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科技 >数码 >正文

iPhone12相机操作指南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画幅单反相机

更新:2023年04月04日 17:35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iPhone12相机操作指南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画幅单反相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iPhone12相机操作指南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画幅单反相机

iPhone12相机操作指南

每当看到别人用了跟自己同款*拍大片时,许多人不禁感叹自己仿佛拿了个“假*”在拍照,其实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对自己手上器材的熟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的拍摄技能以及发现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然我们不能一步登天,熟悉你手中的iPhone是拍出好作品的第一步。今天大叔就以iPhone 12 Pro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iPhone 12系列相机里的各种功能如何使用,帮助你更加熟悉自己手中的iPhone,为拍出大片打好基础!

文章目录

1.拍照模式

2.隐藏拍照设置

3. 实况照片

4、夜间模式

5、人像模式

6、全景模式

1.拍照模式

「拍照模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个拍摄模式了,虽然这个界面看起来功能不多,但在简单界面下也隐藏着不少实用的功能。

首先来看看快门键,点击快门就能拍出一张照片,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操作。

不过iPhone 12的快门键还隐藏的其他功能,轻触快门往左边滑动可以激活「连拍」功能,轻触快门往右边滑动,则是开启「快录模式」。

除了iPhone 12、 iPhone 11和新iPhone SE以外,旧款的iPhone都可以长按快门即可激活「连拍」。在这个模式下相机能每秒拍摄约几十张照片,直到你松开手指。

对焦与测光

iPhone 12 Pro的「对焦与测光」是同时进行的,点击哪里相机会根据对焦点的选择来调整曝光。

点击对焦黄框旁边会出现个「小太阳」标志,滑动它可以调节画面亮度。向上滑动变亮,向下滑动变暗,我们可以根据场景的实际光线进行调节。

同时,你也会发现页面左上角也有个调整曝光的功能,它可以调节整体画面的曝光,不会因为对焦点的切换而重新改变调节曝光,起到一个「锁定曝光」的作用。

同时对焦框上的小太阳可以和曝光环叠加使用,做到暗上加暗,亮上加亮的效果。

三摄系统

iPhone 12 Pro的三摄系统由广角、超广角以及长焦镜头组成,在「拍照模式」下,屏幕的这3个缩放图标分别对应了超广角、广角、长焦镜头。

点击0.5x图标切换到超广角镜头,点击 1x图标切换到主摄广角镜头,点击2x图标切换到长焦镜头。(iPhone 12mini 和iPhone 12没有长焦镜头,在拍照界面上也少了2x图标)

超广角、广角、长焦

除了在「拍照模式」可以切换镜头之外,你还可以在除人像模式之外的所有照片和视频拍摄模式之间切换3个镜头(在人像模式下,无法选择使用超广角镜头)。

-变焦 -

如果将手指按住任意一个“缩放(0.5x,1x,2x)”图标滑动时,则会出现变焦环。

你可以向左或向右滑动滚轮,将缩放范围从0.5x放大到10x。数值越大,画面放大的程度越大。

为了保证照片质量,建议使用0.5x,1x和2x,这三个光学变焦的焦段。当你放大2倍以上时,使用的是数码变焦,照片质量出现严重的下滑。

其他拓展功能

在相机界面的最上面点击小箭头,会出现更多其他功能,在这里你可以对闪光灯、夜间模式、实况照片、照片比例、锁定曝光、倒计时拍摄、滤镜进行调整,接下来会对各个功能展开述说。

闪光灯

如今*有了夜间模式,现在闪光灯的使用频率并不多,平时建议直接设置为关闭。

倒计时拍照

「倒计时拍照」可以选择3s或者10s的拍摄,在倒计时结束之后相机会自动连拍10张照片。

倒计时拍摄适合用于在没有人帮忙的情况下*,以及在低角度仰拍一些风景建筑时非常实用。

ˇ

照片比例

默认的照片比例是4:3,16:9,1:1,三种照片比例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题材。

建议大家再使用默认的4:3比例后,再使用iPhone相册自带编辑器修改尺寸,这样的后期空间会更大。

4:3

16:9

1:1

如果你已经设想好自己要拍的照片比例画幅,那么可以直接更改照片比例大小进行创作。

2.隐藏拍照设置

网格线

你可以在设置-相册-打开网格线,使用「网格线」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构图,比如保持风景照片中的地平线水平,建筑照片中的线条笔直或水平,拍出完美对称的照片等。

ˇ

查看超取景框取景

除了网格线能够帮助我们构图外,iPhone 12 里还有「查看超取景框取景」功能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取景。

打开后你可以看到,在选择1x以上的焦段拍摄时,取景框中间是正在使用的焦段显示画面,而上下两部分半透明区域显示的是由超广角镜头提供的更宽广的镜头视野。-

这个功能可以让你在拍照时看到更多画面以外的信息,更好地取景构图。同样我们可以在设置-相册-查看超取景框取景,打开这个功能。

「查看超取景框取景」在iOS 14 之前的版本叫做「超取景框拍照」(最早出现在iPhone 11系列中),使用「超取景框拍照」拍出来的照片,在图库里会像下图一样有右上角的剪裁显示。

点击右上角的「编辑」—「裁剪」,你可以找到原来的相片上下部分没有被拍到的画面,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二次构图,为照片提供了更大的后期空间,不过这个功能在升级之后被取消了。

HDR

*在大光比或逆光环境下拍摄一直都是个难题,因为照片容易出现过曝、细节丢失的情况。*里的HDR(高动态范围)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画面亮度范围,使高光不过曝,暗调不欠曝,暗处呈现更多的细节。

iPhone 12系列里的Smart HDR 3会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智能地调节照片的白平衡、对比度、质感和饱和度,让画面看上去非常自然。

通常在一些光比较大环境下拍摄时,才需要打开HDR模式,比如逆光、仰拍天空、拍摄光线较强的风光照。

一般把HDR功能设置为自动开启即可,让*自动识别场景是否需要打开这个功能。

3.实况照片

Live photo(实况照片)是iPhone独有的一种拍摄功能,它可以记录一段长度大概为 3 秒、还包括有声音的小视频,相机会记录下按下快门前 1.5 秒和后 1.5 秒内发生一切。

它既变成视频也可以变成静止的照片,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照片的表现能力。

拍好一张实况照片后,我们可以在图库里找到它,由下往上一划,你会发现3个效果出现供你选择,从左到右依次是:循环播放、来回播放以及长曝光。

使用场景:

循环播放、来回播放这两种效果是类似gif的动图,可以结合像gif*器的app直接把实况图片(Live Photo)转换成有趣的动图。也能被当做短视频来播放或者在剪辑到另外的视频中。

「长曝光」最适合用于拍摄「动静结合」的场景,因为它会使运动模糊,拍出非常动感的虚影,常用于拍出车轨、丝绢流水以及虚化人群等。

原图

「长曝光」拍摄出的丝绢流水效果

总之,利用长曝光可以让我们的照片富有动感以及更具张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拍摄过程中*要保持3秒左右的稳定才能拍出不模糊的照片。

4.夜间模式

「夜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环境光线较弱时拍出更加清晰的照片,以及还原现场色彩氛围。

iPhone 12系列「夜间模式」会识别现场光线自动开启,开启后相机界面的左上角会有小黄点显示。

「夜间模式」的曝光时间是系统根据现场光线强弱自行决定的,最长曝光可达30s,你也可以选择关闭夜间模式或者缩短曝光时间。

使用夜间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好稳定,在曝光期间,相机中央会出现十字标识提示你保持*静止,不要晃动。

iPhone 12 系列的「夜间模式」也支持超广角镜头以及前置*摄像头,给了我们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夜间模式前置*

超广角夜间模式

5.人像模式

「人像模式」能使被摄人物的脸保持清晰,而背景生成精美的虚化效果,从而更加突显拍摄主体。

背景虚化带来的模糊效果,非常适合强调人物主体,让人物在杂乱的背景中脱颖而出。人像模式不仅能够识别人物主体,还可以识别其他物体。

如今在iPhone 12系列的人像模式也支持和夜间模式同时使用,在光线较弱的时候夜间模式会自动启动,大大减少了人脸出现黑糊的情况,整体环境色彩保持明亮自然。

使用场景:

当背景比较杂乱,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人像模式来突出人物主体,虚化背景,让观众把关注点落到人物身上。

拍摄注意:

1、背景需要有一些细节。如果你的拍摄对象站在一面平实的墙壁前,则不会有任何细节模糊。像晚上远处建筑上的点状光源就非常容易被虚化成梦幻的光斑。

2、拍照时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宜太近或太远,根据主体的大小移动机位。当取景框内出现黄色的框显示,就代表相机已经识别出人物主体,可以拍摄了。

6.全景模式

「全景照片」的视角表现更加宽阔、详尽,而且整个画面看上去也更加壮观。拍全景照片,要保持*水平,按*箭头方向移动,轻点箭头还可以改变拍摄方向。除了横着拍全景外,你也可以把*横过来往上拍摄。

最后,文章篇幅有限,每个拍照模式只能做简单介绍,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写下你最想深入了解的拍照模式,后续大叔会针对某一个拍摄功能展开更加详细的讲解。关于视频拍摄方面,我们也会在拿到iPhone 12 Pro Max之后,再给大家带来详细解说。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画幅单反相机


iPhone12相机操作指南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画幅单反相机

作为一个从EOS 5D就开始无怨无悔,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困难也要上全画幅的摄影师来说,全画幅到底有啥魅力让我如此执着。对,执着到这几年摄影笔记的读者都或多或少看到我一再推荐全画幅。

佳能EOS 5D

为啥我这么推荐全画幅呢?

原因如下:

1、APS-C本身就是价格妥协的产物

但凡您是2000年初那几年开始接触摄影的,就一定知道数码单反辗转腾挪的阶段。最开始胶片相机数码化,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做多大的CCD?对,那会CCD是主流。反正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和一张胶片底片等尺寸的CCD。因为整个光学系统不需要重新设计了。

2001年,康泰时做出了N Digital,全画幅数码单反。600万像素在当年就算是高的了。但是高达800000日元的售价,实在是……那年1000日元可以换80多人民币啊。这就是一台将近7万元人民币的相机。

但其实2000年的时候,宾得就宣布研发MZ-D,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也在2001年研发出了原型机。但是因为传感器等问题,最终胎死腹中。而康泰时N Digita,也没得到好的市场反馈。其中售价过高,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真正让大量摄影爱好者开始关注数码单反相机的,其实是佳能EOS 300D,和尼康D70。这两款相机主打的就是便宜。而之前比较火的佳能EOS 10D和尼康D100,也是因为没那么贵了。这都是APS-C画幅的相机。所以别扯什么技术问题啊,什么光线入射角度啊,什么体积控制啊。APS-C最开始出现就是因为便宜。

但是现在传感器越来越便宜。所以你看,曾经数码单反相机一大步,就是因为EOS 300D和D70把相机拉入了万元内。现在万元内的全画幅相机,也有不少了啊!大部分全画幅数码相机,都是一万多的啊。

尼康D70

以后还会更便宜的啊。

2、更好的虚化能力和更好的画质

等效光圈到底等效了什么。其一就是虚化能力。

佳能EOS R

同样的视角,全画幅和APS-C画幅的相机,拍摄距离一样,使用的实际焦距其实是全画幅的更长,所以虚化更好。同样的取景范围,全画幅和APS-C画幅的相机,使用相同实际焦距的镜头,但是全画幅离得更近,所以虚化更好。

背景远、相机近、光圈大、焦距长。这是背景虚化四句口诀。其中全画幅相比APS-C要么相机近,要么焦距长。所以虚化更好。

其二就是曝光。然我们看起来是同样的参数拍摄的,得到了同样的曝光结果。但是实际上APS-C进光量不足,造成的就是更差的高感表现。当APS-C的ISO3200只和全画幅的ISO 8000看起来差不多的时候。那不就是等效了吗?

EOS R5

所以简单说,全画幅有更好的画质表现。

3、长焦易得,广角难求。

因为有等效焦距的问题。APS-C画幅的相机,装上同样焦距的镜头,得到的视角更窄,感觉镜头焦距更长。很多人觉得,哎呀,那赚了呀。

其实不然。你后期裁切一下,也好像焦距变长了。真实情况是,想要更长焦,其实不难,很容易。而APS-C损失的却是寸土寸金的广角端。

索尼A7R Mark II

全画幅得到更广角的视野,要比APS-C容易得多啊。

4、通用性全画幅基本无敌。

如果你*了个全画幅的,那么镜头啊什么的,就肯定配全画幅了。一直这么下去。要是你上来*了APS-C的机身,问题就来了,配镜头配什么。我本人一直建议,咬咬牙*全画幅的。因为未来升级了全画幅机身,这些镜头还能用。但是你*了大量的,而且还比较贵的APS-C专用镜头,以后升级全画幅,就四个字——内牛满面(尼康有一支镜头就叫这个名字)。

你说那我一直不升级全画幅机身。我就一直用APS-C的,行不行?行,没问题。但是我这篇文章是给尽肯能广大的摄友看的。所以别和我抬杠。我见过最多的就是APS-C画幅升级全画幅的。一直坚持APS-C画幅的基本都是经济限制,全画幅价格低了,或者自己预算充裕了,该升级全画幅还是会升级。至于有没有全画幅用了,觉得不好,退回APS-C的?真有,但是还是那句话,咱们看概率。这是很小的一群人。

此外,还有中画幅。别觉得中画幅比全画幅小。全画幅指的是135相机全画幅。中画幅本身就更大一档。就算现在中画幅数码相机属于中画幅的残幅。但是传感器面积,也是全画幅的大约1.7倍。不过出品的品牌啊,镜头群啊,各种配件啊。相比全画幅要少一些。此外价格啊,还是高不少的。对于不差钱,或者有专业需要,就要中画幅的,不会看着文章和我抬杠的。人家直接就去*了。

所以全画幅产品产品线丰富,能够适应最广大的各种需求,也是我一直挺全画幅的原因之一。

好,如果预算有限。有特别想*相机。那么APS-C能不能*呢?当然了。我第一台数码单反D70就是APS-C的。学习好了之后,预算有了,才入的全画幅。*你能*的最好的,用好你能*到的。如果你预算充裕,好好考虑全画幅。毕竟……

何况如今全画幅不那么贵了不是?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iPhone12相机操作指南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画幅单反相机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iPhone12相机操作指南 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全画幅单反相机”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