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旅游 >正文

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更新:2023年06月05日 02:12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普救寺、鹳雀楼景区、神潭大峡谷、五老峰风景名胜区、永济万固寺景区。

1、普救寺

普救寺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处黄河金三角,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观光和爱情圣地。它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座落在山西省西南边陲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头。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南望巍巍中条山翠若屏障,与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南北对峙、遥相呼应。西眺滔滔黄河水,白如银带,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和国宝“唐开元铁牛”也近在咫尺。

普救寺,规模宏伟,别具一格。整个寺宇建筑分三道轴线。山门、大钟楼、塔院、回廊、大佛殿、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僧舍、枯木堂、错落有致。并有后花园、击蛙石、仿唐街、浮桥、画廊、鹳雀楼展厅等引人入胜的景点。

2、鹳雀楼景区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兵燹。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前瞻中条太华山,下瞰巍巍黄河水,-留诗者甚多。

新建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景区规划以古典园林式分布,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鹳雀楼内部陈设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浮雕、壁画、微缩景观等形式说明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的历史。

3、神潭大峡谷

原名水谷,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山势巍峨,溪流山泉遍布,自然植被独特,万亩天然柏林郁郁葱葱,为中条山区所罕见。整个景区林木密布,山花烂漫。

主峰“九洲疙瘩”海拨1778.3米,突兀于群山之中,山坡陡峭,山顶平缓,云雾天九个峰顶平浮于云海之上,亦真亦幻,自古被寓为“九洲太平”。

据考证,景区内有关王庙、娘娘庙、牡丹庙、柏神庙、香花寺、玉皇庙、观音庙、药王庙、龙王庙、庵院、唐朝的罗成点将台、呼延瓒练武馆、清朝孟家园古堡、尚书孟世芳避暑山庄等遗址。

4、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周易》成书之前,这里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唐宋以来,宗教的兴盛进一步繁荣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观庵簇拥,寺院林立,香火缭绕,仙人飞升,朝客云集。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盘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五座山峰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云霄;天梯、天桥、滑索及千米滑道惊险*、动人心魄;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云峰阁、锦绣谷是理想的度假乐园。

5、永济万固寺景区

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与闻名中外的《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遥遥相对,是佛教刚传入呐地就创建起来的一座寺庙。

依照佛家建寺庙的讲究万固寺的选址的确是一出风水宝地其坐东向西依山而建,西遥有滚滚黄河,潺潺山泉饶寺而下,松柏环绕、竹林掩映殿宇辉煌,佛光谱照。

寺内的多宝拂塔不仅是万固寺的标志性建筑,而是我国楼塔建筑中最早的一座佛塔,其八面玲珑共十三层,游客登临至九层便可领略蒲坂大地雄浑秀丽的迷人风景。无量大殿是我国古建筑中一个绚丽的绮芭,它一色青砖砌起无一大梁而闻名,分上下两层。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鹳雀楼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普救寺

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永济旅游景点有:普救寺、鹳雀楼、神潭大峡谷、五老峰国家风景名胜区、永济万固寺。

1、普救寺

普救寺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处黄河金三角,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观光和爱情圣地。它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座落在山西省西南边陲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头。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南望巍巍中条山翠若屏障,与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南北对峙、遥相呼应。

2、鹳雀楼

鹳雀楼景区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中国魅力城市---山西省运城市境内的黄河岸畔。景区内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兵燹。

3、神潭大峡谷

景区位于山西永济市南中条山内,原名水谷,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山势巍峨,溪流山泉遍布,自然植被独特,万亩天然柏林郁郁葱葱,为中条山区所罕见。整个景区林木密布,山花烂漫。

4、五老峰国家风景名胜区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永济市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周易》成书之前,这里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

5、永济万固寺

山西永济万固寺景区位于永济市西南13公里处的中条山北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与闻名中外的《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遥遥相对,是佛教刚传入呐地就创建起来的一座寺庙。

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永济旅游景点有:普救寺、鹳雀楼、神潭大峡谷、五老峰国家风景名胜区、雪花山风景区、永济万固寺、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博物馆)、莺莺塔(舍利塔)、永济市博物馆、栖岩寺。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所辖。秦、晋、豫三省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它南依中条山,西靠黄河滩,北边是台垣沟壑区。古称蒲坂,传为舜都,总面积1221.06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2004年)。市人民*驻城东街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山川秀丽,风景独特。

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永济旅游景点有: 一、神潭大峡谷景区,二、鹳雀楼景区,三、普救寺,四、五老峰等 。其中五老峰位于山西省永济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东华山”之称;被誉为我国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一、神潭大峡谷景区

永济市神潭大峡谷是山西永济市东南方向中条山北麓的一个山谷,它的范围包括整个水峪口村以及村后的深山、峡谷和森林。奇石、瀑布、特殊的地质地貌,溪水、森林、自然的民俗村落,构成了神潭大峡谷景区的独特吸引力。

二、鹳雀楼景区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鹳雀楼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况高73.9米;座南朝北,本依黄河水,南枕中条山;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鹳雀楼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三、普救寺

景区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

四、海纳温泉

永济海纳温泉采用3000米以下的地热水,泉水出口温度常年65℃左右。温泉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26种,对神经性骨痛、风湿病等多种疾病具有特殊疗效;能够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润肤养颜、安神定惊、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

五、五老峰民俗博物馆

五老峰民俗博物馆馆址位于五老峰山脚下的东坦朝村,是典型的晋南民居四合院博物馆;占地面积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展厅面积830平方米。现有馆藏品568件(套),共4856件,含铜铁石器、陶瓷器、文具家具、雕塑造像、书法绘画、武器邮品等24类极具民俗特色的文物。

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古称蒲坂,又称智邑,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永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著名景点有五老峰、普救寺、鹳雀楼、王官峪、神潭大峡谷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五老峰

原名五老山,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黄河金三角。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五老峰最高点月坪梁海拔1810米,最低点风峪沟口海拔500米,主峰玉柱峰海拔1702.6米,最大相对高差1310米。著名景点有玉柱峰、南天门、仙人洞等,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

2.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运城地区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3.鹳雀楼

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占地面积2.064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鹳雀楼,影壁等。

4.王官峪风景名胜区

古称“王官城”、“王官谷”,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清华南王官峪村的中条山内,这里山奇水秀,鸟语花香,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内涵丰富,四千年来一直是河东一处品位绝佳的游览避暑胜地与文化教育活动中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5.神潭大峡谷

神潭大峡谷是在距今5.7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一个大裂谷。峡谷内泉水清澈川流不息,飞瀑轰鸣不绝于耳,神潭莫测稀世难寻。奇潭异瀑、水斧神功造就了中条山奇特的高山峡谷景观。景区以两瀑三泉一百零八潭为代表。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永济旅游十大景点 山西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永川乐和乐都国庆人多吗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