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旅游 >正文

南通十大牡丹景点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

更新:2023年06月07日 12:08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南通十大牡丹景点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南通十大牡丹景点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

洛阳名胜古迹有哪些

洛阳八大景
一,龙门山色:龙门又叫伊阙,位于洛阳市南。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洛阳四野山水之
胜,龙门首焉”的赞叹,并于晚年居此号香山居士。今天这里除了有名闻遐迩的世界文
化遗产龙门石窟外,还有白园、香山寺等景点。龙门,香山两山对峙,伊河中流,形势
雄浑而山水秀丽,仍为洛阳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

二,马寺钟声:位于洛阳市东13公里的白马寺始创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
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历史,号称“释源祖庭”。昔日寺内钟声悠扬,
远闻数十里,并于洛阳城内钟楼之钟共鸣,堪称一奇。近年白马寺钟声再起,已是辞旧
迎新为人民祈福禳灾的极乐之音了。
三,金谷春晴:西晋权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阳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
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异石于园中,
名“金谷园”,为洛阳名园。今日名园早已无迹可寻,位置考证在洛阳市东北(魏晋洛
阳城西)。洛阳火车站之金谷园只是托名,而非故址。
四,洛浦秋风:洛河之畔,自隋唐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
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
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
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近年市*在此修建的洛浦公园成为
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五,天津晓月:今天的洛阳桥东有一孔旧桥,桥上有一座四角亭,亭中石碑有民国主席
杨森题字。此桥既是隋唐之时天津桥之旧址,隋唐时期,洛河穿城而过,河上天津桥横
卧,有天汉之象,北对皇城端门,南通龙门,未东都南北往来通衢。唐诗人刘希夷有诗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花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中。”现在新旧
洛阳二桥横跨洛水之上,夜晚华灯灿烂,月光如波,成为今日洛阳的又一新景。
六,铜驼暮雨:洛阳老城东关大通巷,唐宋之时叫铜驼陌,明清时称铜驼街,民国初改
称铜驼巷。唐宋之时这里桃李夹瀍河两岸,人烟稠密,繁华无比。傍晚时分,暮色苍茫
,炊烟袅袅,犹如迷蒙烟雨,故时人美其名曰:“铜驼暮雨”。
七,平泉朝游:故址在洛阳市南25公里的梁家屯村,为唐代宰相李德裕所建的园林别墅
,其间多藏海内珍奇,为唐代园林名胜,与石崇之金谷园并称豪华。如今,平泉别墅早
已荒弃无存,只有平泉寺遗址供人凭吊。
八,邙山晚眺:邙山位于洛阳市北,又称北山或北邙。唐时,邙山翠云峰上建有避暑宫
,登临南眺,洛阳全城、伊洛山川尽收眼底。现在翠云峰上尚存上清宫为道教宫观,亦
为洛阳游览景点,上清宫森林公园的建立更将增添洛阳的美丽。

洛阳八小景

一、东城桃李

唐宋时代,洛阳被誉为“花城”,这不仅因为“洛阳牡丹甲天下”,也因为东城街市罗植桃李,别富韵致,为许多诗人文士所歌咏而久负盛名。

东城是隋唐宫城,皇城以东的所谓“夹城”,位于太子居住的东宫以东和含嘉仓以南。按《元河南志》记载:此城南北场里197步,东西宽离30步,城南有承福门,东有宣仁门,北有府监,军器监等官府衙署,北为黎民聚居之地。金代的中京金昌府也在这里。这座城“东接缠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仅一里”。故而可知今洛阳老城既是金中京城,其西半部当为隋唐东城的旧址,经勘测证明,今老城西墙和北墙西段90米,就是利用隋唐东城西北两墙旧基修筑起来的。东城东墙全部压在现代建筑之下,实测长1270米,横穿老城中的高明街,同化街,吴家街,亨通街,向南一直与老城南墙相接。但是东城桃李的美景却不在这座森严壁垒的东城之内,而是在它以东的井然街市中,约略在今老城南,北大街以东和唐寺门,塔湾以西。这一带是隋唐时东都的东北隅,原有承福,玉鸡,北市,铜驼,丰财,殖业,上林,通远,温钫等29个规划的齐整有序的里坊,中有航运干道槽渠和缠河交叉贯流,为繁华的闹市中心和水陆交通的要冲。由于河渠两岸榆柳成荫,大街小巷桃李列行,所以每至孟春之月,人们往往结伴畅游,无不醉心忘返。“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更有意境的是唐代刘希夷的《白头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谢白头翁。“据说《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就是这首诗的摹拟。这首诗尚有一桩疑案,据《唐语林》载:诗原作为刘希夷,而其舅宋之问为得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竟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所以《唐诗季事》说:刘希夷"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

二、西苑池塘

在洛阳涧西的交通干道中,有一条名叫西苑路,还有一座公园称为西苑公园 ,这些都是因地处原隋唐东都西苑的旧址而得名。西苑池塘盖是由于西苑废弃以后,还遗留一个人工海,因景色佳丽,而在宋元被人们列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在我国园林史上,西苑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始建于公元605年,位于都城以西,“谷,洛二水会于禁苑之间”,周围二百里。其内建有延光,明彩,含香,承华,凝辉,丽景,飞英,流芳,耀仪,结绮,永乐,清暑,明德等十六院,每院有一名四品夫人主持。庭院之间有“屈曲周绕龙鳞渠”,渠面宽20步,上跨飞桥,两岸种植茂林修竹,“名花美草,隐映轩陛”。如“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池沼之内也剪彩为荷花,菱草,如皇帝“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龙鳞渠注入方圆十里的人工海里,海内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300步,高出水面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这里是西苑景致最美的地方,可能就是西苑池塘的所在。隋炀帝常在月夜中带领宫女数十人,骑马奏着《隋夜游曲》,到这里取乐,并常同嫔妃,宠臣以及僧,尼,道士,女官在“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馔”。贡院606年,突厥酋长染干来东都朝贺,隋炀帝总集四方散乐百戏在苑内池侧隆重表演,节目奇妙精彩,染干看了惊奇不已。 到唐代,西苑曾改名会通苑,芳华苑,神都苑,其中的人工海也改称为积翠池,凝碧池,但到“安时之乱”时,这里遭到了严重破坏。西苑的胜景已无迹可寻,而只剩下一个人工海。

三、石林雪霁

石林雪霁,顾名思义是一个嶙峋耸立,冰雪覆盖,风霜酷寒,别有天地的景致。其位于洛阳东南约30公里偃师水泉石窟以西的万安山上。这里海拔937.3米,是洛阳附近较高的山峰,为古都之南的天然屏障。这座山巍峨入云,林木葱茏,所谓“皇宫对嵩顶”,“云收中岳近”的诗句,便是指洛阳皇宫遥遥与万安山相对的形势。万安山又称“玉泉山”,《名胜志》说:“玉泉山在洛阳东南三十里,上有泉,水如碧玉色。泉上有白龙祠,祈祷甚应。”今山腰间不仅白龙祠依旧存在,祠侧还有一座玉泉寺,宋代欧阳修就曾游于此寺,并特撰文以记。祠,寺之前有一潭池,水清见底。山顶建有全石结构的祖师庙,其势雄奇难至。

不过万安山上最令人惊叹的还是那峻极连天的峰峦,有的挺拔林立,犹如刀削斧劈一般,有的则象斜生的笋尖,可攀缘而上。每至冬季山巅积雪颇厚,犹如批上了一层银白的素装,而当雪住天晴,暖阳的光辉洒遍满山的时候,石林就会反射出绚烂的光彩,与壮丽的古都互相辉映。如果三伏炎夏季节,等上峰顶会使人立刻有“清凉到此顿疑仙”的感觉。

四、龙池金鱼

“郭外探芳径,悬挂万树清。台高风气肃,龙卧水华磬。翠阁凌霄汉,雪山列障屏。倚栏频送月,瑶草媚沙汀。”这是明代张美写的《九龙含翠》诗。诗中描写了洛阳龙潭寺和龙池沟高台翠阁,池清花磬,葱树高悬,雪山列屏,且有幽曲芳径相通的宜人佳景。此间便是龙池金鱼一景的所在,具*置在今洛阳西郊30里的辛店乡龙池沟村。这里南临延秋,北接龙潭寺遗址。据传唐武则天曾在此修筑避暑宫,因这里气候凉爽,武则天缱卷迟迟不愿离去,希望延长秋天季节,于是便取宫名延秋,延秋村也由此而来。这一传说古籍中未见记载,而有记载的是此间属隋唐西苑西墙最南一门名叫“迎秋门”。大概后来因“迎”,“延”二字形体相近,误将“迎”写作“延”,遂得名“延秋”而已。那么龙潭寺和“龙池金鱼”则是后世所建,与延秋宫并不相干。

龙池金鱼的胜景,在龙池沟村以北的山坡上,村边有一股潺潺泉水,顺泉水上溯即可发现一池清幽的源泉,池周生长着油嫩的水草,或象水浮莲,或象水仙花。询问乡民,谓此为“九龙圣母庙”,庙内原有三层大殿,殿内木柱上雕饰着滚龙,主神为“九龙圣母”,其实是南海观音只类的佛像。殿前阶下有龙潭,围砌青石,树以雕花石栏。潭中游戏着五色金鱼,为天然所生,无需人工饲养。但是,龙潭寺至明代遭到了破坏,大书法家王铎的《龙潭寺》诗写道:“南别关河野寺行,澄潭犹在半崖倾。残花不画英雄泪,旧磬如闻铁马声。龙去山空圆月古,狸穿冢断浅云横。禅房灰劫须臾事,不独元戎感慨生。”由此可见清初的龙潭寺已是残垣断壁,野兽出没,荒废不堪,一片凄凉的景象。所以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了日寇监禁民夫的集中营。现唯存一龙潭池,60年代池中又惊奇的生出妩媚多姿的五色金鱼,不幸有人竟用*捕鱼,致使金鱼绝种。 龙池泉水终年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的恒温,又加之池中生长着特殊水草,很适宜金鱼的生活。倘若如今加以利用,放入鱼苗,岂不美哉!

五、伊沼荷香

伊河,是洛阳境内的第三条大河,它从龙门入口,向东北蜿蜒曲回,经偃师县境内汇入洛水。其沿岸沟渠纵横,土地肥美,唐宋名人如李德裕,裴度,白居易,富弼,司马光等的别墅都建在这一带,其池沼花木之盛,屡见于诗人的歌咏,尤以荷花遐迩闻名。由于灌溉便利,至今伊河两岸的村庄还是产藕的地方。每至夏季,村边护寨河里荷花盛开,微风吹来,清香四溢,沁人肺腑,使人会感到暑意顿消。

六、缠壑朱樱

缠河是一条由北向南流的季节河,它从孟津入洛阳城,至老城东汇入洛河。当它穿过邙山时,两岸峭壁耸立,沟壑深邃,民间便在沟底沟坡密植樱桃,每至春天樱桃熟时,满沟满壑,一望数里,千红万绿,煞是喜人。然而如今却不见此景,到是在洛阳西北十余里的王村沟,樱桃沟繁衍发展起来。

七、午桥碧草

在今洛阳南郊的潘村,豆腐店一带,相传是唐代宰相裴度的别墅,当时称为午桥庄。据《旧唐书。裴度传》记载:太和九年(835年),宦官专权,他因受排挤,“治第东都集贤里”隐退。宅内筑山穿池,竹木丛翠,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称为绿野堂。引甘水贯注其中,与亭台建筑左右映带,景色宜人。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及许多名士常在此酣宴从游,高歌放言。园内随地势高下长满了如茵的青草,名谓“小儿坡”,他常使群羊散于坡上,白羊青草,相映成趣,于是他津津乐道:“芳草多情,赖此装点耳!”此后午桥碧草便成了一景。

八、关林翠柏

洛阳城南15里的关林镇,有一座红墙碧瓦,规模宏伟的庙宇,据传是埋葬三国时蜀将关云长的首级的地方。从宋代以后关羽屡次被加封为帝君,所以叫“关帝冢”。据庙里碑记载,这座庙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现在有戏楼,大门,仪门,巍峨壮观的大殿,二殿,三殿,钟鼓楼多为明代建筑,庙院内种植许多可合抱的古柏树,苍翠蓊郁,远远望去,碧波重叠,好似一片绿海,因此,多少年来就成为人们传颂的美景。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


南通十大牡丹景点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 中国十大园林

1、园明园

在我国灿烂的园林文化之中,有一处遗迹被保护起来,供人们参
观凭吊,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最美丽,最辉煌的皇家苑囿---圆
明园。1860 年,在英法侵略军的掠夺抢劫和焚烧之下,圆明园遭
到毁灭性的破坏。至今,历史已经逝去了一百多年,然而,在它的
遗址上,仍保留了一些山形和湖河的地形地貌,有些地段尚存有丘
壑婉转,水木凄凉的荒凉景色。特别是长春园北部原西洋楼一区,
还有不少大理石雕成的西式建筑部件,如拱圈,柱式,台基等耸立
着。它们虽然残破,但正如拜伦所说的“倾PP了,然而伟大”,这
是最早在我国建造的西洋建筑中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义府庭萝壁,恩波水泻银。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这
是乾隆皇帝写正大光明殿诗中的几句。正大光明是园明园四十景中
的第一景,也是宫区的正殿。殿后有一遮挡景色的假山叫寿山,峭
石壁立,玉笋嶙峋,山体大致地貌至今保留着。绕过假山,便是入
园后第一个大水面--前湖。虽然园内有不少楼台造得金碧辉煌,
但这正殿却比较朴素,以示节俭。

正大光明东是勤政殿,循殿后寿山的山口西行,不几步就来到
长春仙馆。 这里碧水周绕,岛上有梧有石,景色明丽,屋宇深邃,
重檐曲槛,逶迤相接, 岸边有曲桥相通。
与正大光明殿隔前湖相望的是一组以园明园殿,奉三无私殿,
九州清晏殿为主体的园中最庞大的建筑群。它在轴线上的第一进
“圆明园殿”原是苑囿中的正殿,是园内最早的建筑之一。这一组
建筑也座落在一个大岛上,南为前湖,北临后湖,东西为河渠港汊。
实际上,它是后湖四周九座岛屿中正中心,面积最大的主岛。九个
大岛隐喻着中华的九洲;它们拱卫着一个大的中心水面又象征着团
结和统一,所以取名为九洲清宴。
从九洲清宴开始,以后湖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排列了八个岛屿
风景区,依次为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
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它们都是四十景中的名景,
各有独特的景色特点。镂月开云又称牡丹台,当年康熙,雍正,乾
隆三代皇帝曾在此一起赏花。碧桐书院绿荫张盖,如清凉国土,更
可赏雨打桐叶的声音美。上下天光以开阔的水景取胜,乾隆曾将它
比作岳阳楼之大观,有“上下水天一色”之句来称赞。杏花春馆富
有田园村落风景之美,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一派田园
风光。坦坦荡荡是观鱼的佳处,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回环泳游,
悠然自得。
后湖东部的福海是园中最大的水面,面积将近似450亩,相当于
北海的大小,加上周围各景点,这一区域共有50多公顷,占园明园
总面积的十分之三,因湖处于园子最东边,与东边长春园邻接,故
又叫东湖。湖面近似方形,长宽各有500多米。平阔的水面,可任长
达数丈的龙舟纵横舟渡;冬天在平滑的冰面上,又可进行冰嬉,滑
冰船;逢喜庆节日,园中释放焰火,在湖面上交相辉映,分外有趣;
到了水暖风和的时候,帝后们坐在楼船里取乐游赏,尽情享乐。就在
花园被焚毁的前一年(1859〕,咸丰皇帝还命艺人到福海游艇上说相
声。因此,这一个大水面是水上玩乐的中心,湖中央置三岛,中间是
主岛,两边各有一座小岛相辅。池中造三山,是我国古代苑囿的造园
传统,它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三岛取名为蓬
岛瑶台亦是四十景之一。

在湖的四周,布置了十多个风景点。其中南岸的南屏晚钟,东岸
的雷峰夕照,北岸的双峰插云和平湖秋月,以及北岸内湖水域的三潭
印月直接借用了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五景,可知当时塑造福海景区时效
法西湖风景的立意。

为了突出水面的宽广,福海四周景点很少设高楼大观,而是以疏
疏落落的建筑及花木,水矶等组成主景。四边还有许多小的河湖与之
沟通,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辉成趣,又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归
顺。

方壶胜境原是海神的祭祀,这也是我国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它南
临福海东北的一个内湖,大小水面之间有一座可开启的吊桥作示意性
的分隔,当桥开启,大的龙舟可由福海进入内湖,直达突出湖中的迎
熏亭。主体建筑是对称布置,前后三组的殿堂,上覆黄色琉璃瓦,倒
影于水面上,犹如仙山的琼楼玉宇很是壮观。特别当人们又可透过桥
洞,远望着福海中心的三座仙山之时,更会产生漫游在仙境的观感。

“平冈回合,山禽渚鸟,远近相呼,后凿曲曲池,有蒲菡121。长
夏高启北窗,水香拂拂,真足开豁襟颜。”这是乾隆皇帝对廓然大公
一景的评价。因为在主题建筑南有鹤棚,附近有柳林和松林供鹤栖玩,
所以此处又叫双鹤斋。它在福海西北角,但并不临湖,而是被人造的
高山所包围,形成一处独立的园林,北向另造一小湖,成为景区的中
心,周有游廊相绕。正因为这里比较幽闭,英法侵略军烧毁圆明园时
竟幸免于难,光绪年间,慈禧还到此休息过。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京,
花园第二次遭劫时才被烧毁。
“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是圆明园景色的主要特点。而集锦式是
圆明三园的又一特点。圆明三园共有景160多处,可以说,圆明园就是
由这些各具特色的小景所组成的。另外,圆明园还是一座文物博物馆。
三园的殿宇内,建筑装修精美,室内陈设考究,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古
玩骨董,名家字画,善本古籍,珍奇异宝,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
宝库,展示了我国封建文化的精萃,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
造的结晶。
2、寄畅园

"双河舟溯慧溪湾,雅爱秦园林壑间.月镜光含窗潋潋,云伸声落涧
潺潺."这首诗是乾隆皇帝游寄畅园之后留下的,因为此园原为秦姓官僚
文人的游寓之地,所以又称"秦园".座落在无锡城外慧山脚下山水林壑
间的寄畅园,有着良好的环境条件,这的确是它最大的特色.

寄畅园位于无锡西郊,离城只数里,来去很方便.慧山以泉水著名,
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数十处泉眼.慧山高三百余米,在周围一片平畴
中,又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锡山是慧山的一点余脉,相传周,秦时盛产
锡矿,到汉初矿竭,所以称县为无锡.寄畅园就在两山环抱的山脚下,西
面依着慧山,东南借锡山,东北方有新开河,与运河及无锡城联通二泉之
水又顺着山势流入园中,基地内慧山东麓上古木成林,一棵千年老樟更
是引人注目.借山,引水,又有古木作景,寄畅园真可谓"自成天然之趣."

寄畅园的特点是以山为重点,以水池为中心,以山引水,以水衬山,
山水交融而成为一体.寄畅园的山景中,有真山,有假山,它们互相呼应,
相应交辉.寄畅园西部大假山中最迷人的一景要数东北角的"八音涧".八
音涧是黄石堆叠的涧峡,西高东低,曲折穿行于大假山中,涧底是黄石铺
砌的自然式地面,其宽度时大时小,变化曲折.慧山泉水,从园外经过暗渠,
伏流入园,在涧溪西端汇集于一小池之中,这便是奏响"八音"的动水源头.
然后水由涧底道路一侧的石槽中流下,随着涧谷的转折从上游婉曲而下,
因落差而造成的滴水之声,混合着汩汩流水声,在空谷中徊响,犹如八音
齐奏,所以被名为"八音涧".要是在涧谷中行走,浓密的山林遮住了顶部,
黄石涧壁上部的岩缝中不时露出粗壮古树的盘根错节的老根;脚下的流水
既有形又有声,游赏者如同是来到了深山涧谷之中,景色是那样的幽奇奥
曲,变幻莫测,回味无穷.

在苍古自然的大山之东,便是中心水池锦汇漪.锦是多姿多彩的意思;
漪就是涟漪,是水面上清晰的波纹.题名本身就说明了水池在园景中的重
要位置:那山林泉石建筑楼台全部汇集映写在一泓清池的涟漪之中.锦汇
漪是结合山水造景而设立的慧山泉水的汇集点,水面只二亩半,以聚为主,
聚中有分.池面南北狭长,时宽时窄,呈自然水体的不规则形状,池西岸中
部有石矶鹤步滩,突出于水上,与东岸的朴水亭榭知鱼槛相对成夹峙之势,
形成水峡,使水面分成南北连通的两块,一株高大的枫杨树由石矶斜探
水面,老根盘驳,古枝苍劲,其疏朗的枝叶好似在水面上罩上了一道绿
色的纱幕,更衬出了水意的连绵和深远。在水池东北角,造园家别具匠
地建了一座廊桥,将水尾隔断,使水的来源藏而不露似断似续,使游
赏者感到水无尽头。廊桥南边,一曲折小桥斜跨水上,沟通了北岸嘉树
堂到东岸的游览路径。小桥由七块花岗岩石板组成,故名“七星桥”。
桥身空透而低平,贴水而过,增加了水景的层次。池岸有的为自然土岸,
有的用石砌,水面也不时深入驳岸,石洞和亭廊之下,看上去显得曲折
绵延无边。

3、绮园

绮园在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占地约15亩,是浙江现存文
人私家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绮园虽地偏浙江一
隅,是一座城镇小园,但在造园设计上却吸取了苏州园林的雅致,
扬州园林的豪放等特点,使之与浙江古园的风格融合起来,雅健
而不纤巧,豪放而不生硬,成为浙中很有代表性的古园。从现存
极少量的浙江园林来说,绮园可说惟我独尊,“浙中第一”。
绮园建于清晚期,经过五易其主,最后传到了冯缵斋,他们
在原来的基础上,在自己住宅“冯三乐堂”后辟地修建园林,建
成了现在的绮园。成为浙江园林中的一颗名珠。

著名景点简介:
潭影轩九曲桥
罨画桥三跨平桥
大假山滴翠亭

绮园虽处城中,然而却以山水景色为主,极富有自然山林的野趣,真是
一座名不虚传的城市山林。
绮园除了南部入口处的花厅--潭影轩较大之外,仅有山顶一小亭,水边
一小榭,以及大池北边扑出水面的水阁小筑三处,其余全是山水.水池曲溪之外,
便是连绵奔走的大山,山间小径忽而盘旋山下,穿曲洞,渡小桥,忽而达于山颠,沿
山脊飞梁过去,又到了另一处山中,山上山下满是樟,朴,枫,杨等古树,峭壁间又
有古藤攀援,一派自然山野风光.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潭影轩是绮园的主厅,从西侧门入园不几
步,就到潭影轩.由于此厅体量较大,为了避免让它直接显露在主要的山水风景面
上,当初构园时,艺术家匠心独运,用假山在南,东,北三面包绕,仅西边较为开敞,
好象是安置在山谷中的一所别墅.就是在西边,造园家也种植了几株古树,放置二
座石峰,将轩厅遮掩起来.游人进园,往往要走到跟前,才会从浓树枝叶的缝隙处,
看到这一山间小筑的一角翘檐,很有点"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厅轩南向紧靠深池.池水清澈,对面是湖石叠成的峭壁,山石翠树,静涵水中,开
阔处映出白云在蓝色天幕上缓缓移动,这一动一静的水中影景,绕有风趣,所以取名
潭影.池上,一座不规则的九曲小桥跨水而去,桥身朱栏低护,曲势随意而多致.一般
园林中的九曲桥往往是对称而曲,较有规律,显得有点造作,而这座桥,从北岸开始,
随意而曲,达于南岸,正好九曲,既延长了游览时间,又给平静的池水增添了变幻的一
景,实在是造园的大手笔.

罨画桥
绮园的北部是一处开阔畅达的大山大水景区,它以潭影轩北假山为南部的
景区边界,其余东,北,西都直接界墙,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一区域东
边北边为联成一气的大假山,东南部是面积很大的中心水池.池中筑有两堤,架有
三桥,将水面分划成三块,西北最大,东和南两块较小.湖中造了三桥二堤,并没使
水面显得狭小,反倒是增加了池水的层次,使之更变幻多姿,富有韵味.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绮园罨画桥上的一幅对联.罨画桥是园中唯一的
一座拱桥,位于东堤的南端,桥拱甚高,蹬九级蹋步方到桥顶,底下桥洞宽大,非常象江
南河网地区便于行船的高拱桥.由于桥身较长,东堤就显得较短,从池西的平沙岸边看
来,这一水面的分割就呈半虚半实的状态,再加上作为屏障的大假山,使这以桥为主题
的景色充满着浓郁的画意.

东堤和南堤呈直角相连,在转折点上,又
置立了一座姿态秀丽的三跨平桥.此桥正好架于堤南水面折向东去的转弯处,跨度
较大,所以在水中立了两个桥墩.为了不遮挡观赏者的视线,设计者就化大为小,化整
为零,用两片削得极扁的菱形石柱插入河底,代替桥墩,石柱也用青石制成,远远望去,
整个桥身好象是架在四把青石磨制的剑刃上,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四剑桥",秀巧别致,
是国内园林桥景中的孤例.

南堤的最西端,与北山西北凸入水中的石矶相望,这里水窄流急形成一个水口,
在上面架了第三座桥,此桥是从南区游览湖景的要道.桥造得小而简朴,仅一石板横跨
水上,是绮园堤桥风景很随和素净的开端.这三座桥,大小,高矮,跨度和形姿各不相同,
然而却和周围景色结合得很协调,增添了绮园水景的变幻和趣味.
大水池三面环山,唯有西部较为平坦,这边的池岸也比较平直,与另外三边由假山
石矶组成的曲岸正好是一个对比,在平直砂岸的尽北头,有几间小阁横卧波上,这是
大周围唯有的一座突入水中的建筑,题名为“卧虹水阁”。水阁南边隔着池面正对
着潭影轩景区北假山的石矶及平板小桥,透过桥洞,堤东水面及东部大假山麓的滴
翠亭也历历在目,但见池水荡漾,古树垂荫,虹桥卧波,真是一幅恬静秀丽的江南
古园风情画。

滴翠亭

景区的东北及北部,是一座脉理连贯,气势磅礴的大假山,山中奇峰叠嶂,
岩壑幽深,曲径弯环,泉流涓涓,满山均是青葱的林木,浓绿欲滴,一派山野景
色。大山的主峰在罨画桥北,峰颠立一六角小亭,题名“依云”,这里是全园的
最高点,似乎伸手可揽天上闲云,故名。
滴翠亭位于大假山东南伸出的余脉之下,面湖背山,小亭为一四坡顶
的敞轩,北,东,南三面被山峦石壁回环,形成一处半开敞的谷地,谷中莳花种
竹,并有小路沿山岭而上,直去北边主峰。亭东边较开阔,隔水面与东堤及虹桥
相对,是赏绿水堤桥景的依山观景点。它有很好的环境条件和观赏条件,是我国
古典园林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清幽而不闭塞,依山而傍水,野趣而富田园味的一处
胜景。
4、清晖园

弹指经过廿五年 人来重到凤凰园
蔷薇郁郁红逾火 芒果森森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 万家桑土万家弦
缘何篁竹犹垂泪 为喜乾坤已转旋
这是郭沫若1962年3月8日视察广东顺德,重游清晖园留下的诗篇.
清晖园坐落在广东顺德县.大良镇华盖里内,是国内现存的一所著名的岭
南园林,清晖园与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一起,被人称为岭
南四大名园,它们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一支。
清晖园的建园年代,史料尚未找到确实记载,现在一般认为是建于晚
明,我国私家文人园林的繁荣时期.此园占地有五亩余,在景点安排上可分
为三个部分.南部为方池,是园中主要水景区,以亭榭.取胜,开敞而明朗;
中部则是船厅,惜阴书屋,花纳厅等,这里南临水池,又有假山,是全园精华;
北部由竹苑,归寄庐等建筑小院组成,是较为幽闭的园中园景区.

清晖前部精华

从清晖园的老大门进入绿潮红雾门,顿觉豁然开朗,清晖前部精华之
景,一一展现在面前.近处是一鉴方塘,满目清凉.方池边六角亭,澄漪亭
依卧水边.对岸假山洞门耸立,透过竹廊漏花窗,花纳亭翼然而立.园中四
望绿荫连绵,亭台高低错落,却是一派绿潮红雾的园林美景,正如园中一联
所说的那样,"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乎水月乎."水塘北侧有六角亭,两
旁水中种植两棵苍劲挺拔的水松,近水三面设有"美人靠",可以凭栏而坐,
观赏亭外风光.亭入口两柱挂有即景木刻对联,上书"跨水架楹黄篱院落,
拾香开镜燕子池塘."

碧溪草堂
出六角亭,经滨水游廊,便可到方池西南角的碧溪草堂,此堂为现在
园内最古老的建筑,,建清道光丙午年(1846).草堂正面是一幅精美的木雕,
镂空作一丛绿竹,中间空出一个园洞门,这一雕刻,工艺精美,形态逼真.园
门两侧为玻璃屏门,门下池板上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隶书,篆书和不同
花鸟虫鱼化成的象形文字,两侧总计九十六个"寿"字,形象各异,称为"百
寿图",可谓别具匠心.房外腰墙是一幅百年阴纹大砖雕,刻有几竿竹树,画
题为"轻烟挹露",题词是:"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草堂与半边
水榭之间的夹缝中,长着一棵苍翠的.百龄龙眼树,把房舍遮蔽起来,加上池
塘四周种上各种花木,显出岭南水乡村野一派清凉,雅静的风景.

清晖园船厅

清晖园的船厅坐落在水池之北,按紫洞艇建成一船楼形式,再根据园林
艺术之需加工而成.这座船厅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装修上,都有着浓郁的
粤中特色.这里是园林的中部景区,周围厅敞栏疏,径畅台净,浓阴匝地,是
园内景色最集中的游览区.船厅二楼门两旁挂上现代广东书法家关晓峰所
书对联,"楼台浸明月;灯火耀清晖".前舱和内舱之间,以镂空成芭蕉双面图
案的木刻落地挂落作间隔.两边芭蕉树下的石头上各刻有两只蜗牛,定睛细
看片刻,好象蜗牛在缓缓蠕动,栩栩如生.厅内窗户的格子以竹树图案的木
雕装饰问.人在厅内,仿佛在蕉林浓密,竹荫蔽天的珠江三角洲水乡之中,意
趣盎然.即使是在盛暑炎夏,也自觉荫翳生凉,盛暑顿消.

"花纳"四角亭

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是一组相连的园林小筑,从书屋,真砚的题名,可以
看出这里原是园主人的读书作学问之处.在惜荫书屋左面地势高处,建有
"花纳"四角亭.这座小亭在结构上颇有特点,它不用一般的梁柱结构体系,
而是采用木制空间结构,又不用天花板,把结构和装饰溶成一体.使人仰望
有简洁明快之感.亭顶以瓦筒和石灰塑造而成,轻巧古雅.亭内梁柱相接处
是精致木刻通花"撑角",十分美观.据广东省古建专家评价,是岭南古建亭
台的代表作.

船亭至花纳周围遍植各种岭南奇花异木,形成了绿海.在船厅游廊下的
小亭中,悬挂着一块"绿云深处"的牌匾,笔力雄劲,神韵独到,是乾隆帝之子
成亲王的手书拓本.

斗洞

"风过有声皆竹韵;明月无处无花香".这是清晖园北部景区竹苑正门上
的一幅对联,正点出了这一景区的雅静风貌.竹苑的景色,呈现出楼屋鳞毗,
假山阻隔,巷院兼通的情境.从形似圆月的正门走进,眼前是一条修篁夹道,
左边建有"梦笔生花馆",这是一间砖木结构平房.右边筑有狭长的大型壁山,
山势起伏,玲珑浮突,通透美观.石山刻有"斗洞"二字,在字下面,有一条小
道可通往另一院落,可以看见另一番清静世界.这一石景,设置得非常巧妙,
它既分隔了空间,又能遮阳避光,实为这一景区必不可少的景致.穿过斗洞,
便可见到"归寄庐"一景,可谓园中有园,别有洞天.它包括两个厅堂,中间以
连廊相接.前厅为两层砖木楼房,正面装配一幅大型木浮雕,上刻一棵枝繁
叶茂结着一百多果实的仙桃树,树下刻有石山,长着鲜花浪漫的山兰.此木
雕名为"百寿桃",雅致不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古清晖园的园地,虽然只有五亩多,但由于园林立意和规划的得当,建
筑立基的合宜,花树水石疏密的配合,使其在小范围内蕴含有无限的景色,
丰富的空间,较为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以小胜大,小中见大的艺术特征,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5、网师园

远渡重洋的名园
坐落在美国最大城市纽约第五大街上的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
上屈指可数的大型艺术博物馆,它所收藏的东方艺术品更是名扬天下。
1981年,博物馆的二楼展厅内,又增加了一件永久性的展品--由阿斯
托夫人捐资修建,并以其姓氏命名的中国古典园林阿斯托庭院。它是
国内现在保留着的古典名园部分景致的艺术复制品。其蓝本便是坐落
在江南园林之城苏州城南阔街头巷网师园的殿春YI小园。

殿春YI是网师园中一所独立的小园。从中部山池朗朗的园中,步
过西墙上一个刻有“潭西鱼隐”的小小洞门,便仿佛来到了又一洞天:
一片素色鹅卵石铺就的地坪连接着北边三间小小的斋屋,旁带几楹曲廊,
素静之极。它的题名亦十分富有诗意。按字面解释。“YI”是指在楼阁
边上用竹子搭成的小屋;而“殿春”则指芍药花,芍药的开花期在春末,
所以谓之“殿春”。芍药花比牡丹淡雅秀丽,它更受文人士大夫的宠爱,
所以历来作为主要观赏花卉栽植于园中。以殿春YI作为园中之小园题名,
既点出了主题,又显得谦虚朴素。
这里原为园林主人的书斋,院内坐北朝南是小轩三间,西壁又附带
着一间复室,轩北数步,便是界墙。在建筑与高墙之间狭长的院落中,
疏松地种了竹子,芭蕉,腊梅和天竹,还点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
和石峰姿态既好,又不占地,非常耐看,要是坐在斋中透过窗子北望,
是十分精巧的对景,正是“微阳淡抹,浅画成图”.
斋屋南边的布置,更显出古代文人小园“以虚带实”的雅素风格。
非同寻常地在观赏区中心留了一大片虚白。斋前一色鹅卵石花街铺地直
到边上的花坛,十分平整洁净,四周则是淡灰色太湖石砌的花坛,高出
地面一,二尺。小园中实景并不多,除了花坛中的芍药,还点了一点玲
珑多姿的山峰,植几株紫薇,腊梅,这些景物,均周边布置,斜阳一照,
其影子投在作为衬景的白墙上,分外好看。
小院的点睛之笔是涵碧泉一景。它补救了小园无水的短处,有此一
点,全园生动。它又和大园之水相互呼应,暗示了网师园水的脉络。

池水静涵四季景

网师园以集聚之水景见长。在大园的中央有一个二十来米见方的荷
花池,四周假山,建筑和花木布置得疏密有间,高下宜人。位于水池四
周东,南,西,北向的四个景点: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和看
松读画轩,它们分别主赏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人称四季景。
春景射鸭廊在水池东北角上,这里紧靠着住宅部分的后楼撷秀楼和自成
一区的读书阅览之处五峰书屋,是从后门十全街进园游览的必经之地。
廊西向临池,槛外隙地上点植着一丛丛小灌木迎春藤,当万物尚处于?br /> 眠之际,它那垂向水面的翠条上已缀满着密若繁星的金花,预报着春之
将临。
夏景濯缨水阁在荷池之南,与东边云岗黄石假山为邻,正好与春景
倚角相对。水阁坐南朝北,前边临水一面开畅空透。其临水向北有二个
好处:其一是看景点北向,则所看主要风景皆向阳,山石竹树,建筑亭
台在阳光下,其阴影虚实的变化,就看得格外真切;其二北向可避免阳
光直接照射,室内清凉宜人,特别是夏日在此赏景,就会感到分外阴凉。
秋景月到风来亭在池西凸出水中的高阜上,后面有曲廊南通濯缨水
阁,北去看松读画轩。每当秋时明月初上,在此待月迎风,堪称园中一
绝,翘首相望天上一轮皓月,俯视池面,银光晃荡,月沉水中,还是“
一轮秋影转金波”。更为别致的是,造园艺术家还在亭中置了一面大镜
子,每当赏月者仰视,俯视之后,偶尔回头一望,会出乎意料地发现镜
中还有一个月亮。此景此情,不由得使人在心中萌发出对我国园林艺术
的由衷赞叹。
冬景看松读画轩在水池尽北头,朝南三间正房是网师园一园的主要
厅堂。它的东边有廊可通集虚斋和竹外一枝轩,西边一墙之隔便是殿春
YI,大荷花池西北隅的一个小水湾直接轩前一块留虚的铺地,水湾上有
三曲平桥可通。另一边则是小巧的叠石假山,前有湖石砌的花坛,峰石
之间

许昌禹州十大旅游景点


南通十大牡丹景点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

禹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1.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AAAA

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是禹州市委、市*于2008年投资兴建,由两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齐康教授主持设计,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中国钧瓷文化园AAAA

中国钧瓷文化园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颍北区颍北大道。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钧瓷文化园由钧瓷文化园牌楼、主体建筑天成阁、钧瓷文化广场、钧瓷工艺作坊、钧瓷文化会所等组成。其中天成阁高约50米,整体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室内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3.许昌大鸿寨AAAA

介绍:位于禹州西北边陲,其主峰高1156米,为许昌第一高山,号称“许昌屋脊”。驻足山巅,俯视四周,可见万壑纵横,群山围拱,峰峦叠翠,气象万千,主峰向东不远,还依次排列着尖峭峻拔的摘墨楼,开阔平坦的坷垃垛,在这三峰的怀抱里,自西向东有水帘洞,金龟出海、雄鸡峰。

4.神垕古镇AAAA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禹州市、郏县、汝州市三县(市)交界处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5.天宝钧瓷文化园景区AAA

天宝钧瓷文化园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0000余平方米。天宝钧窑以秉承工匠精神,弘扬钧瓷文化为己任,积极发展旅游业。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被评为许昌研学游基地,2019年被评为旅游示范企业。

6.大唐.唐钧博物馆AAA

大唐.唐钧博物馆位于禹州市苌庄镇玩花台村。唐代苌庄窑是唐钧的发源地。经考古专家秦大树、徐华峰考证,苌庄窑遗址群是禹州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唐代窑瓷群。唐钧博物馆依托苌庄窑瓷群历史优势,积极挖掘唐钧文化,经过不懈努力创建了禹州市唐钧博物馆。

7.禹州森林植物园AAA

禹州森林植物园位于华夏第一都——禹州城区东北部,距市中心2公里,北靠河南省会郑州,南通煤城平顶山,东依北宋古都开封,西达牡丹之乡洛阳,紧邻豫01线(郑州——南阳公路),距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8.禹州市颍河水利风景区AAA

颍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颍河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而建设,颍河自西至东贯穿我市全境。

9.雍梁故城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狮子口村、古城村一带。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区向豫东南平原的过渡带上,东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它西北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东南部为开阔平原,颖河自西向东横贯全景。

10.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AA

宣和陶瓷博物馆位于禹州市禹王大道中段,占地3600平方米,是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禹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许昌市首家民办陶瓷博物馆。以保护和传承禹州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己任,以保存、展示与介绍历史文物,吸收和宣扬古今文化艺术的精髓为宗旨,向公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南通十大牡丹景点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南通十大牡丹景点 国内有那些著名园林”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国庆节到新化自驾堵车吗

国庆节到新化自驾堵车吗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