公元前6250年。据记载,加陶岗是世界上第一座豢养动物和实施灌溉的城市。曾经一幅古老的壁画,生动描绘了这个原始的村庄,这幅画是红色的,在画上,隐约可以看到双峰山,还有类似房屋的图案。直到现在,世界上对这幅壁画的界定仍不统一,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有人认为它是类似现在的城市规划图,也有人觉得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幅风景画。但有一点是共识的,即它为世人留下了一座原始村庄的概貌,留下了古老城市的信息。
追溯城市之源,反思如今的城市发展,土耳其馆将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融入了主题,同样巧妙地体现在展馆建筑中。红色镂空外墙的设计,就是这幅古画的“建筑版”。
辉煌的记忆
走进土耳其馆,左侧为一条名为“穿越安纳托利亚”的记忆长廊,向观众讲述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土耳其的变迁与发展。长廊被设计成一道镂空的墙,观众可通过墙上各种形状的空隙,观看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包括以弗所图书馆、以童话般的斑点岩层而闻名“地下城市”卡帕多西亚、艾哈迈德三世――喷泉厅等。
在展馆的中央,参观者边走边能看到若干件“国宝”级展品,如加陶岗的古画复制品、6000多年前的人像雕塑、新石器时代伊斯坦布尔的瓦罐、君士坦丁堡竞技场、被称为?ini(土耳其语,意为“来自中国的”)的瓷器等。
漫步在这个展厅,仿佛来到了土耳其的过去,看到了古罗马的印记,嗅到了文化古都的味道,令人心生敬畏。
当下的展映
在土耳其馆的现代展区,设有一个360°环幕电影厅,震撼的视觉效果向人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伊斯坦布尔的现状,是展馆的主要展示区。
伊斯坦布尔是个迷人的地方,这座城市在《国家地理》杂志“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中排名第二,它横跨欧亚大陆,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城内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把伊斯坦布尔分成新城和旧城两个区,欧洲和亚洲在这里隔海相望,博斯普鲁斯吊桥则将欧洲和亚洲贯通起来,有人笑言:“从欧洲到亚洲也不过就是走过一座桥的功夫。”
参观者站在影厅中央,四周被伊斯坦布尔的景色所围绕,感受在街道上欢乐步行、在空中自由翱翔、在水中畅快游泳,听到真实的“街头对白”,看到大片的灌木丛。走入极富历史价值的建筑中,参观者会发现自己似乎驾驶着车辆行驶在吊桥上,前方是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背后则是亚洲部分,但不到眨眼功夫,吊桥的方向又发生了变化,从左至右,将参观者置身于吊桥中,感受土耳其的魅力。
在土耳其馆设计师高泰德的眼中,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可以永不离开的城市,他这样解读展馆的现代展区:“作为建筑师,总束缚于过去,信奉未来,而唯有当下是存在的。”因此,环幕电影的所有视觉影像内容均为真实拍摄所得,通过还原城市场景,给没机会到土耳其旅行的人们一次真实体验的机会,并反映出这座文化古城的骄傲和荣耀。
展馆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描述,力求探讨什么是未来世界的城市。高泰德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他表示:“构建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要让城市中的人来决定他们要怎样的城市和生活。我在许多城市生活过,我觉得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也能找到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在上海,不同区域、职业等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有人出行选择开车,有人坐地铁,有人则无需交通工具,未来城市的形态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因为没有答案,所以大胆想象,土耳其馆传递的信息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期盼,并会付诸于行动,努力实现。
机器人“乐手”拉响小提
扬州特色美食有哪些

扬州隶属于江苏省,位于江苏省中部,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时候称广陵、江都、维扬,在2500多年前秦汉时期就在此建城。扬州境内风景优美,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源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扬州的十大名吃。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当地的传统名吃。相传起源于隋朝时期,一般主要食材是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发展到现在,风味各异,品种繁多,蛋炒饭全国各地都有*的。但是小编还是觉的这里的最好吃,能流传千年之久,肯定有它的别特之处。
2、千层糕:是扬州当地的传统名吃,相传起源于清朝时候,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一般是用上白面粉、生猪板油、白砂糖、甜红瓜丝、食碱、熟猪油等制成。其特点:层层糖油相间,绵软甜嫩,非常可口。
3、三丁包子:是当地传统名吃,相传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乾隆下江南时当时扬州厨师丁师傅为其*的早餐。当是用海参丁、鸡丁、肉丁、冬笋丁、虾仁为馅做成包子,称之为五丁包子。因为考虑到平民的消费水平,所以将海参丁和虾仁去除就变成了现在的三丁包子。其特点:鲜、香、脆、嫩,肥而不腻。非常好吃。
4、翡翠烧*:是当的名吃之一,是有富春茶社创始人陈步云首创。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是将青菜剁碎,加精盐、白糖、熟猪油拌匀成馅,以半熟烫面擀成薄皮,捏成菊花形,颈口馅心微露,用少许火腿茸点缀。其特点:皮面白亮,馅心碧绿,甜润清香。
5、虾籽饺面:从字面来看就是饺子加面条,实际上就是馄饨和面条在同一个碗里。其特点是:馄饨皮薄如纸,肉馅鲜美饱满,面条筋道爽滑。以虾籽熬汤,汤是酱色的,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是最鲜美就是这汤了。真的很好吃。关键是在别的地方都没有吃过。
6、扬州春卷:是当地的著名传统小吃,相传是由春饼演变而来。始创于唐朝。春卷多为长形,一般是用猪肉、芽笋、韭黄、木耳、冬菇、胡萝卜等作馅。味道有鲜咸味、香辣味、酸甜味等,不管哪种口味都很好吃。
7、拆烩鲢鱼头:是当地的传统名吃,拆烩鲢鱼头是以鲢鱼头为主要材料,在加再香菇、鸡腿肉、火腿等食材,其特点:鱼肉肥嫩,汤汁稠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8、煮干丝:又称鸡汤煮干丝,属于淮扬菜系。干丝是指豆腐干切成的丝,一般是用鸡汤,加笋丝、鸡丝、木耳、虾仁、蛋皮等食材。相传是始源于清朝,传承到现代做法也有些不同,有的是用鸡丝、火腿丝加干丝*的称“鸡火干丝”,用开洋(即虾米)加干丝*的称“开洋干丝”,用虾仁*的称“虾仁干丝”等。不管是哪种都是美味啊。去扬州一定不要错过。
9、炝虎尾:是扬州的传统名菜,是用鳝鱼尾背一段净肉,经开水稍汆加浓计调味拌制而成,因其形似虎尾,所以叫炝餐尾。相传在汉朝就有用黄鳝*菜肴的,在唐朝以后就比较流行。其特点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10、清炖蟹粉狮子头:是扬州的传统特色美食,相传起源于隋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到现在还是百吃不厌。所谓的狮子头就是大猪肉丸子,但肉里面掺着螃蟹肉、蟹黄、调料,下面再垫上青菜,上笼蒸。其特点是:猪肉肥嫩,蟹粉鲜香,菜心酥烂。
哪些饮料让你喝到第一口就大呼好喝?
你好同学,好喝的饮料有很多,单纯从口感上来说:
一,可口可乐饮料。对于可口可乐,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它的!正是因为可口可乐的存在,国内饮料中专门有一个分类就叫做"可乐类饮料"。虽然都是可乐,但是根据包装的不同,味道差异还是蛮大的(主要由于二氧化碳的充装量)。0-4摄氏度才是可乐的最佳温度,玻璃瓶绝对是最爽的,气儿最足!其次是易拉罐,然后是塑料瓶,而最糟糕的就是国内快餐厅不放冰块也不打二氧化碳的糖水儿。
二,北冰洋。虽然说北冰洋是玻璃瓶复古汽水的鼻祖,但玻璃瓶的价格比较高,大家其实可以*易拉罐装的。北冰洋是北京的传统老汽水,其实在21世纪初的时候,原来的北冰洋就已经倒闭掉了。后来是北京那家做义利果子面包的老板发现了商机,重启了北冰洋的生产线,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北冰洋这款汽水虽然号称是老汽水,但实际上它的配方已经做了改良,原本的北冰洋里头纯粹就是糖精糖水加色素,而新北冰洋里真正添加了果汁,但这也导致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北冰洋很容易出现沉淀。如果大家去喝玻璃瓶的北冰洋,就会发现瓶底老是有很多橙色的絮状物,其实这都是真正的果汁果肉的成分,大家不要担心。
三,红牛。这是一款来自国外的饮料,我最喜欢喝的就是红牛了,可能是因为它的配方独特,另外最主要的是含有牛磺酸,让我对它的味道欲罢不能,据说可以提神醒脑。
饮料好喝,也不要过多饮用,适量就好。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中国十大早餐美食图片高清 扬州特色美食有哪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