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知识 >正文

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

更新:2024年02月03日 01:43 优秀啦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相关的问题,今天,优秀啦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

谁知道春节的有关风俗?


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春节的风俗有:祭灶,灶糖,扫尘,接玉皇,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拜年,看春晚,压岁钱。
祭灶:在古代,人们相信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的好话会给家庭带来幸福,祝福家庭来年。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请他在上周之后多说些美好吉祥的话。
灶糖:一种麦芽糖,也叫麻糖,很粘。长成条状的叫“关东糖”,长成扁圆形的叫“哈密瓜”。冬天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冷,甜瓜结实,里面有一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酥脆甜脆,风味独特。
扫尘:民间有句话叫“腊月二十四拂尘扫屋”。厨房祭祀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准备过年了。大扫除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大扫除”,南方叫“除尘”。春节前打扫灰尘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除尘那天,全家人开始打扫屋子和院子,刷洗锅碗瓢盆,拆洗被褥,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实际上,人们用“陈”和“陈”的谐音来表达消灭陈和旧的意志。
接玉皇:旧习俗和新习俗都相信灶神上天时,天上的玉皇大帝在农历二十五亲自下凡,观察人间善恶,预示来年吉凶祸福。所以家家都献上祝福,叫作“迎玉帝”。在这一天,你应该在日常生活和言语中保持谨慎,争取良好的表现,以赢得玉帝的青睐,并为来年带来幸福。
贴门神:起初,门神是用桃木雕刻的,挂在人们周围。后来画了门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传说中的申屠和于蕾兄弟都与鬼魂有关。他们看门,大大小小的恶鬼都不敢进。唐代以后,出现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像,关羽和张飞的门神画像。每户一个,左右户一个。后人常把一对门神画成武功,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辟邪、消灾、迎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春联又称“门联”、“对联”、“桃符”,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期间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练、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表达美好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节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鲜红的春联贴在门上。
守岁:中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俗称“熬年”。大年三十从年夜饭开始。这顿晚餐要慢慢吃,晚餐要在元宵时间举行。有些家庭不得不吃到深夜。庆祝除夕是最重要的活动。
拜年:春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去亲朋好友家和邻居家拜年,以前叫拜年。汉族人拜年,从汉朝就有了。唐朝以后,非常流行。如果你不方便亲自去那里,你可以用一张著名的卡片来表达你的祝贺。东汉时称为“刺”,所以名片也叫“名刺”。
看春晚: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媒体文化形式。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图。除夕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亲朋好友可以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得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随着电视剧中12点的钟声响起,全家团聚,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在一些家庭,年夜饭后,每个人都不允许离开餐桌。大家吃完后,长辈会分给晚辈,鼓励自己的子子孙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长,做一个好人。有些人会在晚上孩子入睡后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这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是融入家庭伦理的民俗活动。

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


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

古时候,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以为疾病灾害都是鬼神在作祟。为了驱恶避邪,人们便用桃木削制两块木板、写上能避凶纳福的偶像神茶、郁垒的名字挂在门旁。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或“门贴”。

那么为什么要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的名字呢?古代神话中有个故事说:”东海中有一座大山,叫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根向周围伸展,足足有三千里方圆,树顶上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根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歪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度朔山上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这些鬼怪要下山就得经过这扇门。因此这里称为鬼门。天帝怕鬼怪到人间作祟,便派了两上神将去把守鬼门。这两个神将,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两员神将既能捉鬼,又能吃鬼。如有恶鬼胆敢出来,就把它们抓住,或者吃掉,或者用带索绑起来喂老虎。

一天,有一个鬼母领着一大群小鬼半夜里偷偷来营救被关在桃树洞里的众鬼。神茶、郁垒听到有异样的声音,连忙跳起来去抓自己的兵器。谁知兵器已被小鬼先锋促狭鬼偷走。两神将大怒,出门各折了一根桃枝,向众鬼头上扫去。说来真怪,柔柔的桃枝一扫到众鬼身上,它们立即像被电击似地瘫软在地上,连那凶蛮无比的鬼母也只能乖乖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只好瞪着眼睛看着自己的手下一个个被抓进树洞,最后连自己也被扔了进去。这桃树洞竟然像铜墙铁墙一样牢不可破,里边数不清的鬼怪一个部逃不出来。由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流传,人们就相信桃木有驱制鬼的特异效用,相信神荼、郁垒是众鬼的克星。

因此,古人便使用桃木雕刻神荼、郁垒的神像,一个手里拿着带索,一个身边牵着猛虎,安放在大门上,以镇压鬼邪。大概因为雕刻神像太费事,后来就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像来代替,这就称为“桃符”。再以后,觉得画还是很费事,便再简化,只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两个神名,往门上一钉就完了。到了宋朝,印刷技术普遍以后,就出现了用木刻印成的神像,这就是过年时出*的桃符纸。渐渐地,这原来是镇邪用的桃符,成了新年门上的装饰画。画上神像的花样也多起来,不一定是持带索、牵老虎的神将神荼、郁垒了:也有根据后来的神话传说,画上唐朝大将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作门神的。

春节是辞旧迎新,新的一年的开始;为了祈求一年的好运,从一开始就不让鬼邪上门,于是人们就在此时将“桃符”、“门贴”贴到大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门贴”的变化,到了今天,每逢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只是在自家门上贴上一副春联,以求吉利,保平安了。

春节的传说


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它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并且有着非常多的神话传说。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这些神话传说似乎正在被逐渐遗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春节的那些传说。


【祭灶王】

灶王又被叫做“灶神”、“灶君”、“灶君老爷”、“老灶爷”、“火神”等。是神话传说中主管饮食之神。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过“年”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 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发现,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话说,有两个放牛娃,在腊月三十日那天傍晚,正赶着牛群回家。突然,牛儿惊慌得哞哞叫。“不好,快走!”两个少年挥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几下。忽然听到“嘎哇”地一声怪叫,一只怪物吓得朝村前路上跑去。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少年猛悟过来:“原来年害怕牛鞭声!”后来年窜到一个老人的家门。老人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那边也有一个村子。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 后来呢,人们就知道了年的弱点,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

【门神】

上古时期,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木,枝繁叶茂,盘庚错节,树冠盘曲覆盖达三千余里。在树枝东北门有扇鬼门,是世上万鬼出入的必经之门。 神荼、郁垒二神居其左右,见到害人作恶的鬼,就用苇索握悉梁捆起来,让老虎吃掉。因此,汉代人,每到除夕,为了防止作恶害人的恶鬼进家,便用桃木梗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立在门上。同时在门上悬挂苇索,供神荼、郁垒两个门神作缚鬼喂虎之用,称之为“悬苇”。于是便产生了中国门神的雏形。这一习俗流传至魏晋南北朝以后,人们认为刻木为人形太麻烦,于是削成一块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人的名字。 把这块桃木板挂在门上,称之为“仙本”或“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 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弥勒佛的人间恩赐】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祖,为什么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 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法。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拿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 如来佛心眼多,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 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 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陆纳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采烈地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作“春节”。

【破五的来历】

相传,姜子牙在封神的时候,将自己的老婆封为“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在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老婆是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角色。被丈夫封为穷神后,她就更加惹人厌恶了。 人们为了躲避她,就一致商议在初五这天“破”她,让她“即归”,也就是“马上滚回去”的意思。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天称为“破五”。

【压“祟”钱】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总是会偷偷跑出来,到人家家里去,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就会头疼发热,变成傻子,甚至会死掉。 但是这个名叫“祟”的小妖怕灯光。因此,家家都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有一对夫妻老年得子,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作枚铜钱包在红纸包上,放在枕头旁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要去摸孩子的头,这时只见枕头边发出道道金光,吓得“祟”大叫一声就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的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 因为“祟”与“岁”同音,之后逐渐变为压岁钱。

【倒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春节期间,各家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多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以上为总结的春节传说,大家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传说,欢迎评论区交流!

以上就是优秀啦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优秀啦。

与“为什么春节时要在门上挂桃符、贴门神?”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乌凤是什么动物?

乌凤是什么动物?

时间:2024年02月12日
春节供果一般供什么水果

春节供果一般供什么水果

时间:2024年03月07日
正月初一有什么讲究?

正月初一有什么讲究?

时间:2024年03月06日



最新文章

守年岁是什么意思

守年岁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年03月15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