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知识 >正文

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

更新:2024年03月05日 11:42 优秀啦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相关的问题,今天,优秀啦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

23小年的风俗


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

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夜,是因为灶王在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小年”。当天祭灶,吃灶糖、捏面花、还有扫尘、剪窗花等。


1.祭灶

祭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之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2.扫尘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打扫房屋,清洗家什,擦窗拭镜,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拔出旧的各种尘垢不祥,做到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契合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也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因“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去,既指庭院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各种不快。

3.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很多,基本都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竟可以随手创造出一张张千姿百态的图案,喜鹊登梅、孔雀牡丹、鹿鹤桐椿、五蝠捧寿等等,贴满家中的角角落落,不但装点着节日的浓浓氛围,更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生活智慧。

4.吃灶糖

灶糖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天大街小巷都有*灶糖的,家中大人在赶集市时早早会将灶糖*回家。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希望灶王替自已多多美言,后逐渐演变成了小年必吃的零食。

5.捏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开始忙着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这些面食从和面、醒发和*上都非常讲究,很费工夫。吃起来一层又一层,特别有嚼劲,口感自是非比寻常,用来春节待客作为主食食用。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年都被视为迎新年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大家就要放下手上的工作,把心思回归到家庭,陪着家人**年货、收拾收拾房子,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等待新年的到来。所以,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小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


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 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人们会吃糖瓜,寓意甜蜜和幸福。
二十四,扫房子。这是大扫除的日子,人们会清理家中,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十五,做豆腐。传统上,人们会在这一天*豆腐,象征吉祥和富裕。
二十六,炖大肉。这一天,家庭会准备丰盛的肉类菜肴,享受美食,祈求健康。
二十七,杀年鸡。这是准备迎接新年的重要日子,宰杀年鸡,象征着供应充足。
二十八,把面发。人们会*面食,如馒头和包子,为新年做好准备。
二十九,蒸馒头。蒸馒头是春节前的传统活动,象征着繁荣和吉祥。
三十晚,熬一宿。除夕夜,家人团聚,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初一,扭一扭。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穿上新衣,欢庆新年,寓意新的开始。
小年的习俗包括:
习俗一: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人们会祭拜灶神,希望灶神在天上为他们说好话,带来好运。
习俗二:扫尘。祭灶神之后,人们开始大扫除,清洁家居,迎接新年的到来。
习俗三:吃灶糖。灶糖是祭灶神的供品,人们相信它能让灶神说好话,同时祈求来年生活甜蜜。
习俗四:剪窗花。剪窗花是过年的准备工作之一,窗花能为家中增添喜庆气氛,展现精美的图案。
习俗五:写春联。在腊月二十三,人们会写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希望新的一年幸福吉祥,财源广进。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有什么习俗?


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 1、扫尘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岁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2、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

3、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的风俗。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5: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5: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6: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7:腊月二十八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8: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9: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以上就是优秀啦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优秀啦。

与“春节的习俗23干什么 24干什么...”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4年02月09日
厦门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

厦门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

时间:2024年02月09日
无为有什么特产

无为有什么特产

时间:2024年02月09日



最新文章

大年初二风俗有哪些

大年初二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过年吃什么

过年吃什么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