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旅游 >正文

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

更新:2023年06月09日 19:13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

一、突尼斯

同时拥有沙漠和海滩的北非国家, 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 。主要看点有蓝白小镇、迦太基遗址、 凯鲁万老城、卡本半岛、红蜥蜴列车、沙漠之旅……

安全:旅游风险为中等(International SOS数据,下同),旅游业较发达。

签证:对中国护照免签。

机票:没有直飞航班,必须中转。国内往返3918元起/人(香港飞突尼斯迦太基)。

三、波黑


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

2018年5月29日开始,波黑对中国实行免签。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看点主要是充满战争痕迹的萨拉热窝、拥有古老石桥的莫斯塔尔古桥老城。

安全:低旅游风险。

签证:对中国护照免签。

机票:北京经迪拜中转前往萨拉热窝,往返票价5695元/人。另外,波黑跟塞尔维亚接壤,可以坐大巴在两国首都往来(单程只需7小时),乘坐航班也只需55分钟。

消费:吃一顿简餐4.17美刀;两人吃一顿中等餐厅17.88美刀;坐公交1.07刀;普通酒店房价约21.15刀。

建议:建议跟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同游。

说说非洲的风土人情


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 1.打招呼的方式
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显然,它是在表明:“没有武器”这个习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而已。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2.negro和black是禁句

美国黑人对Black一词并没有抗拒心理。可是,一听到有人呼他Negro(黑人之意,尤其指原藉非洲,被贩*到美国做奴隶的黑人及其子孙),就勃然大怒。非洲人对Negro、Black二词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认它的含意。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

称呼非洲人,最好照他们的国籍来称呼。非洲人一般说来国家意识相当强烈,直呼其国名,他们听来就很受用。

3.African的称呼有特定对象

称非洲黑人为African可犯了严重的错误。在非洲,所谓的African并非泛指所有非洲人,而是指特定的一群人,那就是:南非共和国荷裔白人。因此,那些非洲土著,碰到别人称他们为African,就露骨地表示厌恶。

4.莫拍落后镜头

任何国家都有肮脏透顶、穷人群集的地区,世界首富的美国,亦不例外。你若在那些脏乱地区兴致淋漓的拍照,跟你同行的当地人就会提出*,甚至不肯当你的向导。

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最不喜欢自尊心受损,这是身为观光客务必认清的事实。一见落后的景象就想拍照留念,这无异在找人家的渣儿,如此欠考虑的行为,还是不做为妙。

5.莫瞪眼看对方

古时候的埃塞俄比亚,侍者是背对主人(或客人)来服务的。埃塞俄比亚有个迷信,那就是:有人瞪你看时,被瞪看的人不是灾祸必至,就是死神要找上他。在这个国家,跟当地人交谈或碰面的时候,可不能目不转睛地瞪看对方,这么做,对方一定大感不悦。

6.用力握手是善意的表示

在非洲,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称为是“礼貌不周”。握手有气无力,表示虚与委蛇,毫无诚心,他们会生气的。尤其在阿尔及利亚,握手是愈用力愈受尊敬。他们认为,用力的程度跟对方好意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最好握得他们手都感到麻木叫痛。

7.女性只限于逛店购物

在阿尔及利亚,女性独行被列为禁例,唯有逛店购物的时候,才可以私自行动。他们认为,一个女人独自乱走,是一种丧失“品格”的行为,身为淑女,绝不能干这种事。当然,她们想独自进入餐厅、戏院也是免谈。

8.从事狩猎旅行时要严守规定

想要进行狩猎旅行(Safari),东非可说是最理想的地方。狩猎旅行的禁忌颇多:不能叽叽喳喳说话。因为,动物的听觉敏锐异常;不能任意走出车外。你以为安全无虑,其实,旁边就有猛兽在虎视耽耽,你却看不出来;不能任意点火,有人曾经点了烟之后,把火柴随意一丢,引起一场森林大火。

9.留下一点点

在尼日利亚的西部地方,有个特别的吃饭方式:不能吃得一物不剩,客人至少要留一片东西在碟子上。更怪的是,他们把那一片东西留到第二天,才将它丢入垃圾箱。他们相箱:圣灵会来吃那一片东西。在这个国家,旅客千万不能为了菜的美味可口,把碟子上的肉或汤,吃得一干二净。

10.斗篷、白衣可以避险

在阿尔及利亚和几内亚,常常可以看到穿古时候那种白衣和斗篷的女性。这些白衣、斗篷,是贞节、纯洁的象征。对这一身打扮的异性,无不敬重有加,就是说,视她们为值得尊敬的女性。女性观光客如果以这种打扮到处走动,保证畅行无阻,又不会遭到任何危险。

11.镜头如枪口

非洲人普遍认为相机对准某物,拍下镜头,某物的“精气”就给吸收殆尽,此事自是非同小可。人、房屋、家畜一律不准拍摄。观光客如想拍摄,之前最好向对方先打个招呼,获得同意之后再行动,以免被投石、被吊或挨一顿揍。

非洲有一个食人族,在他们部落的人死后大多都会被吃掉的,特别是那些身体强壮没有疾病的人,比如把眼睛给猎人吃,把脑子给笨孩子吃,把生殖器给性方面有病的人吃等等,他们深知吃什么被什么的道理.对于入侵的外人,他们也会把他抓住吃掉,不过有一点,他们只吃身体正常的,如果说是一个残疾人,那么他们是不会吃的,但是他们会把这个人处死

北非国家遵循*的礼仪、规则及行为准则,采用*的手势语言及礼貌习惯;中非国家沿袭黑非洲的多种文化的特点,而南非在很大程度上受荷兰及英国影响。

埃及:在埃及,每周的工作日是从星期六到星期四,星期五是*的休息日。所有的人,要进入*寺,都必须脱鞋子。如果被邀请到埃及人家吃饭,习惯上带花或巧克力作为礼品,在送礼或受礼时,一定要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能只用左手。

利比亚:在利比亚安排会晤要尽量提前,并准时到达。但利比亚人对时间的运用很灵活,他们并不很遵守时间表上的安排。邀请吃饭或参加招待会是一般的款待形式。
南非:在南非,存在严格的有关种族与肤色的习俗和社会成规,在这方面,你最好效仿你的东道主行事。在南非很难避免谈到当地政治,尤其是种族隔离政策。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 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此时,你会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沾饭,而非洲人自己抓饭、吃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撒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完后一道离开。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饭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鸡鸭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在马里,鸡大腿当年长的男人吃,鸡胸脯肉归年长妇女吃;当家的人吃鸡脖、胃和肝;鸡的头、爪和翅膀由孩子们分食。又如在博茨瓦纳,在公众大型宴会上,宾客和男人吃牛肉,已婚的妇女吃杂碎,两者分开煮,分开食,不得混淆。随乡入俗,须了解为宜。非洲的埃及:古埃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埃及人就已经把1年确定为365天,全年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之用;同时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实际上,古埃及的这种历法并不精确,因为1个天文年是365.25日,所以古埃及历每隔4年便比天文历落后1天。然而在古代世界,它却是最佳的历法。在古王国时期,埃及人观察到当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天狼星清晨正好出现在埃及的地平线上,于是古埃及人将这一天定位一年的第一天。

二、阿尔巴尼亚


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

2018年3月21日,阿尔巴尼亚*宣布,对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实行旅游旺季免签制度。在2018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可免签入境阿尔巴尼亚,停留期不超过90天。(注意,不是一直免签哦!)

阿尔巴尼亚经常被人称为“欧洲的穷乡下“,虽然经济不发达,却有着各种美丽的古堡、宁静的村庄。主要看点有千窗之城培拉特、斯库台湖、度假城市萨兰达……

安全:旅游风险为中等,旅游业不太发达。

签证:2018年4月至10月对中国护照免签。

机票:国内没有直飞航班,转机不便而且贵,但可以从塞尔维亚直飞往返,只需1239元。

消费:吃一顿简餐5.71美刀;两人吃一顿中等餐厅20.34美刀;坐公交0.38刀;普通酒店房价约24.06刀。

建议:考虑到往返交通极其不便,建议跟塞尔维亚同游。

这些都是比较适合旅行的国家。

哪些消费不高且免签的国家适合旅行?

还是有许多国家对中国免签且消费不高:

推荐如果旅游的话去那里。

下面是对于各个国家的消费标准

四、塞尔维亚

中东欧最先对中国公民免签的国家,前南斯拉夫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看点有白色之城贝尔格莱德、 木头村Drvengrad、圣萨瓦教堂、卡莱梅格丹城堡……

安全:低旅游风险。

签证:对中国护照免签。

撒拉沙漠资料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语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可以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语صحراء,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语意于 大 荒漠。撒哈拉沙漠起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南至苏丹草原带,宽1300—2200千米。西至大西洋边东达红河沿岸,长4800千米,面积达770多万平方米。

形成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历史发展
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撒哈拉已经变成和目前状态一样的大沙漠,成为当时人类无法逾越的障碍,仅仅在绿洲有一些居民,商业往来很少能穿越沙漠。只有尼罗河谷是一个例外,由于有充分的水源,这里成为植物生长繁茂的区域,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尼罗河有几个无法通航的大瀑布,也为商业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不过埃及还是能够通过这里将铁器技术,也许还有帝王的观念传播到南方的努比亚以及更靠南的地方。

到了公元前500年时,古希腊和腓尼基人开始对这一地区产生影响,希腊商人顺着沙漠东部的边缘地带开发商机,在红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业殖民地。迦太基则沿着大西洋沿岸在沙漠西部开发,但是由于大西洋风波险恶,也没有充分的市场,所以他们的探索从没有超过现在摩洛哥所在的范围。中央集权的国家只分布在沙漠的北部和东部边缘,他们的权力达不到沙漠腹地,所以这些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经常受到在沙漠中游牧的柏柏尔人的袭击。

撒哈拉沙漠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来源于入侵的*人带来的骆驼,它们使贸易往来可以穿越沙漠,北方地中海沿岸的酋长们将马匹和工艺品运到南方,南方的萨赫尔王国由于出口黄金和盐而变得富裕强大。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商业中心,逐渐被北方的酋长们控制起来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欧洲人发明了大帆船,首先是葡萄牙人绕过撒哈拉去掠取几内亚的资源,然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撒哈拉很快就失去商业价值。

虽然殖民者们忽视了撒哈拉沙漠的价值,但现代却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矿藏,包括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油气资源,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的磷矿。

从50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现在的东非,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但现在的撒哈拉自从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罗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绿洲附近,已经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植被存在了。

现在还有大约250万人生活在撒哈拉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有属于*语系的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以及一些黑人种族,如图布人,努比亚人,萨哈威人和卡努里人。在撒哈拉范围内最大的城市是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阿尔及利亚的塔曼腊塞特,马里的廷巴克图,尼日尔的阿加德兹,利比亚的加特和乍得的法雅。

地貌类型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组成部分
著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环境气候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

撒哈拉沙漠岩画
岩画的发现

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有划着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岩画的几个阶段

根据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岩画,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岩画分为几个阶段:

1.水牛时期,大约从3万5千年以前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时期的岩画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时期,是用一些目前已经在当地绝迹的动物奶汁混合颜料画在岩石上的,这些动物包括有水牛、象、河马和犀牛,画中的人物使用棍棒、斧头、弓箭和用棍棒甩出去击打猎物,但没有见到标枪,他们经常戴有圆型的盔帽。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以及乍得和利比亚境内。

2.黄牛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当地居民开始从事游牧生活,放牧牛羊,曾经发现有陶器和新石器时代经过打磨加工的石斧、石磨和箭头,也有一些打猎用的弓箭。放牧的动物是从亚洲引进的。后期也发现一些可以聚集较多的人和牲畜的村落遗迹。

3.马时期,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7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有迹象表明当地引进了马、骆驼和奶牛,并从事大规模的农业。可能在公元前1220年前后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使用和锻造铁器。当地建立了横跨整个撒哈拉直到埃及的大帝国联盟。

穿越撒哈拉沙漠
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世界10大奇异之旅之一。

起点始于突尼斯或摩洛哥。在深入大漠之前,可先游览古老的城市,随后乘坐专门的车辆,融入旅行队,浩浩荡荡地启程。穿越起伏的沙丘,走访原始的非洲部落,在绿洲集市上寻宝。行程日期可作调整,但基本在三周以上,有的可延续两个月。花费:2500至4000美元。

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于2001年10月14日从中国新疆自治区*市出发,考察队中有一名中方成员,这是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

这次探险性的科学考察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英国探险家汉斯·威斯切穿越该沙漠一百年,同时要唤起全球对世界珍稀动物野双峰驼的关注。

考察队由中方一人、英方两人及美国地理杂志社五人组成。成员包括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简·海尔博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映代表中方参加这次考察。

考察队于十月下旬从中非尼日利亚大西洋海滨向北穿越二千四百公里的撒哈拉沙漠,沿古驼道到北非利比亚的黎波里地中海边,全程三千公里,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考察队还将把撒哈拉沙漠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对比,研究两者的沙漠类型、特点、动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别等。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北非阿尔及利亚十大景点 撒拉沙漠资料”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国庆节到新化自驾堵车吗

国庆节到新化自驾堵车吗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