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穿搭 >正文

中国邮政工作服(邮政五大产品有哪些)

更新:2023年02月20日 07:12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中国邮政工作服(邮政五大产品有哪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邮政工作服(邮政五大产品有哪些)

来源:人民日报

葛军把包裹扛在梯子上。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供图

制图:蔡华伟

眼前这个男人,一米八的个头,魁梧的身材,绷着墨绿色的邮政;爱,爽朗的性格,咧着嘴笑,掉了门牙——这些都是长年高原旅行给他留下的印记。

他乘坐邮车,去了青藏线:从格尔木出发,穿越茫茫昆仑山,再穿越可可西里的无人区,最后到达“雄鹰不能飞”的唐古拉。中国邮政集团格尔木市分公司的快递员葛军,一个人跑了11年。

一个

东方破晓,我们一大早就驱车出了格尔木市区,南行40公里后,“南山关”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从这里开始,我们的邮车离开了辽阔的柴达木盆地,站在昆仑山前,那里千峰耸立,万仞雄伟壮观。

“恒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这位“万山之祖”留下了多少千古叹息——

上世纪50年代,穆将军率领筑路队,从格尔木出发,以每公里倒下10头骆驼的代价,一寸一寸征服了浩瀚的昆仑山。碎石路铺到可可西里深处,千百年来无人涉足,红旗插在唐古拉山口。

云在天上飞,山在天上飞,现在柏油路青藏公路就在你的脚下。“路好了,沿线的人对交流的需求就更强烈了。”葛军如数家珍:2009年,中国邮政集团格尔木分公司正式开通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汽车投递邮路。“沿线共设23个交接点,单程距离419公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为沿线单位和群众提供邮件投递、物资运输等服务。”

然而,邮政服务绝非易事。仅仅过了一年,第一个快递员就因为不堪重负辞职了。当时在邮局做柜台职员的葛军,“风吹不出太阳”,偶然得知“葛塘邮路”急需人员。那一刻,他耳朵嗡嗡作响,热血澎湃,于是开始往总经理办公室跑。“我是党员,退伍军人。我在部队时熟悉车辆驾驶和维修。我进入体制后,也做过邮递员。我知道怎么和牧民打交道,爱往基层跑,不怕苦。我报名跑‘天路’了!”葛军发了个“弹幕”,很快如愿以偿——接下来的11年,每周一次,来回两天,来回千里,不下雨不下雪。

但是,我们心里不禁要打一个问号:为什么葛军愿意为这条被普通人视为凶险的邮路“自找麻烦”?

突如其来的湍流打断了我的思绪。

邮车驶出柏油路,在碎石搓板路上扬起一阵尘土。“三岔河大桥路口到了。”停下来,从驾驶舱跳下来,头晕目眩——问高度,“4050米,放轻松。”

这是青藏铁路第一座高桥,桥面距离谷底54.1米。汽车在桥下行走,火车过桥,形成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交汇的奇观。这里常年驻扎着一支执勤部队,也是“葛塘邮路”的投递点之一。

在桥上,有两条路线:一是开盘山“搓板路”,远非轻松险要;二是徒步爬上直桥上的水泥台阶,坡度150,坡度近70度,被执勤官兵形容为“天梯”。浪高的时候,二十多岁的年轻战士走梯子都会头晕,但1976年出生的葛军总是选择背着包裹爬,以节省时间。

只见他跳下车,把两个20斤重的邮包绑在一起,做成钱包,扛在肩上,然后弓起身子,左手扶着栏杆——他刻意锻炼左手,吃饭的时候也是左手拿筷子。“常年在高海拔工作,他反应慢,*了他的脑细胞”——他右手小心翼翼地把邮包抱在胸前,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岔河桥,位于昆仑山腹地的小南川与野牛沟交汇处,是一个风口。葛军呼哧呼哧喘着气,使劲按着太阳穴,继续往上爬。突然,一阵风吹来,葛军赶紧双手抓住栏杆。停了一会儿,他接着走,爬150级台阶用了将近20分钟。

“葛班长!葛班长!”营里的兵跑出来,抢过沉甸甸的邮包,扶他坐到营房里。葛军故作神秘:“轻点!这里面有好东西。”战士们喜气洋洋——打开一看,是一个精心包装的生日蛋糕!

“葛班长”不是白叫的。18岁那年,葛军去陕西当了一名汽车修理工,部队驻扎在渭南市大荔县。流经县城东部的黄河水,浇灌了关中良田上的“白菜心”。有一年冬天,黄河龙门至潼关段被冰封,严重威胁防洪堤坝。“大堤外是村庄和农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军人义不容辞!”飞机破空投下*打破厚厚的冰层。葛军和战友们一声令下冲进河里,让冰冷的河水浸泡着大冷天的棉袄,一个个扛起浮冰。“在大坝上干了半个月,救援部队的官兵没有一个抱怨,没有一个累。公司领导总是冲在前面,做包子却是最后一个吃。”葛军再也看不到疲惫,眼睛似乎在发光:“那种情感,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兵改变了我的人生。”

军营四年的寒暑,葛军昂扬的斗志,是“退伍后永不褪色”的价值追求——我们豁然开朗:我们主动选择了“葛塘驿道”。葛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精神基础的光芒一闪而过。

一周一次,帮年轻的战士送信,寄信,多交流,渐渐知道战士们的需求。这个蛋糕是给战士们这个月集体过生日的。葛军每个月发一次,这是一个默默的约定。

战士们集体“啪”的一声,站直了身子,向“葛班长”敬了一个军礼。他站起来,拍拍男孩们的肩膀,转身走了出去。

“葛班长,跟我们一起吹蜡烛吧。”士兵们留了下来。

“还有邮件要送。下次一定要参加。”

你不同意,这个“借口”一定是葛军用过很多次了,而“葛班长”说一不二,拎着空包裹,裹紧自己的外套,挥挥手出了门。

从三岔河南行,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我们到达了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路边,索娜姆大姐的雕像巍然屹立,他身后的大片土地是可可西里。

到目前为止,对于葛军来说,有一种“家族传统”的感觉。

原来,上世纪50年代,葛军的爷爷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上海来到青海,进入邮政系统,为青藏公路建设服务。公路建成后,他定居格尔木。上世纪70年代,葛军的父亲走上了岗位,被派到唐古拉山区邮政局,一呆就是5年——算起来,葛军是这个“邮政家族”的第三代。

不动泉,索娜姆大街保护站,楚玛尔河大桥…行驶在可可西里,葛军仿佛看到了父亲在青藏线上奔跑的身影:记忆中的父亲,戴着墨绿色的岗位帽,穿着得体的制服,清瘦干练。“当年大家都过着拮据的生活,但父亲手里送来的米、面、油,从没少过一两块半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葛军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原则。

一路闲聊下来,我们对葛军选择邮政“天路”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或许他父母的坚持早已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他比父辈走得更远:昆仑山、唐古拉、祁连山,三座横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山脉,都留下了葛军的足迹。

1998年,葛军退伍,考入青海邮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当领导问及工作意愿时,葛军不假思索地说:“我想去基层锻炼锻炼!”

他被分配到祁连县邮政局,每天骑着自行车,负责县城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邮件投递。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学会了与基层牧民打交道的技巧。这不,邮车开到可可西里五道梁,葛军立马想起了“生死营救”—

2014年的一个冬日,寒风呼啸,大雪漫天。在五道梁的一个居民区附近,牧民扎亚1岁的孩子突然生病。Zaya非常担心,她用被子裹住孩子,几乎站在路中间。她只是想停下车去救那个孩子。就在这时,一束光穿透了雪和雾,照在他们身上。是葛军!

葛军得知情况后,立即让扎亚和孩子上车,他们一路在风雪中艰难前行。当他们被送到格尔木的医院时,东边的天空是空,天空是鱼肚白。孩子得救了。Zaya太激动了,她不知道该做什么。她跪下来感谢她的恩人。葛军赶紧扶她起来,*了些水果放在孩子床边,就走了。

“我到现在都忘不了201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给巴珠送快件的场景。”朱住在山镇腊智村,10年前在自家院子里开了一家民宿。有一次,一位广东的摄影师住在她家,葛军寄来的快件是摄影师给巴珠拍的照片——在数码产品普及的十年前,这些照片在偏僻的唐古拉山区是多么珍贵…

这样的故事填饱了葛军的肚子。“每次看到收到邮件的村民的眼神,我都觉得自己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不知不觉,夕阳把路上邮车的倒影拉长了很久。经过10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穿过了脱脱河大桥,邮路的尽头唐古拉山城就在眼前了。

长河向东流,青藏线贯穿其中——依水而生,依路而兴。这是青藏公路在青海的最后一个重镇。这个城镇很大,占地47500平方公里。雪山、冰川、草原、湖泊数不胜数,最少的是人。就连乡镇所在地也接近海拔4600米。往南,越过唐古拉山口,就是西藏。

当我们到达镇上时,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每到一个投递点,葛军都会把包裹整齐地摆放在每个单元的门口。当所有包裹卸完,天就全黑了,时间是晚上八点半。

疲惫的葛军走进一家川菜馆,一个小集镇,他遇到了一个熟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惊喜地向葛军招手,把他带到桌前,然后倒满一杯酒:“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睡个好觉,回头给我发个水样。”

葛军也没提。他一口吞了下去:“明天早上我去你那拿!”

中年男子叶虎林,是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脱脱水文站,长江首站站长。他正和他的同事在一家餐馆吃饭。每年5月至10月,他们驻扎在唐古拉山城对脱脱河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将采集的水样送回格尔木进行检测。如果储存时间过长,水的化学特性会发生变化。

有一年,河流主汛期,水文站人手不足,采集的水样一时半会送不下山。正巧,叶虎林在镇上撞见了送邮件的葛军,于是有了试试看的心情,希望葛军帮忙把长江源头的水送回格尔木。没有犹豫,葛军欣然同意。

葛军明白,水文学家常年驻扎野外,远离家人,工作难度很大。只要条件允许,他会帮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带一些生活用品。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在大江源头工作和行走的人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互相欣赏的朋友。

看着他们再次见面时的亲密熟悉,再想到沿途的邮政包裹投递站点,那些坚守在青藏线上的执勤官兵,还有铁路维修工和唐古拉山城的基层干部……我们突然觉得,在这场邮政的“天路历程”中,葛军并不孤单。

当我们坐在一起时,我们聊得越来越多。“今天拍了好多好照片,等会儿发给你,让嫂子和宝宝也看看。”他马上摆手:“不要,我不喜欢拍工作照。如果我拿着它们删了,我怕家人看到这条路的危险。”不是,翻翻葛军的朋友圈:偶尔会有“进山”或者“平安归来”的照片,中间那段总是空白。

葛军的妻子和女儿住在格尔木。孩子可能不知道父亲的全部经历,但妻子无法理解丈夫。有一次,葛军正从邮路返回。途中突遇暴风雪,气温骤降。他身体冰凉,引起严重的肩周炎,左侧疼痛。他推着邮车回到格尔木。他不想打扰妻女,拖着僵硬的身体,自己来到了社区卫生中心。开完药,进了输液室,一个熟悉的身影让他心疼:“那是我媳妇!”原来他开跑车的时候,妻子得了重感冒,不想让他担心,就一个人来输液。“报喜不报忧”的夫妻,那一刻相对无言,泪水已过千行。

晚上回到家,老婆倾诉了很多委屈。而第二天早上,葛军上班的时候,一套换洗的衣服就在门前。“那个女孩也老了。小时候总怪我没时间陪她玩。现在上初中了,也知道怎么帮妈妈做家务了。我得的铜牌挂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我的孩子总是擦得锃亮。”

相比这些荣誉,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更想把葛军行进在“天路”上的照片送给女儿做个纪念——那是父亲的青春和一路汗水。

夜云流,月朗星稀。在与水文站的朋友告别后,我们在唐古拉山城找了一家招待所休息。半睡半醒间,我的思绪闪回到脱脱河边的那个夜晚,我突然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我只觉得葛军和他的朋友们的身影似乎比唐古拉山还要高。

我迷迷糊糊的起身,窗外,在地平线的最东端,一束炽热的光像红绸窗帘一样从地平线上射出,像燃烧的火焰。高原上的日出很壮观。

迎着初升的太阳,葛军再次上车,开进了当地的一个驻军。此行,他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去山上接“救世主”。在营地门口,两队士兵笔直地站着,一个带寸板的高个子站在中间。过了一会儿,鞭炮声和鼓声响起,高个子站得笔直,缓缓举起右手,郑重地向战士们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转身登上邮车。车外响起热烈的掌声,战士们高呼:“退役不褪色,退役不放弃,送老兵!”高个子一直向窗外挥手,回头,眼泪已经涌了出来。

退伍军人胡,吉林人,英姿飒爽。他在20多岁时来到青海当兵,并在唐古拉山城驻扎了12年。结婚后,他一直没有条件要个娃娃。“也是时候考虑家庭了。这次换工作回老家,以后回来的机会就少了。”胡的最后一句话拖了很久,车厢里陷入了沉默。

“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跑这条邮路。今天,我是一辆‘退役车’。”葛军安慰老胡说。

我们相识多年,白在老的苦难——11年来,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对葛军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他的头发已经掉了很多白,他的门牙也掉了。每次在唐古拉过夜,他都会头疼,不得不靠在床头的硬木板上才能睡着。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了十岁。

“之后,我还要跑格尔木到茫崖的邮路。距离是一样的,400多公里。沿途有沙漠戈壁,但海拔可以低很多。”葛军愣了一下:“话说回来,第一次上山是你救了我,最后一次下山是我送了你一程。这是开始和结束!”

原来,葛军第一次踏上这条邮路,在快到唐古拉山城时,遇到了修路。因为赶时间,他开着邮车沿着青藏公路去了海边。夏天的时候,车陷在泥里动不了。葛军先从车厢里找了一个防水编织袋,把所有的邮件都装了进去,然后双手在泥里挖。他的鞋子和袜子陷在泥里,他的腿被沙砾划伤,但巨大而沉重的邮车纹丝不动。无奈,葛军只好赤脚跑到附近的部队驻地求助。那天,是胡夫带着士兵跳进泥水里挖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邮车被拖上了公路,葛军、胡夫和战士们早已成了“泥人”…

下山的路并不快。驾驶舱里,葛军和老胡格外沉默。我们不经意间成了见证人:这次旅行,是这两位在天路上相识11年的老朋友的最后一次旅行。邮车的速度似乎是一次艰难的告别。

我们主动打破驾驶舱内的沉默,给葛军算了一笔账:11年来,他在格尔木市和唐古拉山城之间穿行了17.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多。”

“是吗?”葛军和老胡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在高原呆久了的人,似乎早已获得了心理上的单纯感。对艰苦的感情,对生活的理解,对幸福的认知,有一种踏实,淡然,从容。

格尔木终究还是到了。进了邮局,归还了车辆,钥匙交到了何生元的手里。这位新邮差是葛军的“接班人”,之后他将成为邮政“天路”上的新信使。葛军拍拍他的肩膀,整了整小黑略宽的邮政工作服。“回头给你。”巴毕,两个大男人不自觉地抱在一起,大大咧咧的葛军,和老胡一样,哭了。

走在格尔木的寒夜,仰望星空,回忆两天的“朝圣之路”之旅,恍如梦境。胡第二天就要飞长春,葛军一周后就要踏上新的邮路。我们会互相照顾。“一定要再来格尔木看我。我带你去茫崖,戈壁也美!”一句话,葛军又把大家逗笑了。

邮政“天道”不变,老兵从不“退休”。(刘江峰·余睿)

《人民日报》(2022年8月24日第20版)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中国邮政工作服(邮政五大产品有哪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中国邮政工作服(邮政五大产品有哪些)”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