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教育 >正文

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更新:2023年11月26日 20:57 优秀啦

今天优秀啦小编整理了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教育专业全球大学排名


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1教育学专业最新高校排行榜
以下为2019-2020年中国大学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的前20强(3星以内)名单。

排 名
高校名称
水 平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师范大学 5★+ 91
2 西南大学 5★ 91
3 浙江大学 5★ 91
4 东北师范大学 5★ 91
5 华中师范大学 5★ 91
6 西北师范大学 5★- 91
7 辽宁师范大学 5★- 91
8 河南大学 5★- 91
9 首都师范大学 5★- 91
10 山东师范大学 4★ 91
11 湖南师范大学 4★ 91
12 四川师范大学 4★ 91
13 哈尔滨师范大学 4★ 91
14 华南师范大学 4★ 91
15 天津师范大学 4★ 91
16 陕西师范大学 4★ 91
17 上海师范大学 4★ 91
18 南京师范大学 4★ 91
19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3★ 91
20 河北大学 3★ 91
2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教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401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二级学科 040101教育学原理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西南大学
040103教育史 浙江大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 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 华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40101教育学原理 山东师范大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南京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3教育学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2、专业课程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2021年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近日,科软正式发布 2021 中国大学排名 , 分别从办学层次、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学术人才、重大学硕与成果、国际竞争力、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医学类第一名:北京协和医学院、财经类第一名:上海财经大学、政法类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

其他类别的排名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对合作办学大学(含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也进行了分别排名,其中对合作办学大学还计算了全国参考排名。

合作办学大学排名的对象有6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名列前三。

独立学院排名上榜高校共170所,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居全国前三。

民办高校排名上榜高校共192所,吉林外国语大学、珠海科技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位列前三。民办高校排名榜单中有46所是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其中23所位列排名百强。

中国大学校长的德育观


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教育专家谈21世纪人才培养与道德教育

主持人:李昂

嘉宾:

教育部有关人士

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罗晓明(北京吉利大学执行校长)

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

主持人:请您谈谈优秀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教育部有关人士:首先要有优秀人格,包括改革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拼搏精神和宽广胸怀等品质。优秀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有教育思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应非常注重中学生基本品格的培养,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高尚道德情操。

主持人:您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人格教育有何意义?

教育部有关人士:中学生升入大学后,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较弱,生活、学习、思想都还不完全适应。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耐挫精神、社会责任感教育即做人教育非常重要。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做学问。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一方面就业观念需要转变,一方面企业用人更看重人的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大学生成长中思想、心理的变化规律,通过多方面教育活动,培养其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等,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主持人:朱所长,您一直致力于基础品格的研究,能谈谈培养学生基础品格的重要性吗?

朱: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其实就是尊重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也尊重学生个人经验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主发展的那种愿望。而这些,并不是说要片面地张扬学生的自我中心,或是片面地张扬没有群体合作精神的个人主义。所以对"个性"的理解应该是健康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要有共性,要有基础性,要有共同性,要有团队精神。刘彭芝校长特别重视中学教育的基础品格的培养,基础品格是中学生培养最重要的方面,要把基础品格的培养看得比其他方面更重要。因为学生有了基础品格,才能放飞得更长远,发展得更持久。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处在青春期,是从少年时期向青年前期转变的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这个生命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特别急速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特别急速的时期,同时也是奠定基础性的品格最重要的时期。

主持人:朱所长,大学生的基础品格培养应注重什么?

朱:大学时代的学生基础品格已经基本定型,这个时期更重要的是注重职业理想,专业素质以及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主持人:罗校长,您作为"人格本位"教育思想的提出者,能谈谈人格本位教育的时代价值吗?

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将在更广阔的范围更密切地融入世界经济。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对青年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培养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辨别是非,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既要承认和利用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和政治、经济发展和思想道德升华、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和弘扬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主持人:北京吉利大学为何确立"人格本位"作为教育理念?

罗:人格本位教育,是吉利教育面向新世纪的理性定位。这一高度凝炼的表述,确立了吉利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加强,紧随知识本位之后的"能力本位"教育日见兴倡,这种能力素质的倡导,当然是人才发展教育的主流方向。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能力本位"教育的强势推动,难免使受教育者在成长和发展中产生思想灵魂的失重和倾斜。因此,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灵魂的塑造显得更加迫切。人格本位理念的提出应情适时,充分表达了新世纪人才发展的规格要求,从而决定了吉利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培养人才的目标。

"人格本位"理念以弘扬教育的人文精神作为观察和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用超越传统教育理念框架的创造性思维来看待和处理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关系,始终把教育看成是与人生历程紧密关联的活动。人格本位,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和素质教育一样,并不是一种办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格本位,实质上就是一种追求健全人格的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强调的是"本位"的意识。"人格本位"之"本位",确定了人格教育意识的强势程度。它包括两重意思,一是人格的本位教育,二是人格是教育的本位。确立了人格教育的地位,使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得以体现。

主持人:您能谈谈人格本位的学术渊源吗?

罗:人格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早已跨越了最初的"人格"作为"面具"的认识峡谷。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常称为道德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不是超历史、超现实的抽象,本质是人的一种社会特质。作为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本质的人格,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人格主义哲学上的人格,指具有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基础。

心理学上的人格,亦称"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由于各人的遗传素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各不相同,使各人之间在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方面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即个别差异。这种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上,而且还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

西方的人格理论九流十家,在我国,充满智慧的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很早就开始探索人的本质与社会价值的问题,把关于人格思想的阐述作为政治、伦理、教育等学说的一种理论依据,揭示人的本质所在,在中国教育历史上蔡元培曾经完整使用"人格"一词。

我提出人格本位理念,是在集中古今中外教育先贤的精髓特别是在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理念的启迪下得来的。

主持人:您提出的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结构功能要素是什么?

罗: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结构功能要素主要包括人格意识、心理品质、创造能力、知识结构;其功能分别为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操作功能、工具功能。

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关系到当前劳动者整体素质优化的重要过程。青少年自身的人格品质、认知水平将是他们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当前的素质教育急待把人格教育提到重要地位,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或素质弱项,提出稳妥的对策和可操作方案。把人格教育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

人格本位教育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健康人格,其绝非指简单的精神范畴。是要培养有独特的思维品质、人格品质、有合理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的人。权威教育研究部门的研究成果认为,在人格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形成创造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及综合素质的表现。

创新人格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成,创新精神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构成。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格弘扬的内在因素,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格的外在表现,又给予新精神以有力的支持。人格发展的和谐性,就是注重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有机渗透,培养高尚坚定的人生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高尚纯洁的道德品质等。

在当今时代,人类经济发展已从主要依靠物质的投入转向了主要依靠智力的投入。国际教育界人才培养思路已发生了重要转变,许多国家都强调人才培养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掌握转到能力的发展、到与人相处的艺术、到持续发展的潜质,转向全面素质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们清醒的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知识的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精良配伍。理论知识教育以"够用"为标准,"实践为重"不仅是对"培养能力"的倾向,同时也使受教育者摆脱繁重的纯知识教育的拖累,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壮大各自的能力。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量。"实践为重"关注的就是能力的培养,是使"具有一定素质的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人的活动的实现展开"。"实践为重"不仅是体现在思想上对能力培养的重视,也包括"能力建设",而能力建设不仅是对人的潜能的发挥,也是对人的能力能够得以充分正确的发挥建设可资进行的、社会创造的条件。人格本位教育的"实践教育"所做的能力建设的文章,也是做开发能力的工程,为社会做到人尽其潜、人尽其能、人尽其长、人尽其才,并不断武装强备,为社会人尽其用。

主持人:刘校长,您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应如何与时俱进?

刘: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德育观。

以教化立国,以德治国,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高度重视德育,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所在。关注青少年,就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的德育搞得好,是国家和民族之福。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德育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努力培养造就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这是战略问题、原则问题、方向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绝不允许丝毫模糊、丝毫动摇、丝毫懈怠。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各种压力不期而遇,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德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工作环境变化了,工作对象变化了,德育工作也要随之调整,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德育观,认清新的形势,适应新的情况,明确新的任务,形成新的思路,采取新的举措,解决新的问题,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有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思想认识到位是前提。这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因此,当前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德育观。

其次,政策措施到位,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政策措施到位,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是培本固元的工作,是夯实基础的工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不动摇。

德育工作指挥要前移,关口要前移,要打好主动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德育的预防预警机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正确处理追求崇高和守住底线的关系。一个民族,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可以没有上限,但绝不能没有底线。不追求崇高,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守不住底线,一切都无从谈起。开展德育工作,既要有崇高意识,也要有底线意识。从目前的情况看,底线意识更要加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身子女,我们应该承认,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有"先天不足";我们还要承认,随着学习竞争加剧,先天不足又加上了后天*。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已不容置疑地融入德育范围,成为与思想品质并重的德育课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德育的新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疏导。我这里说的德育的底线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关注并解决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要通过我们的德育工作,让青少年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乐观平和,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合群乐观;既有充沛的竞争意识,又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个底线守住了,我们的德育才有追求崇高的基础和资本。

再次,实际工作到位,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加大工作力度。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一把手要亲自抓德育;每学年每学期,学校都要制定独立的德育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要建立健全新的教学评估体系,下决心使德育评价标准由"软性"变为"刚性",坚决实行德育"一票否决制"。说一千道一万,如果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心理方面出了问题,其他方面再好也不算。要切实加强思想品德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要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制度,并依据科学的比例配备足够的心理辅导人员。在现有体制下,这些都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实际工作到位,重要的是工作人员到位。有一点必须明确,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绝不仅仅是几个思想品德课教师和心理辅导员的职责,而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学校的德育一定要渗透到各种教学中,各科教师都要在授业中解惑,在授业中传道,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各种困惑问题涣然冰释,怡然理顺,达到"学以美身",化理性为德性,化诗性为德性的目的。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才能有无穷的力量,无往而不胜。

实际工作到位,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更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教师既要以言传道,更要以行垂范,而且身教重于言教。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这才是德育的康庄大道。德育是做人的工作,不能见事不见人,必须动真感情,充满人文关怀。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你在真心实意地关爱他,这是他接受你的工作和疏导的基础。

以上就是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优秀啦。

与“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山东城市建设学院怎么样啊

山东城市建设学院怎么样啊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浦东陆家嘴有哪些中专职校

浦东陆家嘴有哪些中专职校

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