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很多朋友有关注的类型,那么安踏品牌分析,优秀啦为大家带来了相关文章,希望给大家提供参考。

案例分析:安踏“独一无二”的产业链管理理念 - 百度...
帮助大多数中国人体验“永不止步”的运动生活,也能在与耐克、阿迪达斯的对抗中体现民营企业的标杆意义。
作为福布斯和胡润中国品牌榜的双重新贵,安踏体育创始人兼当家人丁志忠在采访中屡屡强调:“未雨绸缪才是生存之道。”
他告诉记者,困扰很多服企的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料成本增加等问题对安踏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一个企业要经得起风浪,环境问题只是次要矛盾,致命之敌往往源于自身,竞争力就是生命力。”
全链管理
2007年7月安踏在香港上市时,一度创下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在海外资本市场募资的纪录。2008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额突破22亿元,较上年攀升逾50%,净利润高达4.34亿元,上市一年即较上年同期翻倍,超过李宁、特步等同行。20出头就创办安踏的丁志忠很早就意识到,“*不能是安踏的全部”。事实上,依托晋江体育产业集群来塑造产业价值链的控制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正是这个凭借代工业务起家的企业崛起的方法。
当他*贺蚂的老乡兼同行们还在抱着OEM闷头苦干之时,安踏则有步骤地在体育用品的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品牌包装、终端*等各个价值环节上悄然布局。2005年成立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是这条价值链宣告完成的标志,这家“国内首个运动科学实验室”迄今已获得40多项专利,为CBA联赛的大多数运动员提供了篮球鞋及其楦型的个性化改进方案。
对于在产业链条上的布局,丁志忠深有感触,“在产业升级和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只有变拍备成价值链的管理者,我们的利润组合、定价策略才能形成竞争力。”目前,安踏设立了福建、江苏、北京、广东4大仓储物流中心和6个营运分部,设置近300人的专职团队为经销商承担物流、品牌等服务,“在大城市多开店,小城市开大店”,形成了覆盖全国中埋600多个城市5193家终端店面的网络。
“物超所值”
在价值链定位之初,咨询机构科尔尼为安踏开出的药方是“强化面向大众的控制力”。丁志忠坦言曾参考丰田在品牌管理、经营决策方面的经验,瞄准国内中等收入人群,做性价比的品牌。
在公司开张的第3年,安踏曾经接到一起鞋头断裂投诉。检测结果是鞋底质量问题,同一批次同一款式产品销毁意味着损失100万,但丁志忠认为“不能让消费者觉得*安踏不值”,把1万双已经发往全国8个大区的鞋子全部召回并销毁。为兑现,安踏先后已经投资近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并自行设计了“现场5S标准”等生产管理准则。而分管技术的副总裁李苏即司职安踏的高级工程师,在核心管理层当中专门设职直接进行质量管理。
安踏正有计划地降低自产比例,目前鞋和服装的自产比例分别是50%和9%.服装生产大部分外包,如何把控质量?安踏要求供应商符合“与安踏共成长”的原则,如面料、辅料的开发商要有同等开发能力;同时也要让供应商赚钱,采购团队考核并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游戏规则中,不让你的伙伴赚钱,他也不会回报你。为供应商增值,他们就愿意与你共同进退。”
除了自建的22条鞋类生产线和2个服装生产基地,安踏还积极与裕元等巨型代工企业合作外包业务,通过分包生产的方式组织起灵活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依靠这种方式安踏得以实现“25天完成新货覆盖”的加单能力。
亲和营销
在公司总裁会议厅里“安根固本,踏实鼎新”的行书题词,正好暗合“安踏”的名字。过人天赋、显赫背景、雄厚资金,最初安踏都不具备,然而也受益于草根出身,率先找到了“以亲和力构建顾客关系”的良方。
安踏品牌总监徐阳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正在成为自主品牌与国人构建良好关系的重要的纽带,“这对安踏是个机会,老百姓也不是不认国产的”。
赞助中国男子篮球、乒乓球、男女排球联赛,是安踏在提高品牌的民族性方面最经典的营销案例。2004年,CBA主办方中国篮球协会找到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前三名寻求合作,对方热情均不高。安踏随后加入了竞标队伍,并一口气抛出长达4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当年11月,安踏成为CBA联赛惟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2006年,又一纸6年合同续签成功。2005年安踏又以超过3000万代价成为2005-2008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运动装备惟一指定合作伙伴,并在2年后全面冠名赞助2007-2010赛季所有国内排球赛事。即使是在日渐风行的签约海外明星运动员的“国际化”策略当中,安踏也更倾向于与姚明所在休斯顿火箭队的斯科拉这样广受中国人关注的明星合作。
一系列投入为安踏赢得了“中国联赛发动机”的称号。“赞助CBA之初,篮球产品才占*收入的3%”,丁志忠说,“但是到2007年已上升到13%”。
高端冲动
在体育用品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后,已经在大众市场站稳脚跟的安踏正摩拳擦掌,准备在高端体育用品市场开天辟地。安踏目前仍在与个别国外高端品牌洽谈*事宜,以便与安踏品牌形成互补。2007年上市融资的31.68亿,留有一定比例准备*。“也许冬天刚开始,所以要多准备一些粮草。”安踏的“意向性接触”已经准备了至少1年,目前仍没有决断,显示*的难度之大。
中国动向和李宁在竞购层面的胜利,又无疑让丁志忠大有时不我待之感。先让团队具备高端品牌的管理能力,是安踏所做的实质性准备之一。被委任为常务副总裁的原锐步大中华区总经理郑捷透露,他的加盟正是“为*做准备”。而更早的2007年,丁志忠就聘请了AirForce-1运动鞋的创始人BillPeterson担任安踏篮球鞋产品设计总指导,又委托曾为耐克、爱什克斯工作过的CatalystStrategicDesign设计工作室为安踏设计了多种产品。
“2010年安踏的*额目标是达到100亿,时间有限,还是将镜头对准我们的行动吧。”丁志忠打定主意在未来几年,帮助大多数中国人亲自体验“永不止步”的运动生活,也更能在与耐克、阿迪达斯的对抗中体现民营企业的标杆意义。
安踏的市场分析

安踏
品牌超越耐克、阿迪,是安踏公司及至丁先生、安踏品牌总监充满*的持续愿望,然而这却是个不明智的愿望,并不是因为不可能。
财经文章上这样的表述是有误的:耐克、
阿迪达斯
是一线品牌,
李宁
、安踏等是二线品牌。为什么有误呢?因为,它们的品牌目标市场定位不同,耐克等定位高端,李宁等则定位于中档。我们没有理由说,定位于高端的就是一线品牌。当然市场上的耐克、阿迪的表现确实不错,然而在李宁、安踏的目标细分市场——中档市场,他们表现优异。那么正确的表述也许应当是这样:在耐克、阿迪、
彪马
、锐步、美津浓等品牌中,耐克、阿迪是一线品牌,彪马、锐步、美津浓是二线品牌,上述的品牌毫无例外都把自己定位于高端。
这与安踏的品牌的不明智的愿望有何关系?
耐克、阿迪从城市走向农村,直接占领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作为根据地,再转战二线市场,消费水平与品牌高端定位相吻合,发展迅猛、业绩喜人,让我们看到了战略的力量;十几年来,安踏的“农村包围城市” 战术——由城镇、二
三线城市
包围大城市是正确的,避开直接与高端品牌正面冲突,在中档细分市场求得生存、发展、壮大。
在中国体育运动用品市场,耐克、阿迪等凭借跨国公司的实力、巨额研发投入、超强明星代言、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高超的营销技巧、最强势的品牌号召力等等已占据国际、国内高端市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品牌,运动品牌的精神信仰,那些作者表述的“一线品牌”;而安踏,无论产品价格、目标市场定位、研发实力、品牌号召力等等与它们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给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一种“中档品牌“的印象,强势的中档品牌。这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安踏在中档细分市场已经得到认可,并迹闷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那不是更要乘机向高端延伸或转变,以实现长久以来的愿望?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事实上,当今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而市场细分是针对复杂市场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法。体育运动用品市场可以大致粗略细分为高端、中高、中档、中低、低档等细分市场,耐克、阿迪占据高端市场,二线品牌如彪马、锐步、
匡威
等占据中高市场,李宁、安踏占据了中档细分市场。现在假设安踏往中高、高端细分市场延伸或者转变,那么安踏品牌总监就得构思进行品牌的超越竞争——超越耐克、阿迪的战术与策略,比如说,国际顶级运动巨星代言,成为奥运盛会的合作伙伴,不断更新产品技术与提高产品设计能力等等,提升安踏品牌的高度。
安踏已不可能成为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合作伙伴,因为2005年1月24日,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北京奥委会执行副主席王伟和阿迪达斯大中华地区总裁
桑德琳
分别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阿迪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第七个合作伙伴,赞助13亿元。这意味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的所有参加
冬奥会
和08奥运会的中国奥运代表团成员以及工作人员、技术官员等等届时将穿着印有“ADIDAS”标志的体育服饰,此举必将树立阿迪达斯在众多运动品牌之间的高度,而当阿迪标识与五星红旗并列的旗帜出现在发布会现场时,再次淅沥尽致地维护与提升了阿迪达斯的高端形象。阿迪达斯与奥运会的联系历史悠久,最早在1928年的奥运会上就出现过阿迪达斯的运动鞋。 安踏向高端进发,暂不考虑其资金实力与运作技巧的可行性,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一、提升安踏品牌的高度很困难
品牌积累需要一段比较长久的时期,高端品罩春牌受认可的数量有限,——彪马、锐步、KAPPA、美津浓、匡威等比安踏的姿宽品牌高度还要高,并且“太多品牌都是一线品牌,就无所谓一线品牌”,还有在国际品牌压迫,短期内安踏品牌难以再上台阶。
二、高端市场比较难得到消费者认可
由于安踏品牌高度短期内难以再上台阶,那么如果安踏向高端品牌延伸或转变,其产品价格必定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为“作为”高端品牌,其价格也定然要与耐克、阿迪“比肩”,而品牌高度又不够,那消费者如何能接受?
三、可能会错失中档细分市场
随着安踏“提升品牌高度”,那么品牌传播、营销等等费用必然上涨,产品价格向高端品牌看齐,原先消费水平集中在100-200元的中档消费者必然把目光转向定位于中档的
特步
、三六一度、
鸿星尔克
、乔丹等品牌。
左右为难,——这很可能就是安踏品牌经营战略——提升品牌高度的后果。
稍有营销知识的人知道,一个品牌是没有办法覆盖所有细分市场的。市场需要细分,品牌定位也需要细分,定位高端、中档、低端等。耐克在前不久,鉴于中档市场需求旺盛且增长快速,就“蠢蠢欲动”,也开发出中档产品,但是得到市场的否决。为什么?一双100-200左右的
耐克运动鞋
,你会要吗?仿牌、B品、假货,这就是消费者对于价格远低于品牌高度的品牌产品的反应。而高端消费者也必然无法接受,他们深爱的高端品牌沦为中低档品牌。耐克迅速收手。
那么笔者对安踏品牌经营战略的建议就是,立足于中档这个有利的细分市场(消费群体相对于高端市场大很多),巩固并维护它。精确定位于中档市场,不去考虑品牌高度超越耐克、阿迪等定位高端的品牌,考虑超越李宁,这里只是从品牌定位,而不是指公司经营层面。
海马汽车是第一个而且一直坚守“中级车”清晰的定位,无论公司经理级职员还是普通员工几乎都能清晰而准确地说出这个定位,无论是合资时代还是自主品牌时代。海马汽车之福美来和普力马,一开始便是以中级车的姿态进入市场,一个是中级家轿市场,一个是中级商务车市。基于其所累积下来的“中级车”品牌效应,更在于其“中级车”市场渠道、清晰精准市场策略的构建展开,使得其*表现令人瞠目。
劳斯莱斯
、奔驰、
宝马
以及
奥迪
,这些全球顶级厂商,无一不以“专注”作为宗旨。基于对造车工艺、生产流程和市场理念的严苛甚至变态式的专注,它们得以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成为不可争议的王者。
谈到汽车,可能会有读者以丰田公司的品牌经营发出质疑,——丰田公司旗下汽车品牌可以说出好几个,威驰、雷克萨斯、
凯美瑞
、皇冠,“那丰田公司不是用一个品牌覆盖所有细分市场”?丰田公司正是凭借其超强的公司实力,采用多品牌策略来针对各个细分市场,威驰定位于中低市场,凯美瑞于中档市场,雷克萨斯、皇冠(采用各自的标识)于高端市场。
安踏公司是否也可以采用多品牌战略或是副品牌战略来延伸产品线?
体育用品市场的品牌对于多品牌(或副品牌)策略的运用还鲜有先例,领袖品牌耐克、阿迪只是专注于运营好母品牌,另外体育用品市场与汽车行业毕竟不同,既使这一策略可行,也有待于安踏公司实力的再一个层次的提升。
中档的安踏会走得更好,更远。
以上就是优秀啦为大家带来的安踏品牌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优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