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品牌 >正文

品牌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

更新:2023年08月22日 17:53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品牌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品牌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

12月22日上午,人民日报社报告厅二楼,群“总”毕至,众“佬”咸集,国内百家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品牌建设的好故事,共话品牌发展的新时代。

这里正在举行2017中国品牌论坛,这也是人民日报社连续第三年举办这一中国品牌界的盛会。

对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的中国经济来说,品牌建设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商标累计注册量1700万件,总量占全球的40%——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品牌大国;每年500多万件新的商标注册申请,只有5%到其他国家注册,而发达国家却占到40%以上——中国还不是品牌强国。

如何从中国*迈向中国创造?如何从品牌大国迈向品牌强国?与会嘉宾各抒高见,妙语频出,共识在碰撞中凝聚,信心因共识而坚定。

一根筋——

以品质擦亮品牌

品牌的核心是品质,做强品牌关键是做优品质。

“人们的消费期待逐渐从过去的‘价优者得’,转变为如今的‘质优者得’,甚至‘品牌优者得’。”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说,要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不断打磨品牌,升级质量,为品牌成长固本强基。

“品牌一端连着供给,一端连着需求,美好生活需要高品质、优品牌的支撑。”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表示,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显性信号和标志,是品质、创新、信誉等隐性信号的集中体现,“建设品牌是解决市场失灵、实现优质优价的有效手段。”

优品牌来自高品质,高品质从哪里来?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的观点是,提高质量必须要推行更高质量标准,袜庆既要推动国内国际标准接轨,更要鼓励支持企业制定高于国内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解决标准缺失、老化、滞后、交叉重复、体系不合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一观点与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不谋而合。“我们设置了质量控制三条线。第一条线是国家标准线;国家标准线之上,我们提升了50%的标准,设置了企业标准线;在企业标准线之上,我们又提升了20%的标准,设置了内部控制线。这三条线确保了产品的品质。”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阐释了他的“一根筋”理论:“做*业要保持一根筋精神。也就是要专注,要坚守,要钻研,要用工匠精神去打磨产品。人们经常说到百年企业,中国也有,但不多。”

在市场竞争中有个“二八定律”,即全球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以微波炉为例,全球3台微波炉有1台是格兰仕研发生产的。这是怎么做到的?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的回答同样是品质和专注。“我们坚守39年只做微波炉,这也是我们在家电这个充分竞争的领域能够不断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

一股劲——野含

以创新提升品质

今年前11个月,我国商标注册申请511万件,同比增长54%,已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颂好笑我国商标申请总量的增量将占到全球增量的80%以上。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透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商标知识产权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正逐步成为全球创新和品牌发展方面的引领者。

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不过,他也透露了另一个信息:2017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100强,中国大陆的上榜品牌已经从2012年的1家增加到2017年的13家。进步明显,但潜力也很大。

“提升品牌靠品质,提升品质靠创新。”创新,是与会嘉宾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老品牌不能倚老*老!2003年,青岛啤酒100周年,我们下决心进行‘品牌归零’。要从消费者心目中的‘我爸爸喝的啤酒’,转变成为年轻人喜欢的啤酒。”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娓娓讲述品牌故事,“打造百年品牌,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阳光凯迪董事长陈义龙透露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今年要在京津冀地区建设500个热电联产项目,把民用的数万台燃煤锅炉替代掉,消除污染、消除雾霾。“新发展理念为有责任、有使命、有理想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现在就是有这么一股劲!”

创新,既包括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创新。

比如万达集团。近年来,万达把旅游产业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更重要的创新点在于,把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万达党委书记高茜介绍,2014年底,万达选择贵州丹寨县作为“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对象,这在全国属于首创。万达在当地投资8亿元建设的旅游小镇,今年7月3日开业,截至11月底旅游客流已达273万人次。“明年丹寨县将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一个魂——

以文化推动创新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创新的支撑同样也是文化。正如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所言:“我们不仅要讲述中国品牌艰苦创业故事、创新开拓故事、致富思源故事,也要讲出故事背后展现的勤劳勇敢的中国品格、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和平合作的中国情怀。”

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说,这几年,中国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大,如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企业依靠自主研发,打造了神舟、长征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品牌。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产品品牌已成为国家名片。这些无一不是矢志创新的结果。

2016年底,海航进入世界500强,位列170名。“我们坚持把中华民族的商贸精神注入于企业发展中,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级品牌,我们的故事3次写入哈佛案例。我相信中国还会有更多的世界品牌,我们就是要有这样一种文化自信!”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充满*的演讲,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品牌’两个字,关键在‘品’。”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谈起对品牌二字的理解,“品,首先是人品。我们的祖先提倡敬天爱人,讲的就是人品。对于企业家来说,品还包括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人民日报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中国品牌的宣传报道和宣介推广,先后推出了“中国品牌·中国故事”“中国品牌好声音”等专栏,为我国品牌建设和发展鼓与呼。

“文化是推动创新的不竭源泉,也是打造品牌的必备要素。”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致辞中说,“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又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在品牌打造中的作用,坚持以文化引领品牌建设和发展,以文化提升品牌的档次和水平。”

品牌创建攻略:新进入者如何成功挑战老品牌? - 百度...


品牌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 攻略(一) : 充分利用成熟品牌的惰性

任何行业经过充分竞争后,都会形成高山、平地、洼地的市场格局。一个品牌的成功,关键在于站到战略的高度,占据市场的高山位置;一个品牌创建型项目可否运作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机会的判断与制高点的占据。

然而,显而易见的市场山头总是被成熟品牌占据着,先发者最大程度地拥有广袤的营销疆域,新进入者又该如何创建自己的王国呢?!

成熟品牌,凭借遍布全国的*网络与市场基础、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与市场惯性、凭借丰富的产品组合与生产经验,全面占据领先优势。

然,月满则亏。成熟有成熟的好处,但也伴生着一些腐化的因素。

既有的成熟品牌,一方面占据着市场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容易被成功蒙蔽,不同程度地怠慢消费需求与市场变化,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品牌形象的老化与产品阵列的缺陷。

1. 主观的惰性

成熟品牌的心容易被成功麻醉,成熟品牌的眼睛容易被傲慢蒙蔽,成熟品牌因为主观意识的障碍,面对市场演进的机会甚至行业突变,往往麻陪郑木不仁。

( 1) 被旧经验绑住的手和脚

成功品牌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品牌地位创建的营销历程是尤为宝贵的经验。然而,经验是把双刃剑,如果过于迷信过去的经验,有时也容易给自己招来某些不堪。

很多品牌的老化与衰退就是对旧经验不恰当的坚持;某些在过去有效的做法,时至今日业已失效。市场是动态演变的,刻舟求剑的经验主义,只会拖累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 2) 对战略机会的麻木不仁

优越的行业地位以及诸多荣誉业绩的包围,使得站在高位上的大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妄自尊大、忘乎所以。

对自己的迷信、对战略的麻木、对新趋势的迟钝,是大企业普遍容易感染的症状。这反而给了新进入者崛起的机会。

市场成果滋生的品牌惰性,导致大品牌对行业变革失去探索的积极性,对消费需求变化熟视无睹,对市场变迁消极抗拒。因为执意活在过去的光环下而失去未来是很多成熟品牌衰落的根源,新品牌创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动态发展中涌现的战略机会,一方面则可以充分利用成熟品牌对新机遇有意无意间的排斥芦哗颂与放弃,轻松占有新机遇对应的新市场,从而间接实现对强大竞品的超越。

2. 客观的惰性:

关于生产什么、或者诉求什么,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除了经营决策上的主观选择,还有着诸多客观的制约。

(1) 来自生产设备的制约

成熟品牌,普遍存在生产线转换的障碍。如果只是增加生产线或者在原有的生产线上改装,对实力雄厚的大品牌来说倒是容易的;然而,要一个成熟品牌全面转换生产线,则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固有的生产设备都是为过去的产品配套的。有时淘汰一批老产品,就是意味着淘汰一批既有的生产设备,所以要成熟品牌抛弃一些哪怕是已经过时的产品形态,也容易犹豫不决或者拖泥带水。

(2) 源自研发人员的思路局限

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维定势。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因为专业修为的不同,要他们彻底转换思路,从旧有的产品习惯中跳出来,以全新的理念、甚至全新的形式来开新产品,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的专业积累、实验室设备与信息、供应商圈子与货源……,一切来自旧体系的力量,捆绑着他们的手和脚;更重要的是,他们很难放下专业的骄傲。研发人员的思路局面与意识局限导致的品牌惰性,致使成熟品牌面对消费需求与市场变化应答迟滞。

另外,来自市场的客观因素,往往也制约着成熟品牌对行业演进的及时应答。很多企业凭着的庞大经销体系而获得令人瞩目的业绩,然而,当时市场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这些庞大的经销体系很可能成为成熟品牌无法承受的负担。

无论客观的原因还是主观的原因,成熟品牌的惰性,本质就是与产业演进的对抗,成熟品牌很可能因此而失去市场的高山位置,这恰恰给了新建品牌抢占营销高地的机会。

3. 认知的惰性

纵使企业经营理念新锐善于应变,纵使品牌自身愿意毅然改变生产线,然而并不会所有的市场机会都可以轻松选择。

成功的品牌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为该品牌成功地占据了一个专有概念;品牌强势到一定程度芦睁就成了某些产品的代名词,如果新产品线与原产品线有冲突,那么消费者就会下意识的*。品牌,不仅仅属于企业,还属于消费者,一个品牌要发出大的改变,不仅仅要征得董事会的同意,更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

品牌忠诚度一定是基于费者对品牌的既有认知,深入人心的品牌认知原本是成熟品牌的宝贵财富,然而面对产业变革的那一刻,这些费尽心机建立的品牌认知又可能变成营销增长的瓶颈。

来自生产设备的制约是显性的制约,摸得着看得见;来品牌认知的制约则是隐性的制约,摸不着看不见;有形也好,无形也罢,这一系列的制约因素致使成熟品牌失去了蜕变的自由,从而导致品牌演进的惰性。



充分利用成熟品牌的惰性,抓住对手的阿硌琉斯之踵发动战略猛攻,这就是新品牌成功超越老品牌的营销方针。

攻略(二):充分利用产业演进的机会

品牌创建型项目,没有市场基础、没有认知基础、甚至没有团队基础;而且每个成熟的领域都有老品牌占据着先发优势;很显然,新品牌作为后发者,明显处于市场的“劣势位置”,新品牌创建企业如何既快又稳地实现发展目标呢?

产业的动态演进是不可逆转的必然。新建品牌作为后来者,其优势必然不在于行业的过去,而在于行业的未来,其崛起的机会往往就藏匿于产业演进的某个新热点。

任何行业都存在于老品牌局部坏死的市场或者强势品牌无暇顾及的领域,这或许就是新建品牌获得竞争优势的切入点;任何产业都在动态演变中不断改变市场地形,这给了新品牌一个重新瓜分市场、抢占山头的可能。

1. 产品的演进

很多产业的生命力来自于产品的新陈代谢,对于行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行业演进的曲线,事实是由一组接一组的产品以及品项演进的细分曲线构成的。如果我们未能在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主导的过去获得竞争优势,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第三代、第四代或者第五代产品主导的未来脱颖而出。

产品的创新演进,无论单品的演进还是产品线的演进,抑或品项的演进,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新品牌的成长。行业演进的幅度愈大,带给新品牌的机会愈大。通过单品的创新演进,新品牌可以据此切入市场,获得立足之地;通过品项的创新演进,长袖善舞的新品牌可据此替代原有的强势品牌,在新的未来呼风唤雨。在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完成品牌的更替,是新品牌超越老品牌的有效路径。

产品演进的形式极为丰富,具体因行业环境的不同而异态纷呈:可能是功能的演进,也可能是形态的演进;可能是局部的演进, 也可能是综合的演进。

产品创新演进的关键在于对市场规律的精确把握。市场看似混沌,实则有规可循,企业之车其实都是市场规律无形的轨道上有序前行的;企业能走多远,品牌能做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遵循市场规律的境界。

2. 模式的演进

产业演进是立体的,产品的更新换代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很多新建品牌崛起的机会不是来自于显化的产品演变,而是商业模式的变迁。比如,家具行业的宜家、电脑行业的DELL、酒店行业的如家,都是通过商业模式的革新而崛起。

随着科技的演进、生活方式的变迁、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消费需求、消费形式以及消费意识不断变化;与之相对应的商家提供的服务内容、*模式乃至盈利模式也随之演进。

很多行业的变迁其实是来自于商业模式的变迁,很多行业的演进其实就是商业模式的与时具进。

可能是*模式的演进:包括*附加的增与减。无论*附加的增还是减,其实质都是通过*方式的调整而获得差异化优势。

也可能是服务模式的演进,包括服务内容增减与重组。比如酒店业,以往的酒店营销都是通过服务内容的附加来提升竞争力,经济型酒店,通过对酒店业过渡服务的校正,成为商务住店及旅游住店的一种时尚。

可能源自终端业态的变迁。零售终端是产品与消费者见面的最终平台,然而主流终端形态地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变迁。零售业态的变迁,必然促进品牌厂家与商家营销模式的变迁,如果谁不能与时具进,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威胁,包括市场、*场本身。

也可能源自消费者的演进。无论产品价值演进还是商业模式演进,行业演进的最终驱动力均来自消费者的演进,包括消费素质与消费能力的进步。既有的成功品牌,往往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消费者,这是十分为危险的事;作为新建品牌的机会,通常就在于抢先一步把握市场新趋势,在行业演进的新领域占据竞争的制高点,从而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充分利用行业演进的机会,抢占新趋势的制高点,这就是新品牌迅速崛起的战略捷径。

自主品牌在战疫中“崛起”


品牌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

2月,受疫情影响,中国乘用车产销量下滑幅度均达到80%左右,仅相当于2006年同期水平。终端库存增加了6倍,已经远超预警线。有人说,中国车市如美国股市,已经处于熔断的边缘。实际上,车市与股市确有共同点,既风险与机遇并存,国产品牌在逆境中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佐证。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全国乘用车销量排行中,吉利汽车超过上汽通用,上升至第3名的位置,仅排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之后,长安汽车则由1月的第8名跃升至第6名的位置,更值得被关注的是,奇瑞汽车强势杀入TOP10榜单,将长城汽车甩在了身后。

奇瑞厚积薄发脱颖而出

近几年,奇瑞汽车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调整品牌构架,在蓄力中修炼内功,寻找爆发的最佳时机。用尹同跃的话说,奇瑞要厚积薄发。

去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下降3.4%,而奇瑞汽车自2018年创下历史销量新高后,继续稳步前行,2019年累计销量达74.5万辆,其自主品牌同比增长6.9%,在车市寒冬中逆势飘红。

突入其来的新冠疫情,让2020年的车市开年即陷入了困局。从豪华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自主品牌跌幅都达到历史冰点。而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2月,奇瑞汽车却“意外”的出现在批发销量排行榜的季军位置,在奇瑞后面是东风日产、长安汽车、北京奔驰、上汽大众这样的“强势”品牌。在综合销量榜单中,奇瑞汽车更是将长城汽车挤出TOP10,占据第十名的位置。

毫无帆毕疑问,奇瑞汽车成了疫情期间,车市最大的黑马。具体到车型销量上,奇瑞汽车在SUV市场的表现非常出色,前10名的6款自主品牌车型当中,有3款来自于奇瑞集团。其中,捷途X70和瑞虎8两款爆款车型携手为奇瑞汽车贡献了一半的销量。

捷途X70和瑞虎8之所以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其出色综合产品力,以及奇瑞在大数据驱动下实现的产品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在技术层面,奇瑞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ACTECO一直是其王牌产品,这也是全新瑞虎8连续多月销量破万背后的技术支柱。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看重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实力,常年潜心研发发动机技术的奇瑞自然会脱颖而出。

此外,奇瑞集团的轿车+SUV双轮驱动战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让奇瑞能够以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产品线冲击市场,大大增强了其抗击风险的能力。

本月,奇瑞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PRO两款重磅车型正式上市,集全新造型设计、豪华驾享座舱、L2+级自动驾驶以及高效动力总成于一身。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奇瑞的逆袭之旅才刚刚起步,重头戏还在后面。

吉利、长安名次齐提升

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军者,吉利汽车虽然在2月也遭遇了严重的下滑,但18586辆的销量成绩却在上汽通用之上,仅排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之后,这也是自主品牌在整体车市中的最好成绩。

具体车型销量方面,吉利汽车可谓是多线开花,轿车方面,帝豪以3666辆的成绩排名第8;SUV方面,博越以3117辆的成绩排名第4;MPV方面,嘉际也挤进了MPV榜的第5名。在三大细分市场,吉利汽车均榜上有名,以均衡的实力表现,超越一众主流合资品牌,继续逆市而上。

如果说,均衡燃正的产品布局是吉利汽车站稳市场的底气,那么快速应变的创新营销则让吉利汽车在疫情期间抢得了市场的先机。

吉利ICON的线上发布会通过天翼云高清5G直播,开启了新车发布新模式。直播环节中,“吉利ICON“如同AI人物,以第一人称视角自我发布,诠释了ICON的精神内核,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让其“未来汽车”的品牌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曾经的自主品牌一哥长安汽车,也在今年开启了向智能化转型的新征程,新发布的长安UNI-T是全新产品序列“引力”下的首款车型,诞生于全新的平台构架,搭载了智能车机系统,且通过了L3级的自动驾驶测试。UNI-T也成为疫情期间,自主品牌中备受关注的全新车型,对激活市场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态段芹CS35 PLUS 1.4T、CS55 PLUS、CS75 PLUS三款PLUS车型在终端市场也表现可圈可点,中,长安CS75 PLUS就排在SUV榜第二名,以3668辆的成绩直逼哈弗H6,有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冲击霸主地位。

崛起并不是偶然

业内媒体专家分析指出,自主品牌在疫情期间“崛起”并不是偶然现象。一方面,自主品牌的新产品发布并没受疫情影响,而且都是个个重磅产品,其中包括吉利ICON、长安UNI-T和奇瑞全新一代瑞虎7/7 PRO,都是极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本土化企业在线上传播的攻势更猛,对直播、抖音这种新媒体传播形式玩得更溜,这是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所不具备的。

此外,由于自主品牌的决策层不牵扯外方,且供应链本土化程度更高,所以应急反应更加快速,复工复产同样做的比合资好,这也为自主品牌抢下“疫后市场”的先机。

正如吉利汽车在接受选车网采访时所言:“目前行业供需逐步恢复,疫情的影响边际弱化,吉利对行业3月销量持相对乐观态度。”自主品牌在疫情初期所做的努力也在疫情稳定之后逐渐显现出良性的效果,且为接下来的“战斗”打下了基础。

写在最后: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趋稳,车企、4S店已逐步全面复产复工。根据中国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3月第一周的乘用车市场零售已出现回暖迹象,日均零售16325辆,销量总体恢复明显,乘用车经销商进货和厂家销量总体回升较强。业内专家分析,当汽车营销回归传统的模式后,车市也会步入正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品牌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品牌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迎来了“品牌时代”?”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黑色情人节代表什么

黑色情人节代表什么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