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旅游 >正文

安徽绩溪景点 绩溪景点有哪些

更新:2023年10月01日 15:09 优秀啦

今天,优秀啦小编为关注旅游的同学们准备了安徽绩溪景点 绩溪景点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安徽绩溪景点 绩溪景点有哪些

绩溪景点有哪些

1、龙川风景名胜区:距绩溪县城约1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现,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2、太极湖村:太极湖村,阴阳两极,相拥相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缘溪河呈“S”形绕村南流,和西部村落、东部田野组成天然的“太极”地貌奇观;

3、鄣山大峡谷:以“奇、险、秀、旷、绝”闻名于世,有“伟人石、百丈岩、黄山松”等奇特景观,宣扬以绩溪的徽官、徽儒、徽商、徽墨、徽菜、徽剧为主构建的中华徽文化;

4、绩溪

绩溪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安徽绩溪景点 绩溪景点有哪些

绩溪县旅游景点有鄣山大峡谷、徽杭古道、绩溪博物馆、龙川村、绩溪紫园、古孔灵景区等等。

1、鄣山大峡谷

鄣山大峡谷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原始的独特环境里,不仅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和植物,而且景区中50多个景点各具特色和神奇,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景区内拥有43种国家级珍贵物种和1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五十余个各具特色和神话传奇的景点,其中“伟人石像、百丈岩、葫芦潭、冠顶生花”堪称四绝。

2、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全长20余千米,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50余千米。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同时,也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

3、绩溪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是一座融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馆址坐落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原为老县*旧址,同时还是老县衙遗址。建筑面积达10003平方米,占地面积95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4200平方米。

4、龙川村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胡焱定居龙川村,成为龙川村胡氏始祖。龙川村东为龙峰山,村西为凤山,北有登源河,南有天马山,主要地形为山地和丘陵,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从高处俯瞰,整个龙川村形似一条龙舟,呈一叶扁舟形,又有“船形村”之称。主要景点有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进士巷等。

5、绩溪紫园

绩溪紫园浓缩了徽州民居构建的各种风格,为绩溪紫园古民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老总朱紫荣所建。绩溪紫园全园面积1万多平方米,绩溪紫园是集游览、住宿、餐饮、会议、休闲于一体的绩溪紫园旅游景区,绩溪紫园也是绩溪挂牌的“农家乐”旅游经营户。绩溪紫园汇聚了徽州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之精华于绩溪紫园。

6、古孔灵景区

孔灵村历史悠久,历史悠久,岁月沉淀;街贯巷连,屋宇错落,汇聚四方生息繁衍,徽州丝绸之乡。汪华公,孔愉始祖,古孔灵仍然隐秘着很多未能解开的景观之谜,双溪垂钓、千秋里、西桥望月、鬼墩碓说鳖、七星墩试马等。

安徽绩溪旅游景点推荐


安徽绩溪景点 绩溪景点有哪些

安徽绩溪旅游景点有中国龙川景区、千年仁里景区、鄣山大峡谷、绩溪博物馆、徽杭古道等。

1、中国龙川景区:

中国龙川位于绩溪县城东11千米处的瀛洲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所在的龙川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形如龙舟出海,堪称风水宝地。

2、千年仁里景区:

千年仁里景区距绩溪县城3千米,位于登源河西畔。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村南留有龟山遗址。

3、鄣山大峡谷:

鄣山大峡谷,又称伟人谷,占地面积约15平方千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景区内拥有43种国家级珍贵物种和1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五十余个景点。

4、绩溪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馆址坐落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原为老县*旧址,同时还是老县衙遗址。建筑面积达10003平方米,占地面积95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

5、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位绩溪县伏岭镇,始建于唐代,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全长20千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优秀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安徽绩溪景点 绩溪景点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优秀啦。

与“安徽绩溪景点 绩溪景点有哪些”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国庆带宝宝去哪玩好呢

国庆带宝宝去哪玩好呢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