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知识 >正文

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更新:2024年03月03日 14:00 优秀啦

今天优秀啦小编整理了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腊月二十三

1月28日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

1月29日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

1月30日

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

1月31日

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

2月1日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

2月2日

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

2月3日

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

2月4日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

2月5日

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

2月6日

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

2月7日

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

2月8日

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间。

大年初五

2月9日

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

2月10日

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

2月11日

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

2月12日

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

2月13日

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

2月14日

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

2月15日

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

2月16日

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

2月17日

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

2月18日

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

2月19日 元宵节

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传统节日的风俗及寓意是什么?


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除夕:

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寓意: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

寓意: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清明节:

习俗:祭祖扫墓。

寓意: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端午节:

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 传统节日 ,节日里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 艾叶 等。

寓意: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节:

习俗及寓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 拜月 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 元日 、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 同义词 。

春节习俗 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 龙神 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 上元节 、灯节。 元宵习俗 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端午又称 端阳 、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 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春节有哪些习俗,各有什么寓意?


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自古以来,春节都是我国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民间流传着“过了小年就是年”的说法。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经典的传统习俗,有些还流传至今,装点着人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呢?

1、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除夕和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3、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4、吃饺子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如今饺子现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5、吃年糕

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年糕是由红黄白三种颜色组成,代表着金钱,年糕也被称为“年年糕”,是“年年高”的谐音,所以过年吃年糕,也是年年岁岁寄托着美好的希望。而且年糕美味,口感软糯且劲道,也是好多人都喜欢的美食。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关于春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呢?

以上,就是优秀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过年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4年02月09日
厦门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

厦门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

时间:2024年02月09日
无为有什么特产

无为有什么特产

时间:2024年02月09日



最新文章

大年初一为什么要吃素

大年初一为什么要吃素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