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五寨县十大景点介绍词 关于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的资料 - 百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的资料 - 百度...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入选上海初一课文。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 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近年《海思》也被选入鄂教版语文中学教材。
西北地区的气候
西北地区总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气候复杂,总的特点是比较干旱,大部分地方属大陆性气候,年温差、日温差大。为方便研究,现分项目讨论一下:
气温分布:
西北地区气温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受纬度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冬季1月份的气温分布,新疆东北部的富蕴、青河可以冷到-50度,一般也在-28度以下;青海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南部高原上海拔4200多米的玛多,最冷的时候也在-48.1度,是全国最寒冷的地区之一。陕西的榆林最冷时也达到-30度。而陕西东南部气候相对温暖,可以在0度以上。夏天西北地区气候干热(青海除外),陕西中部的盆地,如西安经常出现40度以上的高温,最热时达到44度。甘肃西北部的沙漠如敦煌也出现过43.6度的高温。吐鲁番是中国著名的“火洲”,最热时达到48摄氏度。西北地区气候比较干旱,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只有陕西南部山区、甘肃南部、青海南部和新疆东部的迎风坡在600-1000毫米之间,甘肃乌鞘岭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尤其是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甘肃的敦煌盆地,降水量都不到50毫米,青海的冷湖、新疆的罗布泊、南疆的若羌、且末、伊吾盆地中的淖毛湖、吐鲁番、哈密盆地降水量甚至只有10毫米多,是全国最为干旱的地方。如此干旱的程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日照和云量:
西北大部分地区日照极为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除了东南部的湿润地区外,大部分地方日照在260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0-80%,陕西北部的府谷也达到2900多小时,甘肃敦煌达到3200多小时,青海的冷湖、新疆的星星峡更是超过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超过80%,是亚洲日照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西北大部分地区云量在60%以下,甘肃河西走廊云量在45%以下,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云量也不到50%,是全国晴天最多的地方之一。青海高原因为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极为强烈(仅次于西藏),西南部的五道梁气象站年平均太阳辐射量达到176.1千卡/平方厘米,比东部地区高出70%以上!
就是兰州,太阳辐射也超过北京的7%,西宁则超过北京的10%。
晋西北 专家指出恢复生态 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
从3月20日凌晨开始,屡屡遭受沙尘侵袭的山西省迎来今年入春以来强度、范围最大的扬沙、浮尘天气。肆虐的沙尘又一次敲响防风治沙、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的警钟。
山西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苗爱梅介绍说,近20年来,山西省沙尘暴天气过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00年略有回升,共发生8次较大规模的沙尘暴;从去年到现在,山西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也有减弱的迹象,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沙化严重、生态脆弱的晋西北地区防风治沙、恢复生态已刻不容缓。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劲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区把当地粒碎质轻的栗钙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区。
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曹振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省尤其是晋西北的生态环境由于“欠账”太多,滥砍、滥伐、滥牧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山西省尚有40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亟待绿化。从前年开始,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的晋西北16个县与省*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状”,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山西省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在国家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聘请专业队集中治理,保证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二是采取了拍*“四荒”、家庭承包、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方式,改变了以前只种不管的局面,激活了体制;三是保护现有植被,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草工作,停止毁林开垦过度放牧,让牛羊下山改为圈养,有效保护了植被;四是大面积封沙育林育草,在植被较差的地区利用雨季进行飞播和人工散播。
干了一辈子防沙造林工作的大同市林业专家、市林业局副局长唐志昌告诉记者,雁北、大同地区防沙造林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种植了120万亩小叶杨,本应在70年代成材,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现在都长成了“小老树”,目前濒临死亡的有70万亩;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国家实施造林工程,大同造林工程纳入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2000年,大同被列入环北京防沙治沙造林工程范围,全市11个县区有7个纳入整体规划。目前,大同市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已制定出了总体规划,主要是建设以环外长城与桑干河为主的三纵四横的“七条林带”,全长700千米,宽度3-10千米,总控制面积336万亩。同时构筑沙化封闭区、还林还草养殖区、基本农田区、仁用杏经济林区和旅游景点区等“五区”。
地处晋西北丘陵山区、紧临毛乌素沙漠的偏关县,干旱少雨,整天风沙弥漫。为改变这一状况,全县开始大力发展山丘林业,并且制订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通过拍*“四荒”,稳权发证,20年不变,把林业的发展与群众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给百姓吃了颗“定心丸”;在资金扶持上也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对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户,林业部门无偿提供部分苗木、籽种,实行以奖代助,对于栽植经济林的大户,县里负责垫支苗木费,定期收回,实行以借代助等。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他们正在逐步走出“怪圈”,使林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虽然一些局部地区的沙化、水土流失问题已得到部分缓解,但山西省尤其是晋西北作为京津屏障,治理沙化仍然任重道远。仅大同市应退耕还林的土地就有230万亩,其中的80%已被不同程度地沙化,严重沙化的有30万亩,作为屏障京津风沙水患的第一道防线,大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历史欠账、自然因素的制约,要想根本上遏制风沙的肆虐,山西作为全国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山西省已将风沙治理列为改善生态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坚持“粮下川、树上山”,防风治沙、恢复生态,建设山川秀美的绿色家园。
山西省五寨县旅游景点介绍 五寨县有什么景区 - 百度...
五寨县详细资料大全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位于忻州市西部,总面积1379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人(2010年),五寨县辖3个镇、9个乡。县人民 *** 驻砚城镇。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五寨县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连河。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五寨县是山西省的富水区之一,境内的河流众多 有“坐在水库”上的县之称,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被人们称为北方的“五寨沟” 有芦芽山等景点。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 *** 批准五寨县退出贫困县。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五寨县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山西省忻州市 下辖地区 :砚城镇、三岔镇、小河头镇 *** 驻地 :砚城镇 *区号 :0350 邮政区码 :036200 地理位置 :忻州市西部 面积 :1379平方千米 人口 :10.8万(2010年) 方言 :晋语-五台片 气候条件 :年均气温4.3℃一月-14℃七月19℃ 火车站 :五寨县火车站 车牌代码 :晋H 行政代码 :140928 建制沿革,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行政区划,人口状况,自然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经济概况,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社会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城镇建设,交通运输,风景名胜,五寨故城,南禅寺,开平王墓,南庄窝古塔,三宗关帝庙,古城遗址,东西两梁,荷叶坪,名优特产,茴子白,银盘蘑菇,五寨粉皮,五寨豆腐, 建制沿革 据古文物考证,五寨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属冀州。 周、春秋时属并州。 战国时为赵国北边地。 秦时属雁门郡地。 汉为雁门郡娄烦地,后汉为武州南境。 三国时为魏之新兴郡。 北魏时为肆州秀容梁郡岢岚县地。 隋为马邑郡神武县。 唐朝属河东道朔州,唐末建五州。 五代后汉时属岢岚军。 宋时为岚州岚谷县,置宁远寨,隶属岢岚军。 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属西京道,统神武县,有宁远镇。 金为武州边下刺史所领宁远县。 元朝为大同路武州,至元二年割宁边之半隶属。四年省宁远县及司候司入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镇西卫隶山西都司。嘉靖十六年建五寨城堡。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镇西卫五所大寨堡: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今城关)、上所(今河湾)为五寨县,并入三岔堡,属宁武府。 民国时期,五寨属雁门道。 民国时期二十六年(1937年)年抗战爆发后,山西属第二战区,五寨为第二行政区管辖。 民国时期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五寨县人民 *** ,一九四一年八月后,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 民国时期三十四年(1945年)解放后,五寨为晋绥二专署驻地。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县专署。 一九五二年归忻县专署。 一九五九年四月忻县专署与雁北专署合并为晋北专署,五寨随属之。一九六一年十月恢复忻县地区专署,五寨归属。 一九六七年成立五寨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九年以来,五寨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至古今坪10公里接神池县界。南至仟树坡22公里接宁武县界,北至塔子会60公里接偏关县界,东北至崔官庄35公里接神池县界,东南至塔儿沟15公里接宁武县界,西南至黄土坡15公里接岢岚县界,西北至铧嘴60公里接河曲县界。 五寨县地图 地形地貌 五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荷叶坪山海拔2783米,西北部韩家楼村海拔1300米。东、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南部为石山区。 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位于宁武县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过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气候 五寨属亚寒带大陆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无酷暑,常年风沙大,雨雪少。年平均气温4.9℃,平均降水478.5毫米。平均日照2872小时,无霜期110-130天。 水文 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县川河、岚漪河、清涟河、鹿角河,是晋西北的富水县之一。较大的水库有南峰水库、白草庄水库、郭家河水库。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连河。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行政区划 2007年,五寨县辖3镇15乡:砚城镇、三岔镇、小河头镇、前所乡、经堂办事处、孙家坪乡、梁家坪乡、杏岭子乡、刘台办事处、胡会乡、李家坪乡、新寨乡、韩家楼乡、东秀庄乡。 人口状况 人口 截止2010年,五寨县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 民族 截止2010年,五寨县少数民族主要有*、黎族、满族、壮族、蒙古族、藏族、*尔族等少量分布。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 五寨县土地总面积208.7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60万亩,占五寨县总土地面积28.7%;宜林地面积74.7万亩,占五寨县总面积的36%;宜牧地面积50万亩,占五寨县总面积的2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万亩,交通用地8.3万亩,水域1.5万亩,暂难利用地10.2万亩。五寨县人均土地22亩,人均耕地6.4亩。 生物资源 五寨县境内植被良好,类型复杂,其中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党参、黄芩、黄芪、麻黄、猪苓等7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有狍羊、狐狸、野兔、野鸡、褐马鸡等100多种,其中褐马鸡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稀有珍禽。 矿产资源 五寨地下矿产资源缺乏,而石灰石、花岗岩、粘土储量较为丰富,面积大约有183.3平方公里,总储存量5000万立方米。并且经勘测国家质检部门认定五寨县冰花绿、观音绿、经堂红等花岗岩质地为A级。 经济概况 综述 2012县生产总值完成18.8亿元,比2011年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完成6.4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比2011年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比2011年增长2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5.9亿元,比2011年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亿元,比2011年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34元,比2011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38元,比2011年增长19.1%。 第一产业 2012年五寨县农作物的种植主要以山药、莜面、豆类等杂粮为主,其中山药蛋的种植和生产是全区的大县。五寨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马铃薯、玉米,胡麻、黄牛、花菇、茴子白(卷心菜)、药材、葵花及其炒货业。马铃薯每年五寨县的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0万亩以上,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2012年五寨县落实播种面积74.4万亩,建成玉米丰产方15个,小杂粮丰产方12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马铃薯集中连片起垄栽培播种示范区1个,马铃薯繁育网棚40座,马铃薯原种高山繁育基地1000亩。五寨县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6万亩、20万亩、15万亩。 第二产业 五寨县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986万元,现价工业*产值15688万元,工业增加值5179万元,*收入14776万元,实现利税423万元,实现利润249万元。工业经济只占全市0.7% 。 2006年到2010年,五寨县任务是实现节能减排降底26%,年减排5.2%,五年共实现减排1.2万吨标准煤。2005年县工业消耗标准煤29763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6.39吨,2006年五寨县工业消耗标准煤27659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5.56吨,2007年五寨县工业消耗标准煤27131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5.25吨,2008年1-6月份五寨县工业消耗标准煤18355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4.8吨。 2012年重点落实了13个新型工业项目,总投资10.3亿元。6000万穗甜糯玉米加工、万兴制粉公司小杂粮加工、柠条饲料加工、百禾淀粉加工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煤炭物流产业提能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乡镇煤炭运销公司铁路专用线改扩建、五寨至小河头专用线电气化改造及小河头煤站扩建、李家坪集运站建设、隆泰煤焦化300万吨洗煤、采源洗煤厂180万吨技改等5个项目竣工。 社会事业 科技 2012年五寨县共取得国家、省部级和地区的科技成果35项,其中秸秆高蛋白饲料和菌体蛋白研究试验分别获得国家“星火计画”洽谈会金奖和银奖,并在全国18个省区推广。瘦肉型猪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山区养牛商品技术开发、绒山羊开发分别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寒地区果树栽培试验获区级科技推广奖,脱毒山药高产攻关试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教育 2012年五寨教育局下属直属学校有:五寨县东秀庄联校、五寨县第二国小校、五寨县第二中学校、忻州五寨县第四国小、五寨县第三中学、五寨县第一国小校、五寨县韩家楼联校、忻州市五寨县三岔联校、五寨县三岔国小校、忻州市五寨县实验学校、五寨县第三国小校、五寨县第四中学、五寨县职工幼稚园、五寨县小河头学校等等。 五寨县中学 文化 2012年续建和完成投资187万元的文化图书综合大楼。完成砚城、三岔、韩家楼等8个乡镇文化站。配套图书设备,完成70个农家书屋。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资30万 元,维修南街古戏台。实现县城8000户居民和18个农村的有线电视数位化。 医疗 2012年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医技楼和韩家楼卫生院业务用房续建工程。新建27所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在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基本药物,并开工建设卫生监督所办公楼。 社会保障 2012年新建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投资96万元,建设三岔、小河头、韩家楼、杏岭子4个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投资400万 元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分队。完善清涟移民新村敬老院,完成烈士陵园改造。 城镇建设 2012年在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东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旅游路、清涟路拓宽改造,万通南路、北峰台公园、西城区公园建设,清涟河综合治理,县城13条街巷管网改造和路面硬化、绿化、亮化等20项市政建设工程,建成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21万平方米。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改善民生收到新成效。 2012年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60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近50亿元,规模和数量较2011年翻了4倍,保障性住房、农网改造、街巷硬化、农村危房改造等44个工程全部完成;工业园区、生物质能发电、神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96个县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部分项目提前竣工,完成投资3.5亿元。 交通运输 五寨县地处晋西北中心,位于山西省12个二级经济区之一――晋西北区(五寨区)的中心,处在山西两大经济轴和两大能源基地之间,即处于黄河轴和同蒲轴之间,东有宁静煤炭能源基地,西北有神华能源基地及河、保、偏煤铝电能源基地,是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和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品集散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心。 三岔镇更是南达县城,通往忻州,北达偏关县,通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达河曲、保德县,过黄河入陕西省,平均日过往客车50多辆,机动车6300辆次,是晋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韩家楼乡郜家焉村、韩家楼村先后成为全省闻名的汽车专业户村,2001年韩家楼村新建了韩家楼煤台,年配煤120万吨,三韩公路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铁路 五寨县有三条过境铁路一宁(宁武)岢(岢岚)铁路、神(神池)河(河曲)铁路、神(神木)朔(朔州)铁路横贯东西。 公路 四条干线公路一店(店儿上)临(临界县)、忻(忻州)保(保德)、崞(崞阳)水(水泉)、韩(韩家楼)河(河曲)四条干线公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与县乡公路连网,形成便利的交通网路,使五寨县95%以上的村庄可以通机动车辆。 风景名胜 五寨故城 五寨故城,位于五寨县砚城镇。明嘉靖十六年(1527年)建筑土城,万历九年(1581年)扩城旧址,以砖砌墙。原为五寨堡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五寨县(左、右、前、后、中五所大寨合称五寨),城墙高11.6米,底宽5米,顶厚1.67米,周长2000米,设东、南、西三个城门。城垣顶上八面建楼,东门为捧晖门,南门为迎薰门,西门为秩成门,门外有关。清涟河沿东南北三面绕流,城内有东西南北和小东五条大街,八条小巷。现存东南、西南土墙1400余米,城砖大部被拆毁,唯南城门门洞保存较好。城门洞顶镶嵌石碑一通。 南禅寺 南禅寺 晋北名刹,位于五寨县城东南5里之南峰台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扩建于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两次重修,历代补修多次与闻名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属同一时代建筑,是北魏建筑中的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南禅寺将成为继高山草甸荷叶坪之后又一个吸引游客的亮点。佛寺背倚管涔名山,下临清涟秀水,古松参天,殿堂宏伟,建筑精美,极有佛学价值和考古价值,惜毁于文革中。五寨民风淳朴,人心向善,自佛寺毁坏后,民众惋惜之声日盛,重修之意日增。一九九七年夏,各界人士和乡民百姓捐资捐物,经过五年艰辛努力,寺庙重新落成,气势更加宏伟,现已成为五寨的一处旅游佳地。 开平王墓 五寨还有名人墓葬开平王墓,即明代大将常遇春墓,位于三岔镇柳河村南,墓高约33米,周约500米,环植树木,景色宜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五寨经堂寺乡南庄窝村的僧墓砖塔,三岔镇的木制古牌坊亦很有建筑和文物价值。 南庄窝古塔 南庄窝古塔位于五寨县原经堂寺乡南庄窝村西南1.5公里处,建于明代,密檐式砖结构,高8.6米。底座为六角须弥座,直径2米。塔身由三部分组成,其上为略显弧腹的圆柱形,再上为凸形樯檐,最上为六角三檐攒尖塔顶。与此塔相距50米处有石塔林1处,分布面积东西30米,南北15米,并有散落石碑数通,隐约有“明成化”等字样。南庄窝古塔是2001年县人民 *** 公布的3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宗关帝庙 五寨三宗关帝庙(1932年五南区苏维埃 *** 旧址)位于平和县东南部五寨乡境内的新美村下店自然村旁,五寨龙身王半山腰上、省道牛旧线(现改为山旧线)路边,交通方便,距平和、漳浦两县城各26公里,坐西北向东南,庙字用地面积789.5平方米,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具有古建筑风格,正堂分上、下两殿一过井门阁,配有四问护房,二个古式琉璃瓦门楼,正门、东门楼各配有一列石马、石狮等设施;庙前有茵茵绿草平地5000平方米。庙后有200多亩果、林地带,因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古城遗址 五寨还有多处古城遗址,距离县城20公里的武王城遗址最为古老,武王城又称遮虏城,《资治通鉴》卷九载,唐乾符五年(1178年),李国昌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五寨还有武州古城遗址和方城古城遗址等,五寨境内有多处寺庙遗址,有南禅寺遗址、雪山瑞云禅寺遗址、大寺遗址、五佛寺逮址、马家寺遗址、龙王庙遗址和天院寺遗址等,其中南禅寺最为有名。 东西两梁 五寨县旅游景区主要包括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和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县城西12公里有西雪山,山顶上有一座始建于唐贞元12年的雪山瑞云寺。 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始建于1997年,可览56万亩绿色狩猎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狩猎场,两梁柠条如茵,每适春云夏初,金花怒放,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野雉野兔等40余种动物出没其间,别有一番景象。 五寨县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被人们称为北方的“五寨沟”,“高原翡翠”荷叶坪等名胜景点,而且整个沟集山、水、树、石、泉、寺于一体,景色秀丽,美不胜收。五寨县还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狩猎区。 荷叶坪 五寨县荷叶坪旅游区 ,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生态旅游区座落于五寨县南30公里范围内,海拔2783米,是宁武、五寨、岢岚三县的交界,也是五寨旅游的主要场所。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与五台山并称清凉胜地。从清涟河源头,过芦芽翠谷,向西转入离县城30公里的荷叶坪,以其状如一柄阔大无比之荷叶而得名,海拔2784米的荷叶坪亚高山草甸是管涔山的最高峰。 名优特产 茴子白 五寨茴子白久负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葱”之美称,它不仅个头大、包头紧,而且味甜质脆,营养价值高,其维生素C的含量仅次于辣椒,而高于菠菜、萝卜等一般蔬菜,多年来一直被当地百姓做为冬季蔬菜。另外,李家坪大东沟的芥菜,芦芽山的银盘蘑菇等都是闻名忻州地区的。 银盘蘑菇 盛产于芦芽山荷叶坪风景区的茫茫原始森林中,在湿润而凉爽的空气中丛生簇长的银盘蘑菇,菌盖伞形,菌肉细嫩,从根到顶都是乳白色茹体洁白如银,体大如盘,故称“银盘”。芦芽山银盘蘑菇与一般蘑菇不同,只生长在芦芽山上草丛里的“圈道”上。清代傅山在其《芦芽白银盘》诗中写到“芦芽秋雨白银盘,香簟天花腻齿寒”。 五寨粉皮 晋西北高原的五寨县盛产优质马铃薯,几百年前就有用马铃薯*粉马铃薯与稻、麦、玉米、高粱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营养成分齐全,易为人体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 五寨豆腐 五寨豆腐,其*精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加上境内清涟河水顺山而下,芦芽山野生植物诸好黄芪、党参、灵芝草等随水流冲刷汇入河流,使水质甘甜清纯,此水用来加工豆腐,洁白细嫩,富有多种营养。据有关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凡在五寨居官的县令,每逢时节必派差役昼夜兼程向京运送豆腐。
山西五寨的历史及旅游区
五寨县汉时属雁门郡武州地,宋为岚州岚谷地,金置宁远县,明洪武七年设镇西卫,清雍正三年设五寨县。2000年,五寨县辖3镇15乡:城关镇、三岔镇、小河头镇、前所乡、经堂寺乡、孙家坪乡、梁家坪乡、黄土坡乡、杏岭子乡、刘家圪台乡、胡会乡、李家坪乡、新寨乡、韩家楼乡、下鹿角乡、白草庄乡、东秀庄乡、李庄乡。全县总人口108651人,各乡镇人口:城关镇33463小河头镇5146三岔镇11067前所乡10462李家坪乡5022经堂寺乡937黄土坡乡1258孙家坪乡4561梁家坪乡3337胡会乡6855新寨乡6070韩家楼乡5467李庄乡1443刘台乡2264下鹿角乡2239白草庄乡1822东秀庄乡4500杏岭子乡2738(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五寨县旅游景区主要包括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和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
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
南山生态旅游区位于五寨县城南30公里的范围内,是五寨旅游的主要场所。“山作芦芽状,坪展荷叶形”,形象概括了南山风景区的特征。主峰芦芽山,距县城20公里,海拔2739米,峰头有太子殿,屹立绝顶,成为晋西北第一峰,区内有九桄梯、束身峡、白云洞、小冰洞、四季冰川峡谷,树木参天,森林蔽日,夏无炎暑,与五台山并称清凉胜地。从清涟河源头,过芦芽翠谷,向西转入离县城30公里的荷叶坪,这里海拔2783米,坪广3.6万亩,就象展开的一张硕大无朋的草绿色大荷叶,是华北地区少有的亚高山草甸,有“高原翡翠”之美称。从芦芽山、荷叶坪沿清涟河源头顺流而下,往北60华里,至城区,一路有三猴戏雄狮、四季冰川、小瀑布、还珠洞、玉玺石、风动石、百福石、情人岭、南峰水库、南禅寺等景点。整个南山旅游区集山、水、林、石、草、庙、泉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景*人,美不胜收。
县城西12公里有西雪山,山顶上有一座始建于唐贞元12年的雪山瑞云寺,到寺上遗址,仰南山天然卧佛,观夕阳照,别是一番景观。站在其中,有独立地球轴心之感。
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
东西两梁狩猎旅游区,始建于1997年,可览56万亩绿色狩猎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狩猎场,两梁柠条如茵,每适春云夏初,金花怒放,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野雉野兔等40余种动物出没其间,别有一番景象。
五寨旅游景点
五寨沟地处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山脉北段,大部分区域在五寨县境内,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78公里,森林经营总面积44.5万亩,现有天然次生林11.2万亩。 五寨沟是由芦芽山脉和云中山脉构成的多褶皱高中山地带,境内芦芽山、荷叶坪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消夏避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 五寨沟以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主,被誉为“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和“云杉之家”,置身于林区,满目青山绿水、松海林涛,仿佛一个清凉的世外桃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省省鸟――褐马鸡,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的珍贵鸟类黑鹳,金钱豹、雪豹、梅花鹿、金雕、原麝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均在沟内出现。
五寨,与山为邻,与水为伴,表里山河。几千年华夏文明文化的浸润,孕育出这一方水土的钟灵毓秀。
五寨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管涔山北麓,是晋西北八县的中心,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呈东南――西北走向的长条状,东、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南部为土石山区,自古有东西两梁南北两山,80里“丁”字大平川之称。
五寨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南部荷叶坪山最高,海拔2783米,西北部三岔镇、韩家楼村最低,海拔1300米,所以民间有“上五寨下三岔”之说。五寨水资源丰富是晋西北的富水县,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县川河、岚漪河、清涟河、鹿角河。较大的水库有南峰水库、白草庄水库、郭家河水库。
全县总面积为1391.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1万,其中农业人口9万人。
五寨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属月19℃,典型的冬暖夏凉宜居之地。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五寨县的介绍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位于忻州市西部,总面积1379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人(2010年)1,五寨县辖3个镇、9个乡。县人民*驻砚城镇。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五寨县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连河。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五寨县是山西省的富水区之一,境内的河流众多 有“坐在水库”上的县之称,南山生态自然旅游区被人们称为北方的“五寨沟” 有芦芽山等景点。
山西五个景美人少的旅游景点,最后一个是人间仙境、全国罕见
每当提到山西的著名景点,我们就会想到五台山、平遥古城等。与江南水乡的秀美不同,当地的自然风景以壮观为特点,比如壶口瀑布、黄河第一湾等。只不过这些热门景点每到节假日就交通拥挤,倒不如去看一看冷门的景点:
1.灵丘空中草原
坐标:大同市灵丘县
这是一个海拔高达2159米的大山顶,任由车马奔驰。因为无边无垠,牧草青青,让人觉得置身于草原。夏季来这里正好可以看到山花盛放、青草繁茂的迷人美景,偶尔还能遇到成群的牛羊在吃草,就像一片纯净的世外桃源,能帮助你解忧除闷。因为这里位置偏远,最好可以自驾游。
2.五寨县荷叶坪
坐标:忻州市五寨县
虽然地处偏僻,鲜有人至,其实它还是与五台山齐名的避暑胜地。名字的由来,与景点的形状很有关系,它就像一片大荷叶铺盖在山峰之上,有着亚高草甸独特的风景。如果来此,可以选择骑马漫游,因为海拔之高,能给人一种伸手就能触碰到蓝天白云的错觉,这也是喧嚣都市体验不到的。
3.虹梯关
坐标:长治市平顺县
虹梯关也是山西“八大谷关”之一,因为看上去像一道虹而得此名。途径虹梯关时,能看到众多清泉飞瀑,还有环境清幽的小村子,步步都是风景。中间还会有一条虹梯关挂壁公路,虽然路面凹凸不平难走,但因为它保存着原始的砂石路,仍吸引着不少旅客的到来。
4.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
坐标:朔州市右玉县
右玉被称为塞上明珠,与黄土高原的贫瘠大有
五寨县景点
五寨故城、南禅寺、开平王墓、南庄窝古塔、古城遗址等。
1、五寨故城:位于五寨县砚城镇。明嘉靖十六年(1527年)建筑土城,万历九年(1581年)扩城旧址,以砖砌墙。原为五寨堡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五寨县(左、右、前、后、中五所大寨合称五寨),城墙高11.6米,底宽5米,顶厚1.67米,周长2000米,设东、南、西三个城门。
2、南禅寺:晋北名刹,位于五寨县城东南5里之南峰台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扩建于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两次重修,历代补修多次与闻名世界的大同云冈石窟属同一时代建筑,是北魏建筑中的杰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3、开平王墓:五寨还有名人墓葬开平王墓,即明代大将常遇春墓,位于三岔镇柳河村南,墓高约33米,周约500米,环植树木,景色宜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五寨经堂寺乡南庄窝村的僧墓砖塔,三岔镇的木制古牌坊亦很有建筑和文物价值。
4、南庄窝古塔:位于五寨县原经堂寺乡南庄窝村西南1.5公里处,建于明代,密檐式砖结构,高8.6米。底座为六角须弥座,直径2米。塔身由三部分组成,其上为略显弧腹的圆柱形,再上为凸形樯檐,最上为六角三檐攒尖塔顶。
5、古城遗址:五寨还有多处古城遗址,距离县城20公里的武王城遗址最为古老,武王城又称遮虏城,《资治通鉴》卷九载,唐乾符五年(1178年),李国昌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五寨还有武州古城遗址和方城古城遗址等,五寨境内有多处寺庙遗址,有南禅寺遗址、雪山瑞云禅寺遗址、大寺遗址、五佛寺逮址、马家寺遗址、龙王庙遗址和天院寺遗址等,其中南禅寺最为有名。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五寨县十大景点介绍词 关于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的资料 - 百度...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