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啦小编带来了盐亭县十大旅游景点 绵阳三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绵阳的自然景观有哪些?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陵园、九寨沟、黄龙.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嫘 祖
轩辕黄帝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史记》载:“轩辕黄帝居轩辕黄帝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轩辕黄帝正妃。”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轩辕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文 齐
文齐,汉成帝、光武时人,字子奇,梓潼县人,东汉镇远将军。
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5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统兵官)。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云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而不讨,围而不歼,说服起义民众归顺朝廷,王莽即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在任期内,文齐组织边民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农田两千多顷。同时练兵养马,修筑路障边塞,保证边境平安,老百姓衣食无缺,生活安乐,对其十分拥戴。后公孙述占据蜀地称帝,遣使臣劝说文齐臣服,文齐坚决*,拒不归从。公孙述以拘捕他的妻子相威胁,并许诺封他为公侯,他仍坚辞不应。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河北�z(今河北高邑)南即位后,文齐专门派出使者,绕道前往河北向光武帝致意,深得光武帝的嘉许。公孙述被杀后,光武帝任命他为镇远将军,并封为成义侯。
李 业
李业,字巨游,汉代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
公孙述占据益州(治地成都)称帝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于是饮毒酒而死。
光武帝刘秀灭公孙述重新统一四川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在梓潼建立墓阙。历经两千年岁月沧桑,李业阙至今还有残迹可寻,即后人称之为“书箱石”的两座基石。1980年,李业阙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 堂
王堂,字敬伯,三台人,东汉官员,官至汝南郡太守。
王堂步入仕途后,初任谷城(山东平阴西南)县令,治理有道,政绩颇佳。汉安帝永初年间(107年-113年),西羌人屡屡侵犯今重庆一带,朝廷连年攻讨均未能平息乱局。此时,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官员共同举荐谷城县令王堂任巴郡(今重庆)太守。
王堂到任后,拨乱致治,招贤纳士,很快平息乱局,深得百姓拥戴。益州刺史张乔专门表奏朝廷,举荐王堂善于治政,才能出众,王堂因此调任右扶风郡(今陕西境内)太守。公元124年,汉安帝出巡时,朝廷一些权贵秘密谋反,欲拉拢王堂。王堂拒绝,称自己蒙受国恩,不可为权贵所屈,于是弃官返乡以死相守。汉安帝病重时,便有人诬告王堂不忠;安帝病逝,一些谋反的权贵被诛,王堂才得以洗清罪名,并以“守正”为人所称道。
汉顺帝继位后,王堂再次进京为官,后调任汝南郡(河南上蔡)太守。王堂在汝南期间,搜纳贤士,委以重任。后因与大将军梁商交恶,受其诬告,王堂罢官归家,86岁时卒。
景 毅
景毅,字文坚,东汉后期梓潼人。
景毅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德才兼优,被太守丁羽推举为孝廉。东汉司徒(丞相)看重他擅能“治剧”(有能力处理特别棘手的事务),先后委任作浏阳侯相、高陵县令。他在任职期间重视文化教育,以礼义教化百姓,政绩显著。后迁侍御史(中央的监察官)。这时朝廷宦官专权,以李膺为首的正直的士大夫起而抨击。景疫对李膺十分敬佩,把自己的儿子景顾送到李膺
大 禹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 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其先代在隋朝末年被流放到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 。其父后客居于绵州昌隆县清廉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李白即诞生于此地。
李白自幼天资聪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读书之余,还“好剑术”,“好入名山游”。他既崇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又胸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唐开元八年(720),曾任宰相的著名学者苏�F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路过绵州,李白投刺谒见,其才华令苏�F十分惊异,称赞他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以“大丈夫当有四方之志”的心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次年,出蜀东游,泛洞庭,游扬州,下吴越。开元十五年, 定居于湖北安陆寿山。同年,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开元十八年左右,李白抵长安,欲争取政治出路,却失意而归。开元二十三年游太原,识郭子仪于行伍之中,结为好友。开元二十八年,离开安陆,定居东鲁。次年, 与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会于徂徕山, 纵酒为乐,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李白再至长安。往见贺知章,贺读其诗文,赞叹不已,称之为“谪仙人”。又经玉真公主举荐,受玄宗召见,其才能甚得玄宗嘉赏,遂被任命为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才华超卓而秉性耿直,不愿对权贵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李白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大诗人杜甫认识,两人携手探胜,把酒论文,甚为投契。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辗转于秋浦、宣城(今属安徽)一带,后隐居于庐山。次年十二月,为实现讨伐叛军、平定天下、报效国家的心愿,他应邀加入永王李�U幕府。但很快永王与肃宗发生权位之争,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囚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又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中途遇赦得归,时年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贫病交加,然其爱国忧民之心未曾稍减。61岁时,他在得知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兵的消息后,还毅然前往投军杀敌,但“半道谢病还”,不得不到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处养病。次年病重,遂将自己的诗稿交与李阳冰,托其编集。宝应元年(762),唐代宗即位,下诏封李白为左拾遗,而其时李白已然去世。
李白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传至今的约有千首。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自三代以来,*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李白把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被推崇为“诗仙”。其诗作不仅在国内有多种版本,还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流传。
严 震
严震(公元732-799),盐亭县人,官至宰相。唐肃宗乾元年间,各地藩镇拥兵乱国。国库空虚,军饷不足。严震响应朝廷号召屡次捐巨资助朝廷平乱。初仕任凤州(今陕西凤县)团练使,次升梁州刺史。时国乱,德宗欲幸山南,严震上表迎驾至梁州。乱平定,德宗改梁州为兴元府,严震为兴元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再加户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贞元十五年卒,赠太保,谥忠穆。严震为政清廉,功勋卓著,严家名仕亦多。杜甫曾诗云: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文 同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今四川盐亭)人。皇�v元年(1049)进士,历任邛州(今四川邛崃)、汉州(今四川广汉)等州通判、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等。元丰二年(1078)奉调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次年正月病逝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文同是一位著名画家,是当时日益兴起的“文人画”风潮的代表。他好画水、石、松、竹,尤长于墨竹,主张画竹者头脑里要先形成一个完整、生动的竹的形象,然后挥笔图写,一气呵成,汉语成语中的“胸有成竹”一语便是苏轼对他这一绘画理论的概括。他创造了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的竹叶画法,在后世影响较大。其传世画作有《墨竹图》,现藏台*北市故宫博物院。文同是苏轼的从表兄,两人关系很亲密,经常一起讨论切磋诗文书画的技艺。在绘画方面,苏轼还是文同的学生。苏轼艺术理论上的一些重要见解,不少受到了来自文同绘画成就的启发。
文同的诗名虽远不及画名,但他的诗还是有独特造诣的。当时苏轼称他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苏轼诗集》卷二六《书文与可墨画竹并叙》)诗歌的成就列在第一。虽然这属于“文”高于“艺”,诗文书法高于绘画的传统看法,但也确实反映出文同诗才不俗。在内容上,受梅尧臣等人的影响,文同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古诗,但与他的绘画一样,其主要兴致在于抒写自我的情趣怀抱,描摹竹木花鸟、山水风光、田园景致,表现文人生活的闲情逸兴和人生感悟,与稍早的苏舜钦、梅尧臣那一代诗人相比,精神气质上更具宋代文人优雅闲适、脱洒超然的一面。在艺术上,文同擅长于以画家的眼光取景构图,一些不起眼的东西,经他随手拈来,便立即神采焕发,显得诗境浓郁、画意盎然。作为一位画家诗人,他的山水风景诗比一般诗人更加自觉地借鉴绘画的技法,追求诗句的画面感;比较多地选用色彩词,造成鲜明的色彩效果;比较注意描写的构图布局,突出景物之间高低、远近、大小等关系及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如“青烟一去抹远岸,白鸟飞来立乔木”(《墨君堂晚晴凭栏》),“断续溪云起,纵横野水流”(《东谷偶成》)等。此外他还喜欢在诗中以绘画的术语描写山水的特征,以绘画的境界比拟风景的美妙,如“高林秋木形容老,落日楼台彩绘明”(《房公湖》),“晚岫峰峦若画屏”(《闲居院上方晚景》)等。最引人注意的是把某种景象比作某人的名画,如“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晚雪湖上寄孺》)。《暝禽图》,是文同友人张景孺所藏画。“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李成、范宽,北宋早期的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前者所画山水多寒寂空旷、清疏淡远;后者喜画大山密林、巨石深壑,气象雄伟。这种以画喻景为古代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描写手法。
涪 翁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针经》、《诊脉法》等著作,并把医术传给了弟子程高,程高又传给了弟子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
1993年,在绵阳市永兴双包山大型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人体经络漆雕模型。模型为裸体男性,长28.1厘米,比例协调,体表遍黑漆,分布着数道红色漆线条。这些线条的分布情况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种古经络佚书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这件漆雕模型,是中国人体经络学理论最早的实物资料,证实了绵阳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经络学说重要发源地之一
绵阳三台

三台概况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672米。
三台县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15℃,年平均气温16.7℃,日照1376小时,无霜期283天,降水量882-1134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9%。县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三台县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丘陵面积占94.39%,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23万,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
省道成(都)南(江)、绵(阳)重(庆)高等级公路交汇于县城,自古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
县城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市60公里,西距离成都15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是四川省2010年规划建设的十大重点中等城市之一,已争创为全国综合治理和双拥模范县,科技、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县,省文明和卫生县城,是四川省丘区经济试点县。2009年1月20日,正式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县城”。
三台县全县有四大土类,十二个金属,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质地壤土占75.3%,PH值7.0-8.4,各类土壤宜种性广,有木本植物260多种,草本植物69种,动物198种,森林覆盖率28.6%,地表水极其丰沛,有涪、凯、梓、�V四江,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可供开发17.3万千瓦,已开发13万千瓦,涪江县内流程70.65公里,年平均流量395立方米每秒,凯江县内流程45.35公里,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每秒,涪凯两江达到《国家地面水》GB3838-2002三类水域水质标准,全年水温变化情况是:枯水期17.1-18.5℃,丰水期29-31.5℃,平水期15.5-18.1℃,有人民渠、武引渠、百里渠等人工水渠,形成了团结湖、鲁班湖、永和埝、大围埝五大自然灌溉体系,蓄水量4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4.63万亩,三台县大气环境达国标,属免检对象,已探明的鹏润土、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编辑本段]三 台 县 情(08年五月更新)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省道绵(阳)渝(重庆)公路和成(都)南(充)公路横贯全境。
三台是四川19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之一,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936个村。全县总人口150万,居全省第三位,占绵阳市的28%,其中城镇人口25万,农业人口123万。耕地面积118.6万亩。县城位于潼川、北坝两镇,城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
三台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V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历2200多年。古老的三台在唐与成都齐名,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诗圣杜甫于唐玄宗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流寓三台,历一年零八个月,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百余首不朽诗篇。1938年3月至1946年8月,东北大学内迁三台,播下*进步科学文明种子,培养了大批人才。县境内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最负盛名的有先秦时期古�V国遗址、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的�V江汉墓、四川第二大道观云台观、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梓州杜甫草堂、川中最大人工湖鲁班湖,还有大佛寺、琴泉寺、灵峰寺,与县城相连的凤凰山森林公园、东山公园、小明湖、灵兴崖墓等历史、人文景点。
2007年,三台被省委、省*列为四川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县委、县*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农业抓工业,依托工业建基地”的思路,大力实施“开放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发展工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三台”三大重点,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GDP达到7402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9%,规模工业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完成财政总收入(全口径)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7%,其中一般预算总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实现旅游收入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988元,比上年增加1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比上年增加603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的新高。年内获得十大“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金融生态县”、首批“四川省文明县城”、“省级平安示范县”、“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台县大力实施“工业百亿”工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全力打造“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和机械*”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7%。“纺织丝绸”产业已被纳入绵阳市产业发展规划。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户,总数达到79户,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5户,总数达到12户。工业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纳税过百万工业企业达22户,新增6户。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全年共引进县以外项目33个,新引进和增资项目合计到位资金14.23亿元,增长64.9%,到位外资563万美元,增长37.7%,培育有出口实绩企业达19户,实现外贸出口2007万美元。全县民营企业达861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4.34亿元,增长20.2%,民营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33.4%。
“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2007年,三台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2.19亿元,增长10%,增加值35.7亿元,增长5.4%。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1.53万亩,实现粮食总产73.86万吨,同比增长14.6%。全县粮食总产、人均占有量和加工转化商品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十大“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优质粮油、生猪、小家禽、蚕茧、油橄榄、中药材等农产品基地,全年生猪出栏200万头,小家禽出栏25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4%,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345元。产茧250万公斤。大宗农副产品产量和农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和保持全省前三名,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全年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总数达到42家。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经济组织的带动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快速发展,涪城麦冬、崭山米枣、建设油橄榄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效益不断提升,被成功誉名为“中国米枣之乡”。充分发挥5个驻外劳务办作用,全年输出劳动力45万人,其中向县外输出35.7万人,组织化输出11.32万人,劳务创收28.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298元。
城乡经济和第三产业更加繁荣。2007年,县城出口干道、西城区、银杏路、解放街改造全面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力提升。以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为契机,辐射带动和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共发展集镇建房586户,建农房2900余户,拉动建房投资约4.9亿元。全年建设通乡油路(水泥路)35公里,村道公路394公里,农村客运站10个、招呼站143个,农村客运通车率达68%。古�V国旅游风景区项目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和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全县农家乐总数已达到183家,各景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84.3万人次,增长27.8%,实现旅游收入5.48亿元,增长3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亿元,同比增长17.9%。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并成功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县”称号。
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小学、初中教育质量稳步上升,高考再创辉煌,大学本科文考硬上线突破4000人大关,上线率达55%,居全省各县第一,巩固了我县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采用“国有民办公助”的方式,县职教中心实现公司托管经营。成功举办了三台县第六届运动会。广播电视事业完成自然村通有线电视150 个,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5.5万户,名列全省、全市第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参合农民受益度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7‰。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被省委、省*命名为首批“省级文明县城”。
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抓住被省委、省*列为全省群众工作试点县的契机,积极开展新时期群众工作试点。构建起了“县委负责,*实施,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群众工作大格局。投入惠民行动资金4亿余元,全面完成了十大项92子项惠民任务。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双覆盖,农村五保、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县形成整体联动人防网络和覆盖城乡的科技防范网络,成功创建为省级“平安示范县”。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精心组织,探索出了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扶贫等一系列脱贫新举措,初步形成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全面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三年扶贫攻坚任务。
2008年,是三台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在中央、省、市的领导下,三台县将牢牢把握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立足县情,更加注重产业互动、城乡统筹、资源整合、环境提升,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创业、民生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力争实现GDP总值101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3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8.2%,民营经济增加值54亿元,增长22%,民营工业经济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27%,财政总收入4.14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200元,使三台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和较高发展水平。
盐亭县位于绵阳市东南部,全县幅员面积1647.6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总人口60.26万人,有回、蒙、羌、藏等少数民族。
盐亭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织品畅销国内外, 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2000万只畜禽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出栏畜禽2000万只的目标。
盐亭封山造林成绩显著,森林覆盖率在23%以上,荣获“全国长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
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地方工业起步奠定了基础。生产的辣椒天然色素远销国外,宫庭粉丝荣获国家金奖。“玉龙桃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
盐亭县城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唐巴公路横贯境内,为物资交流创造了条件。
县内旅游景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山公园、有纪念劝民种桑养蚕的县令董叔封的坟墓。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盐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825.8毫米,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4天;春早,夏热,秋短,冬温,气候温和,热量充沛。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55%,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茂密葱翠的森林掩映着城市和村庄,到处是鸟语花香和醉人的碧绿。穿行盐亭大地,无不为其山之幽静、水之清澈、景之美丽、气之神爽而陶醉。盐亭山水四季风韵各不相同:阳春三月,白花争艳,青枝绿叶;炎阳夏季,浓荫蔽日,蝉鸣山野;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硕果累累;数九寒冬,瑞雪纷纷,银装素裹。
地下矿藏石油、天然气、盐囱、膨润土、石灰石、白垩土及遍布全县的砂石建筑材料。亚硝酸盐、永磁电机、丝绸、活性白土白酒、食用天然色素、猪牛羊制品和各种方便快餐食品等特级产品极具开发价值。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盐亭位于古蜀国东部边境,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巴国、蜀国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开战,蜀国在今县境内弥江(古称潺水)建烽火亭,用于观察敌情和守备,称为潺亭。至秦朝改称为秦亭,汉代复称潺亭。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圣谕将万安县治所迁至潺亭,称为万安县,是盐亭建县之始。公元535年更名为潺亭县。因潺亭境内多盐井,盐卤出产丰富,公元554年更名为盐亭县。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位于盐亭县中部的大兴*乡,是绵阳市境*聚居唯一的乡。*主要肉食为牛、羊肉(不吃猪肉),并有饮茶习俗,且善于饲养牛、羊。*非常讲究清洁卫生,室内外经常打扫得干干净净;经常洗澡换衣,保持身体清洁。成人男女戴白布圆帽,作为民族标志。信仰*教,村中建有宏伟的军门*寺。*的生产、生活、婚嫁、丧葬等习俗均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加上当地茂密的森林和丘陵田园景色,构成了比较独特的*风情。
舞蚕龙是盐亭独特的民间祭祀嫘祖的民俗活动。蚕龙长约二丈余,由白色绸缎精缝而成。蚕头硕大如锅盖,蚕身修长如蚕纹。蚕龙由八位青年妇女舞动。舞龙妇女一律足穿厚底短扣靴子,身穿绿色衣服。舞龙时,妇女一字长蛇阵排开,伴随着威风锣鼓,踏着节奏,时而跳跃腾挪,时而此起彼伏,时而盘旋缠绕,时而狂奔如脱兔,时而静立如处子,蚕龙舞得栩栩如生。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农业 亭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织品畅销国内外,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2,000万只畜禽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出栏畜禽2,000万只的目标。
工业、商贸 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地方工业起步奠定了基础。生产的辣椒天然色素远销国外,宫廷粉丝荣获国家金奖。“玉龙桃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盐亭县城商业发达,市场繁荣。
基础建设 建成文同干道二期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梓盐油路二期工程柏梓至县城段26km双层表处沥青油路,总投资365万元,井子口至双碑乡道油路11km,总投资133万元;完成省道成南路盐(亭)至三(台)界至县城井子口23km一级收费路及梓江二桥的省市立项工作;两河场镇旧街拓宽全面竣工;建成玉龙镇榉溪大桥,金鸡镇雍江大桥,柏梓镇固龙井漫水大桥。
林业资源 盐亭封山造林成绩显著,森林覆盖率在23%以上,荣获“全国长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盐亭县位于绵阳市东南部。
Yanting Xian
510723
621600
县人民*驻云溪镇
2004年,盐亭县辖14个镇(云溪、富驿、玉龙、金孔、两河、黄甸、柏梓、八角、黑坪、高灯、金鸡、安家、林农、巨龙)、21个乡(龙泉、折弓、麻秧、冯河、石牛庙、宗海、两岔河、林山、新农、三元、五龙、茶亭、金安、洗泽、毛公、剑河、来龙、永泰、黄溪、榉溪、双碑)、1个民族乡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盐亭县十大旅游景点 绵阳三台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