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旅游 >正文

双龙洞十大景点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

更新:2023年06月12日 21:26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双龙洞十大景点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双龙洞十大景点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

门票:门市价90 网上优惠价只要75

吃喝:
浙菜是全国8大菜系之一,而金华菜(主要是以“金华火腿”为原料派生出来的系列菜品)则是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在景区望湖度假村、鹿田山庄、双龙工疗以及市区国贸宾馆、金华宾馆、国际大酒店等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宾馆饭店都能品尝到正宗的“金华菜”。但要吃得既实惠又休闲,游客不妨到一些小去处品尝一下农家土菜(景区内农家小店)以及地方特色餐饮(江南煲庄之“金华煲”)。

玩乐:
介绍一下主要的景点,当然自己亲眼见到,才会好看~
1、双龙洞
因洞口两惟妙惟肖龙头而得名,因堪称世界一绝的 “双龙卧舟”而闻名。 双龙洞由外洞和内洞两个部分组成。外洞面积达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人驻足,俗称“龙厅”,主要有 “三十六洞天” 等历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内洞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有“青蛙盗仙草”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连接内外洞的,则是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的 “双龙卧舟”。
2、 冰壶洞
冰壶洞因口小肚大形似酒壶又凉气袭人而得名,因拥有全国最大溶洞瀑布而闻名。洞体垂深70余米,洞中瀑布位于洞口向下50米处,从暗河飞泻而出,丰雨时流量达200升/秒以上,落差高近20米,其势壮观无比,其声响若惊雷。郭沫若有诗赞云“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诬……”
3、黄大仙祖宫
位于风景秀丽的鹿田湖东侧,坐北朝南,呈七进阶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照壁,石牌楼, 灵官殿,钟楼、祭坛、鼓楼,大殿,三清殿,祈仙殿等。黄大仙祖宫枕山襟湖,气势恢宏,实为“江南道宫之冠”。
4、朝真洞
相传洞内曾居石真仙人,故名朝真洞。溶洞主体长140米,洞底可见宽度7—18米,高度10米以上。洞内有石棋盘、螺丝洞等景点,其中 “涧落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一线天”景点,堪称“洞天奇绝”。
5、金华观
金华观,又称赤松下宫,民间俗称黄大仙观,供奉的是黄大仙神像,历代香火鼎盛。
6、双龙古堡
双龙古堡,又名二仙洞,位于双龙洞西侧,由三层溶洞,二层地下河及五条廊道,五座大厅等组成。洞内石花、石笋、石钟乳、石幔、瀑布、大峡谷等国内罕见。洞壁上镌刻的13幅“石刻天书”神秘图案,更是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7、仙瀑洞
位于朝真洞东侧的山谷中,洞口海拔705米。该洞“洞中有洞,洞内有瀑,瀑下有潭”,堪称奇绝。特别是洞内落差高达73米的瀑布,为世界洞瀑之最。
8、桃源洞
黄初平修炼仙术所在地之一,古称“隔世桃源”,故名桃源洞。洞内钟乳悬积,石笋林立,石柱擎天,似佛手,似石羊,似游鱼、似蛟龙,如神仙点化,呼之欲出。洞口东壁镌刻着“桃源洞”三个苍颈有力的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姜东舒先生手笔。
9、兄弟泉
相传黄初平、黄初起两兄弟得道成仙后,因积德行善,普济生灵而声名远扬,善男信女随者甚众。为广施恩泽,兄弟俩在赤松宫(金华观)附近点化两泉,弟黄初平主化灾,兄黄初起主祈福,以便奉道者将化灾祈福之水带给黎民百姓,求得国泰民安。
10、朱元樟遗迹
元至正十八(1358)年十二月,朱元樟(明太祖)在推翻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率军攻占浙中要地婺州,曾驻跸金华山(即双龙风景区)赤松宫。朱元樟成就帝业后,因感念金华北山黄大仙庇佑,以及双龙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即御赐“双龙胜景”四字,并留有《牧羊儿土鼓》诗一首(见名人足迹)。
11、双龙水电站纪念馆
1960年3月14日下午,*主席视察双龙水电站。随行的有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卫士长李银桥以及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毛主席对双龙水电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办电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后将其作为全国发展农村小水电的典型加以推广,从而使双龙水电站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现馆内陈有当年毛主席视察过的一台发电机和许多珍贵的照片、图片。
12、叶圣陶碑文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1957年4月14日叶圣陶先生慕名游历双龙风景区,后写下了一篇游记散文《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当时载入了小学课本,改名为《记金华的双龙洞》。现该文章选载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材第八册。碑文即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金华双龙洞景点介绍


双龙洞十大景点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

金华双龙洞景点介绍如下:

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6℃。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交通信息

1、省内交通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金华一个半小时车程,义乌机场距金华半小时车程。金华火车站每天途经客运列车60多趟,并有金华至沈阳、鹰潭、千岛湖、温州等多条旅游专线。杭金衢高速金华出口,左转直行2公里进入市中心,右转行驶6公里,到达双龙洞景区。

2、市内交通

金华主城区面积不大,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江南商业中心(宾虹路)、江北商业中心(人民广场)等核心城区之间公交系统发达,打车一般只需起步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要写了几个景点


双龙洞十大景点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

《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写了洞口、孔隙、内洞三个景点。

洞口: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同"物"字读音)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

孔隙: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内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扩展资料

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店,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

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记金华的双龙洞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双龙洞十大景点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双龙洞十大景点 金华双龙洞的门票是多少啊?哪几个景点最好玩? - 百...”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国庆带宝宝去哪玩好呢

国庆带宝宝去哪玩好呢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