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啦小编带来了民国老品牌 请大家介绍一下清代和民国都有哪些著名书局? - 百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上百年生产历史的品牌产品的商号称为"老字号"有...
1.老凤祥
创业于1848年的老凤祥已走过了150多个春秋,是中国首饰业的世纪品牌。老凤祥银楼是国内唯一的由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老店。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
2.冠闭稿生园
冠生园品牌创建于一九一五年,已整整九十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名牌老字号企业。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糖果、蜂制品、酒类、面制品、味精、冷冻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医药、休闲食品等近二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3. 恒源祥
恒源祥创立于1927年,中华老字号企业。目前,恒源祥由上海南京路上一家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毛线商店变成了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集针织、服饰、家纺、绒线为一体的集团企业。
4. 乔家栅
乔家栅是驰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创始于清宣统元年 (1909 年 ) ,其前身是永茂昌汤团店,先后在上海南市乔家路,馆驿街、旧校场路等处开设分店。
5. 功德林
创始于1922年的功德林是一家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品牌企业,享有素食鼻祖之称。八十多年来功德林无论在企业的规模、经营的品种、菜肴的特色、素食的花色及营销与服务都在不断地开拓创新。
6.亨达利钟表
亨达利钟表公司创立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 公司*各类世界顶级名表,如AP、积加、宝齐莱等,并设有劳力士、帝舵表专*厅,专售各种款式的经瑞士天文台认证,带有精密计时标志的劳力士手表。
7. 老半斋
老半斋酒楼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开业,原设于汉口路湖北路口,民国初年迁至汉口路浙江路口,由开设银行的几位杨州人创办,原名“半斋总会”,后改为“半斋菜馆”,因对门岁态侍又开了一家“新半斋菜馆”,于是又改名为“老半斋酒楼”。
8. 蔡同德堂
上海蔡同德堂药号创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宁波布商蔡嵋青从汉口迁来上海,是国内开业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华中药老字号商店。最大优势是全国唯此一家,无区域、地域之争。
9. 老大同
上海老大同调味品有限公司前身老大同酱园,创设于清咸丰4年(1854年),1993年和2006年被国内贸易部和国内商务部确认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10. 王星记
创建于1875年的杭州王星记扇业是中国唯一一家综合性扇子企业,是国家商务部重新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
11. 朵云轩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旗下的朵云轩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上世乎吵纪初即成为著名江南艺苑。在业内与北京荣宝斋并称为“南朵北荣”。
12. 上海老饭店
上海老饭店创建于清光绪元年,原名“荣顺馆”,地处“海上明园”豫园旅游区内。有“品味源头上海菜,驻足百年老饭店”之美誉。饭店外观为飞檐翘角仿明清风格,紧邻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及新天地等景点。上海菜的发源地之一。
13. 万有全
“万有全”品牌源自清咸丰元年(1851年),以经销金华火腿和腌腊制品而享誉海内外,一百多年来夯实的基础,使“万有全”成为上海闻名遐迩的著名品牌。
北京茶叶老字号品牌大全
北京茶叶老字号品牌有吴裕泰茶庄、张一元茶庄、元长厚茶庄、吴肇祥茶庄、庆林春茶庄等睁顷。
1、吴裕泰茶庄。
吴裕泰茶庄原名吴裕泰茶栈,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
2、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是京城的老字号茶庄,创始人姓张,安徽人,清朝光绪年间来北京开办茶庄,因茶好汤清、经营有方,因而一举扬名。
3、元长厚茶庄。
“一元复始,源远流长、庄底雄厚”老字号茶庄元长悉庆陆厚正是引喻这三句话衍生而来的。自1912年建店,伴着茶香元长厚越来越醇厚有韵。
4、吴肇祥茶庄。
吴肇祥茶庄已经快二百岁了,二百年前吴肇祥先生从安徽歙县来到了北京鼓楼前,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吴肇祥茶庄。把安徽歙县黄山的茶叶带到北京,而后创造了闻名北京的小叶茶、茉莉大方、茉莉毛尖、茉莉毛峰等。
5、庆林春茶庄。
庆林春茶庄是福建人林子训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开设的。该店一直继承货真价实、热情周到服务的经营传统。为了保证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庆林春组织了200多种不同档次的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和保健茶,并且质优廉价。
北京茶叶名店:
马连道是华北最大的茶叶市场集散地,2010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第一街”荣誉称号。除了日常*,马连道也举办商业文化交流活动。2005年轰动全国的普洱茶营销活动——“马帮进京”正是将马连道作为终点。
彼时马连道正处巅峰,2家大型普洱茶专营公司相继入驻,但普洱茶价下跌后,两公司被迫退市,目前已经转为经营金融行业。
马连道的兴衰是茶叶市场的晴雨表,虽然规模不比当初,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牢牢占据华北最大茶叶*场的宝座。
马连道路靠近地差枝铁湾子站,各类茶城遍布沿街,就连附近小区的底商也多为经营茶叶业务,北京马连道茶城、北京国际茶城、京闽茶城、茶园茶艺、绿源茶城、京华茶城是其中较大的商城。
中国服装老字号有哪些

屹立百年的老字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代表了中国各个文化的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给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结实可靠的基础。北京城曾流传着“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可见这些老字号当年风光无限,述说着服饰业演变的故事。时至今日这些老字号的风光是否依旧?下面为你介绍中华服装老字号。
知名中华服装老字号介绍古今创始于40年代,1989年“古今”店招申请注册为“古今牌”产品商标;1993年被国家内贸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1997年由上海古今胸罩公司更名为上海古今内衣公司;1998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古今内衣有限公司;2013年9月更名为“上海古今内衣集团有限公胡银司”。恒源祥创立于1927年的中国上海,取自于“恒罗百货源发千祥”的对联,暗涵了恒古长青(恒)、源远流长(源)和吉祥如意(祥)的意境。2008年成为中国奥委会的合作誉历伙伴,2012年成为2013-2016中国奥委会赞助商,成功地为北京、伦敦、里约三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打造了礼仪服饰。三枪THREEGUN三枪商标诞生于1937年,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生产三枪牌内衣的原上海针织九厂的基础上,经自我发展,优势扩展而形成的品牌企业,秉承“扬民族之魂、攀名品之巅”的企业文化和“引领内衣发展趋势,倡导身心合一的温馨生活”的品牌发展理念。瑞蚨祥创立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创始人孟传珊(字鸿升),是孟子的后裔,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瑞蚨祥。店名中的“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昆虫。店名瑞蚨祥中的“瑞”字是瑞气的象征;“蚨”取其青蚨还钱的寓意(青蚨原是一种水虫,因相传青蚨还钱的典故,又成为钱币的别名);“祥”字一方面是吉祥之意,另外店东乃山东省旧军孟家,所开商店均是祥字号。是瑞气吉祥、财源茂盛的意思。盛锡福创办人刘锡三于民国元年(1911年)与人合股在天津估依街开了盛聚福小帽店,1917年在天津法租界独自开张了盛锡福帽店,“盛”取**兴盛之意,“锡”和“福”均取自刘锡三的大号和乳名(来福)。为创名牌向当时*申请注册“三帽”牌商标。2008年,盛锡福皮帽*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旗袍海派旗袍的精华,是沪上海派旗袍手工*工艺的正宗传承者。30年代末,第一代传承人朱林清创办了“朱顺兴”中式服装铺,后合并成立“上海龙凤中式服装店”,继承了“苏广成衣铺”特色,保留前店后工场的生产模式。在1993年、2011年,被国家商贸部任命为第一批、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的企业;2011年“龙凤旗袍*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罗蒙BAROMON创建于1928年,以西服、大衣为代表。1956年公私合营,以经营大众化服装为主;文革时期培罗蒙招牌被认为带有“洋气”,改为“中国”,后又改为“培艺”,经营品种更加大众化;1980年恢复特色,重新启用“培罗蒙”的招牌;后期被评为“中华老字号”,2011年,培罗蒙西服*技艺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海螺CONCH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荣新内衣厂,1966年更名为上海第二衬衫厂,1993年定名为上海海螺服饰有限公司。1951年注册并启用了“绿叶”牌商标;1973年注册并使用“海螺”商标进行优质衬衫的生产;1979年,海螺牌衬衫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后期发展中,“海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隆庆祥明朝嘉靖年间,袁氏先祖以精湛的裁缝手艺名噪京华;明穆宗隆庆帝继位后,袁氏因制衣技艺精湛并深得隆庆帝喜爱,后人为感念祖上功绩将店铺命名“隆庆祥”;清乾隆年间,第九代传人袁士杰在京城开办“袁氏制衣坊”;晚清时局动荡,袁氏北京老店被迫关闭;1995年隆庆祥针纺时装有限公司成立,袁氏后人回归祖业,同年隆庆祥制衣厂成立;2011年隆庆祥复业北京老店;2013年获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称号。谦祥益创办人孟毓溪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30年)庆做搜,名号取自孟子的“满招损,谦受益”,北京“八大祥”中最早开业的绸布店,实力雄厚,久负盛名的老字号绸布店。晚清时期,主要服务于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达官显贵。随着清王朝的衰败,消费对象变为一些清末的遗老遗少、党政要人、社会名流、新兴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和农村富户。内联升创始人赵廷早年在京城制鞋作坊学做鞋,很快便学得一身好手艺。后期自立门户,在万两白银入股资助下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创办内联升靴鞋店,利用人脉关系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朝靴。1949年打破专营男靴鞋,增添女鞋(锈花鞋等)、解放鞋等;1970年建立了生产车间,结束了前店后场(手工业作坊)的历史;1977年恢复老字号的名称。马聚源马聚源于1817年(清嘉庆二十二年)建立"马聚源帽店"。清末时期,马聚源被誉为北京帽业之首,“头戴马聚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炫富的方式。1986年,马聚源恢复老字号,经营各种款式的男帽、女帽、童帽,以及回、蒙、藏等各式民族帽,新时期的马聚源依旧坚持高端品质路线。步瀛斋由在朝任官的李松茂、李松森兄弟二人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创建。以制做布鞋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当朝官员和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族。20世纪30年代后期步瀛开始从上海等南方城市购进皮鞋;1992年步瀛斋品牌商标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现在的步瀛斋仍以前店后厂形式生产。“步瀛斋”品牌在历史与现代都很受消费者欢迎。中华服装老字号品牌企业名称古今GUJIN上海古今内衣集团有限公司恒源祥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三枪THREEGUN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开开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瑞蚨祥REFOSIAN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有限责任公司吉祥云锦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盛锡福北京盛锡福帽业有限责任公司龙凤旗袍上海龙凤中式服装有限公司马聚源北京步瀛斋鞋帽有限责任公司雪莲Snowlotus北京雪莲集团有限公司培罗蒙BAROMON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海螺CONCH上海海螺服饰有限公司红都hongdu北京红都集团有限公司都锦生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全泰上海全泰服饰鞋业有限公司菊花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亨生HUMSUIT上海亨生西服有限公司蓝天北京红都集团有限公司造寸北京造寸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谦祥益北京谦祥益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隆庆祥北京隆庆祥服饰有限公司步瀛斋北京步瀛斋鞋帽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行业中华老字号01【中华纺织品老字号】中华纺织品老字号有哪些中华纺织品老字号名单中华老字号拥有年代久远的历史,自身带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技艺。老字号之所以可以传承至今,...
02【中华珠宝老字号】中华珠宝老字号有哪些中华珠宝老字号名单老字号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
03【中华药店老字号】中华药店老字号有哪些中华药店老字号名单中华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承载了中国数代人的文化记忆和情怀,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魂所系、商道...
04【中华调味品老字号】中华调味品老字号有哪些中华调味品老字号名单在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的竞争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老字号企业,他们以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记载着...
05【中华零食老字号】中华零食老字号有哪些中华零食老字号名单老字号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一部分,是文化符号、历史记忆和商业品牌的代表,他们不仅是一个个商业实...
06【中华糕点老字号】中华糕点老字号有哪些中华糕点老字号名单老字号的手艺和文化经过社会及科技的发展,带给了新时期不一样的传统特色。注入了符合发展的新鲜...
深度分析,民国时期的商标是如何变成知名品牌的 - 百...
标博士专注商标转让13年
如果仔细研究现行的品牌运作模式会发现,其实很多形式还都是从民国时期产生迟销的。在跨国品牌的压力下,民族品牌不得不开始运用宣传手段来开拓市场,阴丹士林布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民国时期的推广手段,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中国风味的绘画配上文字,有点大字报的感觉。但其实,民国时期是中国商标向品牌过渡的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内忧外患,时局动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大量的跨国公司先后涌入中国带来了许多新的传播推广形式。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其实很多推广形式还都是从民国时期产生的。
(哎呀看到屈臣氏的广告,我不禁有个大胆的想法)
在跨国品牌的压力下,民族品牌不得不开始运用宣传推广来开拓市场,阴丹士林布就是其中之一。
品牌命名
阴丹士林原本是一种还原染料名称,lndanthren的音译。还原染料有耐洗、耐晒,坚牢度较高等特点,以此染成的布常被人们惯称为阴丹士林布,颜色种类很多。
而阴丹士林牌布料为了体现自己家布料的质量上乘,便以这种还原染料的名称直接用作品牌名。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上忽然流行起来中式旗袍,这种服饰因能够充分体现东方女性的曲线美而深受中青年女性们的欢迎。而当时上海滩上中式旗袍的主要面料就是以蓝色为基调的阴丹士林布。
品牌定位
一个品牌想让消费者记住,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强势的特征,也就是拥有自己的定位。比如,舒肤佳是除菌、王老吉是降火、士力架是抗饿所谓定位,就是分析行业环境,然后从竞争对手方面分析出自身的区隔概念,然后找到支撑区隔概念的内容点,进行传播推广。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布料品牌大多在讲自己的颜色多样。因此阴丹士林布找到自身的定位点则是的“永不褪色”,不管是在品牌名称上、Logo设计上还是广告宣传中,阴丹士林布的各类宣传都点始终都聚码槐游焦在“永不退色”这一诉求上。(当然,阴丹士林在推广的那个年代,定位的理论还没有被提出来,只能说阴丹士林的老板是个厉害的明粗人物。)
请大家介绍一下清代和民国都有哪些著名书局? - 百度...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商务印书馆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897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成昌、高凤池等。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1901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五万元,张元济入股,并主持编译工作。1903年建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改为中日合办,资本各十万元,引进日本先进印刷技术。翌年迟空编印《最新国文教科书》,数月间风行全国。此后,陆续编印修身、算术、史地、英语等教科书,兴办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养正幼碧绝稚园及函授学校,还出版各种中外文工具书、刊物和学术著作。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1914年初清退日股,资本增至一百五十万元,职工达七百五十人,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总厂和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焚毁。随后,企业得到部分恢复。抗日战争前夕,在长沙建设印刷厂,往香港和西南地区疏散存书和机器。抗战爆发后,总管理处迁到长沙,后移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五十三年间,除了以编印教科书为主要业务外,还陆续出版了《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大型工具书,《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重要刊物,整理影印了《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还出版了严复、林纾等人翻译的著名外国小说和学术著作。全盛时期在北京、香港设有印刷分厂,先后在全国各地和新加坡、吉隆坡等八十三个地方设立分馆,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迁址北京。1958年以后,根据国家出版方针的规定调整了出版范围。现主要编译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编纂出版中外语文工具书以及研究著作、教材、普及读物等,出版《中国语文》、《方言》、《英语世界》等期刊,在读者中有良好影响和声誉。一个世纪以来,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竭力继承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海外新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是“全国优秀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设有25个部门,控股一个合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在职员工260人。
商务印书馆年均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等700余种。100多年来,共出版各类书刊4万余种。代表性出版物有《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故训汇纂》、《四库全书》(影印文津阁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400种)“世界名人传记”(40种)“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100种)“商务印书馆文库”(50种)及《英语世界》、《中国学术》杂志等。有不少品牌书刊相继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和国家期刊奖。
历史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0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悔旦姿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老一辈出版家,平地为山、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电影等。极盛时期,商务有员工5000多人,在海内外设有分馆36个,各类办事机构1000多个,所出书刊占全国60%以上,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在海内外铸造了商务印书馆的这个民族出版业最著名的品牌,成为堪与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镇。从这座文化重镇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陈云、张元济、茅盾、陈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云五、郑振铎、叶圣陶、蒋梦麟、竺可祯、黄宾虹、袁翰青、陈翰伯、陈原……这些光辉的名字都写在了商务的史册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国难不息,商务也饱受兵燹,两度惨遭破坏,艰于维持。但是,在百般艰苦的环境下,商务坚持“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之精神,依然举起文化抗战和国家复兴之大旗,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书不辍,奋斗不歇。
现状
[编辑本段]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和辞书两大支柱之外,商务人锐意进取,积极、稳妥地开拓新的出版领域,比如大力扶持出版国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出版传播国内学者的一流研究成果;针对青少年和大众读者,开发素质教育读物和文化普及读物;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合作,翻译出版哈佛商学院的畅销经管图书;成立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旨在以学术研究带动对外汉语教材研发,把中心建成世界汉语教学精品图书的研发基地和出版基地。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宗旨,秉承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的出版理念,商务不追风,不逐利,踏踏实实为海内外读者服务、为广大学人服务,出版规模不断扩大。近些年陆续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故训汇纂》及“新华”系列汉语辞书,“新时代”“精选”“牛津”“朗文”等几大系列外语辞书,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文库50种等大型原创学术著作,以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0辑400种、《蓝海战略》等哈佛经管图书150种,等等,都深受海内外亿万读者的欢迎,成为图书市场上商务代表性品牌。有100多种精品书刊相继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期刊奖等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一直以来,商务在出版行业处于领军地位,始终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辞书学会、中国版权保护协会等行业团体的副会长单位。
为了长远发展,商务在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开拓经营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已经形成业内较强的竞争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现有正式员工275人,其中,9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97人拥有副编审以上高级职称,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一批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业务骨干,促进了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商务在出版行业内较早利用新兴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在国内出版界领先的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门户网站、管理信息系统,正一步步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此外还积极开拓与出版业务相关的经营领域,目前成立并控股北京群益物业公司、北京商易华信息技术公司、北京涵芬楼书店有限公司等经营性机构,在上海、太原、长春、武汉、南京等地开设专*店等,在多种经营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商务有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不仅与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务印书馆进行经常性的业务交流,而且还合资成立并控股了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此外,商务还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鲁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学馆、斗山东亚出版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版权贸易活跃,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200多种。
现在,商务年出图书800种左右,其中新书350种左右,重印书450种左右;此外还出版《英语世界》《汉语世界》杂志及《中国语文》《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20种,以及部分音像制品。据近几年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商务出版的中外语文辞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05年全年出版码洋5.4亿元,利润超过5000万元。各项指标在全国综合性出版社中均位居前列。
可以说,经过改革开发20多年来的努力,商务印书馆现在已经成为风格比较突出、特色比较明显、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发展势头比较稳健、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拥有独特地位、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家著名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现隶属于新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商务之最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乃至文化史上创造了诸多第一,择要列之如下:
* 出版第一部语法学学术专著——《马氏文通》(1898);
*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对照排版印刷的英语教科书——《华英初阶》(1898);
* 出版大陆第一部英汉字典——《商务书馆华英字典》(1899);
* 第一个使用纸型印书(1900);
* 第一个系统地介绍西方学术论著(1902);
* 第一个使用著作权印花(1903);
* 第一个作为文化企业引进外资(1903);
* 第一个作为民间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师(1903);
* 第一个系统地编印出版《最新教科书》等近现代中小学教科书(1904);
* 第一个创办《东方杂志》等一系列现代意义的杂志(1904);
* 第一个采用珂罗版印刷(1907);
* 出版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纂的双语辞典《英华大辞典》(1908);
* 第一个采用电镀铜版印刷(1912);
* 第一个使用自动铸字机(1913);
* 第一个采用胶版彩色印刷(1915);
* 出版我国第一部以语词为主、兼及百科的大型现代语文辞书《辞源》(1915);
* 出版我国第一部专科辞典《植物学大辞典》(1917);
* 成立我国第一个中资电影机构——活动影戏部(1918);
* 生产*我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1919);
* *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1919)。
商务印书馆对文化的贡献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现在所有出版社中资格最老的出版社。它不是我国最早的出版社,在它之前还有很多,竞争中都被淘汰了。开始时它是个小印刷厂。当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后,人心思变,出版事业发展。同时代人杜亚泉说,当时“维新同志,皆以编译书报为开发中国急务,而海上各印刷业皆滥恶相沿,无可与谋者,于是咸踵于商务印书馆”。指出了商务成功的关键是讲究质量,因为办事认真,讲信用、保质量,所以南洋公学代校长兼译书院长张元济辞掉公职到这个小印刷厂主持编译工作,从此商务兼营出版。张元济进商务后,陆续进用高梦旦、杜亚泉、蒋维乔、庄俞等一批反对科举有志于维新的年轻人。他们都将富国强兵、复兴中华的希望寄托在未来一代,他们兢兢于小学、中学课本以及词书等学习用书的编写。他们的认真,使出版物获得成功,又注意经营管理,企业就站住脚并得到发展。敬业乐事的精神和注意经营管理代代相传,成为传统。它几十年服务于人民的文化需要,几十年服务于积累文化,对社会有一定贡献,所以建国后,中央人民*出版总署在1952年6月指定商务印书馆为中央一级出版机构,这在私营出版业中是仅见的。公私合营后它在党和*直接领导下,更加兢兢业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工作。在近现代出版史上它努力为人先,开创性活动极多,影响深远。这儿罗列其什一,以见其贡献。
出版社第一个建立编辑部的是商务印书馆。中国出版事业虽然源远流长,但其文字工作都是一个人说了算,没有编辑部一说。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是印刷厂,兼出一些书,也同样没有编辑部,由创业人之一鲍咸恩先生兼做文字工作。经理夏瑞芳经常向人请教,怎样使出版业务发展,知道要有一批学者。当时与商务印书馆有业务往来的南洋公学译书院,其院长兼代校长、维新人士张元济苦于公学学监、美国人福开森事事牵肘使得无法办事。夏瑞芳与张元济在两年多的业务交往中建立了个人感情,1900年夏先资助张办《外交报》,次年夏建议张对商务投资,进而顺理成章地1902年张辞南洋公学职进商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元济通过朋友蔡元培等聘请了一批各有专长的新派人士进商务,成立编译所。编译所的成立使商务在同业中占有绝大优势。又有高梦旦从事协调,破除文人相轻的陋习,各人发扬专长,又互相切磋,书稿质量自高于同业。商务自此继印刷后在出版上也站住了脚;同业也纷纷仿效,推动了出版业的进步。
近代小学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最早推出的。我国社会的近代形态,基础教育兴起很晚。戊戌时仅康有为《幼学通议》中提到,他是依据《礼记•学记》原则,谈不上近代教育。辛丑“新政”,清廷“令多设蒙养学堂”,同时规定“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教育目的仍是和科举衔接。有志之士进行了改变教育目的的活动,商务印书馆是重要的一环:它提供了近代基础教育第一批课本。最早是1902年6月由杜亚泉编写的《文学初阶》,共6册供3年用。它全部用儿童身边常见的浅近事物做认字课文和内容。如第一课,生字为“大小牛羊”4字,再组成:“大牛、小羊、大小、牛羊”4词作课文。八十课后出现简单句,如“牛负车、牛耕田、桃开花、竹生笋”。第三册开始穿插各科浅近知识,伦理修身,激励发愤读书学艺以振兴中国。后续各册有声光化学,中外史地人物。对道光以还割地“赔款”多有议论。这是第一本同科举教育割断而讲究国民素质教育的课本。1904年2月商务印书馆又推出小学《最新国文教科书》。这套课本由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庄俞共同编写,一反历来启蒙读本由一人写的作法。很多关于它编写认真的佳话至今流传。这本书编写认真,影响十分深远:蔡元培当时是旁观者,他叹为观止,说这本书的认真,改变了整个出版业编书草率的风气。这套课本开创了沿用至今的用楷体字排课文和每课都在一个展开面上,并附丰富的插图的作法。这套课本出版后,一直受到学生和家长、老师的欢迎。
我国第一部近代词书——《辞源》。我国的词书起源很早,但千余年来一直分为3个互不照应的体系:《尔雅》、《说文》和韵书——名物、文字和语音。而且主要环绕四书五经,脱离人们生活。《康熙字典》虽在-一定程度上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解释,但它仅顾及字而还不懂复音词,只收列极少一部分复音词作为字(单音词)的义项无规律地安排在某个单字下;而且主要是专有名词。如“仓山”在“仓”字下:“河津”(龙门)在“津”字下,“天一星”在“一”字下。晚清复音词随着西学进入大量产生,没有一本词书搜集、解释,阅读书报常生误会。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高梦旦、陆尔奎有鉴于此,发愤编纂一部集词汇、单字、语音、释义于一书,熔旧学新知于一炉而检索方便的词书。陆、高二位于1908年开始与20多位编辑编写4年后完稿,发现词书释义中引文有因循类书而脱漏、多字——自古词书引文衍夺是常事,《康熙字典》这类问题仅影响字义的就有2600多条。他们硬是再添人全部重查原书,又花了3年时间才发排,于1915年出版。正是由于认真,后来中华书局《辞海》出版,虽后来居上,并不能压倒它,80多年经过修订,现在还在发行。
《辞源》在词书编纂上至少在3个方面具有开创性。首先收录了大量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词汇。其次规定了这些复音词以第一字列于该单字后,便于检索。第三,单字义项严格以单音词所含意义为限,即严格以词为单位释义。第二、三两个原则至今为所有汉语和汉外词典所遵循。
世界词书*量之最。《吉尼斯世界记录》在1980年版中说,它的这本书各种文本各年累计发行量已达到3200余万册,是世界书籍发行量之最。这个版本传到我国后就有人撰文指出它是夜郎,它的发行量远远落后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当时《新华字典》*量已达8000万册。《新华字典》是魏建功等5位语言学家商定体例编法,由魏建功率领一批词书工作者精心编成,是以质量上乘。1970年周恩来总理又指示由北京大学文科各系、中国科科学院、商务印书馆、北京市教育系统抽调人员讲行修订,总理不仅多次具体指示,克服修订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的怕被人说右的顾虑,还在百忙中亲自审读修改稿并作改动。当年,《新华字典》修订本全国各省市造货4000万册;以后每年分区造货量在1000一1500万册左右;至今累计发行量已在2.5亿册左右。这个数量在古今中外无数词书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以人均占有量,世界上也没有第二本词典可望其项背。
中国第一部规范词书——《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它有许多差异严重的方言,妨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往。历代*除了秦始皇“书同文”统一了字的写法,读音和词义始终没有统一。新中国建立后,有了规范语言文字的条件,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也提出了这个要求。这就有了《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必须推广普通话。周恩来总理指出:“学习普通话光靠耳朵和嘴巴是不够的,学了容易忘记,必须有一套标音符号,用来编印拼音的读物和注音的字典,供学的人随时查考。”1956年2月6日周恩来签署总理命令:“为了帮助普通话的教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在1956年编好以确定语音规范化为目的的普通话正音字典;在1958年编好以确定词汇为规范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中央宣传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确定由编辑、排校、出版词书经验最丰富的商务印书馆担任该词典的出版任务。并决定正音字典与词典合在一起。1959年初稿完成,商务印书馆从审稿角度提出意见修改后在1960年出版“试印本”向专家征求意见。各地专家意见汇总后经过修改1965年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开始对“试用本”进行修订。由于“四人帮”干扰,1978年才正式出版。至此,我们国家才有了第一部规范词书。这部词典由吕叔湘、叶圣陶、丁声树、李荣等专家审读,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它的科学性无愧于促进汉语规范化的任务,出版后享有极高声誉,去年又出版了修订本;前后10多年总共出版3000万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选题*之最。商务印书馆出好书,它的功夫从选题开始。1903年10月它就开始实行“编译所会议”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出好书。一百年中,选题*程度必有不同,但做好做差在出书上大体都获得反映。做得最好,当推1958年独立建制后和1979年重又独立建制后。当时前后两位总编辑都享有国际声誉,他们都极尊重他人,发扬学术*。1958年独立建制时,4年前三联书店牵头已制订了一个翻译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长远规划,商务接手后,总编辑仍然亲自出马,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学术界广泛征求意见,再制订出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文革”结束后继续这一做法,而且学科范围扩大至全部选题内容,包括中外语文和词书。不仅范围扩大,也更加细致,多一个来回:先登门征求专家意见,汇总后再请专家会议确定,称“规划会”。已进行过4次。名著都是有定评的,还有什么意见可征求?不一定!哪些应先出,哪些可晚些;哪本书请谁译最合适;用哪个版本最好;国际上有些什么动态,这些听听专家们意见不是更好吗?在这样的规划基础上确定的选题计划,绝无商业味,自然经得起检验,符合读者的需求,前几年社科书订数普遍滑坡时,商务版的名著受影响比较小,年年有1/3重印。像这样的选题*是仅见的。
(原载《中华读书报》1997年5月7 )
香港商务印书馆
[编辑本段]
香港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914年,一直致力推动中国文化和教育,主要出版历史文化画册、经典著作、语言学习及语文工具书和教科书等。2007年10月22日,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举行110周年馆庆酒会。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分馆、商务印书馆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于1993年共同投资的国内首家综合性合资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致力于促进和加强中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出版面向海内外的语言工具书,知识性丛书、华人学校教科书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的书籍;经营中外文学书刊和与文教有关的声像制品(包括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刷和*。近年来,公司先后出版了《最新高级英汉词典》、《新编汉语教程》等精品图书和“中华文明系列”光盘以及《〈英语世界〉100期精华》、《全唐诗》和《百衲本二十四史》光盘等电子出版物,深受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读者的欢迎。
商务馆歌
[编辑本段]
千丈之松
陈原集张元济、茅盾、叶圣陶句成歌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
世事白云苍狗,风涛荡激,
顺潮流左右应付,稳度过滩险浪急。
论传天演,木铎启路。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敢云有志竟成,总算楼台平地。
从今以后更艰难,努力还需再试。
森森兮千丈之松,矫矫兮云中之龙。
言满天下兮百龄之躬!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民国老品牌 请大家介绍一下清代和民国都有哪些著名书局? - 百度...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