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品牌 >正文

品牌失败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

更新:2023年07月23日 15:12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品牌失败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品牌失败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

有很多比如:三株口服液
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1994年8月当吴炳新、吴思伟父子在山东济南创立三株公司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创造出中国保健品行业最辉煌的历史。今天,三株的辉煌传奇和其瞬间衰落瓦解的故事一样,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三株的辉煌时刻
从1994至1996年的短短三年间,三株*额从1个多亿跃至80亿元;从1993年底3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1997年底48亿元的公司净资产。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吸纳了15万*人员。迅速崛起的三株不仅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顶峰时刻,更创造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史上的记录,其年*额80亿的业绩至今在业内仍然无人可及。
三株帝国的没落
正如其迅速崛起一样,三株的失败,来得是那样突然。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为之唏嘘不已。正如之前我们提到,危机伴随着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从企业成立之日起它便形影不离。危机管理水平的差异,便导致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结局的不同。三株的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播下了日后衰落的种子。而在危机事件管理中一味强调自身利益、忽略公众感情和消费者权益的态度和行为,更直接引发了三株帝国的迅速崩溃。
1、盲目扩张和多元化战略
1995年10月17日,吴炳新在新华社的一次年会上宣读了《争做中国第一纳税人》的报告。设想到20世纪末,完成900亿元到1000亿元*额,成为中国第一纳税人,其勃勃雄心溢于言表。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三株公司开始实施全面多元化发展战略,向医疗电子、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电子及化妆品等6个行业渗透。与此同时,三株在全国范围内*、并购几十家亏损医药企业,令企业担负期严重的债务压力。这种过分乐观的态度和盲目扩张的战略,无疑助长了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骄傲自满情绪,也成为三株危机意识淡薄和忽略公众利益的诱因。
2、机构的爆炸式膨胀和管理失控
四年间,三株集团及期下属机构的管理层扩大了100倍,到1997年三株共有300多家子公司,2000多家县级办事处和13000多家乡镇工作站。三株所崇尚的高度集权的管理体*成了种种类似“国企病”的症状,各个部门之间划地为牢,形成壁垒,程序复杂,官僚主义盛行,令企业对市场信号反应严重迟钝。为了统一协调全国市场,总部设计了十多种报表,以便及时掌握各个环节的动态。但具体到一个基层办事处,哪来那么多变化需要填,上面要报,下面就造假。与此同时,机构臃肿和管理失控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1/3的广告投放,基层宣传品投放到位率不足20%。
3、高速发展阶段的产品虚假宣传
在三株的高速发展阶段,产品宣传开始出现大量冒用专家名义、夸大功效、诋毁同行的言语。种种夸大功效、无中生有、诋毁对手的事件频频发生,总部到最后已疲于奔命而无可奈何。单在1997年上半年,三株公司就因“虚假广告”等原因而遭到起诉10余起。三株也因此被部分地方卫生部门吊销药品批准文号,1995年5月,三株因虚假广告宣传而被广东省卫生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吊销三株口服液药品广告批准文大隐号的通知》。
4、忽视公众利益最终导致三株帝国瓦解
成都事件
成都市场部人员在编写宣传材料时,未经患者同意,就把其作为典型病例进行大范围宣传,结果导致纠纷,并经新闻界曝光,敏感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枝差谈节目也飞进了报道,事件由成都波及到全国,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
常德事件
在为风光无限的三株钦佩不已的同时,不少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三株的冬天何时将会到来?谁又将是三株的终结者?没有人能料到最终的答案竟是湖南常德一个叫陈伯顺的普通老汉。
1996年6月,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其家属随后向三株公司提出索赔,财大气粗的三株则拒绝给予任何赔偿,坚决声称是消费者自身问题。遭到拒绝后陈伯顺家属一张状纸将三株公司告上法院。1998年3月,法院一审宣判三株败诉后,20多家媒体炮轰三株,引发了三株口服液的*地震,4月份(即审判后的第二个月)的三株口服液*额就从上年的月*额2亿元下降至几百万元,猛仿皮15万人的营销大军,被迫削减为不足2万人,生产经营陷入空前灾难之中,总裁吴炳新也被重重击倒。据三株公司介绍,官司给三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元,国家税收损失了6亿元。
1999年3月,法院终审判决三株公司获胜,但此时三株帝国已经陷入全面瘫痪状态。三株的200多个子公司停止,绝大多数工作站和办事处全部关闭,全国*基本停止。创造中国保健品奇迹的三株公司,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却极其不成熟:就事论事,陷于局部谁是谁非,与消费者争论不休却忽视危机公关。最终三株为其忽视公众利益、不愿主动承担责任而付出巨大代价。

失败的品牌优秀营销案例


品牌失败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

成功的品牌各种各样,失败的品牌营销,原因不过那么几样。但总有备宏蠢些品牌,兜兜转转就是绕不出这个圈子....为了避开那些雷区,走上失败品牌的老路,那么接下来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吧。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一

说起七匹狼,大家对它的狼 文化 可能印象深刻。应该承认,在文化的品牌营销案例这一块,七匹狼确实做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事情。但在2003年和2005年,七匹狼对皇马中国秀的两次赞助行动,却给业内人士留下了不少茶余饭后的笑资。俗话说,吃一回亏,学一回乖,精明的狼不知被什么冲昏了头,两次踏进了同一条河里。

第一次,七匹狼耗费400万元的赞助费成为皇马中国行的唯一指定服装赞助品牌,某杂志当时是这样为七匹狼大唱赞歌的,“对于七匹狼来说,赞助皇马无疑有利于启动七匹狼更加广阔的市场,塑造七匹狼的国际形象。七匹狼不仅志在中国,也胸怀国际,既需要每个队员的精明强干,又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足球 的精神与七匹狼相信自已、相信伙伴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而名震五洲的皇家群星的强者象征,七匹狼的男性杰出的精神代言人,两者习惯相得益彰。”胸怀国际的理想值得肯定,足球精神与七匹狼的文化理念也有相通之处,但是,在七匹狼的品牌营销案例中,七匹狼在搭皇马顺风车的过程中,似乎缺乏长远系统的营销仿陪理念以及严密的环节控制,而把赞助当成了一次性商业行为,结果导致漏洞百出。

两年后,皇马开始第二次中国行,仍以服装赞助商出场的七匹狼,似乎并没能吸取上回的教训,在此次品牌营销案例,七匹狼再次充当了冤大头,甚至更冤。事后有人谈及七匹狼的此次赞助,戏谑道“300万可以赞助中超或CBA一年的时间,七匹狼一个星期就花完了,却什么也没得到”。

七匹狼出资300万与高德公司签订协议,邀请皇马全队在北京昆仑饭店出席产品新闻发布会。为此七匹狼早早租赁了酒店最大会场并作了精心准备,可结果是等待了两个小时后,皇马的人仍不见影子,组织方只好对外宣布发布会取消——七匹狼不仅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已为此次活动进行了大量宣传。据说皇马爽约,原因是它与高德公司在合同细节上出现了分歧。而就在同一天,吉列公司迎来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贝克汉姆,奥迪中国迎来了罗纳尔多与菲戈;第二天阿迪达斯的活动也成功请到了贝克汉姆和劳尔,场面可谓火爆。如此结果,无异于给七匹狼脸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而且,皇马七位巨星身着阿迪达斯绝袭运动服出场的一幕在2005年再次重演,在镜头前,他们几乎没有穿过七匹狼品牌的休闲装。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知道七匹狼高层会不会问,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就赞助错了对象?

此外与2003年相比,这次七匹狼还选择了一个很不适当的赞助时机。2003年皇马巨星顶着欧洲冠军的光环来到中国,让疯狂的中国球迷着实兴奋不已。而2004-2005赛季的皇马,因三度换帅成绩下滑,在中国人气大跌,加上前后有曼联、巴塞罗那等球队来中国串场,更稀释了大家对皇马的关注热情。如此一来,七匹狼的赞助效应也大打折扣。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二

森马作为一个专门针对青年时尚群体的品牌,却曾因在腾讯网刊登了一则“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的休闲服装 广告 语,在互联网上激起了轩然*。不 少年轻用户直接对其“我不管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的广告语进行炮轰,直接谴责森马集团缺乏基本商业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

随后,各种反讽森马的“×××,但至少我好看”体在网上流传,森马集团声誉一度降至最低点。

品牌营销人员策划营销实践不能一味挑战底线,只贪图短暂的眼球经济,只能自尝苦果。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三

在与法国汤姆逊结盟的一年后,TCL坐上了全球彩电业的第一把交椅。2005年其*的2300万台彩电中,超过一半销往海外市场。为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形象,TCL想到了世界杯营销。

因为时间问题,TCL不可能去争赞助商的席位,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顶级足球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代言产品。TCL看中的是夺标热门之一巴西队的主力前卫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凭借在欧洲顶级联赛和各种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连续当选最近两届的“世界足球先生”,可谓如日中天的世界级球星。TCL认为这样的巨星才与自己全球化的形象相匹配,并不惜付出高达1000万欧元的代价“押宝”,折合人民币1.3亿元。此举堪称中国企业世界杯营销历史上的最大手笔。

但人算不如天算。06年世界杯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巴西队早早止步于八强,而小罗表现也大失水准,成为“最差11人”之一。对小罗所代言的产品而言,无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当然,TCL在这场“豪赌”中最大的失策,并不是事先有没有考虑小罗的表现,而是对世界杯营销缺乏系统的准备:

首先,在TCL签约前,小罗已经代言了十几个产品,其中不乏耐克、百事可乐、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大牌企业,他作为球星的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TCL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凑热闹,未免有些不明智。

其次,在TCL的相关传播中,我们看不出它要表达的品牌理念到底是什么,小罗、世界杯又与之有什么关联,感觉就像一次短期的产品促销秀,而没有整体的营销战略。如果TCL借助小罗仅仅是向全球大规模推广TCLB68平板电视系列新品,这难免让巨额的明星代言费的投入显得过于奢侈了——以每*一台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提出1000元作为广告费用计,至少要*13万台以上才能与这笔巨额广告支出相抵。但TCL2005年在国内市场上所有平板电视销量不足10万台。而且彩电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一旦所代言的产品进入衰退期,那就意味着小罗相应地失去了价值。

在与法国汤姆逊结盟的一年后,TCL坐上了全球彩电业的第一把交椅。2005年其*的2300万台彩电中,超过一半销往海外市场。为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形象,TCL想到了世界杯营销。

因为时间问题,TCL不可能去争赞助商的席位,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顶级足球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代言产品。TCL看中的是夺标热门之一巴西队的主力前卫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凭借在欧洲顶级联赛和各种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连续当选最近两届的“世界足球先生”,可谓如日中天的世界级球星。TCL认为这样的巨星才与自己全球化的形象相匹配,并不惜付出高达1000万欧元的代价“押宝”,折合人民币1.3亿元。此举堪称中国企业世界杯营销历史上的最大手笔。

但人算不如天算。06年世界杯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巴西队早早止步于八强,而小罗表现也大失水准,成为“最差11人”之一。对小罗所代言的产品而言,无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当然,TCL在这场“豪赌”中最大的失策,并不是事先有没有考虑小罗的表现,而是对世界杯营销缺乏系统的准备:

首先,在TCL签约前,小罗已经代言了十几个产品,其中不乏耐克、百事可乐、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大牌企业,他作为球星的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TCL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凑热闹,未免有些不明智。

其次,在TCL的相关传播中,我们看不出它要表达的品牌理念到底是什么,小罗、世界杯又与之有什么关联,感觉就像一次短期的产品促销秀,而没有整体的营销战略。如果TCL借助小罗仅仅是向全球大规模推广TCLB68平板电视系列新品,这难免让巨额的明星代言费的投入显得过于奢侈了——以每*一台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提出1000元作为广告费用计,至少要*13万台以上才能与这笔巨额广告支出相抵。但TCL2005年在国内市场上所有平板电视销量不足10万台。而且彩电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一旦所代言的产品进入衰退期,那就意味着小罗相应地失去了价值。

有哪些品牌定位失败的产品


品牌失败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将产品转化为品牌;做品牌必须挖掘消费者感兴趣的某一点;品牌必须将自己定位于满足消费毕好者需求的立场上;根据市场细分中的特定细分市场,满足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因此得出:针对你的顾客群类别,来进行设计某一诉求点的理性或是感性的表现;当然,广告设计方面 艺术手法 的表现及相应文案都是围绕这一诉求店来进行创意,可多创作几个备选方案 品牌定位举例:例如,*市场上,摩托罗拉宣传的是“小、薄、轻”的特点,而诺基亚则声称它的“无辐射”特点;在汽车市场上,沃尔沃强调它的“安全与耐用”, 菲亚特 诉说“精力充沛”,奔驰宣称“高贵、王者、显赫、至尊”,绅宝则说“飞行科技”, 宝马 却津津乐道它的“驾驶乐趣” 可口可乐 和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无可争议的顶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许多新品牌无数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然而,七喜却以“非可乐”的定位,成为可乐饮料之外的另一种饮料手衫铅选择。塌轮 你的提问,资料不全,难于入手,:)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品牌失败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品牌失败 有哪些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倒闭或受重大损失? - ...”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怎么设置微信扫码开车位锁

怎么设置微信扫码开车位锁

时间:2025年07月09日
哪个牌子的存储卡比较好?

哪个牌子的存储卡比较好?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