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秀啦 > 生活 >旅游 >正文

当涂十大景点 安徽省马鞍山十大旅游景点安徽省马鞍山景点推荐 - ...

更新:2023年05月16日 11:20 优秀啦

优秀啦小编带来了当涂十大景点 安徽省马鞍山十大旅游景点安徽省马鞍山景点推荐 -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当涂十大景点 安徽省马鞍山十大旅游景点安徽省马鞍山景点推荐 - ...

安徽省马鞍山十大旅游景点安徽省马鞍山景点推荐 - ...

马鞍山有其非常悠久的历史,由此这里就留下了不少有名的古迹跟文化遗存。其实说完几个地方,大家就知道其实对于马鞍山我们早已熟悉。枭雄项羽自刎与乌江亭,乌江亭的所在地就是马鞍山。初中的陋室铭所描绘之地,请看陋室公园,看到这些,马鞍山是不是很好奇呢?

1、采石矶

长江有三大名矶,南京的燕子矶和岳阳的城陵矶,另外一个就是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景区。

采石矶景区就在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处,就在景区内部,有着海拔高度达到131米的翠螺山。采石矶闻名跟诗人李白还颇有渊源,据说李白在醉酒后赴江中捉月,后来溺死于采石。

游客便是在此处寻访诗仙足迹的时候,还时不时能够见到这里秀丽的园林景观跟壮丽的长江山水色。

景区的大门就在东北边,在门口的位置就能够看到不少人文景点,若将是要仔细的好好的游览这里的景区,还需要花费上好些时间。

比较高效的景点观赏方式推荐:直奔南边的重要景点太白楼,回头出来的时候,小景点可随体力选择。

景点位置: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镇唐贤街1号

门票: 68元

开放时间:

07:30-16:00(淡季),06:00-17:00(旺季)(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tips:

可能根据当日情况略有调整,以景区公告为准

2、小九华

位于马鞍山采石镇西北二里处。小九华上跟采石矶景区是一条路上的,两个景区临近。

在当地流传着大量关于地藏王的传说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就是地藏王就到这里居住过。

在古代建造的地藏王殿留存了下来,地藏王殿,辉宏壮观游人来此络绎不绝。

这里最热闹的应该是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都是来这里进香的人。四周是山峦秀美,好山好风景让这里颇受香客的喜爱。正是因为这里跟百里外的青阳九华山很像,所以这里也是被赞为“小九华”。

亮点特色景点,望夫山,是一块大巨石,据说是古时一女子在此盼夫归来,时间久远而化为巨石。“望夫石”还被雕刻在石头上清晰可见。

景点位置:

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镇西北二里处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6:00-17: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3、褒禅山

自然风光景区,风景优美。景区内部还有一处奇妙的溶洞,洞深度可达1600米,形容洞就是“河上泛舟,洞洞相通。洞中有洞,洞里有河。”

褒禅山旅游区最核心的景区,华阳洞推荐大家游玩。

溶洞自然景观精彩琳琅满目,各有其奥秘所在。据说,曾经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就曾慕名前来游玩一番,举火探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在课本中大家应该都有学到过。褒禅山四周翠峰环绕,绿树植被茂密。

洞中还有题字,不少是游人所作,其中最甚的是“华阳”和“万象皆空”两处题字。

景点位置:

安徽省马鞍山市巢湖市含山县环峰镇华阳行政村

门票:

门票30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7:00;停止入场时间:16: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4、雨山湖公园

公园分置北园、南园、西园、动物园和湖心岛5个游览景区。

北园建设已具规模,园内花繁树茂,曲径通幽。

南园则以幽、雅、静为特色。

双虹桥、勿染亭、不厌亭、淡悠亭等园林小品建筑或点缀于绿水碧波之滨。

景点位置: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北路29号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6:00-22: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5、李白墓园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李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浪漫主义诗人,极其有才华的一位作者。

墓园周边是郁郁葱葱的青林山,奔流的青山河,与采石矶、天门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线。

景点位置: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青山脚下

开放时间:

08:00-17:30(5月1日-9月30日周一-周日)

08:00-17:00(10月1日-次年4月30日周一-周日)

6、三元洞

属于采石矶景区内小景点,是采石矶景区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

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而得名三元洞。

另有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提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三官洞。

7、濮塘风景区

风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景区内可观赏游玩林木、沟壑、飞泉,其环境可谓是幽雅,乐趣盎然,濮塘"四绝",算是那四绝呢?竹海、古树、清泉、钟鼓,此处有苍茫竹海,夏季甚是凉爽,时不时还能感觉到清风徐来。

古老银杏树记载这里沧桑变化。

8、翠螺山

翠螺山景区特点,秀丽、奇险。此处岩石*,在崖陡谷深之间还生长有葱郁的草木。蜗牛尾”有临江巨壁,如刀斧削成,壁面纹理起伏,似一幅天然山水图画;

江水奔流,浪拍云崖,气势壮观,堪可称险。游人倚翠螺、瞰长江,听林涛与江浪共鸣,看沙鸥与白帆互逐,翠螺山如是这般仙境之地。

9、陋室公园

介绍陋室公园,把以前上学学到的陋室铭先温习一番,唐诗人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著名书法家原柳公权所书的碑文在此还被毁坏。现在的碑文是后来的安徽省书法家孟繁青仿柳体书写。

主室走廊门旁有楹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旁木柱上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楹联。

景点位置: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陋室东街23号

*:

0555-5312746

开放时间:

暂时停业,具体营业(开放)时间详见景区现场公示。9:00-17:00

10、乌江古镇-乌江亭

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在很久以前就是渡口,最早的驿站所在地。追溯历史,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就是这样的地方。

因为这段历史故事,墨客骚人,不少名家都来此停留下足迹。

乌江还是一处灵气之地,杰出的人才就出了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等。

更多马鞍山值得游玩之地推荐

当涂县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旅游区是以青山为主体,以李白文化为依托的风景区,就是这风景区蕴藏有优美、极好的自然资源跟深厚的文化内容。

当涂的大青山桃花源,太平府文化园,当涂桃花村(桃花节),当涂古城墙城楼风光带,和县香泉。

马鞍山有哪些风景区?


当涂十大景点 安徽省马鞍山十大旅游景点安徽省马鞍山景点推荐 - ...

1、濮塘自然风景区

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木绢绣,飞泉叮咚,环境幽雅,野趣盎然,为休闲度假的胜地。

竹海、古树、清泉、钟鼓并称濮塘“四绝”,这里竹海苍茫,一碧万顷,山风徐来,竹影婆娑,竹叶沙沙,如鸣天籁,徜徉其间,宠辱皆忘,心旷神怡,古银杏历经千载沧桑,仍虬枝铁干,浓荫如盖,钟鼓地踏地而闻钟鼓声,奇异而谲怪。

景区有大小山峰49座,峡谷53条,水库8座,塘坝290口;山中有森林18000亩,竹林5000亩,茶园350亩,各种植物300余种。

2、采石矶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领*,被誉为三矶之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3、鸡笼山半月湖风景区

鸡笼山,旧名亭山,一作历山,又名凤台山。位于和县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拔240米。1978年后,县人民*拨款重修,将山麓至山顶道路,用石条重铺,并加钢管栏杆。

凤林禅寺,亦修葺一新,内塑佛像七尊。现存有民国13年(1924)《凤林禅寺碑记》碑刻一块,每年接待来山香客游人甚多。已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

4、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与南部新城接壤,北距南京80公里,南邻芜湖18公里,处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宁芜高速、宁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宁芜高速太白出入口可直达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属国家风景名胜区采石风景名胜区青山片区,境内有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宜居村庄――桃花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园,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桃花村、万山村、詹村。 [23]

5、褒禅山风景区

褒禅山风景区地处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东临和县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接伍子胥过昭关的昭关山,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81米。是国家AAA级风景区、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基地、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濮塘自然风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采石矶风景名胜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马鞍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青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褒禅山

以上就是优秀啦整理的当涂十大景点 安徽省马鞍山十大旅游景点安徽省马鞍山景点推荐 - ...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优秀啦。

与“当涂十大景点 安徽省马鞍山十大旅游景点安徽省马鞍山景点推荐 - ...”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6

优秀啦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