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旅游 >正文

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

更新:2023年05月24日 02:06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

3.形容黄山云雾高山松柏的诗句

1.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 人世间 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3.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4.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5.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6.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8.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9.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10.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11.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12.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3.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14.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5.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6.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7.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8.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9.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0.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1.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

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2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23.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24.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5.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26.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27.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28.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9.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30.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31.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32.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33.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34.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35.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 36.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

37.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38.只身步步海天涯、路无归、霜满颜。

39.舌间搁浅的妙蔓、是想为你舞一曲最后倾国倾城。 40.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41.繁杂的经历在眼角镌刻深深的纹、我转身雕下一朵花。 42.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43.来生我再来典当、来世我再来与你歃血为盟。 44.幸福右边、荒芜人烟。

45.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46.离人愁、伤别离。

碎碎念、深深思。 凋零落、吟空悲。

续繁华、又何处。 47.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8.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49.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50.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5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52.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53.蝴蝶很美,终究飞不过沧海。 54.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5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56.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57.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58.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59.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6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61.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62.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6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64.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65.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66.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67.总在不经意的年生。

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68.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69.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70.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71.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

来世你渡我,可愿? 7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73.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74.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75.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76.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7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8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82.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8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85.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8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

4.关于云霞的诗句有哪些


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宋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 南北朝 ・ 王籍《入若耶溪》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唐 ・ 李白《九日》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 宋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 宋 ・ 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 唐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 唐 ・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晚霞明处暮云重 ―― 宋 ・ 赵彦端《浣溪沙・过雨园林绿渐浓》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 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唐 ・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 唐 ・ 李白《落日忆山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南北朝 ・ 谢�I《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 唐 ・ 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一》。

2.关于云霞的诗句


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

骊山行 韦应物

朝 万方 。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千乘万骑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

诗 拾得

练,月影落潭晖。更登华顶上,犹待孤鹤期。松月冷飕飕,片片云霞起。�\匝几重山,纵目千万里。溪潭水澄澄,彻底镜相似。可贵灵台物,

滕王亭子 杜甫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蓝田溪杂咏二十三首 钱起

生百药,花叶香初霁。好容似风光,偏来入丛蕙。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暗归草堂静,半入花园去。有时载酒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李白

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身骑白鹿行飘�u,手翳紫芝

蔷薇二首 李建勋

万蕊争开照槛光,诗家何物可相方。锦江风撼云霞碎,仙子衣飘黼黻香。�`露早英浓压架,背人狂蔓暗穿墙。彩笺蛮�}旬休日,欲召亲宾看一

送草书献上人归 庐山 孟郊

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将书云霞片,直至清明巅。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聚书云�K,洗砚山晴鲜。�缓雠�

山中 方干

山却把图书*,嗜酒空教僮仆赊。只向阶前便渔钓,那知枕上有云霞。暗泉出石飞仍咽,小径通桥直复斜。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

紫参歌 钱起

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井泥四十韵 李商隐

鞅,行行来自西。一日下马到,此时芳草萋。四面多好树,旦暮云霞姿。晚落花满地,幽鸟鸣何枝。萝幄既已荐,山樽亦可开。待得孤月上,

石淙 孟郊

若仙语,皎皎多异容。万响不相杂,四时皆有浓。日月互分照,云霞各生峰。久迷向方理,逮兹耸前踪。荒策每恣远,戆步难自回。已抱苔藓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李峤

灞水舆。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云霞仙路近, 琴酒 俗尘疏。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馀。崖深经炼药,穴古旧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戏赠张五弟�N三首 王维

好清净,蔬食去情尘。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何事须夫

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孟郊

归,喜报乡里闾。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下免尘土侵,上为云霞居。日月更相锁,道义分明储。不愿空���i,但愿实工夫。实空二理微,

游三潭映月作文550字


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

展开全部 三潭映月又称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岛,也是一处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名胜。

去年暑期游西湖,自然少不得在此地游玩。

我们乘游艇来到岛上,首先见一湖塘,上有九曲桥。

还没登桥,便见满眼荷红叶绿,闻得一塘荷香。

深绿色的荷叶,像伞似的立满塘中。

因是早上,荷叶上的露珠还未干,珠光点点,闪闪烁烁,还有一些游人丢的硬币,在阳光下也闪闪发光,十分好看。

在这一片绿色之上,是满塘硕大而带露的荷光,或含苞,或盛开,娇态不一。

那浅红渐深的花瓣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外妖娆。

我以前常在书上看到对荷花的赞美,今日见到这片荷塘,才知人们为什么都爱荷花,也才知西湖的“十里荷花”为何令人向往不已了。

下了九曲桥,我们沿堤埂走。

杨柳依依,和风拂面,有说不出的舒坦。

岛上的亭阁、碧波、绿柳和奇花掩映中,异常美丽。

边看边走,如痴如醉,不觉来到一片小竹林。

那一片翠竹,在阳光和轻风中,沙沙作响,竹影婆娑,清香宜人,也使我流连忘返。

看过九狮石、曲桥、叠山等精致的园林小品后,我们一小片开阔的草地,观赏那著名的“三潭”。

“三潭”其实是湖中鼎立的石塔,,塔高均2米左右,造型古朴而又优美,每个塔上还有五个清晰可见的圆洞。

听导游说,中秋佳节,人们总会在塔中点上蜡火或小灯,把五个圆洞用纸封住,远远望去,每个塔都出现五个小月亮,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月亮,加上映在水中的,连真带假,便有三十二个月亮。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西湖是个美丽的地方,三潭映月是美中之美。

...

谁来介绍下浙江的佛道名山天台山

.坐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而著称,且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属仙霞岭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以上,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名僧济公的故乡,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自然景观有华顶、琼台、赤城山等名山;仙人洞、吊船岩等怪岩;石梁飞瀑、水珠帘等瀑布。人文景观有国清、华顶、塔头等寺庙,以及古塔、碑刻等。天台山最著名的寺庙是建于隋代、重修于清雍正年间的国清寺,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大殿中有明代铸造的重13吨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国清寺是保存较完整的著名寺院。天台山自古闻名,王羲之、顾恺之、李白、苏东坡、陆游、徐霞客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天台山的景点也各有特色,可概括为古、 清、奇、幽四个字。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等被称为天台八景。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又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 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

天台山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往东有“蒋介石故居”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北有“越中胜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温州雁荡山,西有浙中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村和东方好莱坞――东阳横店影视城,可谓旅游要冲、黄金地带。现在,以天台山为中心,涵盖浙东的二小时旅游经济圈正逐步趋于成熟,浙江旅游界为此编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顺口溜。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贵为西湖龙井之源.还诞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山还盛产中药材、有白术、茯苓、石斛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其中“天台乌药”品质独特,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 一、国清景区
国清景区地处天台县城关镇,该景区是佛教天台宗寺院的*区,在这里佛教文化得到了完全的展示。国清寺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1963年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公布为汉族地区重点寺院。自唐、宋时起,国清寺还是日本和韩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中外天台宗信徒朝拜之地。国清寺建筑雄伟,妙域庄严,形成了五条建筑轴线。正中轴线为山门弥勒殿(门神殿)、钟鼓楼、雨花殿(四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和观音殿。在大雄宝殿之东为梅亭,在观音殿左前方为法华经幢。西一轴线为鱼乐国、安养堂、三圣殿、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和祖师纪会堂。西二轴线为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玉佛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国清寺现有6000多间房舍、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达7.3万平方米。寺中每一殿堂楼舍的建筑都十分精美,是祖国古代建筑的珍品。
天台国清寺隋梅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也是国清寺最珍贵的植物,经植物学家实地考察,科学鉴定确认为隋代真品。传说,此树为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高足、第一任主持章安大师所植,距今已1400多年,胸径粗45厘米,树高10米,冠幅7米,部分主干已腐朽,半依斜靠院墙之上,苍虬多姿。每逢新春花开,香气四溢,吸引中外游客,六七十年代这株老梅枝疏叶凋,生长衰弱,八十年代后,年年花繁叶茂,结果累累,一般年份收果30余斤,特别成隋梅罐头,成为名贵珍品。当代文豪郭沫若曾有“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的诗句,邓拓亦有“剪叹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添颜色,犹忆天台相见时”的《题梅》诗盛赞国清隋梅。隋梅树边墙上嵌有石碑三块,有当代赖少其,陈锺祺和无名氏所书“隋梅”两字,每年梅子成熟季节,有寺院和尚来摘酿成罐头,用来招待贵宾。隋梅曾于文革期间枯死,文革后,经寺院和尚精心护理,重新发芽抽枝,目前每年结果。
隋塔位于天台县城东北方向,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国清寺的标志之一。塔身黄褐色, 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这座隋塔建造别致, 塔顶上没有塔头, 因此,从塔内仰望可见蓝天。这座隋塔建造别致,塔顶上没有塔头,因此,从塔内仰望可见蓝天。隋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的师恩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为浙江现存最高的古塔之一。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民四周的空洞。其色绛黄,雄伟壮观。民初整修时,从塔中起出隋菩萨7方石刻线条造像,艺术价值很高,现藏寺内三圣殿前塔碑室。隋塔为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近几年,隋塔塔基加固,塔周新铺台阶,并植鲜花松柏,景色更为诱人。
二、赤城景区
赤城景区地处天台县城关镇,其主要景点赤城山,为丹霞地貌,仙佛双修的圣地,济公活佛故里,名人逸事集粹。有道教第六洞天的玉京洞、济公佛院、梁妃塔,赤城栖霞等景观。赤城山为白垩纪系下流岩组成,属于丹霞地貌,为河湖相紫红色沙砾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以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砾岩、沙砾岩为主。赤城山高338.8米,历来被视为天台山的南门和标志。山的东南方向,阳光和煦,分布着十八个洞穴,其中玉京、紫云、餐霞、华阳、瑞霞诸洞天,自唐宋以来就有建筑。紫云洞位于山腰,俗称下岩。洞顶嵌有“赤城霞”楷书,为明代万历年间题刻。洞内依岩构筑楼屋数间,洞前立有“建文帝度岁处”碑。洞旁有一小洞,原是敦煌高僧昙猷坐禅的地方。僧慧明于建元年间塑卧佛于此,称“卧佛岩”。赤城山中层为济公院,分为东西两院。济公东院是为纪念佛教禅宗大师济公而于1996年所建。济公东院依山而建,两层四开间,高为14.5米,建筑面积达410平方米。院内设济公百态堂。堂中有3尊香樟木雕济公大佛,两侧有79尊铜制济公小佛像。在走廊上还设有18尊形态各异的济公像,有喜、怒、哀、乐、悲、愁等各种不同神态。济公(1130―1209)出生于天台县永宁村,为佛教禅宗高僧,在港台地区有大量信徒(港台约有200多万个济公堂),有广泛影响。济公西院建于1987年,是济公幼时读书之地。由齐康院士设计。融济公身上的袈裟、酒葫芦、薄扇于一体,其中有佛珠108颗。寺内有济法传大(寺),长10.5米,高3.5米,进深5.35米,寺内有龙池、凤沼建于天然洞穴中。原址在城北石墙头,现占地面积2671.65平方米,内供奉济公佛像,几经兴衰,至清代顺治、宣统年间两次修整。裘了真出资重建济公院,院址移到赤城山瑞霞洞。西院由八盖阁、葫芦斋、袈裟门等组成。分别是济公的僧衣、僧帽、僧鞋的象征。济公西院上方为悟月楼,为济公悟道之处。唐代高僧湛然在此讲演天台宗教义。赤城山上层为玉京洞,岩上刻有“玉京”二字。玉京洞是道教南宋十大洞天之一的第六洞天,俗名上岩(赤城山由下至上分为三层),相传是元始天尊玄都说法之地。赤城山山体由水平的中生代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因断层抬升形成。玉京洞为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宽7米。洞内随岩构造三开间楼房,周围植有松柏,凿有古井。

作者: 221.12.111.* 2006-3-13 16:30 回复此发言

--------------------------------------------------------------------------------

2 天台主要景区介绍
此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历史上,最早为三国时,传说魏夫人、葛玄在此炼丹。宋政和八年(118年)建赤城观,嘉熙元年(1237年),朝廷遣使投金龙玉简赐沉香斗真钟馨和御书。现玉京洞以奉祀三清、葛玄、和魏夫人为主。
赤城栖霞属于天台八大景之一,因赤城山形如雉堞,岩色赤赭,晴天的早晚时分,尤其到春分时节,太阳升起的时候,红日高照,并且霞光会在赤城山顶的梁妃塔处停留好一段时间,形成满山紫气氤氲,霞光万道,因此把这种物侯现象称为“赤城栖霞”。赤城栖霞属于霞景中的霞光,是阳光在云雾中射出的色彩缤纷的光芒。
梁妃塔海拔307.6米,高29.7米。每面宽为6.5米门宽为1.5米,高3.2米,为四面七层的砖泥混合结构,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有拱门供奉佛像,檐下又有斗拱,属于密檐式塔。此塔是商朝梁大同四(538)岳阳王萧为其妃子所建,初建时原有三塔。唐会昌五年(845年)反佛时被废,咸通(860―847)由僧宗丘募捐重修了其中一座,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僧德韶又被重建,重建时获得舍利49颗。并放置在各个寺院中。现存塔为1947年尖慈法师向上海居士捐款重建的。1978年又整修一次,塔下有“白蛇洞”,传说白蟒作祟,镇压与此,塔后有“穿剑岩”,中开一线。 梁妃塔是赤城山的标志,是天台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高耸赤城山顶,可以看到周围山地平坦,是登高的好地方。
三、百丈桐柏景区
百丈坑峰峦叠嶂,溪涧潭池,飞瀑流泉,形态各异,有琼台、双阙、龙潭瀑布等。道教文化深厚,有较多古迹。“琼台双阙”是耸立于琼台峰的两座秀峰,古人用皇宫大内前的两幢楼阙来形容此景。“北阙”高而悬居,“南阙”略矮,与山崖毗连,两峰均有奇岩瑰磊层叠,夕阳映照之际,“万玉璀璨万镜敷”“卿云五彩相蔽亏,琪树精光互明灭”,双阙如星拱月朝向琼台。“双阙”下有一块奇特的花岗岩石,远眺酷似面部朝后、摆出一幅翔后小栖之势的神鹰。
百丈谷地是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其地质类型属于火山形成的花岗岩*地貌。于燕山运动晚期第三次侵入时出露地表,以后在地质构造断层作用下形成断崖。深谷河涧与两岸层叠山峦形成奇特多姿的峡谷景观是该景点的一大地理特征。由于表层风化壳被剥蚀,侵蚀成岩体*地表,岩石被球状风化,在一些山顶、山坡或溪谷底部呈现石蛋地貌。景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呈微酸性,含石质性强,母岩*较突出,植被容易破坏。景区范围东至金庭湖东青龙山岗,南至桐柏岭脚,西至青天饭蒸,北至两水失金和金庭湖北侧山脊。景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海拔高程为150―840米,景区以延绵6公里长的百丈坑为主轴,连同两岸陡峭的山脊,构成一组大峡谷景观。沿坑口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对峙,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峰、岩、潭、瀑诸景齐全,其中的“琼台夜月”史称天台八景之首。著名的有“仙人座”、“琼台双阙”、“百丈崖瀑布”、“桃源仙境”、“桐柏秀色”、“八仙传道”等景点。百丈坑上游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营如黛,名“龙潭”。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峰上有石形似椅,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椅座赏明月,故名“仙人座”。琼台前有一山,两峰对耸,顶部平坦,颇以皇宫前两侧的楼阁,故称“双阙”。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瞻望月下群山,恍入仙境梦乡,“琼台夜月”得名即出于此。琼台峰上还有“台岳奇观”、“秀甲台山”、“蓬莱仙境”等摩崖石刻。从琼台东南行4公里便是桐柏宫。桐柏建水库后,原桐柏宫沉于水底。现为原鸣鹤观改建,桐柏宫为中国道教东南圣地,道书称桐柏宫为“金庭洞天”。
百丈崖瀑布落差约为20米,分两级落入龙潭,第一级瀑布落差约为8米,第二极瀑布约为12米,水量较大,水质良好。第一级瀑布垂直落下,下端中空,第二级瀑布沿崖壁急流而下,坡度约80度。百丈崖瀑布从20米高处冲进龙潭,声如瓮中风雷,飞溅的水珠如珍珠,水流受玉兔山遏制,一个急弯流出潭口,冲进百丈潭。龙潭面积约70平方米,水呈碧绿,四周都是悬崖洞,最大的洞约20平方米,内有石桌、石椅与龟石等。

作者: 221.12.111.* 2006-3-13 16:30 回复此发言

--------------------------------------------------------------------------------

3 天台主要景区介绍
四、清溪景区
清溪景区包括落雁公园、慈恩寺洞、桃源春晓等景点组成,风景优美。
清溪是始丰溪段落。位于始丰溪中游,蜿蜒曲折,卓然多姿,两岸翠竹夹溪,松樟成荫,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落雁公园位于天台县始丰街道落雁居前,为三茅溪与始丰溪的交界线。它原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清溪落雁,据说该景观在唐朝时最为壮观,落雁成对生活,睡觉时,头颈交错,若一只死掉,另一只便成了孤雁。落雁一般在春秋两季较多,多至上万只,以麦作为食物。由于人为破坏、环境变化、城市扩大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落雁灭绝,清溪落雁也约于25―26年前没落。因此现建为形为三角形的落雁公园,旁有人工湖,为1997年上半年建成,供自来水所用。
天台山大黑洞又名慈恩寺洞,慈恩寺洞位于天台县始丰街道岩坦村西南200米处的岩坦山中。是人工开凿的一个洞窟群,整个洞窟群呈U字形,为南北走向。洞窟共有五层,其中地表以上为第五层,其他几层均在地表以下,为积水深潭。洞厅总面积约数十万平方米,各个洞厅的面积从几平方到数千平方不等。洞厅的数量约数千个。洞中常年保持恒温,冬暖夏凉,为良好的消夏避暑胜地。据当地村民的估计最多一天来此避暑的附近乡民达三千人。岩坦岭山体属凝灰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从隋代开始当地的石匠就在此处开采石料,距今已经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山体中的石料开采怠尽,故被废弃。整个洞窟中的洞体以1号洞、千人念佛堂、大法堂为主,为洞窟中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三个洞窟。一号洞为于洞窟的西面,长60米,进深60米,高5米,总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洞已经东西中空,现为慈恩寺的法堂和斋堂。千人念法堂位于1号洞的西南面,长80米,进深50米,高0.9米。总面积4000平方米,是洞窟中最大的一个洞窟。大法堂约为3000平方米,整个洞体因尚未清理,故洞体略显狭窄。其他的洞体为洞套洞,有些洞体与其他的洞体之间之有不到一平方米的小洞相连。因洞体中只有一层在地表以上,故许多洞体成为积水的深潭,这些深水潭水质清澈,水温在0度上下。有些深潭与地表只有碗口粗的联接处。在北面的洞窟中有一约100平方米的深水潭的中央横有一块约0.5宽,5米长的石梁。
桃源春晓是以花岗岩为岩体构成的谷地型旅游地,位于天台县白鹤镇上宝相村,是天台八大景之一。宽约20米,纵深约600米。每逢春季,满谷绿树红花,各种鸟类聚集于此,出现了鸟声不断的奇特景观,故名桃源春晓。其谷地由许多花岗岩石堆积而成,属窄谷,因山体崩塌,流水侵蚀形成现有景观。以丽仙馆为入口进入桃花坞,长约100米,宽12.5米,两侧为群山的狭长地带,呈东西走向,溪水自山谷流过,不曾干涸,入口处有一龙潭,较深,现因上游建造水库,潭被乱石填塞。另一侧则为丽仙馆,也称遇仙馆,供奉刘阮及二仙女,始建于宋,现为当地村民重建。丽仙馆后有一山峰,有一个刘阮遇仙的传说。以前坞内延岸遍植桃树,现有重植一些,但缺乏管理,生长不好。相传此处为二仙女与刘阮送别之处。鸣玉涧是一花岗岩构造的岩壁,因流水长期冲刷侵蚀而成,岩壁内倾,高30米,宽12米,成方形,溪水从岩壁下流过,发出回音,如玉器撞击的声音,故名。又一说为宋天台知县郑至道游览此处做文章以“鸣玉涧”命名。“鸣玉涧”与“仙女浴盆”、“桃花坞”等景点相连,四周群山环绕,植被覆盖良好。仙女浴盆为一天然水潭,水平均深度1米左右,最深2米,水质纯净,传说有仙女曾在此沐浴,富有仙气,因而得名,水潭两侧花岗岩造型奇特,有一巨石长18米,宽20米。迷仙坞处于两山对峙处,两山不可通行因其特殊山势的影响,传说神仙到此亦需更衣化为一桥方可通行,两座山绿树成荫,景色怡人;合翠峰远看两山相合,树木葱茏,两山高约百米,其左侧为桃源洞;前面的神女石为花岗岩,长9米,厚度为8.2米。神女石水潭旁临一水潭,面积较小;双女峰在神女石前方,得名与刘阮遇仙的传说有关,对面山峰为朝阳峰。龙喷水为一跌水瀑布,宽3米,高约20米,下临一潭,宽5.4米,长9米,深1.5米,岩面受水体冲刷,相当平滑。刘阮洞洞宽3―4米,深9米,为崩塌洞,洞下岩石陡峻,右侧有一石洞,可容纳3、4人,有一人高度,洞的出口为龙喷水瀑布。桃源洞位于刘阮洞右侧山峰之上,洞距峰顶30米处,洞内可容3人,入洞无路可通,需凭借一二十四级,每级有一尺二高度的竹梯。

作者: 221.12.111.* 2006-3-13 16:30 回复此发言

--------------------------------------------------------------------------------

4 天台主要景区介绍
五、始丰溪景区
始丰溪景区位于天台盆地南缘,始丰溪中游,蜿蜒曲折,卓然多姿,两岸翠竹夹溪,松樟成荫,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主要景区包括始丰溪和龙山景区。始丰溪又名大溪,为境内最大的溪流,贯穿与天台盆地。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南麓,东北流经方前镇注入里石门水库,在后求乡入境,流经龙溪、祥明、街头、平镇、冬林、前山、龙山、石溪、新民、丽泽、城关、螺溪、坦头、苍南等乡(镇),在滩岭乡下湾村南出境入临海市,于三江村与永安溪汇合后称灵江。全长132.70公里,境内长68.50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全流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始丰溪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9.0吨。入境后,在里石门水库南纳小姆坑、大姆坑、燥坑。北纳寺岙坑、焦坑、金满坑、小溪坑。出水库东流,至外石门村,南汇天柱坑水。至岭下村与南来之黄水溪汇合和折北曲流,依次南汇寒岩水、西汇藤岭坑水。至张家峒村,南汇茶山之水。至山头下村,西汇雷马溪诸水,折东进入天台盆地。至此,河道变阔,水流变缓。复东流,经毛样村,西北汇乌岩、王里溪,上坑溪诸水。至里葛村,西南汇打铁坑水,东汇前山倒诸溪水。折南流与崔岙溪汇合后折东,至山头裘村,依次南接巧坑、西坑、磨刀坑诸水。至龙头山村,北汇金家塘水。至玉湖村,北汇杨柳河、黄家坑水。至清溪村与三茅溪汇合。至城关镇,折东南流,南纳小法溪、梅坦溪,北接赫溪,螺溪诸水。至蟹诸村,西汇龙王坑水。至安固村,北汇丘桶村水。至隔水江村折南流,东汇苍山溪、波楞溪、下洋坑诸水,西汇花桃溪水。经滩岭头、下西汇大淡溪、小淡溪、肚脐坑溪水,于下湾村南出境。始丰溪支流60多条,境内40多条,其中年平均流量在2立方米/秒以上的有三茅溪和苍山溪两条。
龙山景区位于天台县始丰街道山河乡南面,为历史上天台小八景之一。整个景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集自然和人文为一体。景区呈南北走向,共分布大大小小景点近二十个。清代天台籍的著名文学家齐召南将其称之为“小明岩”。龙山景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代,当年智者大师曾隐居于此。为纪念智者大师,后人在如来古洞的西侧立了一尊高达两米的塑像。龙山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为天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景区的人口处有一块乾龙年间保留下的御碑,碑宽1米,高约3米。在入口处的西侧岩壁上刻有岳飞的手迹“胜迹”二字。景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为第一个凉亭迎宾亭西侧的石幢,当地人称之为龙柱,为明弘化年间的遗物。离迎宾亭200米处有一照壁,上书“观自在菩萨”,该照壁由五块碑刻组成,碑刻长10.5米,高4米,为齐召南的手迹,是目前为止天台县保留下来的最大的碑刻。该碑刻中的“萨”字为后人所补。在碑刻的上方为龙山武书院遗址。该书院为太平天国虎贲将军所创办,为台州南拳的发祥地。龙山景区中的象形石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非常的有特色。在“观自在菩萨”碑刻的上方的岩体如同济公所戴的帽子,故当地人称之为济公帽,在济公帽的西南面,整个山体上下两块巨石好似雌雄双狮,上方为雄狮,它的前爪刚好碰到下方雌狮的头部,表现十分亲昵的样子。试刀石是该景区中又一造型十分独特的岩石,它位于龙山武书院的南面,为一块约一平方米的石体自北向南断开,中间间距0.4米。猿啸岩位于试刀石的东面,为一块独石,高约50米,从试刀石上方的如来古洞外观看,形象十分的生动。龙山飞瀑位于龙山武书院和猿啸岩之间,高约50米,宽为0.5米,整个瀑布十分细长,好似一条白练垂下。如来古洞位于书院上方的山腰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洞体,洞宽5.65米,进深7米,高2.35米,洞中供奉着释迦摩尼和他的侍从。龙山水库位于龙山景区的最高处的两山之间,水库总面积10万平方米,最深处可达二十余米,在水库南面的大坝周围生长着大约面积为100平方米的芦苇荡。水库旁边原有天台山七十二毛蓬之一的白云庵。从水库往西北200米有一庙称之为山顶庙,该庙始建于南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三位隐居于此的宋室老臣而修建的。据说,三位大臣因不满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愤然离开高宗,来到龙山,以为当地百姓看病为职业。在他们隐居的日子里,救治了不少百姓。死后,百姓遂为他们立庙祭祀。在该庙的院中至今还保留着两棵将近800年的古柏,南面的那棵树较大,树径0.45米,树围1.17米,高5.65米。北面稍小,树径0.4米,树围1.05米,高5米。两棵树均因大火曾一度枯死,现在两棵树同时从树根长出约为一米高的新枝。龙山景区的南面即为始丰溪,在它的西面紧连松隐居。

作者: 221.12.111.* 2006-3-13 16:30 回复此发言

--------------------------------------------------------------------------------

5 天台主要景区介绍
六、石梁铜壶景区
石梁铜壶景区以瀑布穿过天生桥的奇景“石梁飞瀑”、“五百罗汉道场”下方广寺、花岗岩铜壶地貌最为著名。 石梁是一座花岗岩天然石桥,长约七米,梁面窄处有0.2-0.3米。梁底高约2.3。水的上游为金溪与大兴坑水,自东南来,至中方广寺前合流,形成瀑群,主流三者穿梁而出,从高二十多公尺(40来米)。直捣长8米,宽5米,深不见底的碧泓潭(又名惠泽潭),因其色清白如霜雪,故称“石梁雪瀑”,为天台八景之一。特别是大雨过后,观瀑效果更佳。最为奇妙的是冬天的“冰瀑”。关于石梁飞瀑的形成,从地学观点看,是由于河向西流,冲上了一块天然大石,因为上下岩质硬度的不同,经过流水的冲击侵蚀而形成了弓形大窟窿。水经此孔,一直沿石捣下去,就成了一条数十丈高的飞瀑。石粱飞瀑附近有几十处的,摩崖石刻。有桥腹部正书“前度又来”,清郡刘傲书;桥下之隶书“万山关键”,萝抡选篆刻;右侧之“神龙掉尾”,郡守陈谲书;左侧之“第一奇观”,宋大书画家米芾书。高度赞美了这举世罕见纯属天然的水石奇观。碧潭壁崖上则有康有为的正书“石梁飞瀑”,石桥侧万纶之正书“大观”,石粮上潭脚有郁昆隶书“二奇”,潭边峭壁上明甘雨隶书“飞瀑悬瀑”,以及未署名的“喷雪飞云”,“流星昙华”,“常住真心及”“全景”,“放生池”,“南无阿弥陀佛”等。飞瀑下游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名仙筏桥。立于桥上可观石梁全景。飞瀑上游有中方广寺,建筑宏伟,过桥,沿之字形曲径下行约百米即到。寺依山而建,小巧玲珑的佛殿和僧房,还有一座高1.3米,长一米,宽0.7米的铜亭,重约1500公斤,由高级合金“风磨铜”制成,重檐歇山顶。内铸五百罗汉浮雕像,刻镂精致,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和宗教文物。其左右两壁各由明朝大臣米成钟和杨师孔的题名。寺前有昙华,系南宋理宗时天台籍宰相贾似道初建。据说亭子落成后,寺僧在供茶时,茶杯中出现昙花即逝,于是取名“昙花亭”1972年毁于火灾,1980年重修。石梁桥西南端,一条幽岭,铺在绿林中,岭下古下方广寺,始建于东晋是天台最古老的寺院,现存建筑主要为清代重修。民国年间,兴慈法师曾重修。寺院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大雄宝殿、应真阁等建

仿照桂林山水的课文,写一篇西湖山水的作文

阳春三月,杨柳抽芽,百花盛开,我们乘着船,荡舟西湖。

当然这也不是我第一次游西湖了!西湖的水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儿在水中嬉闹;西湖的水是那样绿,绿得和翡翠一般;西湖的水是那样平,小船游过,使平静的水面泛起一片微波。

小鱼儿在湖面上跳来跳去,争着抢着吃游客撒下的食物。

西湖的水美,荷花更美。

如果你是夏天到西湖,你就会看到杨万里所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

虽然夏日炎炎,但池里的荷花却感不到丝毫的闷热,荷花在池里亭亭玉立,躲在荷叶下的小鱼儿和人们玩起了捉迷藏。

小蝌蚪也在水中找起了妈妈。

我们走过荷花池,来到了三潭映月。

让我想起了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5.形容云霞的诗句

形容云霞的诗句:

《度大庾岭》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女冠子・霞帔云发》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霞帔云发,

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

遮语回轻扇,

含羞下绣帏。

玉楼相望久,

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

莫相遗。

关于湖北三潭的作文

园,可要数我们家乡的果园了。在我的家乡,每一个地方都会有果园的。每次我都会被这果园吸引过去。

一走进家乡的果园,你们猜最先问到的是什么味道?那当然是秋之果――秋天里,水果的香气啦!那儿的区域可多了有:苹果区域、梨子区域、桃子区域、葡萄区域……在这些区域里面,我最喜欢的区域那是苹果区域了。

大门的对着的是苹果区域。

秋天中的苹果可红了,红通通的好像一位很很很很……害羞的小姑娘的脸一样。

苹果的身体全都是滑得很有光浙的。在太阳下,更显得闪闪发光。

雨后的苹果区域更是美不胜收。一连串的露珠在红彤彤的苹果皮外流过。好像这些苹果在哭泣似的。哭泣中还带着许多的喜悦之情,因为啊,农民伯伯待会儿要把他们摘下,送往那美丽的城市之中去。让那儿的人们也尝尝那苹果的味道。

……

我喜欢我那美丽的果园,但我更喜欢我那美丽的家乡。

7.关于黄山的古诗大全

1、《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唐 ]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译文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2、《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 唐 ]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译文

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

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

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隐逸之士,便提盘沽酒并以霜栗当饭助兴。

酒至半酣您又发出江涛海啸的歌声,使我的愁绪在酒杯中消失殆尽。

3、《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唐 ] 李白

请以双白璧,*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译文

我想用一双珍贵的白璧,*你的这对白鹇。

这白鹇毛白如锦,雪白的颜色令人自愧无容。

白鹇在玉潭里照影,在瑶草玉树间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静栖,早上在落花间闲步。

我很希望得到这对白鹇,在碧山绿水间赏玩它们。

胡公你如果能相赠,我就在这与白鹇为伴化为山野之人。

4、《山中问答》

[ 唐 ]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5、《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唐 ]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译文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拓展资料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月景更佳。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宿黄山》年代:宋 作者:黄庭坚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关于黄山云霞的诗句(描写黄山云雾飘渺的诗句有哪些)...

写龙潭飞瀑壮观的作文片断

酷暑的消夏方式,总是会和水结下不解之缘。

八月上旬的一个下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第二次来到了家乡的龙潭,第一次到这里是十年前的事,那时还小,对龙潭已没什么记忆了。

游览龙潭有两条路,一是徙步穿过刻有“龙潭”二字的月亮门后顺山沿石阶而下观赏。

二是乘缆车下山,在行进途中观瀑拍照。

为了近距离了解龙潭,我们决定徒步下去。

龙潭是“五潭十八瀑”的总称,它有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

它的源泉是五神河,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

我们在树荫庇护下的狭窄的石道上,随着不多却拥挤的人群缓缓地挪动着脚步。

我一边走着,一边观看沿途的风景和听游客的谈笑,从他们那浓重的北方口音就知道是来自北方的客人。

“蹬、蹬、蹬。

”地又走了十来分钟,激荡的水声萦绕在这片小天地里,我知道,龙潭的碧玉潭到了。

它座落在大峡谷的始端,三面危崖如削,长满绿苔。

清澈透明的水从六十七米高的山顶奔泻而下,幻化成白色的飘带,随着山的表面,自然地形成了一道宛若抖动的波浪,而又不失写意般的弧线白流,击在这个呈不规则图形的小潭上。

水声震耳,巨大的水雾从这里腾空而起,白色的瀑布顿时成了清纯的绿潭。

刚才的恣肆陡然变为如梦般的平静,我被醉人的给绿迷住了,仿佛我的眼睛也成绿色的了。

适才的炎热也在不知觉间化作飘逸般的舒适,这种舒适带给我飘飘然的感觉,令我不知所措地不好拒绝它,似乎是我也在那瀑布上奔泻着吧。

走近潭边,潭面倒映出我的面容,虽然有激流的干扰,但依然清晰。

水面下嶙峋的石头在波纹中高低起伏,又依稀地呈现出这片山谷的非凡。

如此缥碧清澄的水啊!为了躲避山的压迫,她偶然来到这井冈山龙潭,淘气地置身于此,成为了仙女的精灵。

我不禁将手放入这水中,手一下就像泡沫般化作水的分子而成为永恒,深深地融入在这潭水中。

此时看着手掌上那愈发清晰的生命线,宛若那班驳交错的双生藤萝般,滋长相连,将我的生命缠绕在倒影中。

我捧起一鞠水,摸了一把脸,让它带走世间的烦躁。

瀑布的声响依在,裹挟着的风越来越大,将本不平静的水面圈圈点点,荡出阵阵迷人的涟漪,载着那不知名的千般依懒与思念,排排推远,终不见影。

我们继续往前走,太阳虽然还高挂在天空,但沿途树影幢幢,绿荫覆盖着石阶路,飞瀑飘逸出来的水雾,散播在大气之中,无形予人,驱走了炎热,凉爽极了。

这种凉爽躲过了以阳光为触媒的热,就像各处的瀑布一样,虽然它的铿锵之声无法传播百里,但它的无形为这个世界而存在的意义与底蕴却招徕了千里之外的游客。

接着,我们依次看了金锁、珍珠、飞凤三潭三瀑,最后停留在仙女潭。

仙女潭是五潭中形态最美的,潭口幽深平坦,潭面宽阔深不见底。

仙女潭瀑布落差四十余米,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块卷髻状苍石,瀑布顶端的流水分两股迂回,在苍石下又合成一股直冲而下,水泻和缓,窈窕优柔,好像一位仙女在翩翩起舞,线条轮廓分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在这里停留最久,从不同角度照着仙女瀑,最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

上来时,我们乘坐缆车,从空中再一次观看龙潭,碧水泱泱,瀑瀑神女,崖壁刀削斧凿,随景畅想另有一番风味。

走出月亮门,我不禁在想:龙潭的飞瀑,你究竟为何冠以“飞”之名?是因为山吗,还是那如精灵的水呢?噢,就让那龙潭的水载着龙潭的瀑布,在腾飞之后投入大海的怀抱吧!让全世界的人翘目以待,让全世界的人都将足迹留在这片腾飞的地方。

我也许有些虚无缥缈的感觉了。

春天九里湖景色作文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的水面面积约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

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在 2.8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

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

苏堤和白提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 态。

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折服,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多数水域处于富营养状态,小南湖和三潭内湖已接近富营养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超过正常值4~6倍;年平均水温17.6℃,最高10月28.6℃,最低3月4.0℃,无湖冰;80年代初鱼类有51种,分属10目16科43属,鱼类来源有:(1)固有野杂鱼;(2)钱塘江带入鱼类,(3)人工引进驯化的养殖鱼种,养殖鱼类成为优势西湖最主要的放养鱼种是鲢和鳙,两者占总放养量的75%~80%;其次是鲫、河内鲫,其他养殖鱼类还有团头鲂、细鳞鲴、圆吻鲴、以及鳗鲡等,为保护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养草鱼和青鱼,西湖还有少量蝌蚪。

1.描写黄山云雾飘渺的诗句有哪些

黄山大千――咏山诗句-------------------------------------------------------------------------------- 发表日期:2003年5月11日 已经有977位读者读过此文 李 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 菡萏 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 五岳 ,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 丹砂 井。

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并序 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生平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辄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请以双白璧,*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贾 岛 纪 汤 泉 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霞掀祝融井,*扶桑池。气殊�N石厉,脉有灵砂滋。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一濯三沐发,六凿还 希夷 。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范成大 浮丘亭 知郡望黄山,有浮丘、容成峰,浮丘公、容成子之所游也。

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碧城栏槛偃双旌,笑挹浮丘为坐客。

岩扉无锁昼长开,紫云明灭多楼台。云中仙驭参差是,肯为使君乘兴来?西昆�f绝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

谁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帘底。他年麟阁上清空,却访旧游寻赤松。

我亦从公负丹鼎,来属刂砂床汲汤井。 龚自珍 (清) 黄山铭 予幼有志,欲遍览皇朝舆地,铭颂其名山大川,甲乙期,滞淫古歙州,乃铭黄山。

我浮江南,乃礼黄岳。秀吞阆风,高建杓角。

沈沈仙灵,浩浩岩壑。走其一支,南东磅礴。

苍松髯飞,丹砂饭熟。海起山中,云乃海族。

云声涛起,轩后之乐。千诗南穷,百记徒作。

惜哉夏后,橇车未经。惜哉姬王,八骏未灯。

中原隔绝,版图晦冥。硅升壁瘗,赧岱惭衡。

黄炎培(近现代) 莲花峰绝顶 南条一脉接仙霞,江浙平分两水涯;读书廿年想云海,攀天今日上莲花;�f坑俯极三千界,缥缈高承万里槎;第一兹游快心事,名山大好属吾家。 董必武 (近现代) 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 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

大雄 无与并,苍浑莫之先。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

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

坐观瀑楼中对雨 晴望诸奇峰,雨看两飞瀑。黄山当吾前,晴雨皆悦目。

陶行知 题黄山游记 少年生长黄山边,足迹未到黄山前。黄山之神如有灵,应已记过万万千。

我身未到黄山巅,我心已见黄山之尊严;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与结梦中缘。泰岱 匡庐 虽奇异,比我梦中黄山远不及。

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屈指三万六千场,归老黄山终有日。

此日终须到,此约今日立。黄山与我愿毋违,看取方子之书助相忆。

老 舍 黄山小诗 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赖少其 天都峰赋 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图成神鬼泣,百岳竞狂呼。

吁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始信高士巨眼识浮沉。刘海粟 题莲花峰特写 芙蓉削出叠�v华,七度攀登弄紫霞。

架壑有松皆翡翠, 凌霄 无石不莲花。作《云谷晴翠》归途口占 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宁复在人间。

八五游历曾非梦,疑昔登临未定山。有路篱雀飞不到,无知松柏老能闲。

要从何处寻丹嶂,莫使匆匆卤莽还。始信峰画松林 黄山多松林,此峰独神秀。

天风撼翠涛,劲骨弄清瘦。守此岁寒姿,敢谓冰雪厚。

岂不怀栋梁,永养山中寿。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中秋十大观瀑景点 6.关于黄山的诗句古诗”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什么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什么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时间:2023年12月30日



最新文章

国庆带宝宝去哪玩好呢

国庆带宝宝去哪玩好呢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国庆节到新化自驾堵车吗

国庆节到新化自驾堵车吗

时间:2024年08月21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