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美食 >正文

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

更新:2023年01月19日 00:10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

谁想应该是,中国古代十大诗词作家谢谢了

引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27/18/5159271_214077788.shtml
没有这一说。诗言志,词缘情,两者是不同的文学体裁,不能混为一谈。讲到诗,首推李白杜甫,二人被称为诗仙诗圣。 1.李白――中国人最为熟知的伟大诗人入选理由:人尽皆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泻千里,寄兴无端的盛唐气象,是文学史上不可复制与模仿的神话。生平:(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 “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品: 《望庐山瀑布》,《临终歌》,《江上吟》,《蜀道难》 2.杜甫――忧国忧民,一代诗史入选理由:其诗具有极高史学价值,亦有极高艺术价值。生平:(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其次,就多了,列举如下: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杜牧,陆游,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元缜,韩愈,孟郊 ,刘禹锡,柳宗元 ,李贺 ,杨万里、范成大,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这些比较出名。他们分属于不同流派,有边塞诗人,有山水诗人,风格迥异,各有影响。列举少数以供参考: 3.白居易――天长地久有时尽,诗名绵绵无绝期入选理由:新乐府运动倡导人,其注重写实的是个理论具有重要地位。生平:(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4.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5.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6.李商隐―― 朦胧浓丽,恍若仙境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入选理由:爱情诗为其一绝,千百年来被传诵不休,后世“西昆体”等皆以李商隐为宗。生平: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 7.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8.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9.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等等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至于词,比较明朗,较有名的 就那么几个人。词分婉约与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李煜,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便是苏辛,即苏轼和辛弃疾。另外,较有名的词人列举如下:婉约派:温庭筠,韦庄,合称温韦;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张先,黄庭坚,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还有清代的纳兰性德。豪放派词人较少,除苏辛外只有刘克庄等几人。另外,陆游,贺铸等人词风介于两派之间。 1.李煜――春花秋月,后主遗恨入选理由:王国维先生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生平: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2.柳永――才子词人,白衣卿相入选理由:首开慢词体制,以俚俗语言入词,对宋词改革创新贡献巨大。“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生平:(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3.李清照――羞煞须眉的巾帼词客入选理由:女性词人中的佼佼者,其作品传诵千古,为人民熟知与喜爱。生平: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4.苏轼――始开词境的千古文豪入选理由:以诗为词的第一人,提高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词文章书画皆绝。生平:(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5.辛弃疾――金戈铁马,一怀国恨入选理由:以文为词,为宋词发展带来巨大改革,“辛派词人”在南宋词坛影响巨大。生平:(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6. 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7.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8.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北宋欧阳修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9.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佑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10.晏几道,1038―1110 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晏几道一生疏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以《鹧鸪天》词见称于神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紫薇郎君按:《宋史仁宗本纪》并无记载狱空事,据《宋会要辑稿》实为神宗朝事,此年小山四十五岁)。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11.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居士集》,已佚。 12.姜夔(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C等名公臣卿往来。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姜夔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13.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爱情诗词包含真情,历来为人吟咏称颂。宋代之后,词史上的第一人。生平: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其他不再一一列举。若说道诗词皆闻名于世者甚少。不过还是有的,真要排一排,愚见如下: 1.李白 2.苏轼 3.欧阳修 4.陆游 5.温庭筠 6.白居易 7.刘禹锡 8.黄庭坚 9.辛弃疾 10.王安石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


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 可能主要是文化不对味吧
原日剧中的一句台词说得特别好: “毫无顾虑地享受美食这种孤高行为,才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大程度的治愈。”
中国人一个人在小店里吃饭,就很少有人能像五郎那样:享受美食,并以此为最高的治愈;
我个人很认可这种文化,但是这种认可以及相对可能产生的生存态度在浮躁的中国社会里简直可以被人当成是一种罪,哈哈哈哈。有这种认可精神的人可能做出来的事情,可能会被家庭成员所鄙视吧?哈哈哈哈。
以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为目标活着,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甚至是无法认可的,因为认可了这个,一方面可能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当然五郎那样硬挺着不结婚或许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无法认可这种活着的方式也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妒忌吧?嫉妒这些人能在年轻轻的更接近幸福或者说轻松,当然也许这种幸福或者说轻松可能是短视的、暂时的,
更直接地来说,国人就很少能拍出经典的一个人的电视剧吧?所以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就被加入了那么多美食以外的东西,可以说中国在类似这种方面既浮躁又机械化吧,说白了就是认为不把片子拍成现成的套路就不舒服似得,更直接的就是一部片子没有剧情人设,就不舒服吧?哈哈哈,在日版里正儿八经的主角只有五郎一人吧?其他有名字的人物其实和路人甲区别都不大。
Bytheway:
关于对原版日剧里那种文化的认可,可以用国人对幸福的追求来解释,国人对幸福的追求太过片面的偏向于对于金钱的追求;很少人能吃一个好吃的肉包和一碗美味的拉面而感到生的幸福,什么时候你能理解下面这段文章里的渔夫对幸福的认识,可能你就能理解那种文化理解我这样的认可者了吧?
有位渔夫和哲学家的对话,同样引人深思;哲学家看到渔夫在海滩上晒太阳,觉的奇怪,于是走上前去问渔夫(你怎么不去捕鱼?)
渔夫讲:我已经回来了;
哲学家说:你不会多捕一船?
渔夫讲・我们吃喝够用了;
哲学家说:多捕鱼可以多存钱。
渔夫摇头道:存钱干什么;
哲学家说:如果你每天多捕一船鱼,十年后你会*很多船;
渔夫问:要那么多船干什么?
哲学家说:有了很多船,你每天就能捕非常多的鱼,*后你就会成百万富翁;到那时你就可天天晒太阳。
渔夫讲:我现在不就在安安稳稳的在晒太阳,再说,我每天捕一船鱼,确能天天如此,如果我有很多的航去捕鱼,很短时间把鱼越捕海里的鱼越少,到那时海里无鱼,我虽成百万富翁,要那么多船又有何用;没有了鱼我又靠什么生存呢?
渔夫说完后这位哲学家好似明白了点什么!

中国名人美食家有哪些?


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 杜甫 他在诗歌里,从宫廷大餐到农家小酌都有生动描写。《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中关于吃生鱼片的情形,《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中的家常便饭,《赠卫八处士》中战争年代的简单宵夜……不用说,他是一位超级美食家。

苏轼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因为他发明过一味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苏轼喜欢的菜肴材料还有各种鱼,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河豚,有诗云“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晚年兴趣转向素食,尤其是蔬菜、水果。在广东海南期间,遍尝南国各种水果,尤其是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李渔 李渔的美食家修养,可以从《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看出来。《饮馔部》分三节,蔬食、谷食、肉食,也就是说,从蔬菜、米面到水陆空禽、鸟兽鱼虾,美食所需各种材料的*、食用,他都研究到了,而且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袁枚 33岁辞官后,他在南京购置“随园”,在诗酒悠闲中度过一生。这期间,他撰写了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随园食单》。全书详细记述了我国从14世纪至18世纪流行的300多种南北菜肴点心,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涉及。袁枚虽然著有烹饪专书,但是,他本人奉行“君子远庖厨”的古训,并不下厨操刀。

清朝袁枚是如何炼成“美食网红”的?


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

很多人以为网红是今天的事物,其实不然。

网红自古有之,例如魏晋时期颜值网红“小鲜肉”卫?,每次出门都被人围观,最终因为心理压力大二病死,留下了“看杀卫?”的成语;同一时期文学网红左思的《三都赋》被大家争相传抄,导致纸张供不应求,留下了“洛阳纸贵”的成语。

相形之下,当下网红的出现,大多数不过是借着互联网的便利和流量而已。要是回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古代,想要成名,其本领和技能要比现在的网红高很多很多倍。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中国清朝No.1美食网红,而且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依靠粉丝谋生、甚至发家致富的网红大V。他就是――故事的主角当当当当――袁枚!

1、26岁官至正处级,33岁辞职做网红

早在300年前的大清朝,就有诸多网红的诞生。再往早了说,中国过去的诗人基本上都是走网红路线的。从魏晋时期的“洛阳纸贵”,到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爱的供养”,网红经济始终都是一门大生意。只不过,真正精通其诀窍又有才华者寥寥。大多数人还是只能换取功名,只有极少数,或者主动或者被动,把自己打造成了网红,又自由自在隧了自己的意,又活得丰富多彩。其中被动者如柳永(奉旨填词),主动者如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无论是谁,随便发条朋友圈都无数个赞,一旦发现所在地理位置,必定一堆人去围观。

但这里面真正主动从功名利禄的场所里退出,主动选择网红作为后半生职业的,只有袁枚。

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距离今天已经301年。24岁考取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不是官职,大概相当于皇帝办公室正局级秘书),26岁乾隆面试的时候因为满文不过关,贬到外面做知县(正处级)。

在江南区域做了几年知县,虽然当时的总督(相当于华东军区总司令兼省委书记)尹继善赏识,自己也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是袁枚还是认清楚了现实:自己放浪不羁,而且和主流价值观完全不符,以这样的离经叛道,恐怕很难有大作为。加上曾经在中央办公厅呆过,袁枚觉得不如及时行乐。于是33岁父亲去世时,袁枚借此辞官养母。正式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2、袁枚也惶恐过

辞职的时候,袁枚33岁,他不是没有惶恐过。手里只有3600两银子,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入山愁我贫,出山愁我身。”

袁枚是一个花天酒地、爱好锦衣玉食的“*”,做得都是“费钱的事”,像小户人家一样节衣缩食可不是他的风格。

做网红是一个出路,但是怎么才能出人头地,尤其是赚到钱呢?

在大清朝,才华横溢、想做网红者众,想红不容易,红了以后还能赚到大钱就更不容易了。

先来看竞争难度。

在人才济济的大清朝网红圈,连乾隆皇帝都要硬插一杠子,每天写诗题词把自己弄成了官方指定的第一网红,那情形比当下美国特朗普也不遑多让。

文化领域,比袁枚年长一岁的曹雪芹虽然为人低调,但是皇亲国戚等诸多大V追捧,已经多年牢牢霸屏,把影响力都渗透到了文化圈之外。

在文艺界,比袁枚早61年的纳兰容若,虽然离世多年,但是依然是常年排行榜第一名,其热搜指数常年碾压同行。纳兰只活了30岁,他22岁就中了进士,比袁枚还要早;然后只用了几年就成为业界“扛把子”。纳兰在当年红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常年billboard排行榜第一名,“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想想看,常年位列清朝才子佳人排行榜第一名,有才华还有颜还有情有义还有皇家背景还有超高人气,基本上可以类比“海子+霍启刚+张国荣”。纳兰还曾经陪着康熙出游八大处,虽然说不上来话,但是和“千古一帝”同框,这件事本身就是网红的最高境界了。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红了300多年,至今仍有大把粉丝。

在颜值届,一百年前的柳如是依然是圈内热议的对象。在小说界,有草根大V蒲松龄。在美术界,年长袁枚很多岁的郑板桥领衔的“扬州八怪”组合红透半边天。在政界,刘墉、纪晓岚和和?相继成为大V。

想出人头地尚且不易,如何能让自己活下去呢?

3、独辟蹊径,袁枚打造美食细分品类

24岁就进入中央办公厅工作,袁枚显然是有能力的。我认为他最大的能力在于对自己、对环境的认知。知己知彼非常难。但他知道自己无法胜任官场,也知道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网红,这些都需要至关要紧的洞察力。这一点,到现在也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能力。

当时美食领域基本空白。因为中国讲究“君子远庖厨”,所以大家虽然私下里挺讲究吃喝,但是很少拿到台面上来说。

美食领域只有一个大V,那就是距离袁枚700年前的苏东坡,苏东坡也很难超越,但因为太久远,也需要新偶像。于是袁枚决定就在这个领域深耕了。

不过袁枚自己并不做饭。这也是后来“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兼“吃货”汪曾祺就很不喜欢袁枚。“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袁枚也并不避讳。他确实不做饭,只要听说谁家有好吃的,就把自己家的厨子派过去学艺。袁枚有一个厨师,名叫王小余,二人虽是主仆,却也是知己,袁枚赞叹他厨艺高超,厨德高尚。后来王小余过世,袁枚更是“每食必为之泣”。

虽然袁枚不做饭菜,但是他对于美食的见识确实比较高。例如,他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他还说,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

美食家不做美食,想要成为网红,那就需要精打细算、步步为营,一步都不能错。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袁枚是如何迅速把自己打造成网红的吧!

4、袁枚是这样把自己打造成网红的

不会做饭的美食博主,想要塑造成网红,当然不能靠刷脸了。但是袁枚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经过运筹帷幄,他把自己成功的塑造成了一个大的IP,成为人们附庸风雅的必经之处。这也告诉我们打造网红最高级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人们展示逼格的一部分。

好了,现在袁枚高级网红培训班正式开班!

①袁枚*下来了随园。

随园曾是明朝抗清英雄吴应箕(jī)的焦园,后来是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雪芹应该在此住到13岁左右),再后来归江宁织造随赫德所有。曹家被抄家之后,随赫德也被抄家,破败的园林被袁枚以超低价(300两银子)*下来,改名为随园。随园据记载有300亩,大概相当于香港迪士尼乐园的1/6。

但是这是个破园子,据此想做网红还差了点。“随园一片荒地,我平地开池沼,起楼台,一造三改,所费无算。奇峰怪石,重价购来,绿竹万竿,亲手栽植。器用则檀梨文梓、雕漆枪金;玩物则晋帖唐碑,商彝夏鼎,图书则青田黄冻,名手雕镌;端砚则蕉叶青花,兼多古款,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也。”袁枚就用了两年时间把随园建设了差不多,当然也把继续花光了。

为此,袁枚还曾短暂去陕西当了一段时间县官。赚了点钱又回来继续经营随园。

现在袁枚有了自己的园子,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接下来才是袁枚的神来之笔!

②袁枚宣布!

拆掉围墙随园免费对外开放!也就是说,袁枚把自家的私家园林建成后,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我们可以理解为,那就是300年前的“迪士尼乐园”,还是免费的!

“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想想在那个时代,深宅大院别人难得一见,何况这种耗资无算的顶级园林呢?一下子不仅南京,甚至江南,乃至于整个大清朝都知道袁枚这么疯狂的举动。袁枚和随园一下子就上了大清朝热搜榜。

普通人来看热闹,达官贵人也可以来看门道,在大众的园林深处,有各种文化珍藏,而且袁枚当年在文化领域也数得着,这一下子口碑就起来了。

③这还不够!

虽然吸了一波粉,但如果没有点传奇色彩,那么必然大家新鲜过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啊。怎么才能做得好呢?袁枚就开始放烟雾弹了。他像当红明星一样,假装很不经意的刻意的说了一句,“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可别小看我这宅子啊,这就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

这怎么考证啊,而且,如袁枚自己所说,当时园子破败得没有当年任何遗产,完全是袁枚的作品。但是这可确实是曹寅他们家的宅子。这下好了,大家不仅看新鲜,而且还是在品位清朝第一文学大V曹雪芹的小说原型建筑!要知道曹雪芹当年的粉丝可以排在前十!想想皇亲国戚如云的大清朝,还有那么多*粉的刷粉的,曹雪芹就这样成为草根大V第一人,每个想做网红的人,都艳羡的对象,而且很多皇亲国戚都给他点赞!而当时袁枚只能在美食这个分类下排在第一,但是全国排名在千名开外!

所以一说这是大观园的原型,这下可不得了了,不仅是草根们来看看有钱人的花园什么样,整个清朝上流社会也都有了兴趣去看一下。就算不是原型,毕竟也是清朝曹大V的故居。是不是有那么要紧吗?重要的是这是我的偶像的宅子!

一下子,随园就变成了南京的旅游胜地。当时火爆到什么程度呢?各级官员无论是出差还是路过,到了南京都一定要去随园。而且当地的地方官都会在随园设宴款待。甚至乾隆下江南的时候都指名要去随园(袁枚给拒了,这是后话)。

流量起来了,袁枚可不想像其他网红一样,开个淘宝店什么的,他把自己搞成了流量大V,也不是想开餐厅,所以袁枚要做的事就是轻资产运营。

但是,虽然曹雪芹是清朝草根第一大V,袁枚的追求可并不是名声怎么样,他更侧重的是网红一定要有高收入。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这样的大V不当也罢。所以,袁枚开始做运营了!

5、网红的运营之道

等到袁枚奠定了美食这个细分行业第一名的时候,袁枚首先想到的是三点:一要把这个细分行业做到和文学细分一样,成为主流;二要把自己美食和生活方式结合到一起进一步上升格调;三要开始围绕这个核心的大IP开发周边产品。

于是袁枚渐渐就排进了全国草根大V百强,江南大V十强,而且其开放的姿态使之成为最活跃的美食博主,由于袁枚最接地气,大家也期待袁枚开始做生意。袁枚开始了变现之旅。

怎么赚钱呢?袁枚的赚钱方式非常值得现在的网红学习。

袁枚可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菜的,而且他也不想真的开餐馆,那可就太累了啊。所以,袁枚就开始认认真真做运营,把流量开始变现了。

他首先明确,自己做的是轻资产,定调就是*生活方式。

①他先开办了“私厨”。

每有客来,他都要叫人将餐桌摆到一些景致极美的亭榭,还安排自养的美女为之唱歌跳舞,随园的饮食生意非常火爆。私厨就是一天就几桌饭。那就必然高端了。

几桌饭,很高端,加上袁枚清朝第一美食博主的地位,他的饭桌上就全是当时各界名流了。

当然了,这种私厨可不是人人能享受起的,袁枚也不想做重资产的生意。那么过剩的流量怎么处理呢?

②当然是出书啊!

他撰写了《随园食单》作为主打盈利性的产品。吃不上没关系,我对于美食的热爱都在这里了,*一本回去做饭,必然很酷啊。对于不想做饭的人,袁枚还有通俗小说《子不语》(可以理解为致敬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或者现在的《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有可以附庸风雅的《随园诗话》。

③出席各种活动啊!

私厨、出书以及和各大名家往来以后,袁枚陆续接到各种活动邀请和软文撰写的工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红,袁枚是来者不拒,只要给足银子就做好周到服务。

④土地出租

随园300亩,而且很多人也是工作之余来农家乐,所以袁枚就把随园的田地、山林、池塘租给13户人家,袁枚坐地收租。

⑤开办教育培训班

袁枚24岁就进士,而且现在又是美食界第一,文化届数得着的名人,因为粉丝数量巨大,甚至可以和清朝礼部尚书纪晓岚合称“南袁北纪”,自然可以广收学生(还有三分之一的女学生)。

此外,因为网红的身份,袁枚凭着这张脸就可以免费周游世界,还享受粉丝接机送机的待遇。

所以,袁枚刚做网红的时候,花光了所有的家产,但是等到袁枚80多岁去世的时候,家里又攒下来几万两银子(还有价值无算的各种古玩珍宝等等)。

6、为何拒绝乾隆南巡?

袁枚并不是清朝第一网红,但是他却是最会赚钱的网红,没有之一。当然这也得益于他最早放下身段去做网红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个把运营和内容结合到最完美的网红。这和只做内容不做商业运营的曹雪芹,只做运营不做内容的和?都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袁枚可以打造的生活方式,等到袁枚成为美食博主第一的时候,他也因为自己对文化领域的贡献打造了“南袁北纪”组合,并入围了影响大清朝的十大网红。连乾隆都知道了。乾隆当年虽然因为满文不合格没待见袁枚,但是对于自诩风流、依靠各路达官显贵自发追捧而成为“十全老人”的第一大V,乾隆显然对任何一个大V的生活方式刚兴趣。于是,乾隆第二次南巡的时候,就对尹继善说:我要住袁枚家!

尹继善就找袁枚,袁枚说:不行!

袁枚其实说了8条理由。比如,不想用公款修缮啊,自费修缮又没有能力啊??他对自己的老师尹继善说,自己身隐心退,无再起为官之念;又恐倘若招待不周因福得祸,弄巧成拙,反为不美。

这等好事,别人求且求不来,为啥袁枚拒绝了呢?

因为作为一个网红,最核心的是什么?品牌!凡事都要帮助打造最好的品牌。乾隆这张牌怎么打、好不好打?袁枚认为,这张牌不要也罢,看着是好牌,其实吃不下,对自己的网红之路毫无用处。

为什么这么说?

袁枚是从0开始打造自己品牌的,因为他对权力已无所求,作为一个纯粹的网红,他判断合作的标准不是对方有多大牌,而是对自己的品牌一致性的执着。

凭一个小网红,首先是搞不定皇帝的一套,为了乾隆的几天,把自己的迪士尼乐园毁掉,不值当的。不可复用的都没有价值。

其次,皇帝的背书可能会让名气再大一点,但是对网红收入没有实际帮助,反而要贴钱装修,才能达到皇帝的标准。自己贴钱就亏本了;要是拿了官方的钱,以后就再也不能自由自在了。所以袁枚坚决不干。

袁枚这个人呢,可以说是超级聪明了,在大清朝整个历史上,也能排在前50名里面。但是袁枚啊,特别没有耐性,“不耐”。干啥都没长性,信马由缰喜欢自己做自己。因为封建社会啊礼教吃人,他就不想干呗,所以放浪形骸,自得其乐。也因此呢,一辈子其实也算是在反抗当时的体制了。连写诗什么的都不想按照格律去写,这方面倒有点像叶芝了有没有?

但是,袁枚也就停在这里,刚刚有新的苗头,就停下来转身他顾。最终没能像曹雪芹一样,留下有思想的进阶之作。――当然,这也不是网红的主要任务。

7、杂谈一:南袁北纪拍马屁

袁枚过于随性,过于聪明,过于机巧,所以其实不适合官场。他最大的好处是看清楚了自己,所以利用自己的特性,顺着自己的意思,用一辈子的才华换了一个网红的一生。

袁枚并不自己做饭,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做美食博主其实不合格的。但是当时所谓“君子远庖厨”,他是第一个大胆称自己“好味”的“高级知识分子”,只要博博出位,就可以夯实自己的基础。随后他就搭建了美食平台,依靠巧妙的运营,夯实并巩固了自己的核心地位。

当然,虽然在民间,但是要做好网红也免不了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好在袁枚虽然恃才,但并不傲物。善于抖机灵,且善于赚钱的网红,当然身段是很软的了。

这里可以讲一个南袁北纪拍马屁的段子。

纪晓岚拍皇帝的马屁是这样做的。据说,乾隆50周年大寿,别人都搜肠刮肚找奇珍异宝,纪晓岚写了副对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还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千秋一统、万寿无疆。这马屁如何?

再看袁枚。26岁的时候去当正处级县官,去和老师尹继善告辞,尹继善说,你小子准备怎么做官啊?

袁枚说,哦,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继善那是德高望重的国宝级大咖,有些不悦:年纪轻轻不务正业会浪费了你的打好才华啊。

袁枚说,老师啊,你是有所不知,现在的社会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啊。尹继善很高兴。

等袁枚出来的时候,逢人就说,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就剩下九十九顶了!

再比如,袁枚见到和?兄弟俩年幼的时候,这哥俩还挺落魄的,而且和?比袁枚小了34岁!但是袁枚说: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将来两位都是栋梁之才!后来果然如此!――当然这也就是他随处撒高帽的结果呗。微博转发一条,你真失败了还好意思拿出来晒吗?这也就是袁枚,虽然作为美食第一网红,但是拍马屁不分高低贵贱。

因为袁枚这一辈子啊,风流成性,男女通吃,凡是伤风败俗的事,他都干了,但是因为是自给自足的网红,又不在乎外面的声誉,所以别人似乎也没啥办法。

但是当时在江宁做知府(正局级干部)的官二代刘墉刘罗锅有点看不下去了。觉得这个人“伤风败俗”,就决定根据“朝阳区群众”的举报搞一搞他,打消这股“不正之风”。刘墉比袁枚还小2岁,但是人家是官二代,父亲刘统勋当过宰相(正国级,相当于总理)。刘墉才不怕袁枚的网红身份,正好还可以借此立威。

袁枚对于此当然没有任何负担,据说立刻就给刘墉写马屁诗吹捧刘墉,然后又找到当时的大咖朱筠出来求情,才保住了脑袋。

顺便说一句,朱筠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他接受了袁枚的死对头章学诚的建议,向乾隆主张修书,《四库全书》编撰由此开始,后来纪晓岚做了四库全书的总负责人。朱筠以前给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做参谋,所以对刘墉也说得上话。

8、杂谈二:风流成性,男女通吃

没有官场,自己赚钱的网红,当然赚了钱怎么花就是自己的事了。

袁枚一生纳妾众多,有姓氏记载的就有十人,据说袁枚八十大寿时还纳了一妾。70多岁时,搞了一个小姑娘,人家曾祖父和袁枚童年参加科举??前面提到他搞教育,就收了很多女学生。但这并不算什么,袁枚还是个双性恋!

他对龙阳之美心向往之。《随园轶事》中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有各种李郎、庆郎、桂郎、曹郎、吴郎、陆郎??

据说过了60岁,他还收了一个叫刘霞裳的弟子,据说特别年轻特别美好,应该比郭敬明旗下的男作家好很多。所以每次出游登山,一定要带着。

而且,袁枚还可攻可守:“夫狎我者,爱我也。”还说:“平生每好居人后,今日还应让弟先。”这诗还是很“性灵派”的,你看现在我一说,你还会懂!

郑板桥比袁枚大23岁,但是一直在民间混,是先成为网红,后来才做过县令,后来又继续网红事业。顺便说一句,袁枚不喜欢郑板桥的字,郑板桥也不喜欢袁枚的美食。郑板桥提倡田园之味。

乾隆22年,袁枚已经是美食网红,认识了郑板桥,他就很高兴哇,早年间网红届的扛把子啊,就一直往来。还给郑板桥说:哎呀哎呀,即使美男子犯了错误,也不要打坏他的*。(杨鸿烈《袁枚年谱》)

所以章学诚最讨厌袁枚,觉得袁枚这样的*应该被凌迟。

不过袁枚生活腐朽,而且各种东西都很不堪,但是在美食上,他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在封建文化中,袁枚是至孝之人。辞官回家就是侍奉老娘,一直到67岁老娘离世,才开始全国巡回旅游。

此外,因为外面诱惑太多,袁枚在学术上始终未能大成。这也是因为他对传统过于反对,但是对于开山建派又缺乏耐性所致。他的很多诗书生活,已经有全新气象,但是因为锐气不足又止步不前。

我们可以简单领略一下: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是不是别开生面,特别有情趣?而大家都学过的《祭妹文》则饱含深情:“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9、尾声:自挽联

最后说一说袁枚――这个清朝收入排名第一的网红,最后的故事。

袁枚一生风流倜傥,但是膝下无子。曾过继了一个儿子,然后有一个算命先生给袁枚算了一卦,说:哎呀不得了了袁枚先生你63岁会有一个儿子,然后你76岁寿终。

这种算命的一般来说,都没啥可留意的。但是可巧,一直以为自己不能生子的袁枚,果然在63岁上得了个儿子。

到了76岁那年,袁枚就开始等死。当然也不是白等啊,他给自己做挽歌,自己挽歌自己――当年冯小刚的电影里提前给自己办葬礼,这些袁枚早就玩过了。

袁枚不仅自己给自己挽,还号召大家一起挽。在这个名为《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体,不限韵》的挽歌中说:“人生如客耳,有来必有去。其来既无端,其去亦无故。??逝者如斯夫,水流花不住。但愿着翅飞,岂肯回头顾???”

有没有点像朋友圈里很多骚人的打油诗?

他邀请别人写,别人不给写,他在家里就催人家《见诸公挽章不至,口号四首催之》:老夫未肯空归去,处处敲门索挽诗。

我擦你们要是现在不写,我就天天敲门。。。

袁枚等死一直等到除夕夜,然后就留遗嘱啊什么的,直到新的一年过去,袁枚这个高兴啊,一口气写了7首打油诗。然后又活了6年才算完。

无独有偶,南袁北纪的纪晓岚也活了82岁,也给自己写了自挽联。

说起来纪晓岚能和袁枚在一个咖位上,必然是有共同点的。纪晓岚在吃这个方面完全不养生,据说,只吃猪肉,不吃米,偶尔吃一点谷面,每次就吃十来盘猪肉。然后就喝茶。纪晓岚自己都说,自己是野怪转世。然后纪晓岚对女色比袁枚可是要厉害多了,采蘅子的《虫鸣漫录》说,纪晓岚每天上班前(早朝)来一发,下朝后来一发,到了中午来一发,到了傍晚来一发,睡觉之前来一发。

据说在编辑《四库全书》值班期间,因几天没有姑娘,纪晓岚“两睛暴赤,颧红如火”。乾隆了解情况之后,就赐给纪晓岚两个宫女。纪晓岚就称之为“奉旨纳妾”云云。

纪晓岚也是聪明甚于智慧的,抖机灵程度不逊于袁枚。虽然一直在皇帝身边,也是当时的网红。不过最终也是没有文化上的大成。这一点,纪晓岚甚至不如袁枚。袁枚还解构了封建文化,质问是否有“道统”这回事,而纪晓岚的才华最后做了编辑,当然称职,只是未精进。

在纪晓岚临终前,和袁枚一样,他也给自己自挽: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一叶浮萍而已。

10、美食网红自媒体的业绩总结

33岁放弃官职做美食网红,67岁开始全国巡游,到了82岁离世。袁枚过了50年无拘无束的网红自媒体生涯。按照正史的视角来看,虚度半生,但是从个性解放的角度,他也可以算是先驱。而且在美食方面,虽然他始终不及苏东坡中华美食第一人的地位和名气,但是在大清朝首屈一指,而且依靠网红生涯活得非常自如,还给孩子们赚下了万贯家财。这不能不说“网红财富榜第一人”当之无愧。

总结袁枚的美食网红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基本脉络:

①建IP、建平台、进行导流

随园建成和免费开放,进行导流。

②发掘头部效应

吸引业界大咖频频光顾,犹如明星效应。

③建立行业标准

随园食单不仅是输出价值观,而且还要建立行业标准。

④抓住热点营销

无论是拒绝皇帝还是说自己这里就是“大观园”(主要是曹雪芹不屑于和袁枚打这个官司),都是要利用好热点。

⑤日常运营配合爆款宣传

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放飞自己的袁枚无时不刻处于风口浪尖之中,等于免费给自己做了很多宣传。

――如是运作多年,等到袁枚去世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2万两银子,还有各种古玩、书籍典藏、以及一个300亩知名的园子。

袁枚的子孙继续经营随园,依然是达官贵人到南京一定要去的景点,而且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优客前来。游客们每年都会把园门的门槛踏烂。

到了道光年间,随园就开始衰败。等到了太平天国进驻南京时,随园被大面积破坏,园子被开垦成粮田。据说,袁枚有个孙子曾在苏州做县令,把太平军打得元气大伤。但是就算没有这个典故,太平军也不会允许这样的园子长期存在。

时代过去了300年,我们现在无意去臧否古人,只是从中寻觅当时美食之源,为我们的今天做一桌好饭。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中国十大失败美食家 为什么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不好看”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饺子水开后煮几分钟[]

饺子水开后煮几分钟[]

时间:2023年02月25日
金华火腿的家常做法

金华火腿的家常做法

时间:2023年02月01日
南京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的

南京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的

时间:2023年02月01日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